李勝利
小山村里的長壽老人多,最年長最健康的要數我的六爺,以前是教書的,今年85歲了,性格開朗,身強體壯,和60歲的人一樣。
星期天,我回到小山村,見到六爺,坐在石板院中,青石頭上泡著一壺香茶,悠閑自在的六爺坐在石凳子上,閑談之中,問起以前的一些往事,六爺哈哈一笑,說:“忘了,忘了,有些事情早忘光了?!?/p>
六爺笑著告訴我:別的老人愛回憶過去,好談想當年,總是給后代講一些往事,當然,這不能說不好。不過他就愛忘掉過去的往事,忘掉-些不愉快的陳年舊事,時間長了,心不糾結,發(fā)現這對身體有益,有人專給他寫下八個大字——益于忘卻,身心清凈。
六爺談笑風生,說起他的忘卻養(yǎng)生法:忘卻,就是忘掉個人從前的恩恩怨怨。我們村有個閆家別墅,是清代東閣大學士閆敬銘的度夏別墅。當年閆敬銘受太監(jiān)李蓮英的陷害,大怒之下臥病不起,在冷靜思考后,寫下了“不氣歌”:“他人氣我我不氣,我本無心他來氣,倘若生氣中他計,氣下病來無人替,請來醫(yī)生把病治,反說氣病治非易,氣之危害太可懼,誠恐因氣把命去。我今嘗過氣滋味。不氣不氣就不氣。從此不再生氣。所以,對一些個人恩怨,一笑了之,不要較真,大度為懷,寬待他人,寬待自己。
忘卻,就是忘記成敗得失。生活曲折,世事艱難,失敗了,忘掉它,只要你努力了,就不要后悔。心滿意足,笑看人生,對身體是大有好處的,這就是養(yǎng)生中的真諦。
忘卻,并不全是生理上的遺忘,而是心理上樂觀,豁達,寬宏大量,正像彌勒佛兩側的對聯:“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口便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币才粍悠湫?,榮辱不移其操,心平氣和,才能百病不生,起到養(yǎng)生作用。
忘卻,就是忘記病痛。人的身體好比一架機器,運轉了幾十年,不可能沒有磨損,世界上沒有永動機,如果身體有病了,及時修理一下,沒有必要恐懼和憂愁,因為恐懼和憂愁只會加重病痛,使你的身體雪上加霜,只有樂觀地生活反而能大病化為小病,小病化為無病。
要善于忘卻,巧于忘卻,才能使人趨于淡泊的寧靜、無私、大度、健康、長壽。
現代養(yǎng)生·上半月2014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