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熙
(黃石職業(yè)技術(shù)學(xué)院,湖北 黃石 435003)
在中國古代眾多的詩歌主題中,無論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憂國憂民主題,還是“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主題,或是“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的邊塞戍邊主題,抑或是“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的愛情婚姻主題,都以各自的姿態(tài)綻放著自身的光彩。而“酬唱送別”作為諸多主題之一,亦為后世所傳頌至今,送別元素作為一種藝術(shù)符號也在送別詩中占據(jù)著重要的作用。在芳草萋萋的長亭外,在落日依依的江水邊,在踏歌而行的潭水旁,在取酒獨傾的孤帆里……絲絲離緒以各自獨有的形態(tài),在星漢燦爛的文學(xué)長河中氤氳開來。讓我們抬頭仰望,去品悟中國古代詩歌作品中送別文化元素背后的氣息吧。
送別時間常在清晨或傍晚時分,如:李欣《送魏萬之京》:“朝聞游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蓖蹙S《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劉長卿《餞別王十一南游》:“長江一帆遠,落日五湖春?!蓖蹙S《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崩畎住端陀讶恕?“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薄耙蝗罩嬙谟诔俊?蕭繹《增廣賢文》),中國諸多詩歌作品中送別時間多在清晨,寄托著送別之人愿友人在新的一天里,在新的旅程中,有新的收獲,新的開始的美好祝愿。而古有“落日依依”之說,別離這種憂傷的情感正與暮色朦朧中的蒼茫感情景交融。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與暮色相生的飛鳥歸林、魚沉潭底等景象,更與游子征夫的離情別緒產(chǎn)生共鳴。
送別地點常在水邊、渡口、長亭之處,如:劉長卿《重送裴郎中貶吉州》:“猿啼客散暮江頭,人自傷心水自流。”韋承慶《南行別弟》:“淡淡長江水,悠悠遠客情?!蓖醪督ぴ乱顾蛣e》:“江送巴南水,山橫塞北云。津亭秋月夜,誰見泣離群”李白《勞勞亭》:“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笔份d“東南郡邑?zé)o不通水,故天下貨利,舟楫居多”,古時造船業(yè)的發(fā)達以及航行技術(shù)的提高,使得乘船出行不僅舒適、安全、便利,更少了馬車、轎子的旅途勞頓顛簸之苦,所以水邊、渡口常成為送別詩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的媒介。水的悠悠流淌,象征離情的纏綿不絕;流水一去不返,象征行人的漸行漸遠;水的清寒冰冷,象征離別的凄涼悲苦。正因為水有多種象征意義,詩人才將送別之情投射于水意象之中。而關(guān)于長亭,早在秦漢時期便有置亭供行旅停息或送別餞行的習(xí)俗。當時是十里置亭,故也稱“十里長亭”“五里短亭”(李白《菩薩蠻》:“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且“亭”與“停”的諧音緣故,在長亭送別亦有挽留遠行者之意,故在中國古代送別詩中,常體現(xiàn)描寫“長亭”“短亭”的意象。
1.今日送君須盡醉——飲酒作別
賈至《送李侍郎赴常州》:“今日送君須盡醉,明朝相憶路漫漫?!蓖蹙S《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趙嘏《同州南亭陪劉侍郎送劉先輩》:“謝公待醉消離恨,莫惜臨川酒一杯。”溫庭筠《送人南游》:“唯以一杯酒,相思高楚天?!卑拙右住侗睒撬涂蜌w上都》:“不獨別君須強飲,窮愁自要醉如泥?!憋嬀剖枪糯娜蓑}客的愛好,在中國古代形成的豐富的“酒文化”里,把飲酒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征,酒成了“名士徽章”。古人以飲酒為一種人生樂趣,如李白“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愛酒,地應(yīng)無酒泉。”酒意象大量出現(xiàn)于送別詩,臨別之時,設(shè)宴餞行,殷勤勸飲,酒可以默默傳遞朋友的情誼,暗暗消釋離別的痛苦。送行的水酒激發(fā)詩人的創(chuàng)作激情和靈感,而詩歌更令送行之酒脫俗而雅化。詩人們在酒后沉醉中體驗人間的離愁,于是,“酒語詩情替別愁”(元稹《灃西別樂天》),就成為送別詩的一大特色。
2.勞歌一曲解行舟——吟歌作別
李白《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痹S渾《謝亭送別》:“勞歌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编嵐取痘瓷吓c友人別》:“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倍拙右椎摹杜眯小防飳σ魳吩谒蛣e時的地位和作用有更深的體現(xiàn)。送別時或長歌,或吹奏,借以抒發(fā)自己心中那離別的惆悵與哀傷。
3.唯有垂楊管別離——折柳相送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張九齡《折楊柳》:“纖纖折楊柳,將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貴,憐是故園春?!倍拍痢端蛣e》:“溪邊楊柳色參差,攀折年年贈別離?!编嵐取痘瓷吓c友人別》:“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碧拼L安人送客,一般送到灞橋折柳而別。唐人羅隱《柳》詩曰:“灞岸晴來送客頻,相偎相依不勝春。自家飛絮猶無定,爭解垂絲絆路人?!睆倪@些詩中,我們可以想象當年灞橋折柳送客的盛況。楊柳,哀婉凄切的別離意象。離別之時,所以要折柳相贈,一是“柳”“留”諧音,贈柳寓挽留之意。二是隨風(fēng)搖擺之柳條與行行復(fù)止的離人在形象上有某些相似之處。三是柳有隨地而生的習(xí)性,折柳相送,寓指祝愿朋友隨遇而安,落地生根之意。
[1]蘅塘退士,崔鐘雷.唐詩三百首[M].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10.
[2]丁方曉,曾德明,楊云輝.全唐詩[M].長沙:岳麓書社,1998.
[3]聞一多.唐詩雜論[M].武漢: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