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玩麗
英語課堂教學是一個具有自我強化、自我塑造能力的文化現(xiàn)象。如果在英語教學中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學生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交流型的課堂文化,對提高英語的課堂教學效率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交流型教學主體作用合作學習
一、前言
盡管我國的英語教學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對學生的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給予了極大的重視,特別是現(xiàn)行的PEP小學英語教材,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交際能力。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兩極分化”的現(xiàn)象日趨嚴重。不少學生由于學習成績差、能力差,缺乏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部分學生甚至完全放棄了英語的學習,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huán),局面非常難以扭轉。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雖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少英語教師僅把英語教學的課堂看成是一個孤立的、死板的、本身不具有生命力的環(huán)境,而沒有把之看成是一個具有自我強化、自我塑造能力的文化現(xiàn)象。如果在英語教學中能夠創(chuàng)設一種符合學生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交流型的課堂文化,對提高英語的課堂教學效率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奠定英語教學課堂文化的心理基礎
學生的主體作用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作為學習活動的主體出現(xiàn),他們能夠能動地發(fā)展自己的潛能。在交流型英語教學的課堂中,主要體現(xiàn)為教師尊重學生在課堂交流過程中的自覺性、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和學生的獨立人格,這是交流型英語教學的課堂文化最突出的特征,也是教師對待學生最起碼的態(tài)度,是課堂交流的前提。但實際上,學生并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的。只有當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目標變成學生各自明確具體的學習目標時,只有當學生有權選擇達到學習目標的各自學習活動方式和進程時,他們才可能產生主體意識,才能感覺到自己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才可能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作為英語教師,如果能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能為創(chuàng)設交流型英語教學課堂文化奠定心理基礎。
1.在思想上,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作用。學生主體性的發(fā)揮并不等于喪失了教師的主導作用。相反,對教師的要求更高、更具挑戰(zhàn)性。和傳統(tǒng)課堂不同的是,具有交流型課堂文化特征的教師對課堂與學生的簡單控制減少了,而讓學生的參與增加了,學生的自主性加強了。在交流型的課堂教學過程中,不管教師是示范者、組織者,還是監(jiān)督者,教師在課堂教學全過程的整體作用應是協(xié)調、促進和指導。教師要創(chuàng)造一種積極的氣氛讓學生得以充分調動、充分發(fā)揮。不論學生的主體能力怎樣,教師都要通過課堂活動對他們進行有意識的策略和能力培訓,使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更強;不論學生的認知和技能達到怎樣的水平,教師都要認真分析問題,及時幫助;不論課堂教學怎樣進行,教師都要進行管理和引導,以保持課堂的動態(tài)平衡??傊⒄Z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對促進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作用,才能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加以應用與創(chuàng)新,以達到真正發(fā)揮學生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的目的。
2.在實踐上教師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努力構建學生的主體地位。主體性的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交流的多邊活動。師生間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關系,能使課堂更自由開放、更富有情境性,更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教師在教學的設計和安排上必須更加注意教法新穎有創(chuàng)意,以便更好地調動和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角。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通過多種途徑,引導和激勵全體學生的主動參與,銳意創(chuàng)新。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設計和安排要注意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獨立人格,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想方設法培養(yǎng)其獨立獲得知識,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的能力。
三、鼓勵學生的合作學習,營造交流型英語教學課堂文化的交流氛圍
從英語教學的實質來看,英語教學的過程應是一種語言的交際過程,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交際。英語教學就是通過這些交際活動,使學生形成運用英語的能力。在交際過程中,師生雙方的認識活動也是相互作用的。學生認識英語的進展離不開教師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教師對教學規(guī)律的認識也離不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的客觀效應。教學就是為了促進這種交流。
1.注重交際策略的學習和應用,積極培育課堂真實交際的氛圍,鼓勵學生之間在合作的基礎上進行虛擬真實交際。
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交際能力,還英語課堂教學的本來面目,我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特別注重交際策略的學習和應用,積極培育課堂真實交際的氛圍,創(chuàng)設虛擬情景進行虛擬交際。比如,我在教《What Would You Like》這個單元中談到“Food and Drink”時,要求學生圍繞本單元所學的食物及討論食物、喜好和點菜等表達做展開性的提高練習。眾所周知,說的語言才是真正的語言,而在具有良好的合作氛圍中的口頭語言的交流,效果會更好。所以在講完基本語法框架后,給學生進行大量的口頭訓練并為他們創(chuàng)設合作的氛圍,如互相問問題、互相對話,或教師給出情景學生口頭演講,或學生上臺當小老師運用所學語法規(guī)則問下面同學問題,達到語言靈活運用的能力。
2.充分利用六年級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征,結合教學內容引入競爭機制,在合作中進行競爭,以調動學生主動交流的積極性。小學高年級學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凡事愛爭高低、論輸贏。在競爭中他們會精神煥發(fā),思維積極,力求爭先。在這種氣氛中,課堂氣氛生動活潑,學生的思維積極,可收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教師應多設計一些競賽形式的課堂活動。如記憶單詞可按座次,依次站起來快速說出單詞的形式,不得中斷,看誰在單位時間內說得多、說得準。練習對話時,可讓學生以兩行、兩排、兩桌為競賽小組進行對話,看那一組說得準確流利。教師要注意把全班學生全部組織起來,使每一個學生有均等的競爭機會,以便使所有的學生都能積極投入課堂活動。另外,還要進行總結評獎,把每次的競賽成績記錄下來,并進行總結評比,保持學生的積極性和爭勝心理。
3.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堂交流活動,以適當緩和課堂學習中的緊張氣氛。課堂交際的特點是人員集中、相互了解、心理相通、反饋迅速。這種課堂交際形式既可以傳授知識,也可以訓練技能;既可以在內容上操作,也可以在感情上交流,是教育與教學相結合的理想形式。
我們知道,學習一門新的語言不是一件輕松的事。當學生全神貫注地聽教師講解時,進行高密度、大容量的練習是很容易使學生感到疲勞緊張、情緒低落,從而使得課堂氣氛變得死氣沉沉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想法讓學生輕松一下??勺鲎鯰PR(即全身運動法),也可講個英語笑話,使學生在笑聲中解除疲勞,重抖精神。
由此可見,所有的文化都具有慣性和催生的共性,交流型英語教學的課堂文化一經形成,這不但可以比較有效地扭轉目前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所遇到的“效率差、學生厭”的不良局面,而且還能與其他的文化現(xiàn)象一樣使師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保持一種良好的教與學的慣性,并且還能催生一些新的符合學生英語學習規(guī)律的課堂心理或行為,從而使英語課堂教學走向一種良性循環(huán)。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