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鵬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物理與電子信息系,湖南婁底417000)
正值全國基礎教育改革大刀闊斧、風起云涌、如火如荼進行之際,實施已久但效果欠佳的高校教學改革必須加大步伐、加快速度向改革深水區(qū)挺進才能適應教育的新形勢。釜底抽薪式的講求實效的真正能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高校教學改革迫在眉睫。迂腐陳舊、換湯不換藥的教學改革必將被時代潮流淹沒,抱殘守缺、不思改革的老師也必將不受學生歡迎最終被淘汰[1]。
Java作為當今最為流行的一種面向對象的編程語言之一,課程基礎知識繁雜、艱深,技術含量高,實際操作性強,應用領域廣泛,其重要性可見一斑,但學好它實屬不易。長期以來,雖然很多院校開設了這門課程,但教學效果堪憂。究其原因,主要是課程內(nèi)容偏難,學生的動手能力偏弱,攻堅克難的能力偏低;課程大多開設在高年級,學生思想上比較松懈,實習、考研、找工作等影響了學習;教師教學方式單一,大多照本宣科或隨課件一一講解的填鴨式教學,老師是課堂的絕對主角,學生被動接受,一節(jié)課上不了多久學生便昏昏入睡,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濃。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筆者大膽嘗試教學改革,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和教學效果管理方法,推行專題引領、小組驅動式的教學,組織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變化多端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感受快樂、提升能力,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
“專題引領”[2]就是教師在教學前對教材的再加工處理,打破傳統(tǒng)的按章節(jié)順序按部就班的教學的方式,對整門課程的教學內(nèi)容統(tǒng)籌考慮,重新分類整理,尤其把那些分散游離的知識點囊括到大的專題中去,專題也就像一根串起珍珠的絲線,把所有相關的內(nèi)容全都穿連起來。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打亂該課程章節(jié)的順序,根據(jù)內(nèi)容的相關性,把整門課分成三大專題,用這三個專題來引領整個課程教學。這三個專題分別是:圖形圖像和JDBC和網(wǎng)絡編程[3]。與這三個專題相配套的三個項目研發(fā)探究分別是拼圖游戲、信息管理系統(tǒng)和網(wǎng)絡聊天室。每學完一個專題要求學生完成一個項目的初級探究并寫出項目研發(fā)書,期末要選擇一個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項目進行答辯,答辯結果按總分的60%計入期末成績。這樣的教材再加工改造,有利于教學內(nèi)容的模塊化、系統(tǒng)化,避免了知識點的散亂冗雜,有利于師生提綱挈領的把握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而且再加工的過程本身就是對知識信息的再次解碼,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地探索研究教材的過程,這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師對教材的處理能力,有利于教師真正全面透徹地把握理解該課程,是提高教學水平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高教師科研能力的必由之路。經(jīng)過幾個學期的反復實踐,不斷改進完善,教師對該課程的教學更游刃有余,有了高屋建瓴之感,而且還撰寫了幾篇相關論文。學生也感慨這么難的課程似乎也不難了,這么抽象的程序內(nèi)容也變得有趣味了,談“程”色變的學生也能順利地編寫程序,完成相應的項目開發(fā)了,教學效果確實有了大幅度提高,真正做到了教學相長。
“小組驅動”教學方式就是在教師之外尋找小組合作探究互動的課程教學內(nèi)驅力,形成以小組為教學“火車頭”——教學動力源不斷發(fā)力持續(xù)推動課程教學的教學方式[4]。這樣一改教師單方面主導課堂唱獨角戲,教師一味灌輸學生只能被接受的狀況,充分調動每一個小組及每一個小組成員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最大限度的發(fā)掘自己的學習、研究的能力,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讓組內(nèi)學生充分交流、探討、質疑,生生發(fā)力、生生互動。教學的被動局面被打破,別開生面的課程教學真正引領學生走向科學的殿堂,真正感受科學的魅力。教師的具體做法是將班級的學生盡量均勻地分成幾個學習小組,一般6到8人為一組,每一個小組的小組成員互補性越強越好,比如男女生性別比、性格內(nèi)外向情況、理論水平和動手操作能力等的合理搭配,而不同組之間就要力求均衡,也就是“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這樣才便于開展小組學習活動,更有利于舉行小組間的學習競賽,也有益于期末小組學習效果的考核。每個小組都要設置組長,小組基本形成后,教師應當在學期初明確學習任務,Java整個課程三大專題一一講解給學生,讓他們對這門課有一個整體的映象。接著,教師仔細介紹整個學期的教學方式,即專題引領、小組驅動的教改方式,而且明確告訴學生教學管理方式是取消期末成績,期末成績?nèi)绾稳此麄冋麄€學期在小組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怎樣了。為了避免吃大鍋飯,期末總成績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平時小組對三個專題的學習探究展示的成績,以小組成績的40%計入個人的期末總成績,接近期末的后兩周就是項目研發(fā)的答辯,每個小組提前選一個喜歡的項目進行研發(fā),期末接受老師的答辯,以答辯成績的60%計入期末總成績。課堂授課方式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學生提前領任務,課外預習探討,或預習教材,或查閱相關資料等等。上課時,同一個小組的學生圍坐一起,課堂上每一個專題均給學生2到4節(jié)課的交流互動的時間,這一過程主要是學生互動交換意見,發(fā)現(xiàn)問題并想辦法解決問題,老師巡視全班,適時解答學生的疑問。接下來的2到4節(jié)課就留給小組進行展示,要求學生事先做好課件,要能抓住重點,力爭突破難點,如果能生動幽默的展示更好,展示過程中,其他學生邊聽邊學邊記錄,如有疑問或不同觀點的務必做出特別標記,等小組展示完畢再大膽質疑或做補充拓展,這一過程學生最緊張,老師也不能松懈,一是要給出每個組中肯的評價并打分,更要豎起耳朵認真聽學生的展示,講的對的點頭示意,說到精彩處微笑予以肯定,對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問題的學生更要鼓掌及時鼓勵,當然學生如果理解錯了又沒有其他的學生發(fā)現(xiàn)點出,這時老師就不能不管不顧了,當該出手時就出手,及時給學生糾錯。這樣的課堂緊張有序又充滿智慧富于挑戰(zhàn)性,這才是彰顯生命張力的課堂。老師、學生都活動起來了。面朝這樣的課堂才會春暖花開,才會百花齊放。每個專題的理論知識學習完后,馬上進行編程操練,最后才是項目的研發(fā),用以鞏固強化專題的學習。后面的這兩步更加強調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編程素質的提高,為將來步入社會解決實際問題做準備。這兩步也因為有小組合作和教學管理方式的改進而實施得更順利,效果更好。
總之,Java課程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改革勢在必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Java教學實踐經(jīng)驗,嘗試了專題引領、小組驅動式的教學,收到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初步嘗到了教學改革的甜頭,也將會在以后的教學中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完善,努力開創(chuàng)高校教育的新局面。
[1]徐南.基于項目驅動的java課程教學改革[J].教育與職業(yè),2011(14):10-141.
[2]呂曉華.任務驅動教學模式在java課程教學中探索與實踐[J].硅谷,2008(9):93-94.
[3]丁振凡.java語言程序設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102-204.
[4]唐光義.以工程應用為導向的JAVA教學方法探索[J].計算教育,2013(5):8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