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 欣,郭 爽,王 彥,劉國清,馬 丹,金天坤
(大慶師范學院 教師教育學院,黑龍江 大慶163712)
數學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各門課程,看上去都是應用性不太強的,學生不知道所學的知識以后會有什么用處,這種情況下,學校開展與第一課堂對接的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意義[1-2]:
第一課堂主要傳授理論知識,相對比較呆板,學生一般是被動接受,學生主動性、學習興趣相對都比較低,又由于數學學科的特點,學生經常不知道所學知識在以后的工作中會有什么用處。因此,通過組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讓學生應用第一課堂中所學知識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促進學生更好的學習第一課堂中的理論知識。因此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學生經常覺得自己的理論知識少、掌握的軟件少、熟悉的軟件功能少,當知道自己的知識匱乏時,學生就有了學習的動力,就能更積極地學習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
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主要是通過團隊完成的。一般通過學生自愿自發(fā)地組織興趣小組、合作小組等形式。在開展實踐教學活動中使學生體會到團隊合作的力量,也是學生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提高自己的合作及協(xié)調能力。
第二課堂以學生為主,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學以致用,強調動手參與,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以及創(chuàng)造性,在時間、空間、形式上學生沒有過多的約束,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個體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這樣,在許多方面就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創(chuàng)新。
1)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目的性
數學專業(y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是以提高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設計的,所以首先要了解分析第一課堂的學習現狀,有針對性地設計第二課堂活動內容及活動形式。
2)學生參與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能否有效地開展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是否廣泛、是否積極,因此在活動設計上要增加學生對活動的興趣,吸引學生由“執(zhí)行者”變?yōu)椤霸O計者”,由被動接受變?yōu)榛顒拥闹魅恕?/p>
3)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可操作性
一是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項目內容本身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能否實現預期目標;二是項目在操作過程中涉及的設備、材料、場地、交通等外部條件是否能夠滿足。
4)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有序性
為了保證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活動順利進行,需要對活動有整體的設計和安排,執(zhí)行過程中不能隨意更改。
5)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的多維性
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要以全方位、多層次的內容為渠道,使各種活動形成立體交叉的網絡,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各展所能、各盡其才,相得益彰。
數學專業(yè)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主要形式是不同方向的教師設計不同方向的適合學生的研究項目,這個項目可以是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也可以是教師的科研項目子課題,形成討論班的形式,高年級學生講解項目進展情況,所用到的理論知識及相關軟件,遇到的技術難題,打算怎樣去突破,未來想得出什么樣的結果。低年級的同學根據不同內容的討論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和項目,加入其中,參加討論。在討論中,低年級的學生得到鍛煉,得到成長,這其中可能有同學就會萌發(fā)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新的方向,就會形成一個新的研究項目。具體設計方法如下:
1)本科第一學年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內容。在本科第一學期發(fā)放《數學專業(yè)第二課堂實施辦法和考核細則》,學生仔細閱讀后,填寫《第二課堂活動申請表》。由于新生剛剛步入大學,對大學的生活及學習節(jié)奏還不太適應,所以這個學期學生的主要任務是熟悉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形式,走入第二課堂,聽聽高年級學生是如何進行項目研究的,需要的知識儲備是什么,找到你感興趣的討論課題,加入這個討論班。在聽學長討論中,學生發(fā)現自己知道的理論知識很少、掌握的軟件很少、軟件功能掌握很少,就會促進學生反過來好好學習第一課堂的理論知識,這就實現了第一課堂和第二課堂的有效銜接。到了本學年第二學期,這學期學生依然以基礎課為主,課程任務比較繁重,但依然要求學生要按時參加第二課堂的實踐教學活動,要求參加討論班,時時發(fā)現自己知識的短缺。這一學年要求每個項目的指導教師做好新同學的引導工作,有的同學發(fā)現自己的知識太少,就會有退縮的想法,這時要鼓勵他們,多給他們一些信心和希望,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專業(yè)理論課,引導新同學學會查找期刊文獻,做好知識儲備工作。
2)本科第二學年實踐內容。經過第一學年的適應期,很多學生找到了自己感興趣的項目,適應了第二課堂討論班的教學形式,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掌握了一些學習方法,培養(yǎng)了一定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其中不乏一些獨立思考的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及想法,有一些是很有新意很有想法的,指導教師要保護這些學生的想法和新意,幫助他們把這些“奇思妙想”轉換成項目,引導他們了解要想完成這樣的任務,還需要哪些準備,指導他們查找與此相關的文獻資料,介紹與此相關的軟件,讓學生在這個階段完成項目的前期準備工作。還有一些學生并不能獨立的想出研究的新方向,指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對學生加以引導,給學生介紹適合他的可以嘗試研究的項目內容。經過半個學期的前期準備,很多同學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到了第四學期,正好迎來了東北三省數學建模聯(lián)賽,檢驗他們獨立思考、應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的時候到了。東北三省數學建模聯(lián)賽主要是為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選拔人才,一般時間都比較寬裕,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完成賽題,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通過對競賽題目的分析和討論、對資料的搜集和查詢,一直到自己方案的設計、模型的加工制作和調試,再到撰寫設計論文,整個過程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鍛煉,團隊合作能力也得到了提升。最后,每個討論班的任課教師要考核學生第二課堂參與情況,按照《數學專業(yè)第二課堂考核量化表》的內容,考核給出評議。
3)本科第三學年實踐內容。經過兩年的實踐鍛煉,三年級的學生可以指導一年級的學生了解第二課堂討論班的活動形式,指導一年級學生學會自己學習,幫助他們找到感興趣的課題并加入到他們的隊伍中參加討論,也可以指導二年級學生尋找他們新的研究方向,幫助他們進行項目前期準備。在這個指導交流過程中,一、二年級的學生有了明確的努力方向,三年級的學生也有了極大的成就感,可促進三年級學生和更好的進行科技活動,有利于在學生中形成良好的學風。本學期開始就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3 天的時間完成賽題,這才是對學生能力的真正檢驗,小組同學分工明確,通過共同努力完成任務,將所積累的專業(yè)知識運用于實際操作中。除了開學伊始的建模競賽,還有一部分同學申請到了大學生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他們要為完成這個任務而繼續(xù)努力。他們會在討論班中“帶動式”教學,講解他們項目進展情況,所需要的專業(yè)知識及相關軟件,帶動低年級學生,把低年級學生引領進他們的興趣課題中。通過前面數學競賽的積累,學生一般具備了撰寫文章的能力,再通過老師的幫助與指導,學生能夠完成創(chuàng)新訓練項目研究報告的撰寫,并能公開發(fā)表論文1-2 篇。在前3年的基礎下,到本科第六學期,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將有很大的提高,經過前面的科研鍛煉,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一些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研究,或者可以繼續(xù)研究他們的創(chuàng)新項目和建模競賽題目,形成總結材料可以做為他們的畢業(yè)論文。
4)本科第四學年實踐內容。大學最后一年,除了實習就是要繼續(xù)完成畢業(yè)論文了,在第七學期填寫《第二課堂考核申請表》,填寫項目完成情況及收獲,指導教師給出每位學生的綜合測評成績,并報教務處認定綜合素質學分。學生和教師全面總結利用4年不間斷進行科研實踐取得的成果。
為確保第二課堂教學實踐活動能夠有序、有效、持久地開展,學校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予以支持:
1)經費保障
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相對于第一課堂教學來說,經費的投入非常有限,但有限的經費卻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學校在考慮經費預算的時候,設立了學生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活動經費,以項目定經費,專款專用。
2)指導教師保障
多數學生從第一課堂掌握的理論知識還處在不熟練的狀態(tài),特別是對知識的應用拓展還有很多困難。因此,有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指導教師加以點撥和指導,對于學生在第二課堂實踐活動中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水平,開拓思維等非常重要。學校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這樣的條件,要給指導教師相應的待遇,當然指導教師也要有一定的奉獻精神。
3)各院系協(xié)調保障
數學專業(yè)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的參與對象絕大多數是數學專業(yè)的學生,很少有外院系學生參與。而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往往都不是單純的數學問題,可能是物理的、生物的、經濟的等,在面對比較專業(yè)的知識時,數學學生顯得無從下手,所以學校應該營造一個互通交叉的第二課堂形式,讓不同院系的學生有機會一起研究討論問題,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補充,交叉出來的火花一定會大不一樣。
4)場地設施保障
對于數學專業(yè)的學生最基本的第二課堂教學活動設備就是機房,其次有的項目需要考察搜集信息和數據,可能要走出去,可能去企業(yè)搜集數據,也可能去外地采集信息,這就需要學校盡可能提供方便和支持。
[1]課題組.大學生第二課堂素質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5):98-99.
[2]魏志淵,樓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課堂活動設計與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5(4):73-75.
[3]任燕萍,代培紅,張樺,等.生物技術專業(yè)第二課堂實踐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探索[J].職教通訊,2013,21:62-64.
[4]劉兵.完善高校第二課堂培養(yǎng)模式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09,18: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