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志宇 師銳敏
(晉中學(xué)院 外國語學(xué)院,山西 晉中 030600)
《呼嘯山莊》塑造了很多鮮活的人物形象,而以男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形象最為典型和生動。希斯克利夫,原本可以健康快樂地在愛的光環(huán)下幸福成長的小男孩,卻因受到老主人親生兒子辛德雷的嫉恨,而開始了愛—恨—復(fù)仇—人性復(fù)蘇的曲折悲慘的一生。本文通過分析希斯克利夫矛盾而悲劇的一生,嘗試分析人性的善與惡。
希斯克利夫這個名字,是呼嘯山莊的老主人恩蕭為他帶回來的孤兒所取的名字,而這個名字,恰恰是恩蕭一位年幼夭折的兒子的名字。因此,老主人對希斯克利夫的疼愛,在很大程度上,便寄托了對其年幼夭折的兒子的思念。他希望通過對希斯克利夫的疼愛,彌補逝子之情。希斯克利夫的命運是悲慘的。一生下來,他便遭到父母遺棄,雖然幸運地被富人家收養(yǎng),然而在當(dāng)時的社會背景下,他處處遭受冷嘲熱諷,除了老主人,周圍的人甚至仆人都不喜歡他。在老主人離世之后,他甚至淪為奴仆,受到老主人親生兒子辛德雷的鞭打與折磨。辛德雷對希斯克利夫的折磨與侮辱,是對希斯克利夫人格與尊嚴(yán)的踐踏。人人都希望得到尊重與認可,一個年幼的孩子也不例外?!白鹬匦枰玫綕M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保?](P57)然而,在別人的冷眼與欺侮下成長起來的希斯克利夫,充滿自卑,毫無自信。倔強的性格和當(dāng)時受教育的局限,使得他日后成為一個充滿仇恨,時刻想著報復(fù)的人:“我在打算怎樣報復(fù)辛德雷。我不在乎要等多久,只要最后能報仇就行,希望他不要在我報復(fù)之前就死掉?!保?](P103)
悲慘的命運,帶給希斯克利夫重重災(zāi)難和精神上的折磨,然而,愛的力量是偉大的,從小一起長大的富家小姐凱瑟琳,為他冰冷的世界里帶來了些許愛的光芒。他們雖然出身不同,卻志趣相投,時刻形影不離,有著驚人相似的愛好與理想。凱瑟琳認為,他們之間有著靈魂上的默契,有著不可控的力量吸引著彼此靠近,“因為他比我更像我自己,不管我們的靈魂是由什么構(gòu)成的,他的和我的是一樣的”。同時,希斯克利夫也同樣說:“凱瑟琳,你知道,我忘了你也就忘了我自己?!彼哉Z說:“因為對我來說,還有什么不跟她聯(lián)系在一起呢?還有什么不使我想起她呢?我哪怕低頭看一下這地面,她的面容就印在地面的石板上!在每一朵云里,在每一棵樹上,充滿在夜晚的空中。”[2](P129)
為了贏得尊嚴(yán),也為了有朝一日與心愛的戀人共度一生,希斯克利夫決心逃離辛德雷的魔爪,外出致富。比起復(fù)仇的欲望,希斯克利夫發(fā)財后回到呼嘯山莊時,更為急切的事情是贏得凱瑟琳的認可與愛情。然而,殘酷的現(xiàn)實是:凱瑟琳背叛了他,只因一時的虛榮,嫁給了她并不愛也不了解的畫眉山莊的少爺林頓。凱瑟琳的這一愚蠢行為,既埋葬了自己的幸福,也徹底摧毀了希斯克利夫?qū)酆兔篮蒙畹你裤剑沟孟K箍死蜃罱K變?yōu)橐慌_復(fù)仇機器。他冷酷粗魯?shù)耐庑蜗拢诓刂活w渴望愛與被愛的真心,然而他卻得不到愛,也無處可愛。
“一個人的天性不長成藥草,就長成莠草;所以他應(yīng)當(dāng)以時灌溉前者而芟除后者。”[3](P48)天性善良的希斯克利夫,由于后天屢屢受挫,加之倔強的性格,使得其本性日漸扭曲,強烈的自卑心理和生活強加給他的委屈,使得他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他強烈地渴望著愛情,幻想著與凱瑟琳共同生活,然而現(xiàn)實卻總不能如愿,于是他愈加悲憤,愈加強烈地憎恨別人,繼而決心報復(fù)。即使擁有很多財富,也不能使他獲得心理上的平衡。當(dāng)發(fā)財后回到呼嘯山莊時,希斯克利夫發(fā)現(xiàn),辛德雷因為喪妻之痛,而沾染上賭博和酗酒的毛病,于是他引誘他進一步墮落,輕而易舉地占有了他的全部家產(chǎn),并將他的兒子教唆成一個文盲和無賴。希斯克利夫利用欺騙手段,娶了林頓的妹妹伊莎貝拉為妻,婚后百般虐待她。凱瑟琳在病痛中生下女兒小凱瑟琳后去世,伊莎貝拉在認清希斯克利夫的真面目后也離他而去,并生下了兒子小林頓。后來,伊莎貝拉死去,兒子被希斯克利夫奪回,并誘使他與小凱瑟琳相愛。在林頓病重之時,他設(shè)計劫持了小凱瑟琳,強迫她與自己的兒子小林頓成親,吞并了林頓的全部家產(chǎn),完成了他的復(fù)仇計劃。
小林頓在婚后不久便死去,小凱瑟琳與辛德雷的兒子哈里頓產(chǎn)生了愛情。希斯克利夫整日待在凱瑟琳生前住的房子里。他無法忘記對凱瑟琳的愛,時刻幻想著凱瑟琳的靈魂會回來找他。最終他從小凱瑟琳的眼睛里看到了愛情的光芒,看到了與他青梅竹馬的凱瑟琳曾經(jīng)散發(fā)出的溫柔,恍惚中回到了二人朝夕相處的美好的童年時代。他愈加不能自拔,倍加思念凱瑟琳。同時,小凱瑟琳和哈里頓的愛情,也使他有所感觸,最終他放棄了繼續(xù)殘害兩個年輕人的念頭,而他自己,也因郁郁寡歡精神失常而絕食身亡。
“破壞性或傷害是一種繼發(fā)性的或派生性的行為,而并不是一種原發(fā)性動機。換句話說,人的那些敵對行為或破壞行為實際上總是有一定原因的,都是對另一事態(tài)的反應(yīng),都是某種產(chǎn)物而非原始的源泉?!保?](P82)雖然希斯克利夫的悲劇是他一手造成的,但是根源在于其所處的社會背景及周邊環(huán)境。不幸的身世和痛苦的成長經(jīng)歷,使得他的思想雜草叢生,邪念不斷。凱瑟琳是個笨女人,但不是個壞女人。她是希斯克利夫成長道路上唯一的溫暖和希望的源泉。然而,由于凱瑟琳一時的貪慕虛榮和經(jīng)不住誘惑,唯一可能拯救希斯克利夫靈魂的愛情棄他而去,最終釀成了所有人不可逆轉(zhuǎn)的悲劇。
人性是指在一定的社會制度和歷史條件下形成的人的品性,受所處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叭酥酰员旧?;性相近,習(xí)相遠;茍不教,性乃遷?!绷攘葦?shù)字,便闡釋了人性的本質(zhì)與后天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關(guān)系。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4](P42)在孟子看來,每個人的人性都是善的,“人皆可以為堯舜”,關(guān)鍵在于是否能“盡心”“知性”,挖掘培養(yǎng)這些善的萌芽。威爾遜更從生物學(xué)角度出發(fā),結(jié)合達爾文的進化論和一系列社會學(xué)、哲學(xué)、心理學(xué)等各種科學(xué),對人性的本質(zhì)進行了全面而科學(xué)的探討和分析。其實,人性非本善,亦非本惡,但是有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人性的善與惡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關(guān)鍵在于后天的教育和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一個人從小得到足夠的關(guān)愛與包容,長大后他就會有足夠的正能量,回報給他周圍的人和社會。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委屈和不公平的環(huán)境下,勢必怨氣橫生,難免一念之差,報復(fù)社會,走向邪惡。在當(dāng)今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環(huán)境下,每個人在面臨更多機遇的前提下,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zhàn)和壓力。因此,我們除了要積極地調(diào)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不斷學(xué)習(xí)提高認識之外,還要更多地關(guān)愛自己周圍的人,更多地理解別人,科學(xué)而理性地對待身邊的人和事,為社會提供正能量,為創(chuàng)造美好和諧的共生環(huán)境,而貢獻自己的力量。
[1]Abraham H.Maslow.動機與人格(第三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2.
[2](英)艾米莉·勃朗特.呼嘯山莊[M].楊苡,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0.
[3](美)威爾遜.論人性[M].周丹,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4]孟子[M].北京:中華書局,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