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欽海
洪澤縣西順河鎮(zhèn)衛(wèi)生院 江蘇 洪澤 223114
腦梗死后情感障礙的影響因素及臨床分析
陸欽海
洪澤縣西順河鎮(zhèn)衛(wèi)生院 江蘇 洪澤 223114
目的:探討分析患者出現腦梗死癥狀后患者情感障礙的影響因素并分析期臨床表征等。方法: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08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120例的臨床資料作為分析研究對象,將這些患者隨機的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患者60例,對對照組給與常規(guī)護理,對觀察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進行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并對這些腦梗死患者進行調查,分析這些患者在患有腦梗死后出現的情感障礙因素。同時,還要對這些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了解患者的臨床表征等。結果:腦梗死后,患者出現的情感障礙因素諸多,其中,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焦爐、抑郁、心情煩躁等癥狀,在臨床中主要出現了暈厥、頭昏、嘔吐等表征。結論:腦梗死后患者的情感障礙因素諸多,臨床表征不盡相同,給與患者有效的治療以及護理干預后能夠降低患者的焦慮等情緒,提高恢復的總有效率。
腦梗死;焦慮;抑郁;臨床表征
腦梗死又名缺血性的腦卒中,其主要是由于腦部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出現障礙導致形成缺血、缺氧等癥狀,造成相應區(qū)域的腦組織壞死。隨著近年來腦梗死患者死亡率的升高,患者腦梗死后出現情感障礙的情況也愈加顯著,大部分患者出現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以后,會伴隨著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的軀體癥狀擴大,患者的心理調節(jié)功能紊亂,情緒低落等,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為了更好地分析腦梗死后情感障礙的影響因素及臨床表征,本文選取了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08月收治的12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分析研究對象,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在2013年1月-2014年08月收治的12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分析研究對象,這些患者中包括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62例,這些患者的年齡在32-85歲,平均年齡為(40±18.5)歲,這些患者經檢測均無精神病等其他神經性疾病病史。據資料顯示,這些患者確診為腦梗死后,均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慮、少言少語、自閉以及心情煩躁等癥狀。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以及住院時間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0 例腦梗死患者接受臨床治療后,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其中,給與對照組的60例腦梗死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給與觀察組的60例腦梗死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與人文關懷護理。對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均需要詳細記錄患者的基本情況,例如年齡、性別等。
腦梗死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療后,要對患者及時的進行常規(guī)護理,其中,對于觀察組的患者在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要給與一定的人文關懷。常規(guī)護理的過程中,主要通過了解患者治療后身體的各項指標,分析患者臨床表征。通過對120例腦梗死患者治療后的調查分析發(fā)現,大部分患者在治療后都會出現惡心、嘔吐、頭昏以及神志不清或者意識障礙等表征。但經及時采取有效地護理措施后,恢復效果顯著。
對觀察組的患者在給與常規(guī)護理的同時,還要給與專業(yè)的人文關懷護理干預,加強對患者的心理干預。
1.3 統計學方法對所得的數據采用SPSS14.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或X2檢驗對相關數據進行比較分析(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對選取的120例患者調查后顯示,在腦梗死后,出現過焦慮心理的患者有80例,出現少言少語、嚴重抑郁的患者有90例,表現為拒絕接受治療的抗拒心理的患者有30例。
對照組的60例患者中,受情感障礙因素影響的患者有57例,占95%,但經過及時的護理后,出現頭昏、惡心、嘔吐以及認知不清等癥狀的患者恢復良好,恢復的總有效率為83.3%。觀察組的60例患者中,受情感障礙因素影響的患者有56例,占93.3%,但給予常規(guī)護理以及人文關懷后,臨床中出現惡心、失語等癥狀的患者恢復效果顯著,恢復的總有效率為96.7%。
由于腦梗死患者多會出現焦慮、抑郁等情感障礙因素,那么,給與他們有效的人文關懷護理則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其專業(yè)的護理干預辦法要求如下:(1)對護士進行相關培訓,使每位護士都能根據腦梗死患者自身的情況準確評估患者的臨床表征及解決情感障礙因素;(2)對入院的腦梗死患者中年齡≥65歲病人、步態(tài)不穩(wěn)的病人、暈厥史的病人立即進行障礙因素評估時要耐心、細致;(3)對神志不清的腦梗死患者要于病人床頭掛"防跌倒、防墜床"標識,并加強看護,了解患者的焦慮,及時予以解決;(5)另外,還要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藥物調整、環(huán)境改變以及病人有心理變化時隨時評估;對癥狀出現復雜的患者,要求每天進行評估,根據評分調整護理干預方案;(6)完善監(jiān)控體系,督促落實跌倒預防措施;對于有高危風險的腦梗死患者,護士長在24小時內與責任組長、責任護士共同對病人進行再評估,力求內容真實客觀,并檢查護理措施是否有效全面;(7)對發(fā)生暈厥的病例,責任護士應詳細記錄發(fā)生的時間、原因、經過及處理措施,科室進行分析、總結并修改護理方案,上報護理管理部門。
綜上所述,大部分患者腦梗死后的障礙影響因素主要是焦慮、抑郁。對病情過度的擔心、焦慮,使得患者焦慮情緒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導致身體各項機能運作紊亂,進而提高了患者死亡危險的發(fā)生。通過上述分析也發(fā)現,再給與患者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與人文關懷護理,能夠更多、更好的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及時的解決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患者恢復的效率。
[1]陳湛愔,陸兵勛,陳文榮,等.腦梗死后情感障礙和認知障礙的影響因素[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8,34(7):417-421.
[2]王寧群,李宗信,黃小波,等.腦梗死后焦慮抑郁共病患者的臨床特征[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5):455-457.
[3]鄭國俊,蘭麗梅,梁曉燕,等.老年急性腦梗死后焦慮抑郁狀態(tài)的臨床研究[J].湖南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0,30(12):27-28,47.
[4]鄧建中,齊進興,趙彥玲,等.腦梗死后抑郁焦慮狀態(tài)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雜志,2010,13,(2):26-27.
[5]段佩鑫,吳松鷹.卒中后抑郁發(fā)病機制的中西醫(yī)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雜志,2011,9(1):104-106.
R743.33
B
1009-6019(2014)11-0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