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可能性與空間考量:精神障礙者的司法社工介入

        2014-03-31 06:05:33
        關鍵詞:案主社會工作者精神障礙

        張 坤

        (華東政法大學 社會發(fā)展學院,上海 201642)

        精神病人的權益保護以及精神障礙罪犯的處遇問題,暴露出現(xiàn)行法律的具體缺陷與社會治理的漏洞?!吨袊乃痉ǜ母铩钒灼?,明確將司法改革納入政治體制改革的范疇,并揭示出加強人權保障成為我國司法改革的重要目標。司法與社會工作的漸進式親和,這將逐漸發(fā)展出關于審判、準司法、涉司法等具體領域的社會工作實務。①何明升:《司法模式與社會工作的關系及其漸進式親和》,《學術交流》2011年第11期。而精神障礙者的救治、受教育、勞動、隱私等合法權利的保障以及精神障礙罪犯的法律處遇問題也日益成為社會治理與民生服務關注的焦點。社會工作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僅僅是去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困難,還要在政策層面特別是司法領域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其帶有“助益性”和“公益性”的介入重燃人們對法律的信心。特別是今年我國《精神衛(wèi)生法》歷時26年正式出臺,精神病患者的權益保護及其創(chuàng)新治理模式再次引發(fā)政府的極大重視。

        而相對于其他實踐領域,我國對精神障礙者展開的司法社會工作服務較少,本文在論證我國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開展的必要性與可能性基礎上,介紹國外在此領域內(nèi)的具體服務內(nèi)容與介入途徑,以期對我國在此領域的實踐提供經(jīng)驗與借鑒。

        一、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的界定與角色定位

        (一)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的界定

        簡單地說,所謂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是指社會工作者運用已有的專業(yè)理念和知識技能在司法領域?qū)裾系K者所提供的各種專業(yè)服務,旨在保護其合法權益,促進其生理、心理及社會功能的恢復。

        首先,就服務對象來說,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主要針對兩大群體,一是針對普通的精神障礙患者所提供的司法社工服務,旨在促進其人格尊嚴、人身和財產(chǎn)安全,教育、勞動、醫(yī)療以及權利救濟等方面的權益倡導與保護,促進經(jīng)濟與社會的正義;二是針對精神障礙罪犯所提供的相關服務,比如刑事庭審前、中、后整個過程中的專業(yè)介入。

        其次,就服務場所而言,所謂的司法領域,從廣義上來說包括法庭、訴訟當事人、矯正部門、司法精神衛(wèi)生機構以及具有司法職能的行政管理部門、司法部門和立法機構等等。其中監(jiān)獄、精神病院等精神衛(wèi)生機構、法庭乃至社區(qū)是司法社工的主要工作場所。

        最后,就服務的目的來說,精神障礙司法社工把案主看作是有能力改變的個體,其服務的目的不僅僅是對案主施與照顧與治療,還在于提升其社會功能,實現(xiàn)社會工作追求經(jīng)濟與社會的公平與正義這一長遠的、可持續(xù)的目標。

        (二)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的角色定位

        在精神障礙領域,司法社會工作者與心理學工作者、精神科醫(yī)生、律師、法官、社區(qū)精神健康護士、職業(yè)治療師等工作人員組成一個多學科的小組,共同為案主服務。多學科小組使各類成員貢獻知識和力量、技能與視角,對案主的狀況形成整體性的理解,并提供多層面的治療或康復服務。面對精神障礙這一特殊群體,司法社會工作者基于行動研究,除了以治療、預防、賦權及倡導的角色出現(xiàn)以外,他的反思、判斷將成為社會建構中的一種極為重要的資料,對案主產(chǎn)生直接影響,實現(xiàn)照顧、治療與改變社會的專業(yè)使命。

        二、精神障礙者的司法社工服務之必要性與可能性

        (一)針對精神障礙者的司法社工介入之必要性

        1.專業(yè)使命的呼吁

        莫勒斯(Morales)與西佛(Sheafor)認為,對人提供照顧(Caring)、治療(Curing)與改變社會(Chang ingThe Society)是社會工作者存在的三個主要使命或宗旨(3C’s)。①陳鑰:《社會工作》,志光教育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而在實際工作的開展中,社會工作者往往更多強調(diào)照顧和治療使命,很多情況下缺乏改變社會的實際機制。然而,隨著社會問題的不斷凸顯,社會工作在進行社區(qū)發(fā)展、社區(qū)服務以及進行弱勢群體關懷的過程中不斷地遇到各種各樣的與法律有關的問題。精神障礙者無家可歸、民權、犯罪等問題凸顯,這一方面暴露現(xiàn)有法律運行的具體缺陷,另一方面凸顯立法的漏洞。而這對于一個單純的社會工作者來說,可能是難以解答和進行更深層次討論的,對于一個單純的法律人來說,又是在書本中很難發(fā)現(xiàn)的,而兩者的有效結合則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社會工作的專業(yè)發(fā)展不僅僅是去幫助人們解決實際困難,還要在政策層面特別是司法領域承擔更高的社會責任。因此,社會工作的專業(yè)使命呼吁有著法學和社會工作雙重背景的司法社會工作者介入精神障礙領域,以便為這一群體提供更全面系統(tǒng)的服務。

        2.現(xiàn)實需求的迫切

        司法社會工作的迅速發(fā)展是緊扣社會需求的結果。就美國來說,當前精神疾病和情感紊亂被美國人視為主要的健康問題。1995年開展的一次大規(guī)模的住戶調(diào)查表明,20%的美國人至少患有一種精神疾病。特別是對于嚴重的精神障礙患者,不僅要求提高防治、治療和康復水平,也要強調(diào)加大救助力度,不歧視精神障礙,不因疏于管理而傷害自身及危害社會他人,切實保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和人格尊嚴,現(xiàn)實的需求使得司法社會工作的發(fā)展中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

        而我國精神健康問題更為嚴重,不同程度的精神疾病至少在年輕人、農(nóng)民工及其家庭以及老年人三類人群中有擴大蔓延之勢。①周勇:《美國精神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及其對中國的啟示》,《四川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據(jù)衛(wèi)生部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精神疾病患者超過1億人,其中17歲以下兒童和青少年患者多達約3000萬人,重癥患者約1600萬,而由于種種原因只有20%患者能就醫(yī)。“差錢”導致不少家庭放棄治療,患者或被家人長期禁錮,或流落街頭,成為散落在社會中的“不定時炸彈”,威脅公共安全,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同時這些患者本身的自由乃至生命安全也被侵害。另一方面,近年來時有所聞的“被精神病”事件更暴露出一種制度漏洞,在這些個案中,精神病院、精神病鑒定以及精神病人強行收治制度儼然已被某些基層管理部門操弄為一種另類管理手段,精神障礙者的救治、受教育、勞動、隱私等合法權利得不到保障。而與此同時,我國精神障礙服務嚴重滯后,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據(jù)統(tǒng)計,國外精神衛(wèi)生投入占衛(wèi)生總投入的比例約為20%,而我國僅有1%;我國注冊精神科醫(yī)師16383名,平均每10萬人擁有1.26名,而全球平均數(shù)字是3.96名。我國社會工作發(fā)展比較晚,1993年才正式設立專業(yè),2009年首批服務于精神健康領域的臨床社會工作者培訓才在上海啟動,因此,隨著精神障礙人群的康復及合法權益保護工作的開展,無論從服務群體自身還是就整個社會的服務需求來說,司法社會工作介入精神障礙領域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或?qū)⒊蔀樯鐣卫砼c民生服務的一種創(chuàng)新。

        3.立法實現(xiàn)的回應

        自1963年肯尼迪總統(tǒng)簽署精神遲滯設施和社區(qū)精神健康中心建設法案,1965-1980年通過的一系列強化實施社區(qū)精神健康體系的聯(lián)邦精神健康法案,一直到1998年1月生效的精神健康平等法,這些法律法規(guī)的頒布一方面成為美國社會工作創(chuàng)新和制度化的基礎,另一方面也是社會工作專業(yè)發(fā)展的契機。自1938年法國制定世界第一部《精神衛(wèi)生法》以來,已有100多個國家相繼頒布了各自的精神衛(wèi)生法。我國自1985年衛(wèi)生部便牽頭起草《精神衛(wèi)生法(草稿)》,歷時26年十余次修改,終于在2012年10月26日面世。這一法案從總則到對精神病的預防、診斷、治療和康復,再到保障措施和法律責任,無不體現(xiàn)出對精神病人以及可能“被精神病”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與此同時,精神衛(wèi)生的立法,還傳遞出一個積極信號:精神病問題不僅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而且立法和管理部門正在探索新的社會治理理念,讓社會治理與民生服務齊頭并進,因此,司法社會工作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介入精神障礙領域或許是對立法的現(xiàn)實回應。作為一種“建構性”的工作模式,一方面,司法社會工作者根據(jù)法規(guī)來尋求問題的公正解決,滿足案主多方的需求;另一方面,司法社會工作者在實際工作中檢視法條的漏洞和不足,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從而為案主的合法權益提供最大化保障。

        (二)針對精神障礙者的司法社工介入之可能性

        司法社會工作有其存在的必要性,而其專業(yè)優(yōu)勢使其介入精神障礙領域成為可能。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契合的價值理念

        一般來說,社會工作最基本的價值理念有兩方面:從社會使命看,強調(diào)“扶弱濟貧”,以解決社會問題、滿足社會需求為己任,維護社會穩(wěn)定,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在實際的工作中,處于弱勢地位(包括但不限于經(jīng)濟上的弱勢)的人們,在自身法律知識缺乏和外部司法成本高昂的現(xiàn)實之下,極有可能在自己權益受到侵害的時候放棄維權的努力。司法社會工作帶有“助益性”和“公益性”的介入勢必會重燃人們對法律的信心?;蛟S這樣一種實踐可以超越單個訴訟活動本身,成為一種可持續(xù)的、良性發(fā)展的社會建構工程。②張劍源:《社會工作在司法領域的影響——兼論社會工作者作為專家證人的可能》,《云南大學學報(法學版)》2008年第3期。另外一方面,從專業(yè)使命看,社會工作強調(diào)“助人自助”,相信案主擁有自身能力,通過社會工作的專業(yè)服務,來整合社會資源,挖掘潛能,推動困難人群走向“自救、自立、自助和自強”。因此,司法社會工作所秉承的價值理念與精神障礙服務所蘊含的“增權、能力和康復”的宗旨帶有極大的契合性,這為司法社會工作介入精神障礙領域提供了巨大的空間。

        2.靈活多元的服務

        就服務模式而言,司法社會工作普遍采用生態(tài)系統(tǒng)模式,注重個人及外部環(huán)境的交流與平衡,關注各系統(tǒng)之間的聯(lián)結。因此,在介入的切入點上,司法社會工作不僅關注個人認知、行為等方面的介入,而且注重親屬、朋友、單位、社區(qū)等各個社會支持網(wǎng)絡和資源的建立與整合,以便能夠提供更為有效的服務。就服務方法來說,司法社會工作者不僅僅關注精神障礙的醫(yī)藥模式治療,而是將生理、心理、社會不同方面的服務整合起來,特別強調(diào)案主社會功能的恢復。另外,司法社會工作注重臨床證據(jù)的服務方式和技巧,可以彌補精神病康復服務中忽視證據(jù)為本的不足,成為其專業(yè)的優(yōu)勢。

        3.全面持續(xù)的評估

        全面持續(xù)的評估是針對精神障礙者的診療和專業(yè)服務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對于精神障礙案主,司法社會工作強調(diào)從醫(yī)學評估、心理測評、功能評價、心理社會史以及精神病態(tài)的評估、檢查與診斷入手實現(xiàn)生理、心理與社會的全面評估,評估在司法社會工作中會開放而持續(xù)地進行。這一方面為我們的工作狀態(tài)提供描述和信息,另一方面為我們的干預成效與下一步的介入策略制訂提供了依據(jù),使司法社會工作更為科學、準確、有效。

        三、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的服務內(nèi)容與空間

        精神障礙司法社會工作主要為精神障礙罪犯以及未犯罪的精神障礙者提供服務,司法社會工作者不僅僅需要診斷和治療患者,同時也需要考慮患者個人與社會的權利與義務。而保障患者權利與義務的法律法規(guī)以及倫理原則對精神障礙的研究和實踐都有影響。一方面這些法律法規(guī)成為司法社工服務的保障和基礎;另一方面司法社工在提供有形服務的同時,檢視法律的健全與完善,并參與立法過程。因此,兩者之間相互依賴、相輔相成。以下我們具體介紹兩者是如何相互作用對精神障礙群體實現(xiàn)相關服務的。

        (一)民事強制收留與司法社工服務

        無論怎樣,法律對精神衛(wèi)生系統(tǒng)有著明顯的影響。法律既要保護那些精神異常者的個人權利,同時又要保護整個社會的權利,不能使更多的無辜者處于危險之中,這樣的平衡很難把握。

        盡管各州對強制移送的限制性規(guī)定不同,但多數(shù)人以為在下列幾種條件下可以將患者強制送入精神病院:(1)患有“精神疾病”并需要治療,精神疾病的診斷是必要條件(某些州規(guī)定準許將已確定為發(fā)展性殘障或毒癮、酒癮的人在其符合其他條件的前提下進行移送)。①轉引自Roberta G.Sands著、何雪松譯:《精神健康——臨床社會工作實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29頁。(2)對自己或他人造成危險。這意味著存在自殺行為或他殺威脅,有些州還包括對財產(chǎn)的破壞。(3)無法照顧自己,被認為有嚴重殘疾。對這些條件的解釋多年來一直眾說紛紜,且飽受爭議。其中政府如何證明這個違背個人意愿的權利是正當?shù)?,這一點很重要。政府需要兩種權利——治安權利以及代行父母權利(由州或者聯(lián)邦充當父母角色)——在個人不同意的情況下,將其強制送入精神衛(wèi)生機構。特別是通過代行父母權利,政府行使代理父母的角色,為那些需要幫助的個人爭取更大的利益。

        一個需要幫助的人在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人員的評估之后,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要求進入精神衛(wèi)生機構接受治療。但是,當患者并非自愿尋求幫助,而其他人認為治療和保護又是必要的時候,正式的民事強制收留程序就將啟動。而司法社工從最初的專業(yè)評估開始,到參與整個的民事強制收留過程,成為精神衛(wèi)生專業(yè)團隊中的一員。

        (1)申請

        雖然每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具體細節(jié)規(guī)定不同,但通常是由親屬或精神衛(wèi)生人員向法庭提出申請。我國精神衛(wèi)生法草案二次審議中刪除了第一稿中爭議較大的條款,如“不住院不利于其治療”作為非自愿住院的實體條件條款,即醫(yī)院不得以此為理由強制“患者”住院,有效限制了醫(yī)生權力。但正式實施的法規(guī)中仍然規(guī)定,“除個人自行到醫(yī)療機構進行精神障礙診斷外,疑似精神障礙患者的近親屬可以將其送往醫(yī)療機構進行精神障礙診斷”,這意味著,近親屬仍有權限制精神疾病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人身自由,存在濫用親屬送治權的風險。

        因此,在整個過程中,如果司法社工作為完全獨立于醫(yī)療機構之外的第三方考察精神障礙患者的狀況并提出必要的申請,可以限定“被精神病”的“源頭之一”近親屬,以及“終端”醫(yī)療機構,避免患者被強制入院。

        (2)可能性評估

        在接受申請之后,法庭會要求對案主的精神狀態(tài)、自我照料能力、是否需要服務以及潛在危害的可能性進行評估。法官會結合這些信息,決定強制收留是否合適。其中評價一個人對自己或他人是否帶有危險性是民事強制收留程序的關鍵。危險性是一個極具爭議的概念,危險性的判定相當多地依賴于主觀判斷,而且由于法律條文的規(guī)定,每個州的判定并不一樣。大多數(shù)只要求考慮對自己或他人的身體傷害,但一些州也考慮了對財產(chǎn)危害有威脅性的關禁入院。①LaFond,J.Q.&Durham,M.L,Back to the Asylum:The Future of Mental Health Law and Policy in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Oxford U.Press,1992.轉引自勞倫·B.阿洛伊等著、湯震宇等譯:《變態(tài)心理學》(第9版),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790頁。被普通大眾廣泛接受的一種觀點認為,有精神疾病的人比沒有精神疾病的人更具危險性,已有的研究表明這一觀點帶有極大的爭議性,但這種爭議性的觀點會對民事強制收留的程序產(chǎn)生重要影響。

        司法社會工作者作為評估團隊中的一員將參與案主生理-心理-社會全方位的評估,特別是在危險性評估中,司法社工將對案主對其他人產(chǎn)生的危險性、案主將來發(fā)生暴力行為的可能性等作出準確預測,成為是否啟動民事收留程序的關鍵一環(huán)。

        (3)民事審訊

        與其他法律程序一樣,案主在其中也享受法律提供的應有的權利與保護。在所有的案件中,案主必須被告知民事的強制收留過程正在進行,在審訊中必須到場,必須請律師作為代表,可以調(diào)查取證并進行相關的獨立評估。這些保護措施是強制民事收留程序的組成部分,并確保沒有人以非法的理由被強制送入精神病醫(yī)院。

        在民事審訊過程中,司法社會工作者是最了解案主情況的人,整個過程都可以在司法社會工作者的輔助和指引下進行,司法社工可以清晰記錄下案主的狀況,這些專業(yè)服務記錄可能成為法律判定的文獻依據(jù)。另外,無論非自愿關禁入院的標準是什么,法庭一直需要專家證人。司法社會工作者可能成為專家證人,不僅在關禁入院的聽證會上回答患者有怎樣的危險,而且要回答他們是否確實危險以至于不能被釋放等關鍵性問題。

        另外,強制門診移送(involuntary outpatient commitment,IOU)是強制性入院移送的一個替代方式,案主被移送到社區(qū)治療中心而非醫(yī)院。強制門診移送可以在住院期間或從精神科出院后實行。在社區(qū)治療中心案主要遵從治療計劃,例如,按時服用藥物、接受部分住院計劃等。IOU的一個變通做法是預防移送(preventive commitment),有些州已將其視為一個保護那些可能惡化的人的制度。②Roberta G.Sands著、何雪松譯:《精神健康——臨床社會工作實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1頁。

        在強制性移送精神病院或機構的過程中,司法社會工作者對案主是否要入院作出初步判定。雖然精神科醫(yī)生是決定緊急移送的實務工作者,司法社工仍可以影響其決策,并促進該過程。雖然我們會秉承為了案主自己和他人免受傷害的人道主義精神,但不管怎樣,強制入院歸根結底是一個違背案主意愿的強迫過程。特別是院外治療的失敗導致轉院治療,無家可歸者的增多以及嚴重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犯罪,對嚴厲的民事強制收留條件產(chǎn)生了沖擊。在這種情況下,司法社工是在執(zhí)行“父愛式”的行動——“為了案主自己的利益而干預他們”。參與移送程序的社工要明白自己和政府是視為“國之父”的,也就是說他們在執(zhí)行父母的角色,這個角色與那些也許強烈反對其行為的成年人聯(lián)系在一起。①Roberta G.Sands著、何雪松譯:《精神健康——臨床社會工作實踐》,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130頁。

        (二)刑事庭審與司法社工服務

        當有心理障礙的人違法該判其有罪嗎?對這些人能否給予一個公正的審判呢?如果因為他們的精神失常而不被受審或被認為無罪,那么國家該如何處理他們呢?司法社會工作者有著跨學科的知識背景,可以滿足精神障礙患者在刑事庭審中多方面的需求,提供全面而持續(xù)的服務,彌補法學和精神醫(yī)學在解決相關問題中的局限性。具體的服務如下:

        1.參與司法精神鑒定

        整個司法精神鑒定過程都可以在相關的司法社工輔助和指引下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此名司法社工是最了解案主情況的,因此,司法社工不僅僅是一個具備此方面知識的人,同時也是清楚記錄整個過程的人。同時,司法機關工作人員在收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有關情況時,是從辦案需要的角度進行收集的,所收集到的信息往往是零散的和片斷性的。而司法社會工作者對法庭訴訟的貢獻不僅限于提供被告人精神狀態(tài)的證言,也可以將被鑒定人的家庭生活狀況、案件的有關材料、工作單位提供的有關材料、知情人對被鑒定人精神狀態(tài)的有關證言以及醫(yī)療記錄和其他有關檢查結果等方方面面的信息提供給司法部門。在整個司法精神鑒定過程中,司法社會工作者必須明晰精神障礙者的權利及義務,為被鑒定者提供可利用的資源,并為其權益而倡導。

        2.患者受審能力的評估

        如果要對被告進行審判,被告必須具有受審作證能力。所謂受審作證能力是指他們要能理解針對他們的訴訟程序的性質(zhì),他們必須要能協(xié)助被告方的律師。如果被告不能滿足這些要求,被告可能會被移送精神健康機構,并在那里接受治療,直到認為他們有接受審判的能力為止。在人們因為犯罪而接受審判之前,必須能了解自己被起訴的罪名以及如何為自己尋求辯護。因此,專家們除了要評估個人在犯罪過程中的精神狀態(tài)外,還要對隨后其在法律程序中的精神狀態(tài)進行評估,司法社工可能參與其中,成為受審能力評估者之一。

        3.危機評估與警告責任

        對于精神障礙者,司法社工不僅要實時評估案主的危險性,而且要估計案主的行為是否會危機他人。司法社工對其實施行為的嚴重程度、是否有明確的受害人以及預期的受害人是否處于危險當中作出判斷。同時社工要警告預期的受害人、警察或其他相關人,或提出案主強制入院等一系列選擇。在危機時刻,司法社工可以就相關問題咨詢精神病醫(yī)生、機構律師等,從而作出合理解決。危機預估與警告潛在受害人成為司法社工的義務和責任,為其工作帶來相當壓力。

        4.作為專家證人的司法社工

        法官和陪審團經(jīng)常需要依賴具有專業(yè)知識的專家證人作出判決。專家證人不提供“事實”,而是由從事過相關研究和具有相關經(jīng)驗、被認為合格的人,就某一特殊知識領域得出結論,形成具有合理可能性的意見。司法社會工作者具有專業(yè)的知識背景和職業(yè)倫理,可以提供科學而可靠的證據(jù),能夠幫助法官與陪審團,特別是關于被告的能力以及是否裝病等問題作出判決,是可以勝任專家證人角色的。

        (三)庭審結束后司法社工的服務

        接受民事或刑事審判后,精神病人的處遇問題也引發(fā)了人們的關注,對于那些為自己精神失??罐q成功的人會被關禁在精神病院、收容院里或者進入社區(qū);抗辯不成功者也許會拘留在監(jiān)獄里,但他們的精神狀況依然受到關注;如果被判定無受審能力,被告可能會被移送精神健康機構,并在那里接受治療,直到認為他們有接受審判的能力為止。因此,在庭審結束后,司法社工服務要繼續(xù),精神病院或收容院、監(jiān)獄、社區(qū)成為其工作的主要場所。

        1.監(jiān)獄系統(tǒng)司法社工服務

        有一定心理障礙但判定要為其刑事責任負責的罪犯會進入監(jiān)獄服刑,此時司法社工可以提供一系列服務。首先,司法社工要對罪犯的心理、社會各個方面進行全面持續(xù)的評估,特別關注罪犯的心理狀況,甚至參與到心理測評工作中。當罪犯處于精神危機狀態(tài)時,司法社工可以做出轉送精神病院的申請,在一些國家規(guī)定可以根據(jù)法典規(guī)定告知他們有權舉行聽證會,也有權放棄這樣的機會。其次,司法社工參與制訂與實施罪犯的心理矯治活動,司法社工可以與心理學專家一起制訂相關計劃,并成為矯治團隊的一員,為罪犯提供心理咨詢、心理矯治與行為矯正等。再次,對罪犯進行社會生活指導與咨詢,負責罪犯與社會的聯(lián)系與溝通工作,例如,釋放前的就業(yè)培訓與工作安排、罪犯與家屬的會面與溝通、工作與教育釋放等。

        2.精神病院司法社工服務

        對于需要進入精神病院接受治療的患者,司法社工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權利,有責任將最少限制性選擇標準付諸實施,在一系列可供選擇的治療場所和服務中,決定對待案主最適合的、最大收益的以及最少限制性的服務方式。在精神病院患者并非被剝奪了大部分公民權利,但患者的某些基本權利,特別是治療的權利、拒絕某些治療類型的權利(比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拒絕電痙攣療法(ECT)等)以及擁有人性治療環(huán)境的權利等仍要引發(fā)我們的關注。司法社工要明確這些患者的這些權利,并為患者的權利倡導。

        3.個案管理/社區(qū)照顧實踐

        個案管理(case management)是提供給那些正處于多重問題且需要多種助人者同時介入的案主的協(xié)助過程。①J.R.Ballew&G.Mink著,王玠、李開敏、陳雪真合譯:《個案管理》,臺北:心理出版社1998年版,第3頁。個案管理強調(diào)兩個重點,一方面它著重發(fā)展或強化資源網(wǎng)絡;另一方面?zhèn)€案管理除了增進案主使用資源的知識、技巧及態(tài)度,更著重在強化案主個人取得資源及運用資源網(wǎng)絡的能力。由于其具有滿足復雜需求、提供持續(xù)服務、整合資源以及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20世紀90年代以來,逐漸成為西方最重要的福利服務輸送方式之一。②鐘瑩、梁國勛:《個案管理:社區(qū)戒毒工作的新模式》,《華東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對于嚴重精神病患者,除去疾病救治之外,其本人還可能面臨教育、就業(yè)、社會保障、婚姻家庭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因此,可以通過個案管理為精神障礙患者提供司法方面的服務。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社區(qū)照顧模式在西方國家日益完善,并對社區(qū)工作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社區(qū)支持的理念是與嚴重精神病患者最少限制性的可供選擇性場所下生活和接受治療的法律原則相一致的。社區(qū)照顧從政府單方主導,轉向與案主生活的原生支持體系(家人、朋友、鄰居、另外的社區(qū)人士等)多方主導,本著“無確定期限”的持續(xù)服務對案主實現(xiàn)的賦權運動。精神障礙患者可以從廣泛的社區(qū)服務中受益,住院治療服務、住房、危機服務、職業(yè)康復和輔助就業(yè)計劃、家庭支持網(wǎng)絡、健康照顧等都是社區(qū)照顧中司法社工可以提供的相關服務。

        四、結語

        我國《精神衛(wèi)生法》已于2012年10月出臺,并于2013年5月實施,這邁出了我國精神衛(wèi)生立法的第一步,成為維護精神障礙患者合法權益的重要法律。無論從專業(yè)使命、現(xiàn)實需求以及對此立法的回應,司法社會工作介入精神障礙領域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我國對此方面的介入還沒有真正開始。法律的完善以及政府行政的支持將成為此方面工作開展的急需的制度性基礎。另外,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工作價值觀重構階段,針對精神障礙者的司法社工服務既要把握我國特有的價值體系,又要在法律與倫理的雙重挑戰(zhàn)中找尋適合本土化的工作方法。另外,目前我國無論是各級政府還是普通民眾都還普遍缺乏對精神健康領域司法社會工作的意識和知識。在借鑒國外先進經(jīng)驗的基礎上,如何找尋和探索一條適合我國國情的發(fā)展路徑,培養(yǎng)具有本土化的司法社工人才,普及精神障礙患者的司法社工服務意識和知識,讓社會工作這一有效的工作模式在我國司法領域真正發(fā)揮作用尚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歡
        案主社會工作者精神障礙
        自擬醒腦湯聯(lián)合體外反搏治療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的效果
        案主自決原則在老年社會工作實務中的倫理困境
        法制博覽(2019年20期)2019-12-13 22:38:56
        奧氮平治療老年2型糖尿病伴發(fā)精神障礙臨床觀察
        社會工作者職業(yè)認同與組織認同對職業(yè)流動影響的研究——基于對廣州市社會工作者的調(diào)查
        論我國人口促進社會工作者核心能力的培育
        個案:發(fā)揮“家一校一社”聯(lián)動作用實現(xiàn)全方位的關注與支援
        社會與公益(2018年1期)2018-05-30 10:48:04
        淺析實施案主自決的困境及其對策
        山西青年(2018年24期)2018-01-27 12:52:34
        重掌生活主導權
        ——認知行為治療介入精神障礙康復案例
        大社會(2017年12期)2018-01-17 11:55:17
        社會服務機構中社會工作者激勵因素研究
        社會建設(2016年4期)2016-12-01 04:34:22
        喹硫平與利培酮對癲癇所致精神障礙療效比較
        欧美成人精品福利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av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有码在线人妻| 日本一区三区三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性色无码av网站| 熟妇人妻av中文字幕老熟妇| 色爱区综合五月激情| 国产AV边打电话边出轨| 精品91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大屁股流白浆一区二区| 亚洲啪啪色婷婷一区二区| 成人偷拍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岳| 8ⅹ8x擦拨擦拨成人免费视频| 在线看片无码永久免费aⅴ| 国产精品福利小视频| 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午夜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中文字幕乱码高清完整版| 无码av免费一区二区三区试看| 国产精品深田咏美一区二区| 亚洲中文字幕巨乳人妻| 一区二区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人妻在线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闺蜜|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思思久久96热在精品不卡| 在线小黄片视频免费播放| 人妻少妇中文字幕久久 | 国产70老熟女重口小伙子| 尤物AV无码色AV无码麻豆| 国产亚洲一二三区精品| 麻豆资源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人做人爱a全程免费| 日韩精品无码视频一区二区蜜桃|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 国产AV无码无遮挡毛片| av天堂中文亚洲官网| 成人影院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女人张开腿让男桶喷水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