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書振
摘要: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財政支出管理領域的一項變革,是我國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館陶縣財政局自2007年啟動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六年的時間,通過專戶歸口管理、理順資金流程、改變支付方式、實施財政一體化建設、規(guī)范財務報銷程序等一系列改革,使該縣的財政資金運行方式發(fā)生了大的變化,財政資金管理日趨規(guī)范。
關鍵詞:國庫集中支付 部門預算 信息化建設
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財政支出管理領域的一項變革,是我國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館陶縣財政局自2007年啟動了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試點,六年的時間,通過專戶歸口管理、理順資金流程、改變支付方式、實施財政一體化建設、規(guī)范財務報銷程序等一系列改革,使該縣的財政資金運行方式發(fā)生了大的變化,財政資金管理日趨規(guī)范。截止目前,所有預算單位、鄉(xiāng)鎮(zhèn)、預算內外和政府性基金均實施了以零余額清算為基本要求的規(guī)范模式的改革。隨著該縣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深入推進,在增強財政資金調控能力、提升資金運行效率、提高資金使用透明度、規(guī)范了預算單位財務行為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在全面推行國庫集中支付改革過程中,我們也發(fā)現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以深化完善。
一、現行縣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預算編制較粗,追加較多,影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
部門預算是國庫集中支付的基礎,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對預算編制和預算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戰(zhàn)。但縣級面臨兩個難點,對國庫集中支付制度實施帶來一定難度。一是縣級預算的編制較粗,支出項目往往只填到“類”、“款”、“項”,很多子項和子目都沒有填報,在具體操作中不利于對每一筆資金真實流向進行監(jiān)督,比如在公用經費中,因預算不能按水、電、油修等細項安排,造成單位支出審核時只能按辦公經費進行處理。二是年中臨時追加預算較多。近幾年,隨著縣城建設力度不斷加大,財政支出的壓力越來越大,在年中追加預算支出較多,因實施國庫集中支付改革而儲存在國庫的資金大量用于這方面支出,致使國庫資金存量較小,難以實現改革目的。
(二)財政專戶管理有待改進
館陶縣財政屬吃飯財政,大部分開支需靠上級專移支付,在資金上依賴上級財政過重,大部分??疃夹枰M入財政專戶管理,再加上上級??钔窍葋砦?,后來資金,為了加大財政支出進度,縣級往往采取先由國庫支出列支到專戶,由于一些項目必須驗收后才能撥付,使得資金長期滯留在專戶,造成一方面專戶資金閑置,一方面國庫資金緊張。再加上有些進入專戶的資金還需要向單位撥付(單位實有資金賬戶在支付中心分設),造成重復撥付。財政專戶管理的存在,還造成財政任何一個科室無法了解一個單位的全部支出。
(三)國庫集中支付制度不能滿足現行業(yè)務需要
館陶縣為推行規(guī)范化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取消了單位的全部賬戶,只開設了零余額賬戶,實行“零基一體”。 但是單位的借款、上級撥付資金等往來資金就沒有賬戶可以存放,目前在支付中心內部開設戶頭,核算往來資金。但是上級明確規(guī)定不允許從零余額賬戶轉入單位賬戶,但在縣級資金運行中,單位之間、一級二級單位之間、上下級之間常常發(fā)生往來資金。
(四)縣級國庫動態(tài)監(jiān)控職能未能充分發(fā)揮
在實踐中,由于縣級公務卡沒有全面推開,受直接支付無法提現金的限制,縣級授權支付額度較大,為此,我們對財政授權支付資金實行了事前審核后,再由單位去銀行辦理的程序,雖然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作用,但由于在軟件操作上,支付中心沒有事前操作權力,再加上人員少、工作量大,難以每筆核實資金用途,只能等銀行受理完通過系統(tǒng)提交到財政部門時,才能發(fā)現使用是否合理,不利于支付部門的監(jiān)督。
(五)公務卡尚未全面推行,大額提取現金時有發(fā)生
2013年,我縣對各行政事業(yè)單位人員開立了公務卡,但是受傳統(tǒng)現金報銷模式和縣級刷卡環(huán)境影響,公務卡真正實行起來較為困難,再加上個別單位,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由于項目征地,存在對農民支付包產款、征地款、拆遷補償款,還有一些向農民發(fā)生的困難補助等,而農民只認現金,不提供個人銀行賬戶,致使大額提取現金現象時有發(fā)生。
二、深化縣級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工作的對策和措施
(一)細化部門預算
預算編制是預算執(zhí)行的前提,是財政國庫管理改革的基礎,只有真正實行部門預算、細編預算,才能使項目資金盡可能落實到具體項目、具體單位,減少二次分配,便于預算執(zhí)行。
(二)加大軟件的開發(fā)、應用和對接,完善國庫動態(tài)監(jiān)控體系
建設以財政資金支付實時監(jiān)控為中心、以現代信息網絡技術為支撐、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tǒng)和動態(tài)監(jiān)控系統(tǒng)為手段、以內控管理和外部監(jiān)督制度為基礎的財政國庫集中支付動態(tài)監(jiān)控體系,設定動態(tài)監(jiān)控范圍,設置監(jiān)控對象,對國庫集中支付過程進行全面監(jiān)控,進一步規(guī)范預算單位財務管理。特別是對授權支付的監(jiān)控功能,應當設置自動預警,當預算單位向銀行提交授權支付指令時,系統(tǒng)可對支付事項的用途、收款人、收款賬戶等信息進行自動審核,審核不過的,應向財政支付部門提交確認。對大額提取現金的支出應設置不能審核通過的功能,減少人為因素的大額現金提取。
(三)減少財政專戶管理資金,統(tǒng)一納入國庫集中支付系統(tǒng)管理,實行直接支付
對縣級業(yè)務來說,為便于資金管理,資金應實行一個籠子收,一個漏斗支,財政專戶資金應納入國庫集中支付中直接支付管理模式,以便增大國庫資金存量,便于縣級調控資金。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整合優(yōu)化操作平臺
目前,縣級僅實現了財政部門、代理銀行、人行之間的聯網,應盡快與各預算單位聯網,實現各部門之間信息的即時傳遞,上級財政部門應在縣級聯網上給予技術和資金的支持,對有改革積極性的縣應率先推進,以確保財政國庫集中支付改革向規(guī)范化、科學化要求邁進。
參考文獻:
[1]張書紅.淺析國庫集中收付制度[J].當代經濟,2010,(01)
[2]趙明潔.試析預算外資金管理[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06)
[3]于洪軍.加快會計集中核算制度向國庫集中收付制度轉變的幾點建議[J].齊魯珠壇,2009,(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