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翔 鄢文海
1、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河南鄭州 450000
2、河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CD147在大腸癌組織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高翔1,2鄢文海1,*
1、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病理生理學教研室 河南鄭州 450000
2、河南師范大學實驗中學 河南新鄉(xiāng) 453000
腫瘤的侵襲、轉移是惡性腫瘤的主要的生物學特性,也是惡性腫瘤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來在肺癌細胞系LX-1細胞膜上發(fā)現(xiàn)CD147分子,它可誘導成纖維細胞分泌MMPs,促進細胞的轉移。我們應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檢測CD147在大腸癌組織中的表達,探討CD147與大腸癌侵襲、轉移的相關性。
CD147,大腸癌,免疫組化
1.1 標本來源
48例人大腸癌組織標本均來源于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2003-2005年診斷為大腸癌患者手術切除腫瘤組織,全部病理學切片均經(jīng)兩位有經(jīng)驗的病理學醫(yī)師判定其組織學類型及Duke's分期,組織學類型其中,粘液腺癌6例,乳頭狀腺癌例13,管狀腺癌29例。患者男25例,女23例。年齡45-84歲,中位年齡60歲。有淋巴結轉移24例,無淋巴結轉移14例。按照Duke's分期A期11例,B期13例,C期22例,D期2例。
兔抗人CD147多克隆抗體購自Santa Clauz公司,SP試劑盒購自北京中山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2 方法
標本做常規(guī)石蠟切片,厚度4μm。微波修復抗原后用兔抗人CD147多克隆抗體按SABC法處理,DAB顯色,蘇木精復染后封片。
用已知的陽性片作陽性對照,用PBS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
1.3 陽性結果判斷標準
CD147染色陽性信號呈棕色細顆粒狀,定位于基膜及細胞膜上。根據(jù)鏡下棕色反應的陽性強度及面積判斷結果。評分標準按照Shimizu方法。對每張切片陽性細胞的陽性強度按照沒有著色、淡黃色、棕黃色和棕褐色分別打分0、1、2和3分;著色陽性面積按照沒有著色、著色<1/3、1/ 3-2/3和≧2/3分別打分為0、1、2和3分。然后根據(jù)兩項打分之和判斷其結果,≧3分為陽性結果。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X2檢驗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
2.1 大腸癌CD147的表達和組織學類型的關系
CD147在粘液腺癌、乳頭狀腺癌和管狀腺癌中的表達率分別為50% (3/6)、53.8%(7/13)和41.4%(12/29),各組間陽性表達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大腸癌CD147的表達和淋巴結轉移的關系
CD147在有淋巴結轉移組與無淋巴結轉移組的表達率分別為70.8% (17/24)和33.3%(8/24),有淋巴結轉移組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無淋巴結轉移組(p=0.009)。
2.3 大腸癌CD147的表達和Dunk's分期的關系
CD147在Dunk's分期的A、B、C、D期中的表達率分別為27.3%(3/ 11)、38.5%(5/13)、72.7%(16/22)和50%(1/2),各組間陽性表達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A-B期的陽性表達率顯著高于C-D期的陽性表達率(p=0.009)。
CD147最初從人肺癌細胞系LX-1發(fā)現(xiàn),相對分子量為58kDa,因為純化的該因子可以刺激成纖維細胞分泌基質金屬蛋白酶(MMPs)而得名。在腫瘤侵襲和轉移的過程中,細胞外基質(ECM)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它是腫瘤細胞遷移所遇到的天然屏障。腫瘤細胞通過產(chǎn)生CD147與基質細胞主要是成纖維細胞相互作用,促進后者產(chǎn)生MMPs,對基底膜以及包繞腫瘤的基質進行降解,進而突破基底膜和包繞腫瘤的基質促進腫瘤的侵襲和遷移[3,4]。它還可以通過參與腫瘤內(nèi)血管的生成,促進腫瘤的生長和擴散[5]。國內(nèi)研究鮮見CD147與大腸癌相關性的報道。
我們應用免疫組織化學SP法,觀察CD147在大腸癌中的表達,結果顯示,CD147在粘液腺癌、乳頭狀腺癌和管狀腺癌中的表達率分別為50%、53.8%和41.4%,各組之間沒有顯著差異,表明CD147的表達與大腸癌的類型沒有太大關系。在Duke's分期中,A-B期的CD147表達明顯低于C-D期,相對應于Duke's分期,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例的CD147的表達明顯高于沒有淋巴結轉移的病例。說明CD147與大腸癌的侵襲、轉移密切相關,CD147的檢測可作為評價大腸癌惡性程度的重要指標。
國內(nèi)外的研究表明,CD147于多種腫瘤侵襲和轉移密切相關,提示了CD147可以作為腫瘤治療中的潛在靶點[1,2]。說明了CD147的拮抗劑在腫瘤治療中的潛在價值。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CD147與大腸癌的侵襲轉移密切相關,為大腸癌的治療提供理論參考。
[1]王賢輝,陳志南,賀書云,等。人肝癌細胞系HHCC中CD147中MMP-2共存的免疫組織化學研究[J]。中國組織化學與細胞化學雜志,2001,10(3):270-272
[2]黃寶成,商澎,騫愛榮,等.HAb18G/CD147拮抗肽的篩選及對癌細胞侵襲力的抑制[J].中華腫瘤雜志,2003,25(2):111-1
[3]Sun J,Hler ME.Regulation of MMP-1 and MMP-2 production through CD147/extracellular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ducer interactions[J].Cancer Res,2001,61(5):2276-2281
[4]TangW,Chang SB,andHemlerME.Linksbetween CD147 Function,Glycosylation,and Caveolin-1.Mol.Biol.Cell,Sep 2004;15:4043-4050.
[5]Yurchenko V,Pushkarsky T,Li JH,et al.Regulation of CD147 Cell Surface Expression:involvement of the proline residue in the CD147 transmembrane doman.J.Biol.Chem.,Apr 2005;280:17013-17019.
R735.3+4
B
1009-6019(2014)10-0212-02
*通訊作者:男,教授,碩士生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