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暉武
(海南醫(yī)學院體育部 海南???571100)
目前高校大學生體質呈現下降趨勢,這一問題倍受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全國第四次全國青少年體質健康調查結果顯示,自1985年以來,中國青少年雖然在身高、體重、胸圍等發(fā)育指標上持續(xù)增長,但體能卻連續(xù)近20年持續(xù)下降,如肺活量、速度、力量持續(xù)下降,肥胖率比5年前增長一倍,大學生則更為明顯。大學生的體質測試從1985年開始,每五年就進行一次測試,國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可見國家對國民體質的重視。在當今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競爭優(yōu)勢關鍵在于人才。大學生是祖國的希望與未來,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主力軍和接班人,是科技興國的根本動力。21世紀除要求當代大學生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外,還需要具備健康的體魄。因此了解和掌握大學生的體質發(fā)展狀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采用分層隨機抽樣,選取海南醫(yī)學院18~22歲的20826名在校大學生的體質測試成績作為研究對象,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樣本人數統計
表2 大學生體質測試總成績統計結果一覽表
表3 形態(tài)測試結果一覽表
表4 大學生肥胖的檢出率
表5 大學生機能狀況測試結果一覽表
表6 大學生身體素質測試結果一覽表
通過海南醫(yī)學院圖書館、中國期刊網、維普數據網等查詢1979~2012年已發(fā)表的有關體質與健康的文獻,全面系統的了解大學生的體質健康研究現狀,為文章奠定理論基礎。
依據2008年國家學生體質測試所確定的測試指標和方法,采用相關儀器由專人、專職對學生進行體質測試。身體形態(tài)指標采用身高、體重;身體機能指標采用肺活量;身體素質指標選用坐位體前屈、100m和800m(女)、1000m(男)三個指標進行測試。
(1)應用Excel辦公軟件對原始數據進行BMI值=[體重(kg)/身高(m)[2]、肺活量體重指數=[肺活量/體重]等計算,按BMI(18.5,24),BMI≥18.5,28>BMI≥24,BMI>28對數據進行截取分類;(2)應用SPSS13.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從表2中四年的體質測試數據可以看出:男、女大學生體質測試的總體情況是:2007~2008年和2008~2009學年度除了良好率呈上升趨勢外,其他的都是呈下降趨勢,而2009~2010年和2010~2011學年度除了及格率呈上升趨勢外,其他的都是呈下降的趨勢。這表明男女、大學生體質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v觀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顯示:男性達到“合格”以上標準的比例為88.3%,女性為89.4%。表2中顯示,2008~2009年和2010~2011學年度我校男、女生的及格率低于全國水平。而其他兩個學年度的及格率也只是微微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這也表明我校學生的體質水平與全國的水平之間還有一定的差距。
大學生體質下降已經成了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盡管2010年國民體質檢測報告顯示:與2005和2000年相比,國民體質的總體合格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我國的國民體質的總體水平在不斷提高。但是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則繼續(xù)呈現緩慢下降。本次研究顯示我校大學生體質總體水平偏低,這是由于很多因素造成的,有學校的因素,教師的因素,也有學生自己的因素。主要表現在:(1)學校對學生體育課重視度不夠,重視文化課的學習,忽視體育鍛煉。(2)學校大規(guī)模擴大招生,導致學校的運動場所呈現擁擠的趨勢,使同學們的課外體育鍛煉受到了一定的限制,限制了學生的運動量。(3)新入學的學生在高中階段剛剛經過了高三,因為學業(yè)的繁重,對體育鍛煉有所忽視,導致了學生體質較低。(4)醫(yī)學院校的學生課業(yè)非常的繁重,學習任務重,導致參加鍛煉的時間減少等等。
身高反映人體骨骼生長發(fā)育水平,體重反映人體營養(yǎng)狀況的肌肉發(fā)育程度??送腥R指數主要通過體重與身高的比例關系,闡明人體的組織密度即肥瘦系數。人體在生長發(fā)育過程中,該指數隨年齡增加而增長,男到21歲,女到19歲趨于穩(wěn)定。指數值正常范圍:男172~346,女167~329之間。BMI主要是反應機體的一個胖瘦程度。從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的身高逐年基本呈下降趨勢,體重、BMI和克托來指數逐年基本呈升高趨勢(見表3);男生身高下降可能主要是由于學校的生源大部分來自海南本地和南方城市,學生的身高相對較低所造成的。體重身高主要是由于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大學生營養(yǎng)攝入過高,但又缺乏鍛煉所造成的。反觀女生則是身高、體重、BMI和克托來指數前三年都呈升高的趨勢,2010~2011學年度女生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都呈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學校的招生規(guī)模擴大,導致運動場地緊缺,學生鍛煉的機會減少等引起的。
肥胖不僅影響人們的形體美,同時也造成心理負擔,而且常會引發(fā)各種疾病,對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大學生已進入生長發(fā)育的最后階段,這個階段的生長發(fā)育是否正常,體形是否勻稱和健美,將對其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就業(yè)與擇業(yè)及以后的生活產生重要的影響。
本次研究肥胖檢出率是根據BMI值常用的分段而計算出來的。從表4中可以得出:4年間(除2009~2010學年度)男大學生的肥胖和超重的比率呈上升的趨勢,正常體重和低體重都呈下降的態(tài)勢;而女生則肥胖率(除2010~2011學年度外)、超重率(除2008~2009學年度外)都呈身高趨勢,正常率(除2008~2009學年度外)和低體重率(2010~2011學年度外)都呈下降趨勢。這與2010年全國學生的肥胖檢出率的發(fā)展趨勢基本一致。主要是由于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高度發(fā)展,營養(yǎng)狀況的改善,生活方式及膳食模式的變化,加之缺少足夠的體育鍛煉,從而導致了不少人肥胖。
肺活量的大小反映肺每次通氣的最大張力。肺活量的大小與體重有著高度相關性。研究顯示:隨著體重的增大,肺活量有增大的趨勢。這是因為隨著體重加大,超重或肥胖者大量脂肪組織堆積胸腹部,使胸廓及橫膈運動受限,影響氣體交換,同時脂肪增多,增加了氧耗,但機體在一定程度上發(fā)揮代償功能,增加肺活量以代償相對缺氧狀態(tài)。
用肺活量/體重指數更能反映個體或群體肺功能的變化,可以更加準確反映個體的有氧耐力水平。從指數分析可以看出,女生的肺活量基本呈現逐年顯著性升高的趨勢,并且是顯著性升高。男生卻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guī)律。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顯示:20~24歲成年人,男生的肺活量的平均值為3742,女生的平均值為2432,通過對比發(fā)現,男生的肺活量水平還低于國家的平均水平。通過肺活量指數的得分我們不難看出,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肺活量指數的得分都比較低,這與我國學生體質連續(xù)20年下降有著密切的關系,同時與大學生的鍛煉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關系,大學生平時忽略了有氧運動,相對比較多的喜歡參與短暫、激烈、強度較大的無氧運動。(見表5)
坐位體前屈指標反應大學生的柔韌素質,根據2010年國民體質檢測報告顯示:20~24歲組男生坐位體前屈的平均值為8.7,女生的平均值為10.9,從表6中可以看出,我校男、女大學生的平均值遠遠高于國家的平均水平。但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雖然我校的柔韌素質得分較高,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
50m跑反應大學生的速度素質。從表6中可以看出,男生的速度素質逐年呈現顯著性升高(除2009~2010學年度外),而女生卻呈現逐年顯著下降。
男生1000m和女生800m跑項目能夠反映學生的耐力素質,同時也能反映出心肺功能的強弱。耐力是衡量人的體質健康狀況和勞動工作能力的基本因素之一,是從事各項運動必不可少的一種運動素質,因此測試耐力水平對于評價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從表6中可以看出男生的耐力素質呈逐年顯著下降(2009~2010學年度除外),而女生的素質則呈逐年顯著上升(2010~2011學年度除外)。
綜上所述,我校男生在速度素質方面占優(yōu)勢,而女生則在柔韌素質和耐力素質方面占優(yōu)勢,總的來說,女生的身體素質相對于男生更好一點。
根據2010年國民體質監(jiān)測報告顯示:19~22歲年齡組除坐位體前屈指標外,爆發(fā)力、力量、耐力等身體素質水平進一步下降,但下降幅度明顯減小。對比我校的身體素質測試數據,表明我校男生的速度素質和女生的耐力素質呈現良性發(fā)展的趨勢。
我校大學生體質的總體的優(yōu)秀率偏低,合格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這必須引起學校的高度重視。
男生的身高逐年基本呈下降趨勢,體重、BMI和克托來指數逐年基本呈升高趨勢;女生則是身高、體重、BMI和克托來指數前三年都呈升高的趨勢,2010~2011學年度女生的身體形態(tài)指標都呈下降的趨勢。男大學生的肥胖和超重的比率呈上升的趨勢,正常體重和低體重都呈下降的態(tài)勢;而女生則肥胖率(除2010~2011學年度外)、超重率(除2008~2009學年度外)都呈身高趨勢,正常率(除2008~2009學年度外)和低體重率(2010~2011學年度外)都呈下降趨勢。
女生的肺活量基本呈現逐年顯著性升高的趨勢,男生卻沒有表現出明顯的規(guī)律,且男生的肺活量水平還低于國家的平均水平。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肺活量指數的得分都比較低,這與我國學生體質連續(xù)20年下降有著密切的關系。
從上述可以看出男生的耐力素質呈逐年顯著下降(2009~2010學年度除外),而女生的素質則呈逐年顯著上升(2010~2011學年度除外)。我校男生在速度素質方面占優(yōu)勢,而女生則在柔韌素質和耐力素質方面占優(yōu)勢,我校男生的速度素質和女生的耐力素質呈現良性發(fā)展的趨勢。
[1]孫玉金,劉黎明,侯迎鋒,等.城市高?!秾W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結果的分析與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12(30):1702-1703.
[2]劉志敏,聶真新,於振鵬.遼寧省城鄉(xiāng)大學生身體形態(tài)、身體機能、體能比較[J].體育學刊,2007,14(7):62-65.
[3]張麗萍.西安高?!洞髮W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現狀與分析[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6,23(6):38-41.
[4]潘書波.中日兩國大學生身心健康調查結果比較與分析[J].體育與科學,2003,24(2):71-74.
[5]楊新,盛燕茶.體質指數與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相關關系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06,25(1):44-46.
[6]簡桂彬.不同的體重指數對體適能之影響[J].北體學報(臺灣),2006,14:95-105.
[7]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辦事處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聯合數據匯總分析協作組.中國成人體質指數分類的推薦意見簡介[J].中華預防醫(yī)學雜志,2002,35(5):349-350.
[8]柏楊,顧新紅,倪偉.BMI異常對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05,41(2):138-143.
[9]蘭健,邱新宇.BMI值與唐山市大學生體質健康指標相關關系的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8,30(6):40-43.
[10]曾照平.我校大學生體質與健康狀況調查與研究[J].科技咨詢,2012,12:225-227.
[11]孫寶全.赤峰學院07級大學生體質健康狀況調查與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7(10):183-185.
[12]陳良業(yè)《.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7):8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