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新東
(無錫市錫山區(qū)錫北人民醫(yī)院腫瘤內科,江蘇 無錫 214194)
近年來惡性腫瘤的發(fā)生率逐年增加,據(jù)《2012中國腫瘤登記年報》報道,每分鐘就有6例患者確診為癌癥。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在全國35~39歲年齡段為87.07/10萬,40~44歲年齡段幾乎翻番,達到154.53/10萬;50歲以上人群發(fā)病占全部發(fā)病的80%以上[1]。對許多腫瘤患者進行腫瘤晚期治療的目的不是治愈癌癥,而是改善器官功能、免疫狀態(tài),減少抗腫瘤治療引起的毒性反應,維持患者日常家居生活能力,改善其生活質量,從而發(fā)揮改善患者預后的作用。因此,對晚期腫瘤患者治療的監(jiān)測指標側重于營養(yǎng)狀態(tài)、免疫功能、器官功能和生活質量的變化。因此,本研究采用地塞米松治療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取得一定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無錫市錫山區(qū)錫北人民醫(yī)院收治的腫瘤晚期患者84例,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A組42例方法中有男23例、女19例,年齡33~78(62.6±2.54)歲;經病理學、細胞學確診后:肺癌16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7例、肝癌3例、膽囊癌 2例,其他腫瘤4例;患者輕度疼痛18例、中度10例、重度8例;患者伴有食欲不振37例、惡性嘔吐28例、過敏27例、疲倦乏力39例、發(fā)熱32例、水腫39例、心悸自汗42例、顱內高壓37例、惡病質41例。B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齡31~76(62.4±2.51)歲;經病理學、細胞學確診后:肺癌14例、食管癌11例、乳腺癌6例、肝癌3例、膽囊癌3例,其他腫瘤患者5例;輕度疼痛患者16例、中度11例、重度6例;患者伴有食欲不振39例、惡性嘔吐32例、過敏25例、疲倦乏力42例、發(fā)熱35例、水腫41例、心悸自汗40例、顱內高壓39例、惡病質3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支持療法,采用空腸營養(yǎng)的方法來補充營養(yǎng),改善患者的一般營養(yǎng)狀況,增強機體的抗病能力,預防感染及治療骨髓抑制;A組患者在支持療法的基礎上加用注射用地塞米松磷酸鈉凍干粉針(重慶萊美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生產,批號:20091102,規(guī)格5 mg/支),視患者病情給予地塞米松(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號:20091002)2~20 mg/次,緩解惡性腫瘤所致的腦水腫,地塞米松首劑量10 mg,隨后4 mg/次,每6小時給藥1次,一般12~24 h可有好轉。2~4 d逐漸減量,5~7 d后停藥。B組僅給予支持療法。
1.3觀察指標
1.3.1生活質量評估 Kanofsky(KPS)評分,依據(jù)患者能否正常活動、病情、生活自理程度,KPS把患者的健康狀況視為總分100分,10分一個等級。100分:正常;90分:能進行正?;顒樱休p微癥狀和體征;80分:勉強可進行正?;顒?,有一些癥狀和體征;70分:生活可自理,但不能維持正常生活工作;60分:生活能大部分自理,但偶爾需要別人幫助;50分:常需要人照料;40分:生活不能自理,需要特別照顧和幫助;30分:生活嚴重不能自理;20分:病重,需要住院和積極的支持治療;10分:重危,臨近死亡;0分:死亡。得分越高,健康狀況越好,越能忍受治療給身體帶來的不良反應,得分越低,健康狀況越差。按照KPS評分制為評估指標,治療前后各評估1次,治療后較治療前增加10分為提高,變化在10分之內為穩(wěn)定,減少10分為下降[2]。
1.3.2疼痛評估 使用《疼痛程度數(shù)字評估量表》對患者疼痛程度進行評估。將疼痛程度用1~10個數(shù)字依次表示,0表示無疼痛,10表示最劇烈的疼痛。交由患者自己選擇一個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數(shù)字,按照疼痛對應的數(shù)字將疼痛程度分為:輕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重度疼痛(7~10分)。止痛效果分為:治療后疼痛完全消失,為完全緩解;疼痛較治療前明顯減輕,睡眠基本上不受干擾,能正常生活,為部分緩解;疼痛較治療前減輕,但仍感明顯疼痛,睡眠、生活仍受干擾,為輕度緩解;與治療前比較疼痛無減輕感,為無效。疼痛緩解率=(完全緩解+部分緩解+輕度緩解)/總例數(shù)×100%[3]。
1.3.3臨床癥狀緩解情況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癥狀計分為:無癥狀0分,輕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顯效:積分下降≥2/3;有效:積分下降≥1/3;無效:積分<1/3[4]。
2.1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估 A組患者的KPS評分顯著高于B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A組的提高率顯著高于B組(P<0.05)(表1)。
2.2兩組患者疼痛評估 A組輕度疼痛患者治療后疼痛緩解率達到了100%,中度疼痛患者緩解率也高達90%,重度疼痛患者為75%;B組輕度疼痛緩解率為75%,中度疼痛緩解率為63.0%,重度疼痛緩解率為66.6%,A組和B組總疼痛緩解率分別為91.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u=4.693,P<0.05)(表2)。
2.3兩組患者臨床癥狀緩解情況 A組治療晚期腫瘤患者的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過敏、疲倦乏力、發(fā)熱、水腫、心悸自汗、顱內高壓、惡質病的有效率均顯著高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3)。
表1 兩組腫瘤晚期患者生活質量評估
A組:支持療法的基礎上加用地塞米松; B組:僅給予支持療法
表2 兩組腫瘤晚期患者疼痛評估 (例,%)
A組:支持療法的基礎上加用地塞米松; B組:僅給予支持療法
表3 兩組腫瘤晚期患者治療后癥狀改善情況 (例,%)
A組:支持療法的基礎上加用地塞米松; B組:僅給予支持療法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中束狀帶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調節(jié)糖、脂肪、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和代謝的作用,還具有抑制免疫應答、抗炎、抗毒、抗休克的作用。1958年人們在對氫化可的松的體內代謝過程中發(fā)現(xiàn)穩(wěn)定性好、抗炎活性高和鈉潴留低的地塞米松。王晶等[5]通過對小鼠的研究發(fā)現(xiàn),地塞米松可通過抑制腫瘤組織中低氧誘導因子α、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的表達,從而抑制Lewis肺癌的生長和微血管生成。樓建等[6]研究發(fā)現(xiàn),潑尼松對腫瘤患者骨髓移植具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同時能減輕嘔吐,治療失眠。上述研究表明糖皮質激素在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作為治療方案的組成藥物直接抗腫瘤,還可以治療腫瘤的并發(fā)癥和腫瘤治療的不良反應,改善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
糖皮質激素對病原體、化學、物理或免疫反應等原因引起的炎癥和炎癥病理發(fā)展過程的不同階段都有明顯的非特異性抑制作用。在炎癥的急性階段,糖皮質激素通過抑制表達細胞黏液因子和有關細胞因子基因的轉錄,抑制中性粒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動,減少它們在炎癥區(qū)域血管內皮細胞的黏附和聚集。同時抑制有關基因的轉錄,從而降低許多細胞因子的產生,如白細胞介素1~6,白細胞介素8、腫瘤壞死因子α、細胞黏附因子、粒細胞-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從而改善和消除紅、腫、熱、痛等局部癥狀。在炎癥后期,能減輕組織粘連和抑制瘢痕的形成。同時通過對炎性因子產生的抑制,有良好的退熱作用。這與孫甲峰等[7]的報道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A組和B組疼痛總緩解率分別為91.6%、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癌癥易引起脊髓壓迫癥,脊髓壓迫癥是由于椎管內的占位病變引起脊髓受壓的一大組疾病[8-9],由于病變進行性發(fā)展,脊髓、脊神經根及脊髓血管不同程度受累,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脊髓橫貫損害和椎管阻塞,隨著臨床病因的發(fā)展和擴大脊髓、脊神經根及其供應血管受壓并日趨嚴重,一旦超過代償能力,最終會造成脊髓水腫變性壞死等病理變化,出現(xiàn)脊髓半切或橫貫性損害及椎管阻塞,引起受壓平面以下的肢體運動、感覺、效果、反射、括約肌功能以及皮膚營養(yǎng)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勞動能力。治療早期應立刻靜脈內應用地塞米松,首次用10 mg,每6小時1次,連用3 d,可迅速緩解疼痛、改善神經功能和恢復運動功能[10-11]。
總之,對于晚期腫瘤患者,盡力把患者疼痛降低,控制并發(fā)癥發(fā)展從而有效提高晚期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其痛苦。地塞米松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食欲不振、惡心嘔吐、疲倦乏力等癥狀,從而改善患者的體力和精神狀況,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使晚期癌癥患者不失尊嚴、有意義的、安寧的度過生命的最后一程,值得臨床推廣采用。
[1] 趙曉光,張艷珠,肖紹新.甲地孕酮對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現(xiàn)代醫(yī)藥雜志,2011,13(3):35-37.
[2] 尹振宇,劉燕,郭愛兵,等.老年腫瘤患者院內肺部真菌感染臨床分析[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281-282.
[3] 葛乃建,楊業(yè)發(fā),申淑群,等.糖皮質激素對晚期消化管腫瘤患者內源性皮質醇水平的影響[J].腫瘤,2009,29(12):1163-1166.
[4] 謝曉冬,鄭振東,劉永葉,等.晚期腫瘤患者生活質量醫(yī)患雙向調查的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5,25(5):442-443.
[5] 王晶,鮑永霞,耿瑩,等.地塞米松影響Lewis肺癌小鼠移植瘤生長及微血管生成的研究[J].中國癌癥雜志,2012,22(1):5-7.
[6] 樓建,吳敏華,王永輝,等.小劑量糖皮質激素在惡性腫瘤化療中的保護作用[J].海峽藥學,2011,23(9):81-82.
[7] 孫甲峰,李向培.糖皮質激素誘導的腫瘤壞死因子受體在調節(jié)性T細胞的表達及功能[J].中華臨床免疫和變態(tài)反應雜志,2011,5(3):239-241.
[8] 張立新,張亞寶,韓高華,等.預防性糖皮質激素對實體瘤患者化療后粒細胞減少的影響及機制[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2012,6(21):6690-6692.
[9] 曾建華,鐘玲,徐波.地塞米松對宮頸癌移植瘤生長及凋亡的影響[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7,29(20):1985-1987.
[10] 周鑫莉.糖皮質激素在腫瘤治療中的合理應用[J].上海醫(yī)藥,2011,32(12):581-582.
[11] 李艷.辯證分析糖皮質激素的利弊關系[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9,6(16):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