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怎么”在疑問句里的句法語義及其表達功能

        2014-03-29 06:58:04劉艷
        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 2014年2期
        關鍵詞:句法語言

        劉艷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9)

        一、研究現狀

        疑問代詞“怎么”在疑問句里既可以用來詢問方式,也可以詢問原因或目的、情狀,要求解釋等,其句法特征和語義關系各不相同。近三十年來,學者對“怎么”進行了多角度的研究,總結來看,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學者們較多地描寫和分析了“怎么”表方式和表原因的基本用法。朱德熙[1]91-92、呂叔湘[2]651-653、劉月華[3]96-99分別簡要地說明了“怎么”在疑問句里既可以表方式,也可以表原因;彭可君[4]114-125在此基礎上分別總結了四種表方式格式和六種表原因格式,以及三種歧義格式,并加以區(qū)別;郭繼懋[5]7-16指出,“怎么”是看作“方式”還是看作“原因”主要取決于一個情狀所處的語義環(huán)境;肖治野[6]44-49進一步指出,“怎么”的用法差異與語義特征密切相關,是不同的語義關系在句法層面的體現,同時反映了人們對客觀世界的認知方式。做過同類研究的還有賀凱林、李昊澤等。

        其次,學者們著重研究了“怎么”表原因的用法。蔡維天[7]195-207從形式句法學的角度把問原因的“怎么”分析為“句子層次的狀語”,并指出此時的“怎么”可由疑問轉為否定。他又進一步指出位于句首的“怎么”和句中“怎么”的區(qū)別;鄧思穎[8]43-47用共時、歷時、方言的語料進一步證明了蔡維天把表原因的“怎么”進行二分的正確性。

        最后,學者們主要分析了“怎么”和“為什么”的區(qū)別。劉月華[9]130-139從表達功能、新知信息與已知信息、風格色彩、句重音四個方面區(qū)別了“怎么”詢問原因時與“為什么”的區(qū)別;吳云芳[10]33認為,在內涵上,“怎么”大于“為什么”,在外延上,“怎么”小于“為什么”。做過同類研究的還有王蕓華、張肖如等。

        此外,吳云芳[11]263-271從英漢翻譯的角度論述了“怎么”表原因、表方式、要求解釋等用法的基本句法格式,其角度較為新穎獨特。

        總體看來,前輩時賢集中分析了“怎么”表方式和表原因的句法格式和語義差異,而對“怎么”的其他用法關注較少。此外,學者們雖然大多總結了“怎么”的基本句法格式,但還是忽略了某些語言現象,也沒有對表方式和表原因的“怎么”進行區(qū)分,更沒有對結構差異背后的深層原因進行探討,只有肖治野略微提及了人們認知方式的不同導致了句法上的差異,但沒有進行詳細的闡述。本文嘗試從大量的語料中分析描寫“怎么”的疑問用法特點,對各家所總結的句法格式進行統(tǒng)一,并進一步對這些特點與格式作認知上的解釋。正如徐杰在《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12]題記中所說的那樣:“我們的語法分析固然要歸納各種‘句法格式’的‘現象與特點’,但是,我們最終要尋求的是造成這些‘現象與特點’背后的原因,最終要達到的目標是合理地解釋這些‘現象與特點’?!?/p>

        二、“怎么”的句法語義及其表達功能

        (一)詢問方式

        詢問方式是“怎么”的基本用法,大致等同于“如何”。此時,“怎么”只有一個位置:主語后,動詞前,除了難得有的例外,都緊接動詞。例如:

        (1)棉花是怎么種出來的?(《現代漢語八百詞》①)

        (2)可是璧已落到別人手里,怎么才能拿回來呢?(《中華上下五千年》)

        (3)你知道我要怎么對付他們嗎?(古龍《英雄無淚》)

        (4)你看,我們應該怎么個做法?(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其基本句法格式如下:

        A1:(S)+(是)+怎么+V(VO/VC/V得C)+(的)

        “怎么+V”格式是“怎么”表方式最基本最簡單的格式,V往往是一個光桿動詞,不帶有任何其他附加成分,末尾常有語氣詞“呢”,且在這種情況下,該格式一定是詢問方式的。例如:

        (5)那么,老師,我得怎么說呢?(魯迅《野草》)

        (6)假如你當總統(tǒng)以后老糊涂了,怎么辦? (王小波《沉默的大多數》)

        個別情況下可以帶賓語,且沒有歧義②。例如:

        (7)沒有筷子,怎么吃飯啊?

        (8)你能告訴我在電腦上怎么打字嗎?

        此外,“怎么”后還可以帶趨向補語③、結果補語和可能補語[13]構成肯定式述補結構(VC或V得C)。例如:

        (9)東西放得太高了,怎么(能)④拿下來? (趨向補語)

        (10)事情如此復雜,怎么(能)解決好?(結果補語)

        (11)衣服這么臟,怎么洗得干凈?(可能補語)

        很多學者都將“S+(是)+怎么+V+的”看作一種獨立的格式,我們認為該格式只是用“是……的”焦點結構對說話人認為較為重要的信息進行焦點化而已,語義上會有輕微變化,但是主要意思還是一致的,這主要是語用原因。也就是說,“怎么”表方式的格式大部分⑤都可以轉化為焦點句式,而不僅僅是“怎么+V”格式。例如:

        (12)這聲音是怎么念的?(魯迅《肥皂》)

        (13)你們說說,我是怎么得天下的?(《中華上下五千年》)

        (14)空房子是怎么空出來的呢?(《1994年報刊精選》)

        (15)他是怎么弄破的?

        值得注意的是,用“是……的”進行焦點標記時,若動詞后有賓語,則可以把“的”放在動詞和賓語之間。例如:

        (16)他是怎么回的家?

        (17)他是怎么復習的英語?

        (18)他是怎么吃的蘋果?

        A2:怎么+才+能愿動詞⑥+V(VO/VC/V得C)

        彭可君[4]114-125認為,當“怎么”修飾“才能”時,詢問方式,這是“怎么+Adv+VP”格式的一個例外,因為“怎么+Adv+VP”格式是表原因的。但經過考察發(fā)現,所有的能愿動詞都可以被“怎么+才”修飾,表方式,且一般情況下,V可以為肯定,也可以為否定。在這種格式中,V(VO/ VC/V得C)常為說話者不愿意看到的事或不期望發(fā)生的事,或是客觀上不好的事,所以否定形式更常見。此處的“才”表示“只有在某種條件下,或由于某種原因、目的,然后怎么樣”[14]3-7。因此,“怎么”兼有條件的意味。例如:

        (19)你怎么才能/敢/可以/愿意走/不走?

        (20)你怎么才能不掛科/生病/學壞?

        若此格式去掉能愿動詞,且動詞為肯定,則表原因。此處的“才”表示時間上比說話人認為的晚;若此格式去掉“才”,也表原因,后常常有語氣詞“呢”。例如:

        (21)你怎么才走?

        (22)你怎么才回家?

        (23)你怎么能/敢/可以/愿意走/不走呢?

        (24)你怎么能掛科/生病/學壞呢?

        以上4例也可理解為反問,表明說話者不滿的情緒,略帶責備口吻,從答句中可以很好地反映出來,例如:

        (25)他怎么能走呢?

        答:對,他不能走。(也可不答)

        蔡維天[7]195-207認為這種原因問句一方面“質疑致使事件為何”,而另一方面“由于‘怎么’位于句子最上層,屬句法和語用的交界之處,因此其言語行為常因說話者的意圖產生質變,由疑問轉為否認”。呂叔湘[15]241-250指出:“反詰實在是一種否定的方式,反詰句里沒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否定;反詰句里有否定詞,這句話的用意就在肯定?!笨梢?,蔡維天所說的“否認”實際上就是反問。我們認為,他對這種句子的解釋是合理的。反問和詢問在句子形式上并無太大差別,主要表現為語用上的不同,反問“有疑問之形而無疑問之實”,借助疑問形式表示陳述性的肯定或否定,語用效果比直接陳述好,且可負載更多的感情色彩,其重音也在“怎么”上。事實上,疑問句和反問句的劃分本來就十分復雜,在具體語境中,疑問也會變成反問,反問也會變成疑問用法。這是因為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并非一成不變的,也體現了漢語的靈活性和博大精深的特點。

        A3:S+V1+怎么+V2(V2O/V2C/V2得C)

        此句式中,V1僅指能愿動詞和心理活動動詞⑦。V1和V2一般情況下都為肯定。這種格式中,“怎么”只表方式。例如:

        (26)他能怎么去西安?

        (27)他喜歡怎么吃西瓜?

        (28)桌子能怎么擺整齊?

        吳云芳[11]263-271指出,“怎么”的用法表現和它的前接成分(即主語部分)關系不是很大,而主要取決于它和不同的后續(xù)成分的搭配上。然而,經過調查發(fā)現,“怎么”的用法表現確實和主語的關系不大,但是和它的前接成分(指修飾語)還是有關系的,即若“怎么”前的修飾語為心理活動動詞或能愿動詞時,“怎么”表方式,此時前面的修飾語很有限,語料也很少。但是,這種語法現象是存在的,應該引起我們的注意。

        A4:S+(是)+怎么+(個)+V+(法)

        該格式中動詞前面的“個”字起到使動詞名物化的作用,常??梢允÷?。動詞后面的“法”字,表示手段或方法,凸顯了句子詢問方式的語義。有時“法”字也可以省略,但情況極少。例如:

        (29)你過去幫助儒春,都是怎么個做法? (馮德英《迎春花》)

        (30)你是怎么個打算?(高陽《紅頂商人胡雪巖》)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怎么”表方式有以下共同點:

        一是“怎么”一般不用于否定式。即使有些句子可以轉換成否定式,其意思也會由表方式變化為表原因。這是由人們的認知所決定的:做一件事情有做的方式,但不做一件事情就無方式可言。無論做或者不做,都有原因可說。因此,“怎么”修飾句子中的動詞,表示動作的方式,而非原因。當有能愿動詞時,可以用否定,這是因為能愿動詞阻隔了“怎么”跟動詞的緊密相連,“怎么”表示阻止動作發(fā)生的方式或動作不發(fā)生的條件。

        二是句子重音落在疑問代詞“怎么”上,“怎么”是句子的對比焦點。當句子中有“是……的”標記焦點時,標記焦點和對比焦點重合。

        三是“怎么”跟動詞緊密相連,除了難得有的例外,中間一般不能插入其他詞。難得有的例外便是A2式。

        (二)詢問原因或目的

        詢問原因或目的的“怎么”大致等同于“為什么、做什么”,其出現的句法環(huán)境十分復雜與寬泛。例如:

        (31)你怎么來了?(《現代漢語八百詞》)

        (32)我怎么找不到你?(古龍《陸小鳳傳奇》)

        (33)沒有土壤,蔬菜怎么能生長呢?(《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34)他怎么這樣高興?(《中國兒童百科全書》)

        基本句法格式如下:

        B1:怎么+(Adv)+V/VO/Adj

        該格式的動詞一般情況下都不單用,前面有副詞修飾,或者動詞后有賓語或“了”“過”⑧等助詞。此格式詢問的事件往往與說話人的看法、想法不同,或超出了說話人認為的常規(guī)、常態(tài),從而使說話人感到詫異,整個句子也因此會有“沒有料到”“不該如此”的意思。例如:

        (35)喂,孩子!怎么不動了呢?(魯迅《野草》)

        (36)南方人怎么也混到了這步田地?(《中國北漂藝人生存實錄》)

        (37)她怎么不漂亮了?

        B2:怎么+V不C

        此格式后加帶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和可能補語的否定式述補結構。因為表示方式的“怎么”沒有否定結構,表原因的“怎么”就填補了空缺。例如:

        (38)怎么(能)鉆不進去?

        (39)怎么(能)弄不破?

        (40)怎么洗不干凈?

        B3:S+怎么+V1+V2(V2O/V2不C)

        此格式中,V1僅指能愿動詞和心理活動動詞,V1可以為肯定也可以為否定,V2一般情況下都為肯定。當V1為能愿動詞時,V2也可為心理活動動詞,此時,V1和V2肯定否定均可。這種格式中,“怎么”只表原因。例如:

        (41)他怎么(不)能去西安?

        (42)他怎么(不)喜歡吃西瓜?

        (43)桌子怎么能擺不整齊?

        (44)他怎么(不)能(不)喜歡她?

        B4:S+怎么+定指指代詞+Adj/V/VO

        能進入此格式的定指指代詞有4個:這么、這樣、那么、那樣。后跟形容詞、心理活動動詞、能愿動詞表示某種情狀的程度之深出乎意料,后跟其他動詞表示某種動作的行為方式不可理解,略表感嘆。彭可君[4]114-125認為,有少數表示心理活動的動詞,如“喜歡、怕、討厭”等,也可以進入“S+怎么+定指指代詞+Adj”格式,占據Adj的位置,這時“怎么”仍然只詢問原因。但經過我們考察,大部分動詞都能進入此格式,只有三類動詞不能進入該格式:存在、變化、消失動詞;形式動詞;判斷動詞。且心理活動動詞、能愿動詞一般不單用。例如:

        (45)你怎么這樣不開竅?(王小波《2015》)

        (46)這孩子,手怎么這樣賤呢?(王小波《2015》)

        (47)這小子怎么那樣看人?(王小波《未來世界》)

        (48)你怎么這樣穿?

        (49)你怎么那么喜歡他?

        “怎么”表原因有以下共同點:

        一是有肯定形式,也有相應的否定形式,本身為否定的除外。

        二是句子重音都不落在“怎么”上,而在“怎么”后邊的某個成分上。

        三是“怎么”的句法位置較靈活?!霸趺础笨梢晕挥趧釉~前或動詞后,在動詞前的“怎么”又可以在主語前或主語后,且“怎么”如果處于謂語位置,都可以移到主語前。此時,“怎么”后面還可以有停頓,只是表示困惑、詫異的意思更加明顯,且在一定語境中,“怎么”可以單獨成句。因為疑問代詞指代的對象一般來說是事件的某一方面,如事件發(fā)生的時間、地點,或者施事,或者實施事件的方式等。但肖治野[6]44-49指出,“怎么”指代的原因雖然與句子所表達的事件有密切聯(lián)系,但其本身并不是事件的組成部分,而是對所陳述事件有影響的另一個事件。也就是說,“怎么”表原因時在語義上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因此,在句法位置上呈現出比較靈活的特征。

        (三)其他用法

        對“怎么”其他用法的研究比較少。吳云芳認為“怎么”可用于要求解釋;倪蘭指出,“怎么”可加在名詞前修飾名詞詢問性狀,也可作謂語詢問狀況;王曉艷、袁志剛都認為“怎么”可以作定語修飾數量名結構,但王曉艷認為此時“怎么”詢問性質,而袁志剛認為詢問性狀等等。但他們都是在行文過程中略微提及,并未作全面論述。筆者認為,“怎么”的其他用法是“怎么”疑問用法的重要組成部分,且該用法使用較為廣泛,有必要進行詳細論述。

        1.詢問情狀

        “怎么”詢問情況狀態(tài)時,通常是用作謂語,且主語一般都是體詞性的。說話人因不知情,所以想從對方那里了解人、事、物發(fā)生的狀況,從而解除疑惑。

        (50)你是怎么了?從來沒見你這么高興過。(《現代漢語八百詞》)

        (51)你給我說說,那兒是怎么(一)個情況? (《現代漢語八百詞》)

        “怎么”表情狀的基本句法格式如下:

        C1:S+(是)+怎么+了/啦

        句尾語氣詞“了”“啦”表示詢問出現的新情況,且不可省略。“怎么”前也可加“是”,起強調作用。例如:

        (52)你是怎么啦?(《現代漢語八百詞》)

        C2:怎么+(一)+量+名

        意思大致相當于“一+量+什么+名”。其中量詞常用“回”“個”,名詞多為“事、情況、狀況”等。例如:

        (53)愛情,你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中國北漂藝人生存實錄》)

        2.詢問性質

        “怎么”可以作定語,修飾某些名詞,如“人、方法、辦法、式樣”等,詢問性質。例如:

        (54)你可知道前面是怎么一個所在么?(魯迅《野草》)

        (55)出租是怎么一個辦法?(茅盾《子夜》)

        (56)他到底是怎么(一)個人呢?

        其基本句法格式為:

        D1:S+是+怎么+(一)+個+N

        事實上,這里的“怎么”是“怎么樣”的簡寫。例如:

        (57)簡簡單單說,現在鬧到怎么一個地步? (茅盾《子夜》)

        3.要求解釋

        (58)她睡一個床,我說:“咱們可說好了,躺下來誰也別胡來?”她說:“怎么叫胡來?我還不會呢?”(王小波《變形記》)

        (59)你說怎么個古來少有?(姚雪垠《李自成2》)

        (60)怎么是孝呢?這個孝順的道理,自有天地以來,就該有的。

        (61)頌蓮問,怎么個有本事法?(蘇童《妻妾成群》)

        (62)怎么個不好法?(張平《十面埋伏》)

        其基本句法格式如下:

        E1:怎么+叫/是/個+N/Adj

        說話者要求對特有的性質、動作、名稱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例如:

        (63)怎么叫/是/個多余了?

        E2:怎么+個+Adj/Adv+V+法

        說話者要求對特有的性質或動作的一種情狀作進一步的解釋說明,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區(qū)別于表方式的格式。此處的副詞常用表情狀副詞,如“容易、難、好”等。例如:

        (64)怎么個漂亮法?

        三、格式之間的辨別與成因分析

        從“怎么”各種疑問用法的句法特點和句法格式的分析描寫中,我們可以發(fā)現:“怎么”的五種用法中,詢問情狀、詢問性質、要求解釋這三種之間的差別很大,主要表現在語義和搭配上,幾乎不存在難以分辨的問題。而表方式和表原因或目的這兩種用法為“怎么”的主要用法,其句法格式也較為復雜多樣,二者之間存在著辨別問題。它們的格式之間有著交叉與對立的特點,如表1所示:

        表1 表方式和表原因的格式對比

        我們所說的“交叉”是指表方式和表原因的格式出現了相同的部分,也就是說,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這種格式既可以表方式,也可以表原因,會產生歧義,因此,需要對這部分歧義格式進行排歧。與此相反,“對立”是指表方式和表原因的句法格式呈現出相反、互補的情形,對于這種句法格式,我們需要進行探討,說明對立的原因,探討其背后深層的語言機制。而“無關”指的是兩個句法格式之間沒有交叉的部分,也沒有對立的部分,在一般情況下,不會發(fā)生歧義,不需要我們分辨,因此,對于這部分格式,我們不作深入探討。

        (一)歧義句式的化解

        1.怎么+VO

        “怎么”后動詞加賓語,既可表方式,也可表原因。分辨這種句式,可用變換結構法,即若句子能夠變換成“怎么+V+了”,表原因,若句子能夠變換成“(是)+怎么+V+的”,表方式。例如:

        (65)你怎么買菜?

        變換式:

        你是怎么買菜的?(詢問方式)

        你怎么買菜了?(詢問原因)

        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特點?這是否有句法或語義上的深層限制?

        朱德熙[1]91-92認為,整個問句表示對動作實現方式的發(fā)問,在“怎么”前面加上“是”字是為了進一步強調句子的這一發(fā)問目的。肖治野[6]44-49認為,這種格式實際上是一個判斷性質的問句,其中“是”字可以省略。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出解釋:

        從語義的角度來看,由于人們總是針對某種既定的結果來詢問原因,因此,“怎么”表原因問句里的動詞一般情況下都表示已經實現的動作,常常帶有“了”“過”等助詞表示動作已經實現,或者前有“這”“那”等表示事物已經存在的指代詞。而“怎么”表方式問句是針對動作進行發(fā)問的,因此,“是……的”起了對動作的強調作用,因此只要可以變換成“(是)+怎么+V+的”格式,便是表方式的。

        從漢語疑問焦點的位置來看,疑問句中的疑問代詞因為承載著發(fā)問者的疑問信息,是語義的重心所在,因此,疑問代詞自然成為句子的焦點,可以用焦點標記來凸顯其焦點位置。但焦點標記“是”只能標記與動作有關的某一方面,即語義信息中的某個點,如時間、處所、方式、施事、受事等。表方式的“怎么”的詢問對象是動作的方式,疑問域是事件的某一點,可用“是”來標記焦點。而表原因的“怎么”的詢問對象是整個事件的原因,疑問域是整件事情,而不是某個點,因此不能用“是”來標記。

        但是,語言是人們用來交際的,是千變萬化的,因此,無論何種語言規(guī)則都會有例外,這是語言作為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的特性。在被“是……的”標記的句子里,仍然有一些句子既可以表方式,也可以表原因,但這種情況是極少數的,我們可稱之為“中間灰色地帶”。例如:

        (66)小姑娘是怎么哭的? (67)樹葉是怎

        .么.變黃的?

        (68)你昨天是怎么被打的?

        這些句子表面上看都是表方式的,但是我們聯(lián)系具體語境或從相對應的答語中可以發(fā)現歧義。例如:

        (66)小姑娘是怎么哭的?

        答:被她爸打哭的。(表原因)

        一邊嚎一邊在地上打滾。(表方式)

        2.怎么+介詞短語+V/VP

        一般情況下,當介詞所介引的是與情理不符的時間、地點以及方式時,“怎么”用來詢問這種“不正當”發(fā)生的原因;當介詞所介引的與情理相符時,“怎么”用來詢問行為的方式。例如:

        (69)你晚上怎么在床上睡覺?(表方式)

        (70)你晚上怎么在教室里睡覺?(表原因)

        但是在缺少語境或背景常識的情況下,此類格式往往是有歧義的。分辨此類歧義格式同樣可以用上文提到的變換結構法來辨別,例如:

        (71)你昨天怎么對他講這件事?

        變換式:

        你昨天怎么對他講這件事了?(表原因)

        你昨天是怎么對他講這件事的?(表方式)

        3.怎么+VP1+VP2

        此類格式表示“怎么”后加連動結構或兼語結構。此格式多數情況是詢問原因的,但是兩種情況有歧義:VP1說明VP2的方式、情態(tài)或“怎么”后為兼語結構。

        分化此類歧義格式的方式有三:

        一是重音的位置。當重音位置落在“怎么”上時,表方式,而當重音落在“怎么”后的某個成分上時,表原因。例如:

        (72)怎么繞著彎子說話?

        變換式:

        '怎么繞著彎子說話?(表方式)

        怎么'繞著彎子說話?(表原因)

        二是若“怎么”位于謂語位置上,可以移到主語前的“怎么”,表原因,反之,表方式。例如:

        (73)你怎么通知他來開會?

        變換式:

        怎么你通知他來開會?(表原因)

        三是當“怎么”詢問原因時,可以有相應的否定式,而表方式的“怎么”沒有。例如:

        (74)怎么請他吃飯?

        變換式:

        怎么不/沒有請他吃飯?(表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例(72)~例(74)中所提的三種消除歧義的方式適合任何一種“怎么”的歧義句式。

        (二)對立句式的解析

        1.怎么+V得C (表方式)

        怎么+V不C(表原因)

        這種肯定和否定的對立句式是針對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和可能補語而言的,如果“怎么”后為情態(tài)補語,則只表原因。例如:

        (75)情態(tài)補語:怎么寫得(很)好?怎么寫得(很)不好? (76)趨向補語:怎么(能)拿出來?怎么不(能)拿出來? (77)結果補語:怎么(能)解決好?怎么不(能)解決好? (78)可能補語:怎么洗得干凈?怎么洗不干凈?

        從上述例子可以發(fā)現,“怎么”后若為情態(tài)補語,則只表示原因,且有要求解釋的意味。若其后為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可能補語,則肯定式表方式,否定式表原因。

        我們推測,這是由于語義的限制作用。對于肯定式的句子,其語義表示說話者希望達到某種目的或期望完成某項任務,這種要求是說話者自己已經想好的、已經確定的、已知的,因此,無需再問原因,說話者只想知道要實現自己的愿望或目的的方式、方法。而否定式句子,其語義表示事實已經背離了說話者的愿望或目的,說話者依舊想完成任務,但是事實卻相反,因此說話者急需了解造成這種事實的原因,從而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因此,否定句式表示詢問原因,且有輕微的反問意味。

        2.S+V1+怎么+V2(V2O/V2C/V2得C) (表方式)

        S+怎么+V1+V2(V2O/V2不C)(表原因)

        蔡維天[7]195-207指出,出現在情態(tài)助動詞、量化副詞和否定詞的范域之外的“怎么”是一個句子層次的狀語,表原因、來由;而在其內的“怎么”屬動詞組狀語,表工具、方法和途徑,其分布取決于主語主體意識的有無,問起因的“怎么”則無需遵守這個限制。

        肖治野[6]44-49指出,情態(tài)是超出句子概念層面與語氣并列的背景成分。方式屬于句子概念層面,其疑問域自然在情態(tài)之內,而原因卻是與句子概念無關的其他背景成分,因此,其疑問域要高于情態(tài),所以,情態(tài)詞前的“怎么”也就只能理解為表原因。

        我們可以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來解釋這種語言現象。認知語言學認為,語言具有“象似性”,即“語言的結構與人所認識到的世界的結構恰好對應,這種對應具有廣泛性和一再性,不可能是偶然的巧合,這就是語言的‘象似性’(iconicity)”[16]。也就是說,語言的形式和內容(語言符號及其結構序列的能指和所指)之間有著非任意的、有理據的、可論證的屬性,即語言結構和人的經驗知識之間具有“臨摹性”。距離象似動因便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Haiman將距離象似動因表述為: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反映了所表達的概念的成分之間的距離⑨。這種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在表層上體現為線性距離,即兩個語言成分之間的成分越多語言距離就越大,深層結構上體現為結構距離的大小,即兩個語言成分及其間的成分獨立性越強,語言距離就越大;兩個語言成分之間的組合方式越松散,語言距離就越大;兩個語言成分在結構樹上跨越的節(jié)點越多,語言距離就越大[17]215-229。

        運用以上理論,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在“S+ V1+怎么+V2(V2O/V2C/V2得C)”格式中,“怎么”跟V2(謂語動詞)聯(lián)系得很緊密,之間沒有加入任何其他成分,因此,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很小,根據Haiman的理論,“怎么”跟V2的概念距離很近,也就是說“怎么”是直接修飾動詞的,表示動作的方式。而在“S+怎么+V1+V2(V2O/ V2不C)”格式中,“怎么”跟V2(謂語動詞)之間有V1(能愿動詞或心理活動動詞)阻隔,因此“怎么”跟V2(謂語動詞)之間的距離較遠,“怎么”修飾其后的整個事件,因此,表原因。例如:

        (79)她要怎么唱那首歌?(表方式)

        (80)她怎么要唱那首歌?(表原因)

        事實上,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距離象似性動因跟結構主義語言學視角下的層次分析法是一致的。層次分析法認為,從表面看,一個句法結構是詞的線性序列。事實上,一個復雜的句法結構里詞與詞之間結合的松緊程度是不一樣的,詞與詞的組合有著層次的透景,并不是簡單的相鄰兩個詞挨次發(fā)生關系,而是按一定的句法規(guī)則一層一層地進行組合。象似性動因所謂“語言成分之間的距離”其實就是由層次分析法分析出來的。例如:

        他打算怎么去西安?

        由以上的層次分析,可以很直觀地發(fā)現,前一句式中的“怎么”跟“去西安”這個動作緊密相連,表示“去西安”的方式,后一句式中的“怎么”跟“打算去西安”這個事件緊密相連,表示“打算去西安”這件事的原因。此種分析同樣可以解釋這樣的語法現象:“怎么+V”總是表方式,“怎么+ Adv+V”總是表原因。

        由此可見,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的某些觀點跟結構主義語言學視角下的觀點得到了相互印證,表明漢語的普遍語法原則而非某種語言流派視角下的獨特現象。同時也可以發(fā)現,認知語言學研究的問題也不是什么新問題,而是語言學家一直感興趣的語言基本問題,它不過是采取了新的視角和新的觀念,從認知的角度來研究語言,從而展現了語言的又一個側面,豐富了對語言的研究。事實上,我們從功能和認知的角度出發(fā),認為語言具有相當程度的象似性,更多的是指句法上的象似性,這與索緒爾提出的語言符號任意性的觀點并不是完全對立的,它們的側重點不一樣,二者之間可以得到相互印證。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在肯定語言符號任意性的同時,全盤否認語言具有相當程度的象似性,反之亦然。語言研究是多層次、多視角的,各種語言理論相互補充才能推動對語言全面、深入的研究。

        四、結語

        文章基本上概括了“怎么”的所有疑問用法,總結了相關句法格式及其表達功能,分化了部分歧義格式,并嘗試著從認知語言學的角度解釋各句法格式背后的深層語言機制,一方面可看作是對其他學者關于“怎么”的某方面用法所作出的系統(tǒng)而全面的搜集整理,可為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借鑒,也可為漢語本體相關研究提供資料參考,另一方面可看作是對各學者沒有提及的用法進行的補充說明,并試圖解釋句法格式背后的語言機制,此為本文的重點所在。

        當然,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也有很多尚未解決的問題。如:“怎么+VP”格式可以表方式,也可以表原因,兩種功能對動詞的語義和用法有沒有選擇性?可否從動詞的角度分化歧義?屬于“中間灰色地帶”的句子有什么特征?其背后是否有深層的語言機制?

        注釋:

        ①本文例句大部分都標明了出處,沒有標明出處的為本文作者造的句子,但都經過了仔細推敲。

        ②大多數在沒有語境的情況下是有歧義的,后文我們將詳細討論。

        ③本文的補語類型采用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中的類別,即:趨向補語、結果補語、可能補語、時量補語、時地補語、程度補語。下文同。

        ④括號里的詞是“加試詞”,也就是說,這幾種補語之間存在著交叉結構,加上“加試詞”以后,就為某種固定的補語了,從而區(qū)別于其他補語結構。下文同。

        ⑤因為“是……的”強調的動作已在過去發(fā)生或完成,并且這一事實已成為交際雙方的已知信息,因此,“怎么”疑問句中不表動作已在過去發(fā)生或完成的句子不能被“是……的”焦點化。如“怎么”后加可能補語的句子。

        ⑥本文采用的是認可度較高、劃分標準較明確的13個能愿動詞:要、愿意、樂意、肯、敢、可能、可以、會、能、能夠、應該、應當、該。見彭利貞:《現代漢語情態(tài)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第103-104頁。下文同。

        ⑦本文的動詞類型采用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代漢語》中的類別,即動作動詞,心理活動動詞,存在、變化、消失動詞,判斷動詞,能愿動詞,趨向動詞,形式動詞。下文同。

        ⑧“了”可放在動詞后,也可放在整個述賓短語后,而“過”一般放在動詞后。

        ⑨轉引自吳為善:《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15頁。

        [1]朱德熙.語法講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82:91-92.

        [2]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651-653.

        [3]劉月華.實用現代漢語語法[M].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1:96-99.

        [4]彭可君.說“怎么”[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1):114-125.

        [5]郭繼懋.“怎么”的語法意義及“方式”“原因”和“情狀”的關系[J].漢語學習,2001(6):7-16.

        [6]肖治野.“怎么1”與“怎么2”的句法語義差異[J].漢語學習,2009(2):44-49.

        [7]蔡維天.重溫“為什么問怎么樣,怎么樣問為什么”[J].中國語文,2007(3):195-207.

        [8]鄧思穎.問原因的“怎么”[J].語言教學與研究,2011(2): 43-47.

        [9]劉月華.“怎么”與“為什么”[M]//劉月華.漢語語法論集.北京:現代出版社,1989:130-139.

        [10]吳云芳.“怎么”和“為什么”[J].語文建設,2001(9):33.

        [11]吳云芳.疑問句中的“怎么”在漢英機器翻譯中的詞匯歧義化解[C]//輝煌二十年:中國中文信息學會二十周年學術會議論文集,2001:263-271.

        [12]徐杰.普遍語法原則與漢語語法現象[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13]黃伯榮.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14]邵敬敏.從“才”看語義與句法的相互制約關系[J].漢語學習,1997(3):3-7.

        [15]呂叔湘.肯定·否定·疑問[J].中國語文,1985(4):241-250.

        [16]沈家煊.認知語言學講座[EB/OL].[2013-10-11].http://www.doc88.com/P-299364513467.html.

        [17]吳為善.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215-229.

        猜你喜歡
        句法語言
        句法與句意(外一篇)
        中華詩詞(2021年3期)2021-12-31 08:07:22
        述謂結構與英語句法配置
        語言是刀
        文苑(2020年4期)2020-05-30 12:35:30
        句法二題
        中華詩詞(2018年3期)2018-08-01 06:40:40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詩詞聯(lián)句句法梳理
        中華詩詞(2018年11期)2018-03-26 06:41:32
        多向度交往對語言磨蝕的補正之道
        累積動態(tài)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疑問詞“怎么”句法功能的演變及其動因
        我有我語言
        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网站| a级福利毛片| 亚洲综合国产精品一区二区99| 日本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日本av一级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人妻久久一日二个| 亚洲一区av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AV有码在线免费看| 97色人阁俺也去人人人人人| 日本老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女的中文字幕欲望| 国产精品夜间视频香蕉| 麻豆国产巨作AV剧情老师| 天堂岛国精品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五码一区二区三区地址|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小说| 天堂av在线播放观看| 亚洲精品人成中文毛片| 欧美极品少妇无套实战|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无码偷窥 | 亚洲国产一区二区a毛片| 免费人成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玖玖资源站无码专区| 成年人视频在线播放麻豆| 亚洲 欧美 偷自乱 图片| 7777奇米四色成人眼影|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播放| 女同在线网站免费观看| av素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成a v人片在线观看| 亚洲Av午夜精品a区|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久久偷看各类wc女厕嘘嘘偷窃| 黑人巨大跨种族video| 亚洲欧美性另类春色| 国产特黄1区2区3区4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