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
(河北工程大學 圖書館,河北 邯鄲 056038)
信息共享空間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服務
——以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為例
楊春
(河北工程大學 圖書館,河北 邯鄲 056038)
信息共享空間是近幾年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生事物,給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帶來了嚴峻的挑戰(zhàn),以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為例,分析了實體層和虛擬層兩個層面建設的內容,介紹了信息共享空間的創(chuàng)新服務,并就信息共享空間的深層次服務提出了對策建議。
信息共享空間;參考咨詢;嵌入式服務
信息共享空間( Information Commons,簡稱IC)亦稱學習共享空間,在臺灣地區(qū)稱為資訊空間、資訊市集,在香港地區(qū)稱為資訊廊、資訊坊等[1]。是將電子信息資源、計算機軟件、各類硬件設施、互聯網、Wi-Fi無線覆蓋等和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學科館員、計算機工作人員、指導教師等融合于一體,目的是提高讀者信息素養(yǎng),促進其協同、協作、交流、學習和研究的相互作用,為讀者提供“一站式”服務設施和協同學習環(huán)境。信息共享空間起源于 20世紀 90 年代后期,是在北美圖書館率先興起的一種新型信息服務模式,把圖書館建設成為大學里的一種協同式學習環(huán)境和一站式服務模式的理念是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的實質。近幾年,信息共享空間已被我國圖書館界廣泛關注,如北京地區(qū)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圖書館、中國科學院國家圖書館等;上海地區(qū)有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等。這些服務理念較為先進的圖書館積極引進IC服務理念,并充分借鑒和利用國外IC成功案例,構建了具有本館特色的IC服務模式,在國內率先實踐并為讀者提供了IC服務。調查顯示,我國“211工程高?!?具有 IC 建設的圖書館有15家,占19.2%[2],建設比例不高,但加速建設IC 服務的圖書館在逐步增多。河北工程大學圖書館于2013年開始創(chuàng)建自己的信息共享空間,經過一年時間的建設,已正式對讀者開放,且深受校內外讀者的歡迎,構建要素分析如下。
近年來,圖書館打破按職能劃分的多部門設置,打破部門的獨立服務、孤立服務和分散服務的格局,打破部門間的協作交流能力的低效服務,旨在提高日益多樣化的讀者服務需求,加強圖書館信息資源、圖書館空間和信息服務人員的相互作用,使圖書館的各部門集中通過信息共享空間而直接為讀者服務,改變“以館藏為中心”為“以讀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通過對館舍空間、信息資源和咨詢館員的整合,構建出讀者—館員,讀者—讀者相互協同學習和協同工作的交互式的服務環(huán)境。圖書館把傳統的參考咨詢服務和學科服務全面融入到教學、科研的學習過程和研究過程中去,推動知識創(chuàng)新,為教學和科研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
我館主校區(qū)建筑面積5800平方米,館藏紙質圖書84萬冊,期刊2500余種,擁有中外文數據庫30余個,自建數據庫2個,館藏文獻內容豐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具有我校學科特點和專業(yè)特色文獻保障體系的實體館藏資源和虛擬館藏資源的有機結合。但是,與學校的博士、碩士、本科教學的基本情況比較而言,圖書館存在諸多問題:館舍面積嚴重不足,影響了圖書館傳統服務的數量和質量;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學歷職稱偏低,有學科背景的館員較少,嚴重影響了深度的學科服務;圖書館文獻借閱量和參考咨詢量逐年下降,初級用戶流失嚴重。為解決這些問題的困擾,決定對圖書館館舍進行適度的改造而建設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
(一)共享空間的建設內容
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有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兩個部分組成,實體空間的建設結合學校實際,把空間分為了教師學習空間——“書香小筑”和學生“HARVESTS學習共享空間”兩部分使用。為了給讀者營造出一個全新的學習環(huán)境,圖書館將學習共享空間劃分為七個功能區(qū):參考咨詢區(qū)、文獻借閱區(qū)、讀者體驗區(qū)、個人學習區(qū)、視聽學習區(qū)、文化交流區(qū)、團隊協作區(qū)等。并充分整合了館內利用率較高的圖書、期刊和參考工具書等,為讀者提供便利的印刷型資源。在共享空間不同區(qū)域配有一體機、檢索終端、普通打印機、3D打印機、自助復印機、投影儀、電視機、視聽音響設備等各種現代化設備,改造后座位由192席增加為534席,新增研討間11個。
虛擬層建設主要包含有各種館藏電子期刊、圖書、工具書、報紙、會議文獻、標準文獻、圖片文獻、視頻資料、課件資源、聲像資料和 網上免費資源;為讀者提供Office和WPS等辦公軟件、多媒體播放軟件、信息處理軟件、數據庫專用閱讀軟件等各種常用軟件;以虛擬社區(qū)和在線工具為載體,為讀者提供學習交流空間的網絡平臺。為方便讀者,圖書館實現了Wi-Fi無線上網全覆蓋。
(二)共享空間的服務創(chuàng)新
共享空間的核心服務是為讀者提供“一站式”服務。通過IC服務,讀者可以充分自由使用信息共享空間配備的計算機、學習軟件、信息資源等,讀者只需這一平臺,即可實現信息獲取、參考咨詢、交流討論、自主學習、自助學習和學術研究等,信息共享空間的使用既可節(jié)省讀者寶貴時間和精力,也可大大提高圖書館的利用率, 共享空間提供的參考工具書和學習研究所用的圖書期刊,為讀者的學習和研究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各種自助打印和復印設備的提供,為讀者信息資源的所需獲取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各種臺式計算機和檢索終端為讀者提供館藏數據庫的查閱、多媒體資源的利用和網上資源的查詢等提供了方便,在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利用及學習研究中,讀者若遇到專業(yè)或技術方面的問題,參考咨詢館員和圖書館技術專家第一時間會為其提供及時的幫助,對本館沒有的文獻信息,館員可以通過文獻傳遞的方式,來為讀者獲取,如有團隊學習或科學研究,圖書館有專門的學科館員為其提供無縫鏈接的嵌入式學科服務。
(一)建立虛擬服務社區(qū)
虛擬社區(qū)是以Web2.0技術創(chuàng)建的一種虛擬空間,是一種新生產物。Web2.0技術應用的核心理念就是注重用戶體驗,開放性的滿足用戶個性化的需求[3]。圖書館可以利用Web2.0技術,開通BBS論壇,為學校的師生提供一個網上交流的平臺;通過微信或博客等為讀者提供通知、通告、資源推介、預約服務等推送服務;向師生推薦前沿動態(tài)和學科綜述;利用各種便捷的通訊軟件,對教學和科研人員的各種問題做出及時的回答,使讀者在輕松的交流中完成各自的學習和研究。
(二)加大讀者參與力度
在共享空間的使用中,要加大讀者參與文獻資源建設的力度,吸納學科專家和學生為圖書館資源建設成員,聽取他們在資源建設中的意見搜集和文獻需求;通過機構庫的建設,鼓勵老師和學術團隊上傳自己的科研成果,形成自己的館藏特色,增加館藏信息;通過各種渠道,廣泛爭取讀者的意見和建議,以便圖書館及時改進服務。
(三)大力提高館員的綜合素質
在信息共享空間環(huán)境中,需要參考咨詢館員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參考咨詢館員不僅需要掌握傳統文獻學知識,熟悉網絡咨詢工具,還需要掌握常用軟硬件故障的處理方法。因此IC環(huán)境中的館員,除了掌握必備的圖書館學知識和自己的學科背景專業(yè)外,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使其具備較高的計算機水平和能力,同時還要求咨詢館員有較強的與讀者溝通能力,了解讀者需求,嵌入用戶研究。這一強調讀者在信息獲取過程中參考咨詢館員與讀者的融合溝通,對圖書館員提出了一個新的高度要求。
信息共享空間的建設是一種新生事物,無論從服務理念、服務內容、服務體制、服務方式及管理模式上均以傳統的圖書館服務模式有著本質的區(qū)別。我們以信息共享空間這一快速發(fā)展的動態(tài)服務體系作為創(chuàng)新服務發(fā)展的重要機遇,對圖書館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對提升圖書館的核心業(yè)務競爭能力,對提高學校的教學科研水平和學科建設有著重要的作用。
[1]陳傳夫.圖書館學研究進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2]謝瑤.我國“211”高校圖書館信息共享空間建設現狀與特色分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3(8):54-58.
[3]邢永芳.學科服務視域下高效圖書館IC服務模式探析[J].河北工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5-57.
[責任編輯陶愛新]
Service building and innovation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Tak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YANG Chun
(Library,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is a newborn thing developed these years bringing the traditional library service mode severe challenges.The paper,taki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Library as an example, analyses the constructions of physical layer and virtual layer, introduces the innovation servic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deeper service of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information sharing space; reference service; embedded service
10.3969/j.issn.1673-9477.2014.04.011
G251.5
A
1673-9477(2014)04-036-03
[投稿日期]2014-10-09
楊春(1962-),男,河北磁縣人,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資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