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全
(石河子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新疆石河子 832000)
2013年11月,著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 (Amy Tan,1952-)的小說新作 《驚奇山谷》(The Valley of Amazement)出版,這是譚恩美八年“磨一劍”完成的一部史詩巨作,也是她的第六部小說?!扼@奇山谷》采用了回憶錄的形式,由三代母女分別講述,時間跨越從1897年到1941年近半個世紀(jì),故事空間在中美兩國間不斷轉(zhuǎn)換。一方面,小說在題材上延續(xù)了自《喜福會》(The Joy Luck Club,1989)以來圍繞一個家庭里幾代女人的經(jīng)歷來講故事的傳統(tǒng),繼續(xù)關(guān)注母女關(guān)系和中美文化沖突主題,運用“自傳體敘述”和“說故事”等“女性言說”(程愛民,邵怡2006:58)的敘事策略以及母女視角更迭的第一人稱敘事方式;另一方面則有較多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比如回憶錄文體的運用,故事主人公紫羅蘭(Violet)的中美混血兒身份,更加凸顯和加劇了“身份”焦慮,故事的主要發(fā)生地不再是美國,而是中國,等等?!扼@奇山谷》可謂再敘一個家庭的三代母女之間近半個世紀(jì)的傳奇故事。
在舊金山出生長大的16歲美國姑娘露露(Lulu,又名Lucia Minturn)不顧父母的反對,違背世俗地愛上了赴美學(xué)習(xí)繪畫的中國小伙子魯興。露露不僅懷了他的孩子,而且決定跟隨他返回故鄉(xiāng)上海?!拔易尰糜X引導(dǎo)我,向著那并不存在的黃金的山谷,向著那大海另一邊的城市駛?cè)ァ!保═an 2013)然而,由于露露對中美文化差異、尤其是中國封建“家長制”大家庭的無知,她遠嫁中國的夢想終成南柯一夢。魯興的父母拒絕承認這門親事,露露只好暫時寄宿在魯興的美國朋友家里,生下了女兒紫羅蘭。重男輕女、母隨子貴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讓她對成為魯興的“二太太”依然充滿了期待。不過兒子的出生并未讓她如愿成為魯家太太,相反,兒子被魯家騙走,她卻永遠地被魯家拋棄。為了生計,她在上海租借地辦起了一家最高檔的歌妓院,也是大上海由白人“老鴇”創(chuàng)辦經(jīng)營的惟一一家高級娛樂場所,服務(wù)的對象主要是西方商賈和本地的達官貴人。隨著“生意”的興隆,露露成了這一行當(dāng)中的佼佼者。
母親露露整天忙于妓院的事務(wù),無暇顧及女兒。紫羅蘭從小就在孤寂中成長,認為母親不關(guān)心她、不愛她;同時父親是誰、在哪里成了她一直想破解的一個謎。后來她曾瞥見來妓院找母親談事的父親,還無意中偷聽到自己還有一個弟弟。回美國探子心切的露露被一位虛情假意的美國情人騙到駛往舊金山的船上,她的高級妓院被他轉(zhuǎn)讓還了賭債,女兒紫羅蘭被他賣到另一家妓院,這使得并不知情的紫羅蘭對母親產(chǎn)生了很深的誤解甚至仇恨。失去母親保護的紫羅蘭滿15歲后就被迫開始從事“人類最古老的職業(yè)”,為了生存、為成為上海灘“十大花魁”而努力。身為混血兒的紫羅蘭與母親露露有著一些相似的經(jīng)歷:她愛上了一個叫愛德華·艾弗里(Edward Ivory)的美國人。艾弗里給予紫羅蘭渴求已久的愛和關(guān)心,與她廝守,幫助她治療心靈的創(chuàng)傷。不過艾弗里在美國已有妻室。紫羅蘭與他在一起過了三年的快樂愜意生活。他們有了一個女兒,取名花兒(Flora)。然而好景不長,艾弗里死于大流感,他遠在美國的合法妻子得知情況后來到上海,霸占艾弗里留給紫羅蘭和花兒的財產(chǎn),并聲稱對花兒有監(jiān)護和撫養(yǎng)權(quán),強行把三歲的花兒帶回了美國。
在中國清末民初社會激烈動蕩的背景下,譚恩美寫下了母女兩人十分相似的艱難歷程。她們都生活在兩種非常不同的社會和文化沖突的漩渦之中,又很難融入其中任何一個社會中。她們都追求那“黃金的山谷”,追求獨立和愛,這種追求卻在中國文化背景下舉步維艱,困難重重,最終都破滅了。紫羅蘭和她母親二人面對婚姻的背叛,既無奈又無助,她們都是“背叛的犧牲品”。母女相似的人生經(jīng)歷讓紫羅蘭逐漸理解母親,體察母親的無奈與痛楚,從而走向原諒與和解。最終,在母親等人的幫助下,紫羅蘭找到了失散的女兒,母親露露攜外孫女花兒從舊金山來上??赐狭_蘭,三代人、兩位母親、兩個女兒最終得以團聚。
《驚奇山谷》的情節(jié)跌宕曲折,令人稱奇。不過,該小說的成書緣起更為傳奇:在寫作本書之前,譚恩美正在創(chuàng)作一部新小說,已完成了200多頁。一次偶然機會,她在舊金山觀看關(guān)于二十世紀(jì)初上海生活的大型展覽,其間她買了一本介紹舊上海的書,希望通過閱讀了解清末民初大上海的各式生活,書中一張題為“上海十大花魁”的照片引起了她的注意。這是全上海高級妓院里10位最美花魁的合影,其中5位身著相同的套裝:緊身絲質(zhì)上衣,內(nèi)襯毛皮的高領(lǐng)(本書封面就是如此設(shè)計),長及手腕的衣袖;幾位花魁頭上戴著嵌有珍珠的發(fā)帶,發(fā)帶讓她們的前額呈標(biāo)志的V字形,同時也繃緊上拉了眼角,形成了令人艷羨的“丹鳳眼”。譚恩美發(fā)覺“十大花魁”的衣著裝束似曾相識,她想起了當(dāng)年祖母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祖母與花魁的裝扮如出一轍。譚恩美了解到祖母出嫁較晚,丈夫死于1918年的大流感,孤身拉扯著兩個孩子寄居在她哥哥家勉強度日。這張照片讓她不免想象祖母可能為生計所逼,也曾投身歡場,養(yǎng)家糊口?!笆フ煞虻呐藳]有未來,往往靠拾破爛、給別人洗衣服或是乞討度日”,或者就是出賣自己的身體?!耙驗樵?0世紀(jì)初的中國,哪怕是在上海這樣迅速現(xiàn)代的城市里,遭遇人生重大變故的女人為了生存并無多少選擇?!保═an 2013)祖母的這張照片給譚恩美帶來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和靈感,于是,她毅然放棄了那部已寫了兩百多頁的小說,轉(zhuǎn)而開始創(chuàng)作《驚奇山谷》。
母女關(guān)系和中美文化沖突與融合依然是《驚奇山谷》的重要主題,也是推動小說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的源動力。紫羅蘭的母親露露生長于一個地道的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不過由于父母的婚姻并不和諧,露露得不到家庭的溫暖和父母的關(guān)愛。青春期的叛逆和對中國異域風(fēng)情和文化的美好想象讓她對中國留學(xué)生魯興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甚至還勾引他與自己發(fā)生了關(guān)系。她也因此與父母徹底決裂,毅然跟魯興回到中國,生下了女兒紫羅蘭。踏上中國的土地,她才逐漸意識到現(xiàn)實的中國并非想象中那般美好,中美文化的差異讓她無所適從?!拔矣信c生俱來的美國人的自由意志和魄力,習(xí)慣于跟三教九流的人打交道”(Tan 2013),不過面對父權(quán)制的中國封建大家庭,她也無計可施,無力反抗。
紫羅蘭在母親開辦的高級妓院里長大,忙碌的母親疏于對紫羅蘭愛護和管教,紫羅蘭只得與寵物貓作伴,生活在孤獨之中,她認為母親并不愛她。當(dāng)?shù)弥约哼€有一個親生弟弟,母親決定回美國看弟弟,她認為母親偏愛弟弟,很是不平衡。母親露露被騙,登上了回美國的客輪,紫羅蘭被拐賣到另一家妓院,這時她對母親的誤解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她認為母親故意拋下她不管,心中只有弟弟,她開始痛恨母親。多年以后,當(dāng)自己的三歲女兒被搶走,自己卻束手無策時,她才開始體會到母親當(dāng)年的不容易和無奈,開始理解母親,為后來母女的和解埋下伏筆。
紫羅蘭是中美混血兒,身份危機和認同是中美文化沖突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驚奇山谷》的重要主題。小說一開頭敘述者就表明了自己的身份:“7歲時,我就知道我是什么人了”,“一個在種族、待人接物、說話諸方面都完全是一個美國姑娘”(Tan 2013)。然而自己“美國人”的身份卻屢遭質(zhì)疑:“你跟中國叫花子說中國話,你就是中國人”(Tan 2013)。為了證明自己是美國人,紫羅蘭對自己的身份做了分析和推斷:母親是地道的美國人;自己白皮膚、棕發(fā)碧眼,穿西式衣服,不裹腳、穿正常大小的鞋子;接受如歷史和科學(xué)等多學(xué)科教育,不像中國女孩那樣只學(xué)習(xí)禮數(shù);自己的思維模式也與中國人不同,從不給靈位、塑像磕頭、燒香,也不信鬼。然而,被拐賣到妓院后,為了生存,紫羅蘭開始學(xué)習(xí)各種中式待人接客的習(xí)俗和禮數(shù),甚至為成為“花魁”與其他“姐妹”競爭,這時她又成了地道的“中國人”。實際上,紫羅蘭既像美國人又像中國人,既不像美國人又不像中國人的雙重身份并不總是帶來煩惱和麻煩,有時也會讓她左右逢源。多舛的經(jīng)歷讓紫羅蘭最終明白只有“入鄉(xiāng)隨俗”才能“適者生存”。
與《喜福會》等先前作品不同的是,《驚奇山谷》身份的主體不再是華裔后代,即外黃內(nèi)白的“香蕉人”,而是中美混血兒,因此身份問題變得更加復(fù)雜,兩種文化沖突更加凸顯。在訪談中,譚恩美說:“我遇到過許多有一半中國血統(tǒng)的女性,起初我并不知曉,認真觀察后才意識到她們是混血,我從中得到啟發(fā)。她們被送到孤兒院,無人領(lǐng)養(yǎng),這是真正恥辱的事,雖然有些人被當(dāng)做白人,有一個甚至嫁給了有權(quán)有勢的人,不過總而言之這是恥辱的事?!?/p>
譚恩美一直很重視小說的結(jié)構(gòu)。在《喜福會》中,“作者把全書形象地構(gòu)筑在一張麻將桌上,這樣母親和女兒們就可以像打麻將一樣輪流坐莊,依次用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故事?!保ǔ虗勖瘢瑥埲鹑A2001:86)小說《驚奇山谷》各章之間關(guān)系松散,每一章都冠以時間、地點和主要人物,如同主人公紫羅蘭母女的一本回憶錄集。其中第四章曾以《清倌人守則》(Rules for Virgins 2011)為名,以中篇小說的形式發(fā)表出版。這部分內(nèi)容如同一篇長長的演講稿,運用第二人稱,仿佛是在為那些“準(zhǔn)清倌人”上崗前培訓(xùn)課,內(nèi)容主要是如何成為“十大花魁”的“葵花寶典”。第12-14章是母親露露的“回憶錄”,記述了她成長的美國家庭,與魯興相識相戀的經(jīng)歷,到中國后的遭遇,如何創(chuàng)辦高級妓院“隱玉弄”,等等。補充了紫羅蘭的第一人稱“回憶錄”中她不知曉且未曾提及的重要信息,這三章內(nèi)容與紫羅蘭的故事相互映照,一方面表明母女有相似的人生際遇,“不養(yǎng)兒不知父母恩”,做了母親后的紫羅蘭才逐漸理解母親當(dāng)年的境遇與無助;另一方面,這三章內(nèi)容促成了小說最終三代母女相聚的戲劇性結(jié)局。評論者對這樣的小說結(jié)構(gòu)褒貶不一,“整部小說就像一部3-D電影,紫羅蘭、露露和花兒的生活漸次成為焦點”(Brunkhorst 2013);“最后150頁內(nèi)容給故事帶來了不必要的混亂”;還有批評者認為該小說有史詩的篇幅卻沒有史詩的形態(tài)(epic in length but not in shape)(Bayard 2013);“小說雖然卷帙浩繁,不過關(guān)于妓院外歷史細節(jié)的記述可謂少之又少”(Charles 2013)。
與小說同名的一部山水畫成了貫穿全書的情感主線,把相對孤立各章“回憶錄”連綴成書。那畫看上去“像是黎明時分,又像是暮色?”,讓人困惑的是“它是想表現(xiàn)希望的心情,還是絕望呢?這幅畫使我想起我的那些幻想,當(dāng)你將幻想顛倒過來,或者斜著看的時候,那些幻想就變成其他的形狀了?!?Tan 2013)“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風(fēng)景畫《驚奇山谷》的豐富內(nèi)涵預(yù)示了這部同名小說的多重主題和多種可能的解讀。
此外,按照弗洛伊德的理論,山谷象征女陰,小說標(biāo)題《驚奇山谷》是否也暗指和呼應(yīng)小說講述妓女生活,展現(xiàn)她們不尋常的人生際遇這一主題?這些都有待讀者和研究者進一步研究和解讀。
Bayard,L.(2013).Amy Tan’s “The Valley of Amazement”,on a courtesan’s life.[EB/OL].http://www.latimes.com/books/jacketcopy/la-ca-jc-amy-tan-20131124,0,3263010.story#axzz2wyDPc8Rx
Brunkhorst,C. (2013).REVIEW: “The Valley of Amazement”,by Amy Tan. [EB/OL].http://www.startribune.com/entertainment/books/231056291.html
Charles,R.(2013).Amy Tan’s “The Valley of Amazement” Explores the World of Shanghai Courtesans” [EB/OL].http://www.washingtonpost.com/entertainment/books/amy-tans-the-valley-of-amazement-explores-the-world-of-shanghaicourtesans/2013/11/05/cebbf126-40d3-11e3-a624-41d661b0bb78_story.html
Tan,A.(2011).Rules for Virgins[M].Byliner,a digital publisher.
Tan,A.(2013).The Valley of Amazement[M].New York: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Inc.
程愛民,邵 怡(2006).女性言說——論譚恩美、湯婷婷的敘事策略[J].當(dāng)代外國文學(xué)(4)。
程愛民,張瑞華(2001).中美文化的沖突與融合:對《喜福會》的文化解讀 [J].國外文學(xué)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