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明++周婕
【摘 要】本文分析了“學分制”給高校傳統(tǒng)育人模式帶來的挑戰(zhàn),提出了學分制條件下高校的“輔導員+導師+導生”育人機制。該機制的三主體在育人過程中各有重點,又相輔相成,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學分制 輔導員 導師 導生
The research about education mechanism under credit system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hallenge of credit system to the colleges traditionally educational mode,then brings forward “counselors + hierophant+ class teacher” education mechanism. Each main body of the mechanism has it selfs keystones, and they complement each other, being helpful to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tudents.
Keywords: credit system ;counselors ; hierophant; class teacher
一、學分制的挑戰(zhàn)
“學分制”因其擁有的眾多優(yōu)點而受到高校的青睞。但是學分制卻給傳統(tǒng)教育管理模式帶來巨大挑戰(zhàn):(一)學分制下,學生對修學計劃享有充分自由,但因其缺乏經驗,往往會感到迷惑;而作為傳統(tǒng)教育管理主體的輔導員由于缺乏專業(yè)知識,無法給予充分的幫助。(二)學分制下,學生選課自由度加大,年級、班級的概念模糊,傳統(tǒng)的教育管理模式無法適應。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提出了“輔導員+導師+導生”的育人機制,希望能在學分制條件下更好的促進學生成才。
二、“輔導員+導師+導生”育人機制
(一)“輔導員+導師+導生”育人機制中各主體的職責
輔導員負責思想教育工作,負責黨團組織建設,負責獎助貸工作,負責心理援助。
學分制條件下,年級和班級的概念模糊,要對大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可以嘗試把黨團組織建到學生住宿園區(qū)。具體形式可以是:在相鄰的若干寢室中建立團支部,相鄰的若干團支部組成團總支,并在團總支領導下設立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輔導員通過對團總支的領導,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按寢室分布建立黨團組織,同學之間了解更全面,這樣就有利于思想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學生活動的開展,也有利于輔導員了解學生情況,做好心理援助以及獎學金、助學金、貸款等工作。
導師負責指導學生制定修學計劃,指導學生選課,指導專業(yè)實習。
導師一般由相應學科的專業(yè)老師兼任。由專業(yè)老師指導學生的修學計劃、選課、專業(yè)實習,可以發(fā)揮他們專業(yè)上的特長,最大程度的減小學生專業(yè)修學方面的困惑。導師應該全程關心所指導學生的修學情況,并提出建議供學生參考。因為專業(yè)教師還承擔著教學和科研的任務,所以他們指導的學生相比輔導員所管理的學生人數(shù)應該要少。
所謂導生制,是指選拔品學兼優(yōu)且具有管理能力的高年級學生,作為新生的引領者,協(xié)助輔導員、導師完成教育管理工作。導生負責直接聯(lián)絡同學,負責信息流通,以及部分的思想教育與專業(yè)指導工作。
導生在學分制下作為一支獨立的育人力量,較輔導員和導師有其獨特優(yōu)勢:導生從學生中來,和學生最為親近,便于了解同學,與之進行深入交流,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tài);導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直接經驗,會讓剛接觸大學生活的新生受益匪淺。因此導生作為輔導員和導師的有效補充,不僅分擔了前者的工作,對于實現(xiàn)學分制下的全員、全方位、全過程育人具有巨大作用。另外導生制鍛煉了擔任此工作的學生,為黨的工作培養(yǎng)了接班人。但是導生作為學生,有繁重的學業(yè)任務,因此要合理安排其管理的學生人數(shù)。下表總結了輔導員、導師、導生三主體育人的相關特點。
(二)“輔導員+導師+導生”育人機制的關鍵
1. 從上表可以看出三主體育人各有偏重點,是相對獨立的。要做到全面育人,各主體必須各司其職。
要做到各司其職,就必須有科學的考評體制。由于三主體的工作特點不一致,很明顯不能用相同的指標來考評其工作。對輔導員應該著重考察黨團組織建設情況、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學生課外活動開展情況,以及獎助貸、評優(yōu)處分等工作是否公平公正等。而對導師應該著重考察是否認真指導學生的專業(yè)修學計劃、學生選課是否合理等。
現(xiàn)實情況下,我們常常選擇了錯誤的指標來考察工作者,得出錯誤的結論,造成工作人員積極性的下降。例如在學年制朝學分制轉型的初期,許多學校把學生選課情況作為考察輔導員工作的指標,模糊了分工,阻礙了學分制的推進。由于導生的工作是輔助輔導員和導師,所以對導生的考評可以參考輔導員和導師的意見。對于工作認真且有較好效果的導生,不僅要給予相應榮譽,還要在就業(yè)時積極向黨政部門推薦。
2. 三主體雖然相互獨立,但是他們的育人效果都是作用于同一人身上,因此他們又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三主體必須同心協(xié)力。
輔導員著重思想教育,導師著重專業(yè)方向引導。為了促進學生成才,思想教育應該把端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提高其學習主動性作為一個重點;反之導師對學生專業(yè)方向的引導也不可回避的涉及對學生的思想教育。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發(fā)現(xiàn),大學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是因為心理原因造成的。因此,輔導員和導師應該加大交流,特別是對于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要共同找到其原因,幫助他克服困難。同理,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同學,又要挖掘他是否是因為學習壓力大,學習上得不到幫助而造成的心理問題。
導生協(xié)助輔導員和導師完成教育管理工作,要自覺的服從整體的安排,深入到同學中去,做好紐帶作用。導生通過自己獨特的視角,通過簡報等方式及時向輔導員和導師反饋發(fā)現(xiàn)的問題。因此輔導員、導師、導生應該定期開展座談會,交流工作,促進對學生的多視角了解,實現(xiàn)全面育人。
綜上,“輔導員”“導師”“導生”在“輔導員+導師+導生”育人機制中既相互獨立又相輔相成,必須團結協(xié)作,才能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結語
高校學分制的順利推行,必須要有完善的育人機制與之相匹配?!拜o導員+導師+導生”育人機制采用分工協(xié)作的方式,充分調動了各種教學資源。它既保證學分制條件下學生多元化、個性化發(fā)展的需求,又實現(xiàn)了全員、全面、全過程的育人目標,是一項值得探索、嘗試的制度。
【參考文獻】
[1]肖華,王萍霞.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中“輔導員+班導師”育人機制研究[J]. 職業(yè)技術教育,2009(29):50-52.
[2]高美毅.如何做好高職新生的班導師工作[J]. 科技信息, 2009 (1).
[3]陳舜青.淺談班導師工作要領[J]. 文教資料,2007(7):147-149.
[4]洪娜,陳少平. 高校輔導員績效考評的實踐與思考[J]. 中國電力教,2010(22):19-22.
[5]肖芳,薛玉翠. 多校區(qū)大學輔導員隊伍專業(yè)化培養(yǎng)初探[J]. 北京聯(lián)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0,8(1):119-1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