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國平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院內感染的臨床分析及降鈣素原在新生兒感染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
袁國平
目的探討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及降鈣素原(PCT)對新生兒重癥感染性疾病的臨床應用。方法分析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670例患兒的臨床資料,統(tǒng)計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和病原體培養(yǎng)結果,比較感染性疾病組患兒抗生素治療前、后及出院前PCT、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及C-反應蛋白(CRP)。結果670例新生兒中85例發(fā)生院內感染,感染率為12.7%,最常見的病原菌有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和大腸埃細菌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組PCT、WBC、CRP檢測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0.05);感染性疾病組,PCT在經有效抗菌治療后可快速下降,而WBC、CRP回落速度均晚于PCT,ROC曲線下面積PCT>CRP>WBC,PCT對院內感染的截斷值(cutoff)為2.33 ng/m l時,診斷靈敏度為88.5%,特異性為91.05%。結論胎齡小、出生體質量低、住院天數長、應用廣譜抗生素院內感染發(fā)生率高,而PCT對NICU并發(fā)新生兒院內感染的早期診斷具有較高的靈敏度和特異性。
交叉感染;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降鈣素原;ROC曲線;多元回歸分析
新生兒院內感染是危害新生兒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最近的研究發(fā)現血清(漿)降鈣素原(PCT)的升高與細菌感染密切相關,在全身系統(tǒng)性嚴重感染中PCT早期即可升高,經有效抗菌藥物治療控制感染后下降,在病毒感染及局部細菌感染而無全身表現的患者中輕度升高[1],而其對于新生兒院內感染的早期診斷的研究尚少,本文通過對670例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的新生兒院內感染的的臨床分析,旨在探討PCT在新生兒院內感染中的臨床應用價值?,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浙江省慈溪市人民醫(yī)院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患兒670例,其中男330例,女340例;住院時間≥48h,經過影像學、病原學或血清學(血培養(yǎng)、全血細胞分析、分泌物培養(yǎng)、C-反應蛋白(CRP)、PCT檢查確診院內感染病例85例,均符合新生兒醫(yī)院感染的診斷標準,同時根據臨床診斷結果將患兒分為感染性疾病組85例,其中男41例,女44例;出生年齡0~22d,平均(7±2)d。非感染性疾病組585例,其中男289例,女296例;出生年齡0~25 d,平均(10±5)d。
1.2 方法PCT的檢測采用德國法國梅里埃公司的PCT試劑及其配套的比色儀,血培養(yǎng)采用梅里埃Bact/A ler-3D全自動血培養(yǎng)儀,外周血白細胞計數(WBC)的檢測采用SYSMEX XT-2100全自動血液分析儀,CRP檢測采用HITACHI7600-12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所有儀器均按操作說明書進行標準化操作,檢測試劑、標準品、質控品均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使用原廠家配套產品。
1.3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分析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繪制受試者工作曲線(ROC曲線)。<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院內感染病菌分布革蘭陰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占第1位(42.4%),超過1/3的肺炎克雷伯桿菌B-內酰胺酶(ESBL)陽性,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對常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其次是大腸埃細菌和革蘭陽性菌(25.9%)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21.2%),血培養(yǎng)結果提示常見病原體是肺炎克雷伯桿菌(8.2%),其次是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5.9%)。見表1。
2.2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胎齡<34周、出生體質量<3.0 kg、住院時間≥12 d,應用廣譜抗生
表1 新生兒院內感染病菌分布情況例
2.3 新生兒重癥病區(qū)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多因素分析結果胎齡<34周(14.22,95%為7.45~41.40)、出生體質量<3.0 kg4.11,95%為1.56~6.55)、住院時間(1.18,95%為0.12~0.68)為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重要危險因素(均<0.05)。
2.4 PCT、WBC、CRP檢測結果感染性疾病組PCT、WBC、CRP檢測結果明顯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4.027、3.056、3.667,均<0.05),見表3。感染性疾病組經抗生素治療后(24~48h),血清PCT可迅速回落至正常水平,而WBC、CRP仍在較高水平,回落速度晚于PCT,至出院前緩慢回落至正常水平,見表4。PCT、CRP、WBC ROC曲線下面積分為0.903(95%為0.86~0.93,<0.01),0.72(95%為0.62~0.75,<0.01)和0.55(95%為0.50~0.60,<0.01),PCT具有比CRP和WBC更好的診斷準確性。
2.5 PCT用于感染性疾病不同診斷截點時,靈敏度、特異度、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的比較PCT用于感染性疾病診斷時,cutoff值越高診斷特異性和陽性預測值越高。見表5。
表3 非感染性疾病組、感染性疾病組PCT、WBC、CRP檢測結果比較
表4 感染性疾病組經抗生素治療前、后及出院前PCT、WBC、CRP檢測結果比較
表5 PCT不同診斷截點時,靈敏度、特異性、陽性預測值、陰性預測值的比較ng/m l
表2 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醫(y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
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DC)將分娩時、患兒住院期間及出院后48 h獲得的感染作為院內感染,新生兒免疫力低下,易感性高,容易發(fā)生院內感染。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是院內感染的高危區(qū)域,甚至一直是困擾臨床醫(yī)務工作者的難題,本研究結果顯示,院內感染率為12.7%,革蘭陰性菌是主要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占第1位(42.4%),超過1/3的肺炎克雷伯桿菌B-內酰胺酶(ESBL)陽性,對亞胺培南、阿米卡星敏感,對常用的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其次是大腸埃細菌和革蘭陽性菌(25.9%)及凝固酶陰性葡萄球菌(21.2%),表明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院內感染部位構成比與其他年齡段不盡相同,以肺炎、泌尿道和血流感染為主,常伴有多部位感染,如臍炎合并血流感染,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耐藥基因的出現。有調查顯示,新生兒院內感染多以外源性感染為主,與胎齡過低、過低體質量、住院時間過長和應用抗生素高度相關[2],也有研究顯示與侵入性操作(如放置靜脈留置針)和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有關[3]。
近年來隨著對PCT研究的深入,有研究表明PCT對于鑒別診斷小兒重癥膿毒血癥及血流感染性疾病具有重要意義[4]。本研究結果顯示新生兒感染性疾病組PCT、WBC、CRP檢測結果明顯高于非感染性疾病組(<0.05),PCT、CRP、WBC ROC曲線下面積分別為0.903、0.72和0.55,證明了血清降鈣素原比C-反應蛋白和白細胞計數具有更好的診斷準確性,在臨床診斷鑒別上有著重要意義。本文結果表明PCT對新生兒重癥病區(qū)院內感染患者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可以作為早期發(fā)現的有用指標并及時預測新生兒重癥監(jiān)護病區(qū)的院內感染,及時糾正和控制傳染源。由于用血清(漿)PCT連續(xù)病程測定觀察的病例還較少,對病原菌感染性患者診斷、療效及預后判斷還有待后續(xù)實驗進一步總結,但是從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PCT濃度變化提示血清(漿)PCT變化可用于全身細菌感染診斷和鑒別診斷,血清PCT變化與臨床治療效果關系密切[5],可以根據PCT水平及其改變情況指導抗生素的使用,許多臨床研究證明,與臨床常用的感染診斷指標相比,降鈣素原在鑒別診斷和控制感染以及嚴重感染性疾病等方面提供了更多有用的信息[6]。隨著臨床實踐研究的不斷深入,臨床數據的不斷積累,PCT作為一個全身性細菌感染和膿毒癥輔助診斷和鑒別診斷的常規(guī)指標將達成為共識,并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1]胡可,劉文恩,梁湘輝.降鈣素原在細菌感染中臨床應用的研究[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1):2011-2014.
[2]朱小燕,朱詠梅.新生兒院內感染病原學特點與流行病相關因素調查[J].中國誤診學雜志,2007,7(21):5193-5194.
[3]Pourakbari B,Mamishi S,Zafari J,etal. Evaluation of procalcitonin and neopterin level in serum of patientsw ith acute bacterial infection[J].Braz Jinfect Dis,2010,
14(3):252-255.
[4]M eynaar IA,DroogW,BatstraM,etal.In critically IIIpatients,serum procalcitonin ismore useful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sepsisand SIRSthan CRP,Il-6,orLBP[J]. CritCare Res Pract,2011,5(15):1-6.
[5]范江花,祝益民,張新萍.膿毒癥患兒低蛋白血癥與CRP及PCT的相關性[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0,12(11):870-873.
[6]郭旭光,周珊,陳瓊,等.降鈣素原在監(jiān)測細菌性血流感染中的臨床價值[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3,34(6):721-731.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5.060
R722.13
A
1671-0800(2014)05-0614-03
315300浙江省慈溪,慈溪市人民醫(yī)院
袁國平,Email:yuangoupin@ 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