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玉剛,汪 洋
(1.上海市江灣醫(yī)院急診科,上海 200434;2.哈爾濱市第二醫(yī)院急診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回顧兩醫(yī)院2010-03~2013-12的56例心肺復蘇患者的臨床數據信息,結合所有樣本病例中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的效果,早期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能夠明顯增加心肺復蘇的搶救成功率,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男32例,女24例,年齡46~80歲,平均71歲,冠心病24例,心律失常13例,肺疾病7例,腦血管病5例,心瓣膜病2例,電擊傷1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藥物中毒1例,溺水2例。所有病例均為急診室內出現心跳停止,心跳停止起至胸外按壓開始時間均小于3min。
1.2 診斷標準[1]
意識突然喪失,瞳孔散大,皮膚黏膜蒼白,或有皮膚紫紺,頸動脈搏動消失,呼吸停止,也有時可見呼吸斷續(xù),血壓測不出,心音消失,皮膚黏膜蒼白或紫紺。心電圖表現一條直線或心室顫動。
1.3 方法[2]
(1)早期應用胸外按壓復蘇器組:將托板在1min內置于需按壓者背部,利用調節(jié)器將按壓器置于胸骨中下1/3處,調節(jié)按壓器高度,使按壓捶剛好貼于患者屁股表面,打開電源開關,設定頻率調節(jié)器的按壓頻率為100次/分,設定幅度調節(jié)器的按壓幅度為5cm,選擇持續(xù)按壓工作模式,按下執(zhí)行按鈕,心臟按壓隨即開始。此組病人均在人員齊備時進行;對照組直接以徒手心臟按壓進行第一時間搶救。而后待人員滿足時再輔以胸外按壓復蘇器。(2)常規(guī)氣管插管開放氣道呼吸機輔助呼吸及按適應癥給與合理電除顫。(3)同時給與藥物復蘇:通過靜脈,給與患者腎上腺素1mg靜注,每3分鐘一次,連續(xù)3~5次,同時以多巴胺100mg加入250mL氯化鈉注射液中靜點,維持循環(huán)灌流,刺激血管活性。在按壓過程中,靜脈滴注NaHCO3注射液1mmol/kg,改善內環(huán)境。(4)提高腦復蘇意識,注意腦和腎等重要器官的保護。
心跳停止1min內給于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的28例中, 有效25例(88%);11例復蘇成功,成功率39%,有效25例(89%);超過10min以上時間給于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的28例中, 有效20例(71%),搶救成功5例(17%)。
3.1 力爭盡早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猝死發(fā)生后,腦血流中斷10秒鐘即出現可逆性腦損害,中斷5min腦組織儲備的糖原、ATP即將耗盡,能量代謝完全停止,神經細胞發(fā)生不可逆性損害[3]。因此,第一時間判定心跳是否存在是心肺復蘇的關鍵,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AHA)發(fā)布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已經把心臟按壓放在了心肺復蘇的首要地位,而在2010年以前一直提倡首要急救措施是開放氣道。而且,當超過5min尚未施救,機體的很多重要器官就會發(fā)生不可逆的損害和改變,當心臟停止超過30min,心肌和腎小管也相繼死亡,因此,及早的心臟按壓對猝死的病人尤為重要。另外,對于大血管搏動的檢查,尤其是頸動脈搏動檢查的準確率也是及早確認猝死發(fā)生,進行心臟按壓的重要手段。但不可在檢查頸動脈搏動上耽誤過多時間,其檢查時間規(guī)定在10秒鐘內,對于非專業(yè)人員,及早實施按壓比檢測動脈搏動更為重要。
3.2 力爭盡早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時,合理應用電除顫是復蘇成功的重要保證。心臟按壓時,胸腔內血液因為按壓通過主動脈被迫流到胸腔以外血管,而另一方面,部分血流被壓進入心房。當按壓停止時,血液從胸外靜脈血管因為胸腔壓力減小而返回心臟,室顫時,患者心臟不能實現成功的收縮,無法完成血液泵作用,心輸出量為0,因此,及早恢復心臟的電活動,也是搶救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建議,電擊能量成人第1次200J,第2次采用300J,第3次采用360J。電極板成人為14cm。電除顫進行時,術者以及周圍人確保未和病人身體接觸后再開始進行放電,以免擊中他人。放電后,必須盡快繼續(xù)心臟按壓,盡量減少停頓,贏得搶救時間。
3.3 力爭盡早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時,可以避免因人工胸心臟按壓而導致的身體額外損害:①人工胸外按壓對力度當按壓的力度要求高,當力量過大時, 經常會導致患者肋骨骨折、血氣胸等情況。②人工心臟按壓也要求術者技術準確而熟練,根據美國心臟病協會(AHA)發(fā)布2010年國際心肺復蘇與心血管急救指南,按壓頻率應在100次/ 分,下壓深度成人及兒童在至少5cm,嬰兒在至少3.8cm。因此,如果按壓不到位,不能促成有效血液循環(huán),會導致搶救無效。③人工胸
外按壓還要求術者有良好的體力,按壓時,體力消耗很大,隨著搶救時間的推移按壓的效果也因體力消耗而下降。這就需要多人輪流施救,但換人時會中斷心臟按壓,依然會對搶救效果造成損害。而胸外按壓復蘇器可以避免上述問題。
3.4 盡早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時,實現呼吸道通暢也是復蘇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及時的氣管插管對是否能搶救成功至關重要。必須及時清除口腔內異物,包括分泌物,嘔吐物,如果呼吸道不能暢通發(fā)生阻塞,將影響氧氣的輸入搶救難以成功。主要有以下因素阻塞氣道:①患者體位不正確,不能使口腔咽氣管成一條直線,對于猝死者,舌根容易發(fā)生后綴,從而阻塞氣道。②當呼吸道不清潔時,呼吸道內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物質阻塞氣道,氧氣無法流通到體內。③當患者發(fā)病前出現嘔吐時,胃內容物向咽部反流可使呼吸道發(fā)生梗阻,另外在心臟停止時,如果人工吹氣輔助呼吸時,一部分氣體被吹入胃內,導致胃壓明顯增高,腹部壓力也隨之加大,導致胃內食物逆流入口,或者誤吸進入氣管,從而阻塞氣道。所以,擺正體位,保證口腔、咽、氣管,形成一條直線,同時清除氣管內異物及分泌物,盡早氣管插管,使得氣管通暢,才能形成有效的呼吸。
3.5 盡早使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時,及早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及時描記心電圖,密切檢測心電活動,隨時查看心臟按壓效果,心肺復蘇要求技術熟練,還要求分工明確,緊張中井井有條,忙而不亂,搶救的成功,是一個團隊的共同努力結果,胸外按壓器為搶救過程贏得了體力和時間,使得搶救過程更加規(guī)范和穩(wěn)定。時刻的監(jiān)測心跳變化給搶救成功帶來了保證,但也要注意為了保持持續(xù)的心臟按壓,盡量減少心電圖的描記給心臟按壓帶來的干擾。使得搶救主持者適時調整搶救措施,達到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另外,及早的亞低溫措施對保護患者的腦功能,提高預后的生活質量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
總之,在心跳呼吸驟停搶救的關鍵中,及早合理應用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會明顯提高心肺復蘇的搶救成功率,在實現快速準確地判斷生命體征,盡早開放氣道完成氣管插管,及時有效的電復律,會使心臟按壓器在搶救中發(fā)揮更大更為可靠的作用。因為人工心臟按壓所形成的每搏輸出量很小,必須通過提高胸按壓頻率來實現滿足輸出量的要求,保證心、腦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經濟實用的胸外心臟按壓復蘇器,可長時間持續(xù)正確的進行胸外心臟按壓,從而達到減少胸外心臟按壓并發(fā)癥,提高復蘇效果和成功率的目的[4]。本文在心跳停止1min內給于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的28 例中, 有效25例(88%),11例復蘇成功,成功率39%,有效25例(89%);超過10min以上時間給于胸外按壓復蘇器按壓的28例中,有效20例(71%),搶救成功5例(17%)。結合兩院應用胸外按壓復蘇器的臨床實踐,胸外按壓復蘇器在心肺復蘇的搶救中安全可靠,效果顯著。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226-233
[2]張文武.急診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886-893,959-960
[3]吳江.神經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58-159
[4]袁中文,蔣淑娟,張子璞,等.胸外心臟按壓復蘇器的研制及實驗研究[J].中國醫(yī)藥導刊, 2008,10(1):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