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齡
【內(nèi)容摘要】素以“成教化,助人倫”為主要功能的中國傳統(tǒng)肖像畫,自漢代以來一直發(fā)揮著宣揚表彰、家祭供養(yǎng)的功能。每個時代因其思想的演變、社會氛圍等因素的影響,肖像畫又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時代特征。唐代肖像畫作為人物畫的分支,由于受到統(tǒng)治階級特別是皇帝的重視和提倡其發(fā)展尤為興盛,描繪對象遍及到唐代社會的各個階級、各個層面。文章結(jié)合唐代的社會體制和時代氛圍針對唐代肖像畫的功能性進行了總結(jié)歸納,認為唐代肖像畫的功能性主要表現(xiàn)為表彰性功能、紀念性功能、記事性功能這三個方面。
【關鍵詞】肖像畫 唐代 表彰性 紀念性 記事性
一、唐代肖像畫的表彰性功能
據(jù)《孔子家語·觀周》中記載,在西周明堂上畫有堯、舜、桀紂的肖像,其“各有善惡之狀,興廢誡焉”。由此可知,早在西周時期肖像畫創(chuàng)作就已開始為奴隸主階級服務,具有“成教化,助人倫”的宣傳、教育功能。①此后,漢“宣帝甘露三年,單于入朝,上思股弘之美,乃圖畫其人于麒麟閣,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又有漢“光和元年,置鴻都門學,畫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②等這些都是具有表彰功能的人物造像。歷經(jīng)春秋戰(zhàn)國、漢魏六朝發(fā)展到隋唐,我國社會制度由奴隸制過渡到封建制,并在唐代達到封建社會的巔峰時期。而在這些朝代更替期間,歷代都有圖繪“古圣賢”“古列士”及當代功臣的記載。
唐代統(tǒng)治者吸取歷史經(jīng)驗,利用肖像畫服務于其封建統(tǒng)治階級,宣揚封建道德、忠孝節(jié)義以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秩序。唐太宗李世民曾下詔:“自古皇王,褒崇勛德,既勒名于鐘鼎,又圖形于丹青。是以甘露良佐,麟閣著其美,建武功臣,云臺記其跡?!逼渲忻鞔_提出了利用“圖形于丹青”來表彰功臣的要求。大量的文獻記載表明,表現(xiàn)歷代帝王、當朝皇帝、良臣功將、歷史圣賢等人物是唐代肖像畫的重要內(nèi)容。當權者下詔為功臣、賢士圖形,以作對其功績才能的表彰嘉獎,使朝臣和平民百姓們在觀瞻這些肖像時,生發(fā)敬仰之心,從而達到教化之目的。這種肖像畫由于其表彰性質(zhì),主要被創(chuàng)作圖形于凌煙閣、大明殿等殿閣的壁面上以供眾人觀瞻。除此以外,皇帝還經(jīng)常命畫師將受到賜封的功臣寫真畫于宗廟之壁以示表彰,這些都是其宣揚治亂興廢、記功頌德、用來加強統(tǒng)治的重要手段。憑歷史記載可知,創(chuàng)作圖形于凌煙閣活動在唐代幾乎沒有中斷過,這也是唐代肖像畫表彰性功能的歷史佐證。
由于受到唐代統(tǒng)治階級的重視和提倡,表彰功臣、學士及歷代圣賢的寫真活動在唐代發(fā)展繁榮,久盛不衰。一方面,統(tǒng)治者的鼓勵大大地激勵了畫家創(chuàng)作表彰性肖像畫的熱情;另一方面,唐代社會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達、文化繁榮的時代背景也給肖像畫家提供了自由開放的創(chuàng)作空間。這使得唐代具有表彰性功能的肖像畫在范圍、數(shù)量和寫實技法等方面都大大地超越了前代,表彰性功能突出成為唐代肖像畫的一大特點。
二、唐代肖像畫的紀念性功能
肖像畫的紀念性功能,主要表示對辭世之人的緬懷之意、思念之情。因此,用于祭祀的人物遺像充分體現(xiàn)了肖像畫的這一功能。受我國自古以來的禮教傳統(tǒng)的影響,使得國人皆尊祖重孝,講究人子之情。為逝去的家中祖先及父母兄妹畫像,以作紀念和拜祭的風氣自然形成。同時,祭祀先帝、圖像良吏也成為唐代的一種風尚。這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肖像畫久盛不衰。
唐肖像畫的紀念性功能可分兩種情況來理解。其一,為與本人有血緣關系的父母兄妹或是夫妻關系的人畫遺像,以示懷念。如天寶年間,楊嵩珪請人畫其父母形貌,③唐玄宗命人畫楊貴妃像。④及中晚唐石窟壁畫中出現(xiàn)的父母的供養(yǎng)畫像等都是具有紀念性功能的肖像畫。其二,皇帝、貴族、文人、百姓等人,因感慨于逝去之人生前的仁義賢德、豐功偉績以及效忠之心,主動圖其形容,以表達對其的敬仰之意和惋惜之情。如德宗命人畫為國捐軀的段秀實像以及去世的高僧像等都屬于此類功能的肖像畫。
三、唐代肖像畫的記事性功能
正如張彥遠“敘畫之源流”中所講“記傳所以敘其事,不能載其容;賦頌有以詠其美,不能備其象;圖畫之制,所以兼之也”。唐代肖像畫除了以上所講的“麟閣著其美”“云臺記其跡”的表彰功能和被廣泛用于祭祀的紀念功能外,它還體現(xiàn)出利用繪畫圖形來記事的功用。這也為我們留下了更為形象生動的歷史資料。唐代一批描寫政治活動題材的人物畫皆體現(xiàn)了肖像畫的這一功能。在這類人物畫中,對主要人物的面部五官及表情的刻畫細致入微、生動逼肖,明顯具有肖像畫的性質(zhì),人物形象鮮活生動、栩栩如生。唐朝的寫真家尤其是宮中的寫真高手,由于經(jīng)常寫生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具有厚實的寫真基礎,因此在畫一些政治性題材的記事性人物畫時,會在原有的程式化描繪的基礎上,加入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感受和人物的形象特征。此類代表如閻立本的《步輦圖》《職貢圖》等?!恫捷倛D》真實記錄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聯(lián)姻一事。成為漢、藏民族間親密交往的重要歷史見證。歷代都有的《職貢圖》是記錄我國封建時代外國及中國境內(nèi)的少數(shù)民族上層社會向中國皇帝進貢的紀實圖畫。閻立本所繪的《職貢圖》便是記錄了唐太宗時,南洋的婆利、羅剎與林邑等國前來中國朝貢及進奉各式珍奇禮品的景象。此外,墓室壁畫中有關于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場景及其參與的政治活動的描繪,壁面上的儀仗隊、《客使圖》等都是墓主人生前所參與過的重大活動及日常生活的真實反映。
唐代肖像畫的記事性功能,真實形象地記錄了唐代的歷史事件及唐代人物的生活情景,給后世留下了了解唐代歷史的珍貴資料,就這個角度而言唐代肖像畫可謂是唐代形象的歷史。
在學習和研究唐代肖像畫的過程中,對其進行多角度、多層面的分類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們了解和把握唐代肖像畫的整體風貌,本文僅從唐代肖像畫的功能性方面做了分類探討,僅僅是初探,期待在唐代肖像畫的分類方面有更多佳作出現(xiàn)。
注釋:
①李曉庵.上古及先秦肖像繪畫初考[J].美術觀察,2008(3).
②劉曦林.寫真、傳神、寫心——肖像藝術散論[J].美術研究,1979(4).
③《四庫全書》子部,類書類,第904冊,王欽若等撰《冊府元龜》卷一百三十九《帝王部·旌表》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489.
④《舊唐書》卷五十一,商務印書館,1958:579.
參考文獻:
[1]周積寅.中國畫論輯要[M].南京:江蘇美術出版社,1985.
[2]周晉著.寫照傳神:晉唐肖像畫研究[M].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8.
[3]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修訂本)[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4]單國強.中國美術圖典·肖像畫[M].廣州:嶺南美術出版社,2000.
[5]張彥遠.歷代名畫記[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1963.
作者單位:朔州師范高等??茖W校
(責任編輯:曹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