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第五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Ⅲ期塵肺大陰影螺旋CT征象分析
楊耀文穆迎民
寧夏第五人民醫(yī)院放射科 寧夏 石嘴山 753000
目的:探討Ⅲ期塵肺大陰影螺旋CT影像特征。方法72 例Ⅲ期塵肺行螺旋CT檢查并進行多平面重建(MPR), 對其影像進行分析。結果螺旋CT清楚顯示大陰影大小,形態(tài),位置分布,內部結構及周邊病變等微細結構變化。結論螺旋CT能清楚顯示大陰影影像特征, 在診斷及鑒別診斷方面具有重要價值。
Ⅲ期塵肺大陰影;螺旋CT
塵肺病是我國常見的職業(yè)病。塵肺診斷主要依據可靠的生產性粉塵接觸史,塵肺的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及髙仟伏后前位X線胸片檢查。隨著螺旋CT的廣泛應用,螺旋CT在塵肺檢查中有很明顯優(yōu)勢,尤其在Ⅲ期塵肺大陰影診斷及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F將我院2011年8月-2012年12月間已經確診為Ⅲ期塵肺病例中具有完整資料及64排螺旋CT檢查的共72 例, 進行分析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回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已確診的72例Ⅲ期塵肺中,年齡34 ~ 76歲,平均年齡56歲,均為男性。所有病例均有明確粉塵接觸史,其中掘進工41例,混合工24例,采煤工7例,接觸粉塵工齡9~ 31年,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
1.2 方法:所有病例應用PHILIPS Brilliance 64排螺旋CT掃描機,一次屏氣完成從胸廓入口至肺底的全肺掃描,常規(guī)掃描參數:120 kV,80-180mAs,層厚1.5mm,層距0.75mm,矩陣512 × 512;所有數據均傳輸到工作站,進行多平面重建(MPR),肺窗: 窗位-600 HU,窗寬1600 HU,縱隔窗: 窗位60 HU,窗寬360 HU。
2.1 大陰影大?。罕窘M72 例Ⅲ期塵肺中CT 檢出大陰影病灶數為116 個,采用肺窗冠狀位重建及矢狀位重建測量(長×寬×厚):小的為13mm×8mm×15mm,大的68mm × 30 mm×45mm。
2.2 大陰影位置分布: 69例病灶位于兩肺上葉尖后段,右側多于左側,雙側病灶者對稱呈"八"字形排列,不受葉間裂限制,病灶長者可跨葉,呈縱行與后肋垂直,2例大陰影位于右下肺,1例位于左肺門區(qū)。
2.3 大陰影形態(tài):主要表現為融合團塊狀54個,條片狀53個,不規(guī)則形狀9個。
2.4 大陰影密度:CT平掃密度較高,縱膈窗測量CT值在50-89HU,平均CT值68HU,大陰影內見多發(fā)微小鈣化灶及斑點狀鈣化灶,3例大陰影內見小空洞,4例大陰影內見扭曲擴張的支氣管影。
2.5 大陰影周邊改變:大陰影周圍多見小陰影,呈圓形或類圓形者63例;大陰影周圍見多發(fā)纖維索條影及粗大毛刺,呈放射狀者59例;大陰影周圍見肺氣腫、肺大泡48例,周圍小陰影稀疏、較少。
2.6 胸膜改變:局限性胸膜肥厚粘連牽拉常見,有54例,大陰影越大越明顯,越靠近肺周邊越明顯。
2.7 縱膈及兩肺門淋巴結:淋巴結多增大,密度增高,鈣化60例,淋巴結蛋殼樣鈣化23例。
塵肺小陰影是指肺野內直徑和寬徑不超過10mm的小陰影,形態(tài)分為圓形和不規(guī)則形,塵肺大陰影是指肺內直徑和寬度大于10mm以上的陰影,Ⅲ期塵肺大陰影是指肺內出現長徑不小于20 mm,短徑不小于10 mm 的病變[1],大陰影的表現多發(fā)生于類圓形小陰影的背景上,一般在小陰影較密集的部位緩慢發(fā)展起來。大陰影形成的病理基礎主要是肺間質內大量的纖維性變,密集的小陰影借增生的間質纖維相互融合在一起[2]。多見于矽肺和煤工塵肺[3],在X線胸片上常位于兩上肺野,多為對稱呈"八"字形排列,64排螺旋CT冠狀位重建圖像與之相符。
64排螺旋CT較X線胸片在觀察大陰影方面有更大的優(yōu)勢。本組72 例Ⅲ期塵肺中X線胸片檢出大陰影89例,64排螺旋CT 較X 線胸片多檢出27個。這與64排螺旋CT能清晰地顯示肺后部、心臟后、脊柱旁、縱膈旁、橫膈后有關,而這些部位病灶常規(guī)X線后前位胸片難以發(fā)現和確定,特別是64排螺旋CT可一次屏氣全肺薄層掃描,加上快捷而又功能強大的多平面重建(MPR),可以獲得多方位、無重疊圖像,清晰地再現肺部各部位病變。另外64排螺旋CT對大陰影的內部結構及周邊改變顯示更加清晰,能夠獲取更多,更可靠信息,可以顯示大陰影內的微小鈣化和點狀鈣化,小空洞及支氣管擴張等微細結構,對灶周毛刺索條影、胸膜粘連牽拉、肺氣腫肺大泡及小陰影的情況觀察更加準確。因此Ⅲ期塵肺大陰影影像特征為:兩上肺或一側肺融合團塊影,較對稱者呈"八"字形排列,不受葉間裂限制,病灶內密度較高,有微小鈣化和點狀鈣化,周圍常伴有散在小陰影,灶周多發(fā)纖維索條影及粗大毛刺,常有胸膜粘連牽拉,常伴灶周肺氣腫肺大泡,縱膈及兩肺門淋巴結增大鈣化。
大陰影的鑒別診斷,臨床主要與肺癌腫塊鑒別,兩者在CT表現均為團塊狀,不同在于:①兩者內部密度不同,大陰影內密度高,本組病例大陰影平均CT值在68HU左右,而肺癌密度較大陰影低,多為軟組織密度。②大陰影鈣化多見,特別是微小鈣化和點狀鈣化是其特點,而肺癌少見。③大陰影為小陰影融合形成,呈向心性收縮趨勢[4],邊緣多清晰銳利,而肺癌呈膨脹性生長,邊緣圓鈍,分葉征明顯。④大陰影周邊毛刺及纖維索條影較粗大,呈放射狀,星芒狀,肺癌周圍毛刺細小,呈向外侵潤生長。⑤大陰影多位于兩肺中上肺區(qū),長者不受葉間裂限制,可跨葉,多發(fā),肺癌一般沒有固定部位,常單發(fā),受葉間裂限制,不跨葉。⑥灶周肺氣腫肺大泡大陰影較肺癌多見,大陰影多伴有周圍小陰影,而肺癌多伴有阻塞性肺部改變。⑦大陰影縱膈及肺門淋巴結多鈣化,肺癌縱膈及肺門淋巴結多增大,鈣化少見。⑧CT增強掃描肺癌可有不同程明顯,大陰影一般強化不明顯[5]。⑨動態(tài)觀察大陰影短期內無明顯變化,肺癌腫塊常增大或轉移。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確診Ⅲ期塵肺大陰影,有時僅僅依靠X 線胸片很難確診,因此當塵肺的分期診斷及鑒別診斷存在困難時,CT檢查顯得尤其重要,特別是64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圖像(MPR)可清楚顯示大陰影的大體形態(tài)、位置分布、內部及周邊細微結構,從而協助臨床作出全面、正確、有效的診斷,這無疑對煤礦工人具有重要實際意義。
[1]GBZ70-2009, 塵肺病診斷標準[S].
[2]石 巖, 卓果然.Ⅲ期塵肺大陰影的CT 與X 線表現對照分析[J].醫(yī)學影像學雜志,2009,19(12):1553-1555.
[3]李衛(wèi)平.煤工塵肺大陰影的X 線與螺旋CT 檢查對比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雜志,2010,8 ( 9) : 39-41.
[4]張玉敏.多層螺旋CT冠狀面重建圖像用于塵肺診斷的標準研究與臨床應用[J].醫(yī)學研究雜志 2010 39(8)75-77.
[5]石巖.Ⅲ期塵肺大陰影與肺癌CT鑒別診斷[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1):121.
R445.3
B
1009-6019(2014)12-004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