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慶豐
(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安徽安慶 246011)
以人為本的高師“人體解剖學”教學
朱慶豐
(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安徽安慶 246011)
人體結構復雜繁多,名詞術語枯燥乏味,阻礙學生對人體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高等師范院校該課程的學時偏少,且實驗條件不足,不少學生對該課程缺乏學習興趣。針對我校“人體解剖學”課程設置特點與教學現(xiàn)狀,從尊重生命價值、融入人文教育、激發(fā)主體興趣、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等方面,構筑“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探索提高“人體解剖學”教學效果的途徑及措施,促進學生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培養(yǎng)學以致用的新型人才。
師范院校;人體解剖學;以人為本;教學
人體解剖結構極其復雜,表現(xiàn)在知識體系龐大、名詞術語繁多,難學而易忘。師范院?!叭梭w解剖學”的教學課時量普遍偏少,又缺乏嚴格的尸體解剖和實踐教學,學生對教材內容難以理解,因此,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產(chǎn)生抵觸心理,似乎師范院?!叭梭w解剖學”教學容易陷入“內容難-課堂冷-學生厭”的怪圈,因此,有必要對該課程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和改革。筆者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構筑“以人為本”的教學觀,調動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促進學生掌握解剖學知識,增強學生的生命意識。
在解剖學教學中要體現(xiàn)生命的價值,首先要尊重人體標本。人體標本是捐獻者選擇死后繼續(xù)奉獻人生價值的義舉,因此,每位師生都應當對標本保持一份敬畏。據(jù)報道,國外一些醫(yī)學院在上解剖課前,師生都要佩戴白花以表達對遺體的尊重[1];臺灣的某些醫(yī)學院,在首次解剖尸體前,師生要舉行莊重的追思儀式,以后每次解剖課前,學生都要在遺體旁默禱30秒,一年后,同學們再給尸體包裹白布,穿好衣衫,火化入殮,并將捐獻者的照片和生平事跡永久地擺放在解剖室內。然而,內地院校這樣的祭奠儀式還不夠普及,一些學校的學生在上解剖課時甚至用人體骨骼標本嬉戲打鬧,題字刻畫,損壞的標本也隨意丟棄,嚴重褻瀆捐獻者的崇高精神。我們在解剖學實驗教學前,首先用低沉的語言介紹標本的來源,要求現(xiàn)場的師生對標本深鞠躬一次,在實驗操作過程中保持嚴肅認真的態(tài)度,既緩解學生對人體標本的恐懼感,也激勵學生珍惜學習機會。
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還應該加強服務健康的實踐理念。隨著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人們對生命質量的期望越來越高。我們鼓勵師生利用現(xiàn)有實驗室平臺,積極開展或參與相關社會活動,在“三下鄉(xiāng)”期間或結合健康日開展健康科譜掃盲、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等活動,如在全國愛牙日當天,在校園或社區(qū)內舉辦牙病防治知識的普及教育,增強人們口腔健康觀念和口腔自我保健意識。通過這些活動,讓學生把解剖學知識從課堂帶入生活實際。
“人體解剖學”以人體結構為教學對象,就內容來看相當乏味,適當結合人文教育會收獲較理想的效果[1]。如在講授神經(jīng)系統(tǒng)結構時,介紹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雕塑家米開朗基羅,他的作品中蘊含著豐富的人體解剖學知識,有些作品至今仍讓人嘆為觀止。2010年,美國的兩位神經(jīng)解剖學家---蘇克和塔瑪爾戈在他的一個壁畫場景中,發(fā)現(xiàn)上帝的喉嚨和胸部結構異常,仔細研究后揭開一個巨大的隱藏信息---人類大腦的解剖圖,隨后的研究證實米開朗基羅植入了他的寓意-上帝用雙手將光明與黑暗分開。在“人體解剖學”課堂教學中恰當?shù)匮a充這些文藝故事,可調動學生對解剖學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欣賞人體的藝術價值,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人體解剖學也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源泉。
人文教育融入課堂教學還體現(xiàn)在課堂上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在解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難免有學生弄壞實驗器材、模型或標本,處理這樣的事件可參考一則典故:英國解剖學家麥克勞德在上小學的時候,他為了親眼看看狗的內臟結構,偷殺了校長的寵物狗,然后把內臟一件件剝離觀察。校長得知后大為惱火,如何去懲罰這個調皮搗蛋的學生呢?校長別出心裁地罰他畫一幅狗的骨骼和血液循環(huán)圖。麥克勞德認真照辦,校長看后覺得他畫得非常好,殺狗之事也就這樣了結。麥克勞德被校長的寬容深深打動,決心發(fā)憤研究解剖學,終成著名的解剖學家,還獲得1923年諾貝爾醫(yī)學生理學獎。我們也參考那位校長的智慧,讓打碎了組織切片的學生畫出切片所示的組織結構圖,損壞教學模型的學生繪出該模型的結構圖。這樣的處理既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也促進學生加深專業(yè)知識理解,有畢業(yè)多年的學生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罰繪的解剖結構圖。
在“人體解剖學”教學過程中,除了讓學生通過文字和掛圖等方式接收直觀信息之外,靈活運用肢體語言,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2]。如在講神經(jīng)肌肉接頭的結構時,用手臂示意有髓神經(jīng)纖維,衣服比喻髓鞘,肘關節(jié)處示意郎飛氏節(jié),叉開的手指示意脫髓鞘的軸突分支,抓在欄桿上表示神經(jīng)肌肉接頭,這樣的比擬既簡便,也生動有趣。再如講授大腦的外形結構時,用手握成一只拳頭表示一側大腦半球,指縫示意表面的腦溝,手指示意分葉,學生很快掌握了大腦表面結構。在骨骼組成的教學過程中,除在標本和模型中辨認骨的位置和形態(tài),還要求在學生自身或同學間進行觸摸來感知骨的標志,使理論和實際密切聯(lián)系,激發(fā)學習熱情。
另外,多媒體課件可通過圖像、音頻、動畫和影像等載體來傳遞解剖學信息,將單調的解剖學課堂變成精彩的知識世界,使解剖學內容更加直觀化和形象化,極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3]。如在講授神經(jīng)通路和血液循環(huán)路徑時,首先讓學生觀看一段動畫,再結合手繪示意圖,這樣的好處在于引導學生的思維跟著教師的講解層層深入。在講授心臟的解剖結構,以動畫和視頻等形式將解剖結構形象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并根據(jù)需要,在幻燈片中轉換圖形和顏色,增強學生的視覺審美,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教學過程充滿生機。在總結神經(jīng)系統(tǒng)結構組成時,播放3D人體神經(jīng)網(wǎng)絡動畫,清晰地展示出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與周圍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組成及其相互關系,將抽象復雜的神經(jīng)網(wǎng)絡生動地展示出來,深受學生喜歡。同時,在每個系統(tǒng)學習結束后,還要讓學生繪出該系統(tǒng)的組成及毗鄰結構的簡圖或示意圖,加深對整體結構的融會貫通,激發(fā)他們學習人體解剖學的興趣。
當今網(wǎng)絡技術發(fā)展迅速,許多科研成果都能夠在第一時間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向外界傳播。在“人體解剖學”的教學過程中,將書本知識與學科發(fā)展動態(tài)相結合,能啟迪學生的科研思維,培養(yǎng)其科學素養(yǎng),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在講解神經(jīng)元的結構時,神經(jīng)元軸突始段由于分布有高密度的Na+通道成為動作電位爆發(fā)的部位,結合2009年Nature Neuroscience上刊登的研究成果,鈉通道亞型Nav1.6和Nav1.2在動作電位爆發(fā)和反向傳播中的不同貢獻[4],即在皮層錐體神經(jīng)元的軸突始段上,存在兩種Na+通道亞型(Nav1.2和Nav1.6),它們在動作電位的爆發(fā)和反向傳播中的貢獻截然不同,既讓學生掌握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讓學生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再如,在講授肌肉結構時,結合剛剛發(fā)表在Science上的研究成果,吉林大學國際團隊利用漁線成功研發(fā)強大人工肌肉[5],讓學生比較人體骨骼肌的結構特點與這種人工肌肉之間的聯(lián)系,并指出這種仿生肌肉擁有巨大的應用空間,可能為人形機器人、義肢及可穿戴的外骨骼行業(yè)帶來革命性進步,讓學生感受科技的價值和意義,同時,也結合教師自身的科研工作,讓學生親身接觸解剖學研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人體解剖學內容復雜而枯燥,針對我校課程設置和教學現(xiàn)狀,我們從尊重生命價值、樹立服務健康的理念、融入人文理念、激發(fā)主體興趣和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等方面總結了適應師范院?!度梭w解剖學》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人為本、因才施教”的教學理念,充分利用多媒體和實物標本等手段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對其他院校相關課程的教學或許亦有參考價值。
[1]尚開健,高勝利.人體解剖學教學融入人文素質教育的思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2,9(6):150-151.
[2]郭新慶,梁邦領,王旭吳,等.運用非語言交際優(yōu)化解剖教學[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l2):1449-1450.
[3]蔣俊,李亮,熊艾君,等.在人體解剖學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的體會[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0,7(18):115-116.
[4]Hu W,Tian C,Li T,et al.Distinct contributions of Na(v)1.6 and Na(v)1.2 in action potential initiation and backpropagation[J].Nat Neurosci.,2009,12(8):996-1002.
[5]Haines CS,Lima MD,Li N,etal.Artificialmuscles from fishing line and sewing thread[J].Science,2014,343(6173):868-872.
Application of People-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ion for Human Anatomy
ZHU Qing-feng
(School of Life Sciences,Anqing Teachers College,Anqing246011,China)
Human anatomy is characterized with broad content and a great amount of boring terminologies that strongly hinder students to comprehend andmemorize the knowledge.Even worse,the teaching hours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for this subject in normal university are usually insufficient,which remarkably reduce audience's learning interest.This paper is sought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s for Human Anatomy by adopting people-oriented teaching conception,such as esteeming life value,integrating humanistic cultivation,stimulating students'interest and fostering their scientific ideality,based on the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he teaching status in our school.Some experience has been summarized thatmay be universally suitable for other normal universities,and some actual practice has been illustrated thatmay contribute to push students to combine theorywith practice and further promote their application abilities.
normal university,human anatomy,people-oriented conception,teaching
R322
A
1007-4260(2014)03-0140-03
時間:2014-9-15 16:07 網(wǎng)絡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757/j.cnki.cn34-1150/n.2014.03.035.html
2013-12-12
安徽省教育廳教學研究項目(040-130001000034)資助。
朱慶豐,男,安徽壽縣人,博士,安慶師范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細胞與分子神經(jīng)生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