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亞
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連年擔任班主任,清楚地認識到:每一名學生,能夠坐在教室里,無一不是帶著家長的希冀、自己的美好憧憬、對社會的責任而來的,所以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寫作多言堂學習興趣當今社會是一個高速發(fā)展的社會,各行各業(yè)需要的已經(jīng)不局限于單一型的人才,而更多的是需要一些綜合素質(zhì)高、能力強的新型人才。作為一線教師,特別是連年擔任班主任,我清楚地認識到:每一名學生,能夠坐在教室里,無一不是帶著家長的希冀、自己的美好憧憬、對社會的責任而來的,所以,在課堂內(nèi)外,我都會給孩子們留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增強他們各方面的的素質(zhì)。
一、變課堂為多言堂
許多年來,許多教師似乎已經(jīng)習慣了課堂上的滔滔不絕,習慣了提出問題并給學生說出既定的答案,有時候即使是沒有統(tǒng)一的答案,也非讓學生沿著自己的思路去回答,課堂真的成了死板教條的講堂。而我覺得,既然是“教學”,就“教”和“學”的統(tǒng)一,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wù)的,“教”是為了不教,為了讓學生學會學習的方法,方法掌握了,學生就可以靈活機動地來學習知識,而不是拘泥于一種方法、一種形式。教師的最重要任務(wù)不是教給學生死知識,而是教會學生如何把死知識學活了,許多時候,甚至是是可以變課堂為學堂,變一言堂為眾言堂的。
例如,我在講授《馬說》這一課時,我就先讓學生說出關(guān)于馬的成語,可以暢所欲言。同學們一聽到這樣簡單的問題,都熱情高漲,爭先恐后的說出了自己積累的成語,一下子就把課堂氣氛給調(diào)動起來了。之后我說:“下面我來給同學們講一個故事,看你們聽后有何感想?”同學們一聽講故事,都非常有精神。于是,我便給同學們講了孫陽相馬的故事。在聽完故事后,好多同學感慨萬分,對相馬人十分佩服,看到同學們都如此投入,我就提出:“既然大家都知道了千里馬遇到伯樂就得到了價值的肯定,但如果千里馬沒有遇到伯樂,又是怎樣的一種情形呢?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這樣的文章,先看教學目標”等教學目標一出示,同學們便十分投入的閱讀課文,了解大意了。
讀完課文內(nèi)容后,我又提出一個問題:“同學們,大家都知道這是作者韓愈得不到重用而寫的一篇文章,那假如是現(xiàn)代社會,你們走上了社會,而你們的才能沒有被發(fā)現(xiàn),你會怎樣做呢?”問題一出來,各個學習小組便爭相討論起來,在同學們討論后,我挑選了小組代表回答。張小靜說:“我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更出色,相信是金子總有發(fā)光的時候。”董曉峰說:“我會毛遂自薦,讓領(lǐng)導發(fā)現(xiàn)我的能力。”王偉娜說:“我會努力做出一些成績,然后讓領(lǐng)導嘆服”……聽到這樣有見地的解釋,我知道這個問題已經(jīng)讓同學們的綜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訓練,一節(jié)課也在激烈的討論中結(jié)束了,學生無論從知識上還是思想素質(zhì)上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教學并不是單純的教,最重要的是教師的適時引導,引導到位,有時候甚至是不需要教師講的,只有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挖掘知識的內(nèi)涵,才會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教學效率。
二、寫作不是閉門造文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寫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語文整體素養(yǎng)的提高,提起寫作,這也事好多學生十分頭疼的問題,為什么?因為他們總覺得沒什么可寫的,或者寫出來的東西也是老一套,不能夠創(chuàng)新,自己讀了都覺得不好,怎么能打動讀者呢?究其原因,就是好多老師每在上作文課的時候,只是在黑板上寫上一個作文題目就萬事大吉了,然后讓學生坐在教室里,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布置的作文就行了。甚至有個別老師,在進入教室之前,還不知道作文課該給學生布置什么作文題目,更別說引導學生寫作了,這樣,學生寫出來的文章是不可能有什么新意的。
寫作是要講求方法的,學生的積累是一方面,教師的引導也是很占著很重要的一方面。
當然,要想讓學生寫好作文,并不是說要讓所有的語文老師都非常會寫文章,教師的任務(wù)是引導,是指明方向。所以,每次作文課之前,我都會上網(wǎng)查一些名師講授的寫作技巧,然后把這些技巧融會貫通,并在優(yōu)秀作文上找到具體的例子,這樣作文課的時候,我就把理論和例子結(jié)合起來,讓學生既學了寫作方法,又學了寫作實例,很容易把這些內(nèi)容融入到自己的寫作中去,并推陳出新。
一次作文課,我讓學生寫一篇關(guān)以郊游的文章,理論和例子都講過之后,學生還是抓耳撓腮,無從下手,問了原因才知道,原來學生幾乎都沒有郊游的經(jīng)歷,所以無從下筆。但文章內(nèi)容都定了,怎么辦?我忽然想到了作為農(nóng)村學校的好處——就是隨處都可以成為郊游地點,于是我就問同學們愿不愿意趁著兩節(jié)作文課的時間去郊游一次,但星期天要在家把寫作任務(wù)完成。同學們一聽,都歡喜雀躍,一致同意我的提議,于是我們就到學校后面的北河玩了兩節(jié)。
等到作文收上來,我吃了一驚,這次沒有在課堂上完成的作文竟然比平時寫的還要好,如韓可可就在作文開頭這樣寫道:“沐浴著夏日的涼風,聽著小鳥的啾鳴,嗅著撲鼻的花草香,看著滿眼的嫩綠,唱著嘹亮的歌曲,踩著松軟的鄉(xiāng)間泥土,我們走在郊游的小路上……”乍看之下,還以為她在寫詩呢!張燕在作文中間這樣寫道:“……也許是因為第一次郊游吧,也許是因為我們都處在愛玩的年齡,我們女生都不由自主的甩掉鞋子,卷起褲腿,踏入清澈卻有點涼意的河水中,時不時感覺腳下咯得慌,摸出來一看,原來是一個河蚌,不一會兒,我們便摸出了好多河蚌,大的、小的、看著這些河蚌、我們都感覺心靈的滿足,一個個都綻開如花兒般的笑顏。正在我們滿足于自己的收獲的時候,不知誰說了一句:‘怪不得男生不下水,原來在河邊的小洞里掏螃蟹呢!回頭一看,可不,瞧劉峬杰拿了一個螃蟹,一不小心螃蟹夾到了他的手,他疼得直叫呢!而劉峬杰看到女生笑他,便使勁把螃蟹甩掉,用河水往女生身上灑來,我們一看情形不對,也趕緊迎戰(zhàn),一會兒的水仗打下來,大家的衣服都濕了,但心里卻是從未有過的愉悅……”看到平時不擅長描寫的她竟然能把這些細節(jié)寫的這樣形象,我覺得這次郊游的決定沒錯。
不僅這次作文課如此,我們知道,教學并非就是要把學生局限于一個教室里,課本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就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教育,必要的時候,我們應(yīng)該讓學生走出課堂,去領(lǐng)略大自然的美好,不然我們經(jīng)常要學生愛護環(huán)境,保護珍稀動物,他們?nèi)狈τH近自然的機會,如何去理解呢?有時候,我們甚至可以讓他們更多的走向社會,去體會生活的艱辛,從而知道父母供應(yīng)他他們上學的不易,進而學會感恩。
總之,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就語文課來說,就不但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而且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放眼整個教育,我們不僅要從課堂抓起,還要把教育由課堂引到生活的實際,唯有讓學生從方方面面感受這個世界,讓學生盡情地為自己的理想而不懈努力,自由發(fā)揮他們的潛能,他們才會成為一個各方面素質(zhì)都能綜合發(fā)展的人,從而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的發(fā)展和提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