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焱辛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廣東 珠海 519090)
淺談中國古代的禁忌文化
——以《紅樓夢》為例
臧焱辛
(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廣東 珠海 519090)
“禁忌”一詞源于波利尼西亞語,原意指“神圣的”和“非凡的”,后引申為“禁止的”和“危險的”。禁忌是人類社會中具有普遍意義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不同的民族有各自不同的禁忌,每個民族的禁忌都是其民族文化性格的曲折反映。
古代;文化;禁忌
中國自古就有問禁問諱的古訓,初至異地,首先訪問其政教風俗方面有哪些禁忌,以免觸犯。孟子曾對齊宣王說:“臣始至于境,問國之大禁,然后敢入?!?如果入他人之境,不知避忌,就有可能如王充所說:“人不忌避,有病死之禍。”可以看出古人是很懼怕觸犯禁忌的。
說到禁忌的由來,現(xiàn)在被廣泛認可的大體上有四個方面。一是對靈力的崇拜和畏懼;二是對欲望的克制和限定;三是對儀式的恪守和服從;四是對教訓的總結和記取。在中國古代,禁忌文化在人們的生活中處處得以體現(xiàn),如對自然山川的禁忌,對花鳥蟲魚的禁忌,對飲食、服飾的禁忌。近年來,很多學者對中國古代的禁忌文化進行了分類,例如陶立璠先生將禁忌分為宗教禁忌、生產(chǎn)禁忌、語言禁忌和一般生活禁忌。烏丙安先生基于禁忌的民間信仰,在《中國民俗學》中將禁忌大體劃分為五個方面: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鬼神崇拜和命運崇拜。本文以《紅樓夢》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中國古代的禁忌文化。
《公羊傳·閔公元年》記載,“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一種語言禁忌現(xiàn)象,人們是不能提及君王、父母的名字的。例如唐高宗名叫李治,“治”字就變成皇帝獨有的字,別人是不能叫這個“治”的,而且和“治”同音的字也得改。當時所有的文章書籍都必須避免出現(xiàn)這位皇帝的名字。在《紅樓夢》中,賈雨村與冷子興提到林黛玉時有這樣一段話:“我這女學生名叫黛玉,他讀書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寫字遇著‘敏’字亦減一二筆。”林黛玉寫“敏”字少一二筆,讀“敏”字作“密”也是避諱。
對死亡的禁忌源于對死亡的恐懼,這種禁忌往往出于“趨利避害”的心理。由于中國古代等級制度很嚴,不同階層的人對死是有不同說法的,“天子死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如《紅樓夢》中元妃的死就稱“薨逝”,而金釧、晴雯的死就稱為“死”。人們認為說了“死亡”這些字眼是不吉利的。《紅樓夢》第二十八回“蔣玉菡情贈茜香羅 薛寶釵羞籠紅麝串”中有一段黛玉和寶玉的對話,其中黛玉問到她來時為什么不開門,寶玉發(fā)誓說:“這話從那里說起?我要是這么樣,立刻就死了!”黛玉聽到寶玉說到“死”立刻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諱。你說有呢就有,沒有就沒有,起什么誓呢。”可見他們對死是很忌諱的,尤其是大清早更不能說這些不吉利的話。時至今日有些人一談到死還是很忌諱的,這也是古代禁忌文化對后世的影響。
古代人不但對“死”避而不談,就是對與死相關的喪葬等詞語也是很忌諱的?!都t樓夢》第十一回“慶壽辰寧府排家宴,見熙鳳賈瑞起淫心”中,鳳姐去看望秦可卿,在她和尤氏的一段對話中,鳳姐提到應該給秦可卿準備料理后事,尤氏沒提“棺材”而是說“那件東西”,“那件東西”指的就是“棺材”,這是死亡禁忌的體現(xiàn)。
中國古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對食物內容的選擇、食物的制作和飲食方式以及座次都有著不同的禁忌。首先談食物內容的選擇。出于恐懼和敬畏,古人對有些東西是不食的,在涉及食物搭配問題時,古人有一些禁忌,即我們通常講的食物相克,這些禁忌都和養(yǎng)生相關。《紅樓夢》第三回“托內兄如海酬訓教 接外孫賈母惜孤女”中記載:“當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養(yǎng)身,云飯后務待飯粒咽完,過一時再吃茶,方不傷脾胃?!笨梢姽湃擞行╋嬍辰墒浅鲇陴B(yǎng)生的。其次是座次,中國古人在吃飯的每一個細節(jié)上幾乎都做了要求,例如:女子不上席;吃飯不能說話;無論在任何場合都是尊者坐上座、卑者坐下首,長者坐上座、幼者坐下座。再次,餐具的使用也是有很多細節(jié)的,比如使用筷子最忌諱三長兩短,并且筷子不能隨意擺放;用茶壺給人倒茶時不能把壺嘴對準客人,因為壺嘴對著客人會被認為是對客人極大的不敬。
在中國古代,成年人絕對不可以將肉體裸露人前。尤其是對于女性,要求之嚴格是驚人駭世的?!都t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 王熙鳳協(xié)理寧國府”中,邢夫人、王夫人、鳳姐并合族中的內眷陪坐。聞人報:“大爺進來了?!眹樀谋娖拍锖龅囊宦暎蟛刂坏?,獨鳳姐款款站了起來。賈珍進來,眾婆娘藏之不迭的目的是不讓賈珍看見自己的面容。即便是父女、兄妹,由于身份地位不同也不能同坐、同食,而只能是隔簾相望?!都t樓夢》中元妃省親有這樣一段描寫:又有賈政至簾外問安,賈妃垂簾行參等事。又隔簾含淚謂其父曰:“田舍之家,雖齏鹽布帛,終能聚天倫之樂,今雖富貴已極,骨肉各方,然終無意趣!”賈政父女由于地位不同,互相只能隔簾問候。
中國古代服飾的禁忌現(xiàn)象主要體現(xiàn)在服飾的顏色、面料、圖案、款式、穿戴方式和裝飾物等方面,不同的顏色象征身份的高低和貴賤,統(tǒng)治階級把服飾的裝飾功能提高到突出地位。服裝除能蔽體之外,還被當作區(qū)分貴賤的工具?!都t樓夢》中王熙鳳出場時作者描寫了她的穿著:“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襖,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蓖跷貘P穿著極其華麗,她的穿著體現(xiàn)出她在賈府中的地位。
服飾禁忌還體現(xiàn)在喪葬上,由于黃色和紅色接近于太陽的顏色,所以被認為是吉祥色,這樣的顏色是對死者不利的,因而在喪葬上是禁忌紅色和黃色的,取而代之的是白色和黑色?!都t樓夢》中來往賓客為蓉大奶奶送殯時皆換素服,而府內仆人皆是青衣。
中國人逢年過節(jié)見面時往往說“恭喜發(fā)財”,這種現(xiàn)象其實也深受古代禁忌文化的影響。自古以來人們就習慣在新年初始用吉利話趨利避害,新春的對聯(lián)都是“招財進寶”、“抬頭見喜”、“金玉滿盆”等一些與有錢財有關的話語?!都t樓夢》里元春在元宵節(jié)回賈府省親時給大家?guī)У亩际恰皩氋F長春”、“喜慶有余”、“福壽綿長”、“如意”等一些表示大吉大利的話。正如賈府老太太在玩牌時說的:“我不是小氣愛贏錢,原是個彩頭兒”?!坝懖暑^”實際是一種趨吉避兇的方式。
中國古代禁忌文化時至今日對人們的生活還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并且這種影響還將在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中繼續(xù)存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世界、對自身的認識將不斷提高,有關生活的一些禁忌將會自然消亡。
[1]張公瑾,丁石慶.文化語言學教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44.
[2]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69.
[3]孫文福,王占琦.喪葬禁忌生成的社會文化原因[J].文化論苑,2006(4):68.
2013-11-19
臧焱辛(1975- ),女,吉林長春人,廣東科學技術職業(yè)學院講師,碩士,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K892
A
2095-7602(2014)02-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