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透過中日成語、諺語的互譯看文化差異

        2014-03-26 08:38:56王凌王述坤
        長春大學(xué)學(xué)報 2014年3期
        關(guān)鍵詞:意譯諺語日語

        王凌,王述坤

        (1.阪南大學(xué)經(jīng)濟(jì)學(xué)系,大阪松原 5808502;2.東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南京 210096)

        透過中日成語、諺語的互譯看文化差異

        王凌1,王述坤2

        (1.阪南大學(xué)經(jīng)濟(jì)學(xué)系,大阪松原 5808502;2.東南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南京 210096)

        一國的成語、諺語作為本國語言文化的表現(xiàn)形式,帶有深刻的文化印記,而這種文化特性是外國人理解這些成語、諺語時的巨大障礙。因此,中日成語、諺語互譯時,由于兩國在國民性、歷史、地理、自然條件、風(fēng)土人情等方面的差異,必須考慮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因素,采用本國讀者容易理解的譯案。

        成語;諺語;中日互譯;文化差異

        將中日的成語、諺語進(jìn)行互譯的時候,是直譯好呢,還是意譯好呢?這是筆者在長期的日語諺語及其漢譯研究中一直思考的問題。筆者曾經(jīng)和國內(nèi)某大學(xué)的老師探討過這個問題。那位老師主張,在翻譯日語諺語(「ことわざ」)的時候,要強(qiáng)調(diào)“民族性”以及“內(nèi)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比如,「鳥なき里の蝙蝠」,那位老師主張譯成“鄉(xiāng)間無飛鳥,蝙蝠充珍禽”。但是,筆者主張譯成“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1-3]。為什么呢?因為后者為漢語的固有表現(xiàn),中國人更容易理解,并覺得親切和喜聞樂見。反之亦然:將漢語諺語“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譯成日語的時候,采用意譯的方法,譯成日語的固有表現(xiàn)「鳥なき里の蝙蝠」,則更易于日本人理解。

        筆者注意到,在很多場合,中日兩國在說明同一個事理的時候,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是不同的。這里就存在著文化差異的問題。本文在參考相關(guān)漢語辭書[4-5]、日語辭書[6-7]以及筆者以前研究成果[8-11]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一些具體個例來對此加以詳細(xì)論述。

        1 具體個例分析

        1.1 “志士不飲盜泉之水”與「武士は食わねど高楊枝」

        漢語諺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若直譯成日語,為「士は盜泉の水を飲まず」;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武士は食わねど高楊枝」(意為“武士餓著肚子也叼根牙簽”)來對應(yīng)。

        漢語的“士”一般指的是“士大夫”,即有官位、俸祿的知識分子;而日語的「士」則一般指的是“武士”。兩者在各自的社會中都有很高的地位。形容人有氣節(jié)、有骨氣的時候,漢語中舉出的是士大夫,而日語中則舉出的是帶刀的武士。由此折射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尚文,日本傳統(tǒng)文化尚武的特征。中國從隋朝一直到清末,以文取仕的科舉制度不知造就了多少文人官僚;而日本從奈良、平安時代起,武士的勢力逐漸崛起,天皇固然仍受老百姓尊崇,但實質(zhì)上沒有實權(quán)。在鐮倉、室町、江戶這三段總共長達(dá)近700年的幕府統(tǒng)治期間,天皇和百姓一般都是唯“將軍”馬首是瞻。這大概就是兩個民族崇尚相異的緣由吧。這種差異不僅反映在語言等文化要素上,對兩國古代和近代的政權(quán)結(jié)構(gòu)乃至整個歷史走向也都產(chǎn)生了深遠(yuǎn)影響。

        有趣的是,漢語的這句諺語表達(dá)的是褒義,而日語的意譯,卻可以作褒貶兩方面理解。其意思為:武士即使因為貧窮而吃不上飯,也會像剛剛吃過似的悠哉游哉地用牙簽剔牙。往積極方面理解,可理解為武士即使貧窮,也要保持自尊和高昂的志氣、品性;往消極方面理解,則有“裝腔作勢”、“放不下臭架子”、“打腫臉充胖子”的含義。故而,在褒貶問題上,漢語諺語“志士不飲盜泉之水”與日語諺語「武士は食わねど高楊枝」兩者并不對等。也就是說,若要原汁原味地傳達(dá)原意,“志士不飲盜泉之水”這句諺語,除了采用直譯的方法「士は盜泉の水を飲まず」以外,沒有更好的辦法。

        1.2 “聲東擊西”與「敵は本能寺」

        漢語成語“聲東擊西”,若直譯成日語,為「東を攻める振りをしながら西を打つ」;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敵は本能寺」(意為“敵人在本能寺”)來對應(yīng)。

        在表示“佯攻”意思時,漢語用成語“聲東擊西”,該成語最早出自《淮南子·兵略訓(xùn)》[12],后又作為第六計出現(xiàn)于我國古代兵書《三十六計》之中;而日語則用的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摹氨灸芩轮儭?「本能寺の変」)——日本戰(zhàn)國時代武將明智光秀(1528?-1582)叛亂,圍攻本能寺誅殺其主公織田信長(1534-1582)的歷史事件。

        1.3 “說曹操,曹操到”與「噂をすれば影が差す」

        漢語諺語“說曹操,曹操到”,若直譯成日語,為「曹操と言えば彼が到著した」;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噂をすれば影が差す」(意為“說到一個人,就出現(xiàn)了他的影子”)來對應(yīng)。

        曹操(155-220),中國歷代的權(quán)威正史《二十四史》里的《三國志》以及中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里的重要人物,通過戲劇、說書等傳統(tǒng)大眾文化形式的傳播,這個作為反面人物的曹操,在中國可以說是婦孺皆知;而日語在表現(xiàn)“說到誰,誰就出現(xiàn)在眼前”這種巧合時,并沒有引用歷史人物,而用的是淺顯直白的表現(xiàn)形式。

        關(guān)于外語固定表現(xiàn)中出現(xiàn)歷史人物時的譯法,讓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以下的1.4—1.9)。

        1.4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與「弘法にも筆の誤り」

        漢語成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若直譯成日語,為「知者も千慮に必ず一失あり」;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弘法にも筆の誤り」(意為“弘法大師也有筆誤”)來對應(yīng)。

        形容高人也難免有失誤的時候,漢語的“智者千慮,必有一失”雖然表現(xiàn)形式文雅,但不難理解;而日語則是舉出一位在歷史上享有盛名的智者——日本“三筆”(書法三大家)之一、創(chuàng)立日本真言宗的高僧空海(謚號“弘法大師”,774—835),并用書法家筆下出錯的形式來比喻失敗,非常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所要表達(dá)的意思。這也折射出佛教文化對日本人的影響之大。

        1.5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與「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

        說到智者,在中國家喻戶曉的應(yīng)該是諸葛亮(又名諸葛孔明,181-234)了吧。這位三國時期蜀國的軍師運籌帷幄,輔佐劉備對抗曹操。《三國志》和《三國演義》中他的足智多謀不知傾倒了多少國內(nèi)外的讀者。

        漢語諺語用“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來表現(xiàn)人多力量大的道理——三個普通人的智慧合起來要比一個諸葛亮還厲害。直譯為日語,為「三人の皮なめし職人は諸葛孔明に勝る」;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三人寄れば文殊の知恵」(意為“三個人聚在一起會產(chǎn)生文殊菩薩的智慧”)來對應(yīng)。「文殊」指的是佛教四大菩薩之一、代表智慧的文殊菩薩,這句諺語在日本耳熟能詳。由此,同樣可看出佛教對日本人的影響已經(jīng)滲透到了日常生活之中。

        1.6 “在家是英雄,出門是狗熊(在家是條龍,出門是條蟲)”與「內(nèi)弁慶」

        漢語中常用“英雄”和“狗熊”作對比,原因大概有二。一是兩者發(fā)音都以“xióng”結(jié)尾,比較押韻;二是“狗熊”除了是一種動物的俗稱外,還是軟弱無能的代名詞。另一組詞,“龍”與“蟲”也常以同樣的理由成為反義詞:兩者皆以“óng”的發(fā)音結(jié)尾,而且“龍”在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是力量、威風(fēng)、尊嚴(yán)的象征,騰云駕霧,具有無比威力,在地上爬的小小毛蟲自然不能與其相提并論。諺語“在家是英雄,出門是狗熊”和“在家是條龍,出門是條蟲”指的都是“在家里很威風(fēng),在外面卻很軟弱”的意思。

        日語中也有表現(xiàn)這個意思的諺語——「內(nèi)弁慶」,意為“在家里是弁慶”。弁慶〔「弁慶」(?-1189)〕是日本古代的著名武將,是勇者和強(qiáng)者的代名詞,其英勇善戰(zhàn)歷來被人們所頌揚。

        “在家是英雄,出門是狗熊”、“在家是條龍,出門是條蟲”若直譯為日語,為「家では英雄、外では熊」、「家では龍、外では蟲」。日本讀者也許能揣摸出其意思,但平白無趣。若用意譯的方法,譯為「內(nèi)弁慶」,則不僅意境傳神,而且對日本讀者來說更容易把握要領(lǐng)。

        1.7 “情人眼里出西施”與「あばたもえくぼ」

        漢語諺語“情人眼里出西施”,若直譯成日語,為「惚れた人の目には相手が西施に見えてくる」;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あばたもえくぼ」(意為“墮入愛河,麻子也成了酒窩”)來對應(yīng)。

        兩情相悅時會產(chǎn)生一種審美錯覺,即所謂的“色不迷人人自迷”,這大概是放之四海而皆準(zhǔn)的道理。不過,漢語和日語在表現(xiàn)這一人之常情時,用的則是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可見文化之差異。漢語舉出歷史人物,說的是戀人之間產(chǎn)生好感后,就會主觀地感到對方像中國歷史上“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一樣美麗無比;而日語則用的是對比的手法,相愛后戀人臉上的“麻子”也能看成“酒窩”。雖是大白話,但一語道破,通俗易懂,幽默詼諧。

        1.8 “東施效顰”與「雁が飛べば石亀も地団太」

        漢語成語“東施效顰”,若直譯成日語,為「隣の東施が西施に見習(xí)って眉を顰める」;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雁が飛べば石亀も地団太」(意為“龜看雁飛也跺腳欲飛”)來對應(yīng)。

        不管自身條件、不自量力地盲目模仿往往效果適得其反,令人哭笑不得。在講述這個道理時,漢語用的是歷史上有名的美女(西施)和丑女(東施)之間的對比,說的是丑女學(xué)美女皺眉,不僅毫無美女的那種楚楚可憐的風(fēng)情,反而更出丑,更招人反感;而日語則用的是天上飛的大雁和地上爬的烏龜之間的對比,無論烏龜怎么模仿,地上爬的是不可能飛上天的。在這里,我們也同樣可以發(fā)現(xiàn),漢語在闡述道理時往往引用歷史人物,而日語卻慣用身邊事物來作通俗易懂的比喻。

        1.9 “班門弄斧”與「河童に水練」

        漢語成語“班門弄斧”,若直譯成日語,為「魯班の前で斧を弄する」;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河童に水練」(意為“教河童游泳”)來對應(yīng)。

        形容一知半解的人在行家里手面前賣弄,漢語舉出在能工巧匠魯班(約公元前507—公元前444)——木匠的始祖面前玩弄斧頭、顯擺木工技巧這個比喻;而日語則舉出教生活在水中、擅長玩水的河童游泳這個比喻。河童是傳說中的動物(頭頂凹陷盛有少量水,尖嘴,背上帶殼),在日本童叟皆知,當(dāng)然這和日本列島四面環(huán)海不無關(guān)系。

        1.10 “遠(yuǎn)水不解近渴”與「二階から目薬」

        漢語諺語“遠(yuǎn)水不解近渴”,若直譯成日語,為「遠(yuǎn)い水は近い渇きを解けぬ」;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二階から目薬」(意為“從二樓往下上眼藥”)來對應(yīng)。

        漢語中形容因為距離等條件的客觀局限,某一事物起不了作用時,用的是“遠(yuǎn)水不解近渴”,這種用人的生理需求作比喻的方法,讓人能切實體會到一種鞭長莫及的無奈之感;而日語則用的是人生了眼病要上眼藥,若從遠(yuǎn)距離“上”根本起不了作用這個比喻,看了也讓人不禁產(chǎn)生一種在一旁干著急的情緒。這里,漢語舉出的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歷史上天災(zāi)人禍頻繁,經(jīng)常處于不得溫飽的古代百姓們對解決饑渴問題的關(guān)心;而日語用的是治病,似乎表現(xiàn)出在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對應(yīng)對外來災(zāi)害的重視。

        1.11 “真人不露相”與「能ある鷹は爪を隠す」

        漢語諺語“真人不露相”,若直譯成日語,為「有能な者は才能を現(xiàn)さず」;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能ある鷹は爪を隠す」(意為“悍鷹不露爪”)來對應(yīng)。

        中華傳統(tǒng)文化自古以來強(qiáng)調(diào)謙虛為人、踏實為學(xué)、自我修身和中庸之道?!罢嫒恕薄玫赖娜?,道德修養(yǎng)高的人,有真才實學(xué)的人,一般都深藏若虛、韜光養(yǎng)晦、鋒芒不露?!奥断唷敝悳\薄的自我表現(xiàn),在他們看來,實在是愚蠢幼稚之舉。當(dāng)然,在朝代更迭不斷、江山易主頻繁的中國歷史中,文人不輕易展露才華也許是最好的保身術(shù)吧。

        古代中國的這種為人處事的哲學(xué),隨著儒教也傳到了日本。不過,兩國的表現(xiàn)方法是完全不一樣的。漢語用的是較文的說法,而日語則用的是動物界生存競爭的例子——厲害的老鷹通常是把自己的利爪藏起來的。這是否與日本由于國土狹小、資源匱乏、地震等自然災(zāi)害多發(fā),從而使得日本傳統(tǒng)文化中的憂患意識、危機(jī)意識、生存競爭意識濃厚有一定的關(guān)系呢?

        1.12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與「腐っても鯛」

        漢語諺語“瘦死的駱駝比馬大”,若直譯成日語,即「死ぬほど痩せた駱駝でも馬より大きい」;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腐っても鯛」(意為“就算臭了,也還是鯛魚”)來對應(yīng)。

        講述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即使有殘缺也還是保有一定價值的道理時,漢語用的是家畜,而且是通過駱駝和馬的大小比較來表示優(yōu)劣,非常形象易懂;而日語則用的是日本人日常飲食中不可缺少的魚,而且不是通過大小而是通過品種來表示優(yōu)劣??梢哉f,這兩條諺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國人往往看重事物的大小,而日本人比起大小似乎更重視質(zhì)量的文化差異。另外,鯛魚在日本被稱為“魚中之王”,自古以來是表示吉祥的高級食品。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日本自古以來重視門第、名聲、品牌,對權(quán)威高度服從的傳統(tǒng)。筆者認(rèn)為,該傳統(tǒng)對日本民眾的消費習(xí)慣和消費行為也有著重要影響[10]。

        1.13 “虎落平陽”與「陸に上がった河童」

        接下來,讓我們再來看一個與“河童”有關(guān)的日語諺語。「陸に上がった河童」若采用直譯,即“上岸的河童”,中國讀者可能完全不得要領(lǐng)??墒侨舨捎靡庾g,用漢語成語“虎落平陽”來對應(yīng),中國讀者則能立即明白原來這是形容受外界環(huán)境的局限有能力卻無法發(fā)揮的狀況。同樣,若將“虎落平陽”直譯為「平地に落ちた虎」,可能很多日本讀者無法體會內(nèi)中涵義,若采用意譯,用日語的特有表現(xiàn)「陸に上がった河童」來對應(yīng),對日本讀者來說就很容易理解了。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由于地理特點的決定,“大陸文化”和“島國文化”畢竟不同,兩個民族一個愛舉出山林猛獸,一個則對江海水怪喜聞樂見。

        1.14 “掌上明珠”與「目に入れても痛くない」

        漢語成語“掌上明珠”,若直譯成日語,即「手のひらの上の真珠」;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目に入れても痛くない」(意為“放到眼睛里也不疼”)來對應(yīng)。

        形容受父母疼愛的子女,特別是獨生女兒的時候,漢語將其比作父母手中的珍珠以示珍貴,不僅比喻傳神,而且說法高雅;而日語在表現(xiàn)對子女的疼愛之情時,用的是一種非??鋸堉卑椎恼f法,即“就算將其放進(jìn)眼睛里也不覺得疼”。

        1.15 “無心插柳柳成蔭”與「牛に引かれて善光寺參り」

        漢語諺語“無心插柳柳成蔭”,若直譯成日語,即「なにげなく柳の枝を植えたら、大木と育つ」;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日語諺語「牛に引かれて善光寺參り」(意為“追牛到寺院,皈依佛門成正果”)來對應(yīng)。

        漢語在形容不經(jīng)意地被誘導(dǎo),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意想不到的好結(jié)果時,用的是栽樹的比喻;而日語在形容這一現(xiàn)象時,用的卻是一個佛教典故。說的是一個老太婆曬在外面的布掛在了一頭不知從哪兒來的牛的牛角上,為了拿回自家的布,老太婆緊追牛不舍,最后被牛引進(jìn)了“善光寺”(長野縣),從而入了佛門成了忠實的佛教信徒。這里不難看出佛教在公元5世紀(jì)左右從印度通過中國、朝鮮傳到日本后,對日本人的宗教信仰產(chǎn)生的影響之大。

        1.16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與「鰯の頭も信心から」

        漢語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若直譯成日語,為「精誠る所、金石開を爲(wèi)す」;而若采用意譯,則可用「鰯の頭も信心から」(意為“若心誠,沙丁魚頭也能顯靈”)來對應(yīng)。

        漢語成語“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源自中國古典,最早見于《莊子·漁父》中的“真者,精誠之至也”[13],文氣十足,節(jié)奏鮮明,鏗鏘有力;但日本人在勉勵人們做人做事需誠心誠意的時候,往往用日諺「鰯の頭も信心から」這個比較通俗的表現(xiàn)。在日本文化中,沙丁魚(「鰯」)是大眾食品的代表,還被用做家畜的飼料、農(nóng)地的肥料等,地位完全比不上第12條中介紹的“鯛魚”。而且,沙丁魚的魚頭被認(rèn)為是最沒吃頭、毫無價值的。此日諺源于日本關(guān)西地區(qū)「節(jié)分いわし」的習(xí)俗——傳說惡鬼討厭烤沙丁魚時散發(fā)的味道,所以人們在「節(jié)分」(立春前一天)夜里,從吃剩的烤沙丁魚中將魚頭取下,插在柊樹枝上置于門口以驅(qū)趕惡鬼、保平安。因此,該日諺的意思是,再無足輕重的東西,只要你對其懷著虔誠的信仰之心,它也會成為高貴的信仰對象。

        可見,在說明“只要誠心誠意,沒有辦不到的事”這個道理時,中日兩國在語言上的固有表現(xiàn)形式大不相同:“尚文”的中國人用的是文縐縐詞語,莊重深奧、嚴(yán)肅抽象;而日本人用的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沙丁魚來作例子,通俗易懂、形象具體。語言效果可謂各有千秋。這里同樣可見兩國在文化上的差異:一個是愛文言說教,一個是愛舉出具體事物。另外,再次可見日語以及日本文化受四面環(huán)海的地理環(huán)境深刻影響的特點。

        以上筆者列舉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日成語、諺語的例子,并分析了其中蘊含的文化因素。值得強(qiáng)調(diào)的是,其實,漢語和日語成語、諺語用意譯比直譯更傳神的有趣例子還有很多,限于篇幅,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2 結(jié)語

        通過以上的分析和論述,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漢語和日語在表現(xiàn)同一事理時所用的表現(xiàn)形式迥然不同,但著實能讓人感到有一種“不約而同”,一種異曲同工之妙。這說明盡管民族國家不同,歷史和社會發(fā)展軌跡不同,但某些為人處世的道理卻是人類共通的。

        不過,若聚焦于本文所舉個例中漢語和日語表現(xiàn)形式的不同點,我們可得出以下結(jié)論:

        第一,中日兩國分別尚文、尚武的文化差異在成語、諺語等語言文化中有顯著的反映。同樣的“士”字,兩國所指卻大相徑庭:一個是科舉考出來的士大夫文官,一個則是武士。這在成語諺語中也明顯地反映出來。“志士不飲盜泉之水”與「武士は食わねど高楊枝」可謂典型。

        第二,一國的成語、諺語等固定表現(xiàn)形式往往帶有深刻的該國文化的印記。譬如,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積淀厚重,漢語成語、諺語等多為歷史典故,牽涉到大量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就像很多日本讀者可能不知道曹操、諸葛亮、魯班、西施、東施等是何許人物一樣,這些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對外國讀者來說可以說是理解漢語內(nèi)涵、意境的障礙。同樣,就像很多中國讀者可能對弘法大師、弁慶、本能寺之變、善光寺等不甚了然一樣,日語成語諺語中也常出現(xiàn)對于外國人來說不得要領(lǐng)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典故。

        第三,地理特征對于成語諺語文化的影響不可忽視。日本四面環(huán)海的地理環(huán)境造就了食魚文化在日語成語諺語中表現(xiàn)較多,就像外國讀者一般不知道河童長什么樣兒,不知道鯛魚什么味道,不知道沙丁魚被用于什么習(xí)俗一樣,這些固有表現(xiàn)對外國讀者來說也是難以理解的。

        第四,中日成語諺語互譯時,常出現(xiàn)成語、諺語互相轉(zhuǎn)換的現(xiàn)象。譬如,漢語成語“拋磚引玉”譯成日語時,最傳神的莫過于日諺「蝦で鯛を釣る」(用蝦釣鯛魚),這不正是漢語成語變?nèi)照Z諺語的典型例子嗎?反之亦然。所以,筆者在過去一篇拙文中,曾主張日語「ことわざ」一詞,并不完全等同于漢語的“諺語”概念,理解時應(yīng)該酌情考慮,是用漢語的“諺語”來對應(yīng)還是用漢語的“成語”來對應(yīng)[3]。

        綜上所述,由于國民性、歷史、地理、自然條件、風(fēng)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差異,在進(jìn)行成語、諺語互譯時,我們需要考慮到其中蘊含的文化因素,并慎重考慮直譯或意譯的問題。特別是采用意譯的時候,如果能準(zhǔn)確運用本國語言的固有表現(xiàn)來翻譯他國語言的固有表現(xiàn),那不僅將大大提高翻譯的質(zhì)量,還有助于我們了解各民族在文化上的共性與差異。筆者以為,中日成語、諺語在進(jìn)行互譯時,若是強(qiáng)調(diào)便于本國讀者理解,應(yīng)盡量使用意譯,用本國讀者喜聞樂見的成語、諺語等固有表現(xiàn)形式來翻譯。當(dāng)然,若是強(qiáng)調(diào)字面本身的意思(如成語詞典、諺語詞典等),則應(yīng)采取直譯,以將外國成語、諺語等固有表現(xiàn)形式中的“民族性”充分表現(xiàn)出來為宜。

        [1]王述坤.日語諺語的漢譯芻議[J].日語學(xué)習(xí)與研究,1985(2): 93-94.

        [2]王述坤.也談日諺的漢譯問題:兼與賀明真同志商榷[J].外語與外語教學(xué),1987(2):44-46.

        [3]王述坤.「ことわざ」的詞義及翻譯辨析[J].教學(xué)研究:外語學(xué)報,1987(1):57-59.

        [4]王濤.中國成語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

        [5]周靜琪.漢語諺語詞典[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2006.

        [6]郡司利男.新編読み·書き·話すための故事ことわざ辭典[M].東京:學(xué)習(xí)研究社,1988.

        [7]三省堂編修所.新明解故事ことわざ辭典[M].東京:三省堂,2001.

        [8]王述坤.拋磚集:日本文化的解讀[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9]王凌,王述坤.「ことわざ」中的經(jīng)濟(jì)學(xué)[M]∥王述坤.拋磚集:日本文化的解讀.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193-204.

        [10]王凌.諺語與日本商業(yè)文化的特性[J].外國問題研究,2011 (4):80-84.

        [11]王凌.透過日語諺語看日本民族的經(jīng)濟(jì)觀[J].日本研究集林,2012(上半年):64-71.

        [12]淮南子[M].陳廣忠,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

        [13]莊子[M].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

        責(zé)任編輯:柳克

        An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Jap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nslation of Idiom s and Proverbs

        WANG Ling1,WANG Shu-kun2
        (1.Faculty of Economics,Hannan University,Matsubara 5808502,Japan; 2.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Southeast University,Nanjing 210096,China)

        As specific aspects of language culture,idioms and proverbs bear deep imprintof culture,while this kind of specific cultural information constitutes a serious obstacle for foreigners to understand idioms and proverbs precisely.Therefore,when translating idioms and proverbs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due to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national character,history,geography,natural conditions,local customs and practices,etc.,it is necessary to take cultural factors in them into accountand use the translated textwhich is easier for domestic readers to understand.

        idiom;proverb;transl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Japanese;cultural difference

        H0-05;G04

        A

        1009-3907(2014)03-0339-05

        2013-12-25

        王凌(1976-),女,江蘇南京人,副教授,博士,主要從事經(jīng)濟(jì)與社會、文化互動機(jī)制的研究;王述坤(1940-),男,遼寧沈陽人,教授,主要從事日本文學(xué)、文化、中日比較文化研究。

        猜你喜歡
        意譯諺語日語
        從推量助動詞看日語表達(dá)的曖昧性
        明朝日語學(xué)習(xí)研究
        甘肅教育(2020年17期)2020-10-28 09:02:32
        養(yǎng)生諺語也要“更新升級”(上)
        淺談英漢翻譯中的直譯與意譯
        說說諺語
        大陸與港臺譯制片對英文電影片名的直譯與意譯取向研究
        Shock Ini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Explosives at Near-ambient Temperatures
        含能材料(2016年9期)2016-05-08 13:19:08
        關(guān)于日語中的“のた”和“の”的研究
        從語義模糊性看日語委婉表達(dá)
        漢英機(jī)器翻譯中的意譯和直譯應(yīng)用
        国产探花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彩av大片在线观看|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狠狠躁日日躁夜夜躁2020| 蜜桃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 | 三a级做爰片免费观看| 欧美疯狂做受xxxxx高潮| yy111111少妇影院| 性感美女脱内裤无遮挡|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亚洲美国产亚洲av| 69堂在线无码视频2020| 手机在线免费观看av不卡网站| 久久久免费精品re6| 亚洲性无码av在线| 久久久国产精品粉嫩av|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 亚洲天天综合色制服丝袜在线| 亚洲性av少妇中文字幕|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av海量| 亚洲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9正片| 97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人成精品久久熟女| 人妻 偷拍 无码 中文字幕 | 蜜桃视频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我不卡| 国产激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麻豆| 精品午夜中文字幕熟女| 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成人热| 国产精品美女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吃奶| 亚洲第一女人的天堂av| 亚洲裸男gv网站| 亚洲 国产 哟| 日韩人妻美乳中文字幕在线|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免费国产交换配乱淫| 国产女主播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狠狠cao日日橹夜夜十橹|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亚洲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