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正泉
(重慶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重慶400037)
大學校友會是高校與校友之間交流的紐帶,它能夠為學校發(fā)展提供豐富的關系資源、信息資源、智力資源和各種物資資源。校友會能夠為學校與校友之間、廣大校友之間提供交流溝通平臺,學生通過這個平臺,能夠獲得歸屬感和精神力量,有利于他們的職業(yè)發(fā)展;學校通過平臺,能夠獲得需要的教育資源,更好地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人才。國外大學很早就開始注重校友會工作,并積累了豐富的校友會工作經驗。美國大學不僅成立了校友會工作管理機構,而且配置大量的工作人員和兼職人員,如哈佛大學校友會管理機構工作人員多達270多人。國外大學十分重視校友會工作實效,往往用校友捐贈率來反映大學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美國很多高校的校友捐贈率超過了30%,普林斯頓大學校友捐贈率甚至超過了60%。校友捐贈資金和物資為大學辦學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近年來,隨著高等教育改革,雖然國內各高校越來越重視校友會工作,但是國內大學還沒有發(fā)揮校友會應有的功能和作用,與國外大學校友會之間還有很大的差距。這與各大學組建校友會的指導思想和校友會工作方法有很大的關系。國內各大學還沒有充分地認識校友會作用,還沒有把校友會工作落到實處。因此,探討校友會工作方法具有現實的意義。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各大學才開始逐步恢復成立校友會,校友會功能單一,主要開展聯誼活動。雖然,一些大學借鑒國外大學校友會發(fā)展經驗,設立專門的校友會管理機構,開展管理校友會工作。但是這些大學校友會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
有不少人對大學校友會還存在錯誤的認識,具體表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對校友會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足。一些大學管理者認為,校友會只是為了增進學校與校友之間的感情而設立的組織,與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關系不大。而國外大學校友會功能和作用強大,是籌集辦學資金的重要渠道。另一些人又認為成立大學生校友會的主要目的是向校友募集辦學資金。雖然募集資金是成立校友會的重要目的,但是這不是唯一目的。因此這兩種人的認識都具有片面性。第二,不重視培養(yǎng)在校學生的校友意識。各學校校友會工作對象主要是畢業(yè)生,特別是有一定成就的畢業(yè)生,而不重視在校學生。第三,沒有充分認識校友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人認為校友工作是可有可無的工作,與大學人才培養(yǎng)工作沒有密切關系,不能與學校的教學科研工作相提并論。
由于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大學校友會管理機構還不完善。很多大學還沒有設立專門的校友會管理機構,由學校辦公室、宣傳部等職能機構代管校友會工作,即使設立了專門的管理機構,學校也沒有高度重視校友會管理機構,辦公場所簡陋、工作制度不完善、工作目標不明確、工作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大學校友會管理機構人員缺乏,一般只組織校友聯誼活動。
高校應針對實際存在的問題,加強校友工作,提高校友會工作實效。
高校只有轉變對校友工作的認識,充分認識校友工作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地發(fā)揮校友會功能和作用。首先,充分認識大學校友會的功能和作用。一般來說大學校友會主要有兩個功能。一是支持母校發(fā)展。在美國校友捐贈的資金是辦學資金的主要來源。捐贈資金規(guī)模是校友工作成績的重要表現。但是這種認識還有偏差,有人說“有多少校友向學校捐贈資金?”的問題比“校友給學校捐贈多少錢?”的問題更為重要,這表明校友工作要爭取校友的廣泛支持。二是為校友提供服務。大學要通過校友會平臺為全體校友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讓校友感受到母校的關心。校友會是學校和校友合作,并實現“共贏”的平臺。
一般來說,大學校友會實行兩級管理。第一級是校友董事會,它從宏觀上規(guī)劃和設計校友會活動,定期召開會議,甚至根據需要,組織召開特別會議。董事會制定校友會章程,規(guī)定董事會人數、人數分配方法、董事任職期限及董事選舉方法等。校友董事會還要制定活動計劃、指導活動、為校友會的商業(yè)活動制定規(guī)章制度、為校長或管理部門提供建議、加強與校友的聯系、制定校友會財政管理政策等。第二級是執(zhí)行委員會和專業(yè)委員會。執(zhí)行委員會一般由董事會主席、秘書、校方負責人、部分董事組成。執(zhí)行委員會負責校友會工作人員選聘、指導董事開展活動、主持召開所有的董事會議、建立專業(yè)委員會等。專業(yè)委員會由發(fā)展委員會和戰(zhàn)略委員會構成。發(fā)展委員會負責制定特殊活動計劃,如校友服務計劃和籌資計劃。戰(zhàn)略委員會制定校友會長期發(fā)展規(guī)劃。我國高校要根據本校校友會的實際情況,完善校友會治理結構。
校友會管理人員還遠遠不能夠滿足校友會工作的需要,學校要依靠各部門教職工員工的共同努力,把校友會工作融入學校日常教學科研活動,建立起校友工作網絡。校友工作網絡包括校外網絡和校內網絡。校外網絡是以校友為主體的開放型校友會工作管理系統(tǒng);校內工作網絡是以院系、職能部門為主體的校友會工作管理系統(tǒng)。
第一,建立院系校友分會。校友會工作涉及全校教職工,沒有二級院系教學部門的參與,校友工作很難順利開展。因此,教學院系要成立校友分會,形成“總會統(tǒng)籌,部門協(xié)調,校系結合,各地校友會互動”的校友工作格局,為校友工作有序、有效地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2]。在學校校友會的統(tǒng)一領導下,各院系根據自身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校友工作,培養(yǎng)在校學生校友意識、聯系校友、開展產學研合作等,并把校友工作作為二級院系領導和部門年終考核的重要指標。
第二,建立班級聯絡員隊伍。畢業(yè)生就業(yè)去向具有發(fā)散性和不穩(wěn)定性,在畢業(yè)班中,聘任1—2名學生干部作為校友工作聯絡員,并經常與他們保持聯系,建立起校友信息網絡,為校友信息的收集與整理提供強大支持。
目前對校友的概念和范圍還存在不同的理解,大多數人認為校友就是曾經在同一個學校、大學、研究院(所)學習、工作和進修的人?,F象經濟學家朱明認為,校友主要有三大類型,第一,在同一所學校學習過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學生;第二,在同一所學校工作過的校內外的專職和兼職教職工;第三,在同一所學校進修過的學生。雖然學者們對校友的概念有不同的定義,但是校友會的實際工作對象主要是曾經在學校學習過的畢業(yè)生,沒有把在校教職工和在校學生納入校友會工作對象。為了取得廣泛的支持,應拓寬校友會工作對象范圍,把在校學生納入校友會工作范圍。
學校要把校友工作提前到校友在學校的培養(yǎng)階段,以培養(yǎng)他們的校友意識。首先,開展校史教育,增強在校生的自豪感。學校應對在校學生從建校歷史、發(fā)展歷程、辦學成果、杰出校友事跡、學校在本地區(qū)和全國范圍內的影響力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大力宣傳,讓學生熟悉學校的成長道路,增強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提高廣大學生的榮譽感、自豪感,激發(fā)他們刻苦學習的熱情,從而培養(yǎng)學生“校興我榮,校衰我恥”的思想。其次,開展杰出校友與在校學生面對面的交流活動,提高教育效果。校友取得成就,為國家和地方經濟建設做出貢獻,是對母校最大的回報,不僅母校由衷地感到欣慰,在校學生也會引以為豪。校友的表現就是對學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檢驗,校友的突出表現,激發(fā)在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學校應有計劃地安排杰出校友與在校學生交流,并安排在校學生到校友的企業(yè)進行社會實踐等,引導學生向杰出校友學習,激勵學生學好專業(yè)知識,提高專業(yè)技能,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堅實基礎。最后,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服務水平,提高學生的滿意度。高校教職工都要樹立“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的管理和服務理念,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成長,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讓他們在輕松活躍、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的環(huán)境中健康成長,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增強他們的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能力。據麥可思對2011屆大學畢業(yè)生的研究發(fā)現,畢業(yè)半年后,還有16%的本科畢業(yè)生、20%的高職高專畢業(yè)生不滿意母校,這必然影響畢業(yè)生對母校的認同感。畢業(yè)生就業(yè)質量與他們對母校的滿意度、認同感之間關系密切,二者呈正相關關系。
[1]初立萍.社會捐贈:高校經費的重要來源——基于中美比較的視角[J].黑龍江教育,2006(5).
[2]方芳.對校友捐助重要性及如何加強校友捐助的建議研究[J].文教資料,2005(36)
[3]黃久儒.試論高校校友資源開發(fā)、經營和利用[J].黑龍江教育,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