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廣美
一、“微經歷教學”的背景
曾經的英語課堂大多是語言知識的傳授中心,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進行語法知識的傳授。課堂的實際現(xiàn)狀往往是:教師講得筋疲力盡,學生聽得昏昏欲睡。語言點、知識點、句型結構鋪天蓋地,學生搞得暈頭轉向,課堂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氣氛死氣沉沉,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薄弱,“啞巴”英語的例子比比皆是。目前,英語高考模式的改革也正源于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費時費力卻功效甚微。
新課程強調“學習方式的轉變”,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根據學生熟悉的生活實際,設計一些與學生生活相關的“微情境”,讓學生通過“短時間的親身經歷”,嘗試使用英語去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小任務”,從而達到激活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引發(fā)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驅動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學生在這些“微經歷”中享受刺激和樂趣,獲得啟迪和成長,我把這樣的學習過程稱為“微經歷教學”。
為此,本人結合平時的英語教學實踐,試就初中英語課堂中的這些“微經歷教學”做一些闡述:
二、“微經歷教學”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使用
精心設計課堂“微經歷”活動是轉變學習方式的關鍵。課堂教學中主體作用的發(fā)揮是通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實現(xiàn)的。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活用教材,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提供學生充分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讓學生 “在經歷中學習”、“在學習中經歷”,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在自我經歷學習的基礎上,形成同桌、小組、全班互動的學習共同體,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學習小組之間能進行廣泛的信息交流,最大范圍地形成有效信息溝,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整體效果的最優(yōu)化。
在我的英語課堂中通常會安排兩段“微經歷教學”:首先是每節(jié)課開始的5-10分鐘,學生們進行Project的精彩呈現(xiàn)。在每學期開學初,我將每個學生本學期的Project的呈現(xiàn)時間和相關要求告知他們,讓每個學生都能有充分的準備時間,話題及呈現(xiàn)的形式由學生自行確定,于是同學們有的當編劇、有的當導演、有的當演員、有的當歌手,有的當主持人,他們的用心創(chuàng)意和精彩表演給了我很多意外的驚喜。如:有一組學生他們自編自演了一個“在母親節(jié)向母親獻愛心”的短劇,他們帶來了圍裙、炒菜用的廚具、購物袋以及鮮花等道具,他們真實感人的表演贏得了同學們的熱烈掌聲,我相信不僅參與表演的學生在經歷中得到了成長,所有在場觀看的學生也都從節(jié)目中得到了愛的教育和熏陶。其次是每節(jié)新授課的最后10-15分鐘,我會讓學生根據本節(jié)課所學內容,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設計一個“微經歷”活動,使課堂的主題得以升華和延伸。通常采用的“微經歷”活動形式有:Discussion(討論)、Debate(辯論)、Interviewing(采訪)、A role play(角色扮演)、Face to face(面對面)、Being a reporter(答記者問)、Survey (調查報告)等。如:在完成Zhalong Nature Reserve一課的Reading的整體理解后,同學們設計了“A role play”的活動,分別扮演an officer(政府官員)、a farmer(農夫)、a hunter(獵人)、a student(學生)和a bird(鳥),展開對話和表演,同學們通過對課本內容的改編和再創(chuàng)作,在真實的經歷過程中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和自然環(huán)境的重要性,這些通過親身經歷而積淀下來的情感體驗和思想,我堅信就是能讓學生 “帶得走”的、并可以終生受益的東西。
三、“微經歷教學”給英語課堂帶來的變化
通過“微經歷教學”,我學會了信任和守望。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要讓每一個人都抬起頭來走路”,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和興趣,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促進學生愉快學習并不斷進步,使他們的學習潛能得到更充分的發(fā)揮。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有一個建構過程,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眼、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自主進行嘗試、操作、觀察、想象、討論、質疑等經歷活動,從而親自發(fā)現(xiàn)學習中潛在的奧秘,體驗成功的喜悅。
通過“微經歷教學”,充分實現(xiàn)了英語課堂與生活的有機鏈接,讓課堂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自我,表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的地方。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情感交融,彰顯生命的活力,每個學生都是學習共同體中不可或缺的一員,課堂活力四射,充滿了無限的魅力,學生對課堂充滿了期待和喜悅。
四、“微經歷教學”中值得注意的幾個問題
1.“微經歷教學”設計要有趣味性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收集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在生活經歷中產生感興趣的問題,并激發(fā)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動機。在教學中盡量運用多種經歷活動形式來保持學生對課堂的那份神秘感,如:角色表演、drama表演、小組或個人比賽、動畫制作或做游戲等等。同一種活動形式再精彩,使用久了也會失去新鮮感。
2.“微經歷教學”設計要多層面
教師要考慮不同程度學生參與課堂經歷教學的可能性,要創(chuàng)造適合每個學生參與的經歷活動。無論在學習內容還是在參與形式上,讓不同層面的學生都有機會展示自我。要根據活動內容,經常變換學習小組,讓學生接觸更多的合作者,生成不同層次的信息溝,吸收更多不同的思想。多層面的分組還可以擴大學生參與活動的空間,形成多角色的思維能力。
3.“微經歷教學”設計要有實效性
課堂上的一切教學活動都必須服務于教學目標,教師要認真研究“微經歷教學”操作過程的實效性,使之成為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高效達成的重要抓手,課堂“微經歷教學”中應該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全程參與、主動參與和有效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能真正地融合進經歷活動中去并學有所得,這才是“微經歷教學”的真正成功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