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兆,楊杰山,尚大才,逯登鵬,史靖,鄭有福,鐘生財
(1.青海省仁濟醫(yī)院骨科,青海 西寧 810021;2.青海大學附屬醫(yī)院骨科,青海 西寧 810001)
股骨粗隆間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下肢骨折之一,常用手術治療策略包括髓外側方釘板固定技術和髓內固定技術。動力髖螺釘(dynamic hip screw,DHS)作為經典的髓外內固定技術,其術中出血量多、抗旋轉能力差、易發(fā)生疲勞斷裂、骨折不愈合或內翻畸形等缺點已在廣大骨科醫(yī)生中形成共識。為避免這些缺點,我們采用牽引閉合復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內釘(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內固定治療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獲得滿意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6年6月至2011年1月收治123 例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其中應用牽引床牽引閉合復位PFNA內固定64 例,按股骨粗隆間骨折Tronzo-Evans分型,Ⅰ型3 例,Ⅱ型11 例,Ⅲ型17 例,Ⅳ型21 例,Ⅴ型12 例,其中男43 例,女21 例,年齡67~95 歲,平均71.8 歲。傳統(tǒng)切開復位DHS內固定59 例,按股骨粗隆間骨折Tronzo-Evans分型,Ⅰ型2 例,Ⅱ型20 例,Ⅲ型37 例,其中男49 例,女10 例,年齡70~82 歲,平均70.3 歲。術前應用POSSUM評分系統(tǒng)進行充分的風險評估,術前住院日3~5 d。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及隨訪時患髖Harris評分,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臨床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1.2 手術方法 PFNA內固定:麻醉成功后,患者仰臥位,雙下肢置于牽引架上,雙足固定,患髖內收內旋牽引,C型臂機正側位透視骨折復位滿意。消毒鋪無菌單,自股骨大粗隆頂點向近側作長約4 cm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筋膜、分離闊筋膜張肌、臀中肌,顯露大粗隆頂點,在大粗隆頂點開口,沿股骨干方向擴髓,置入主釘,定位鉆入股骨頸導針。透視導針位置滿意,正位顯示導針在股骨頸中心或中下1/3交界,側位顯示導針股骨頸軸位中心稍偏后,測量確定防旋螺旋刀片長度,沿導針攻道,錘擊置入螺旋刀片,最后鎖定遠端螺釘,擰入主釘尾帽,沖洗縫合傷口。
DHS內固定:麻醉成功后,患者仰臥位于木制手術床,患髖墊高15°,消毒鋪無菌單,自股骨大粗隆頂點向股骨外髁方向遠側作長約15 cm切口,切開皮膚、皮下、筋膜,分離闊筋膜張肌,在股外側肌后方縱行切開,顯露大轉子外側壁及股骨近端,助手對患髖外展內旋牽引,C型臂機透視骨折復位滿意。在大轉子頂點以遠3 cm左右外側皮質中點向股骨頸鉆入第1根導針,注意合適的前傾角,C型臂透視正軸位滿意,正位顯示導針在股骨頸中心或中下1/3交界,在其上方間隔2 cm平行鉆入第2根導針。測量第1根導針確定鵝頭釘長度,沿導針攻道,擰入鵝頭釘,套入鋼板并與股骨干帖附,用持骨器夾持,螺釘固定,擰入頭釘尾帽,C型臂正軸位透視骨折復位固定滿意,置負壓引流,沖洗縫合傷口。
1.3 術后處理 PFNA組患者術后3~5 d拄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床活動。DHS組患者術后3 d拔除引流管,3周左右拄雙拐患肢不負重下床活動,兩組患者均在12~14 d拆線。
兩組123 例患者中107 例(PFNA內固定組57 例,DHS內固定組50 例)獲得隨訪,術后隨訪時間14~18個月,平均15.3個月。記錄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及隨訪時患髖Harris評分(見表1),應用SPSS 1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相關臨床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結果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上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Harri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出血量、術后下地活動時間、患髖Harris評分比較
3.1 兩種內固定方法優(yōu)劣 當前用于治療股骨粗隆間骨折的內固定器械種類繁多,總體上分為髓外固定系統(tǒng)如動力髖螺釘、經皮加壓鋼板、經皮加壓鋼板內固定系統(tǒng)等及髓內固定系統(tǒng)如Gamma釘、股骨近端髓內釘、PFNA等。作為髓外固定系統(tǒng)代表DHS,其結構特點是具有滑動和加壓雙重功能,DHS內固定術也成為以往治療股骨轉子間骨折的金標準。但DHS軸向滑動可使股骨頸長度縮短,肢體長度短縮;另外,DHS自身存在軸向、橫向及旋轉方向的相對不穩(wěn)定,易發(fā)生疲勞斷裂、骨折不愈合或內翻畸形等并發(fā)癥,尤其是對反轉子間骨折。相反,以PFNA為代表的髓內固定系統(tǒng)有其特有的優(yōu)勢:a)主釘和頭釘之間有固定的角度可使頸干角完全恢復;b)有效防止旋轉畸形;c)骨折閉合復位使骨折端干擾少,提高骨折愈合率;d)中心髓內固定,內固定物所受彎曲應力較鋼板減少,斷裂發(fā)生率降低;4)遠端鎖釘位置離主釘末端有一定距離,減小應力在末端集中,減少骨折發(fā)生。Struss等[1]對PFNA的生物力學研究結果顯示,螺旋刀片切割股骨頭至少需1 000 N的應力,較傳統(tǒng)的螺釘固定系統(tǒng)抗剪切力明顯提高,打入的螺旋刀片和周圍骨質緊密鑲嵌,把持力良好,能很好的防止旋轉和塌陷。DHS最大的缺點在于防旋能力不足,尤其是對于外側壁破裂或外側壁危險型的骨折類型[2]。章建華等[3]采用回顧性分析的方法總結355 例不穩(wěn)定性骨折伴骨質疏松的股骨粗隆間骨折行動力髖螺釘固定手術,失敗率超過50%。目前普遍認為,對于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髓外、髓內固定均可,而對于不穩(wěn)定型股骨轉子間骨折,特別是反轉子間骨折,髓內中心固定應視為首選[4]。Tronzo-Evans分型中Ⅰ型、Ⅱ型、大粗隆外側壁基本完整的Ⅲ型DHS、PFNA均可選擇,Ⅳ型、Ⅴ型選擇PFNA。
3.2 術前評估 對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雖然目前內固定和治療方法已經有了改進,但病死率在過去20年內并沒有明顯下降[5]。術前進行風險評估,有利于醫(yī)生判斷手術收益和相應的風險,幫助醫(yī)生選擇合適的患者。有研究表明,POSSUM評分系統(tǒng)有一定應用價值[6]。針對術前POSSUM評分高的患者,應重視改善患者生理狀況,如糾正貧血,控制血壓,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可有效降低手術風險。從并發(fā)癥及死亡事件觀測結果來看,呼吸道疾病占所有并發(fā)癥的48.8%。肺臟不僅是一個呼吸器官,而且還是重要的代謝器官,體內許多物質的生成、釋放、激活
和滅活過程都在肺內進行[7]。同時肺臟又是一個易損器官,肺外疾病很容易造成肺臟損傷。隨著老年人呼吸功能減退,當機體遭受創(chuàng)傷時,產生的各種炎性介質導致了肺臟損害,手術創(chuàng)傷也加重了肺損傷,創(chuàng)傷及手術的雙重打擊導致了肺部這種看不見的損傷,大大增加了老年患者術后呼吸系統(tǒng)并發(fā)癥和死亡率。因此,術前積極改善呼吸功能、選擇微創(chuàng)手術方式、術后合理應用抗生素、早期下床康復訓練、保持呼吸道通暢、促進排痰等措施對減少術后肺部并發(fā)癥發(fā)生、降低病死率十分重要。
3.3 注意事項 對于大轉子外側壁完整的患者,陳雁西等[8]研究認為在大轉子頂點開口擴髓過程中易導致外側壁發(fā)生醫(yī)源性爆裂骨折,影響患者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因此,在操作過程中注意將進釘點內移,擴髓及插釘時要小心操作,避免外側壁骨折。本研究PFNA組患者手術中大轉子頂點進釘點確定后并沒有按常規(guī)先鉆入導針再進行開口擴髓,而是憑手感直接開口擴髓(必須確保擴髓在股骨髓腔內進行),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但是初學者還不能效仿。
參考文獻:
[1]Struss E,Frank J,Lee J.Helical blade versus sliding hip screw for treatmentt of 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hip fractures:A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J].Injury,2006,37(10):984-989.
[2]張世民,祝曉忠,黃軼剛,等.外側壁危險型股骨粗隆間骨折DHS與PFNA治療的回顧性對比研究[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0,18(22):1868-1872.
[3]章建華,季衛(wèi)鋒,童培建,等.股骨粗隆間骨折DHS內固定失敗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05,13(8):577-579.
[4]邱貴興.骨科學高級教程[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0:190.
[5]Roberts SE,Goldacre MJ.Time trends and demo morality after fractured neck of femur in an English population,1968-1998:database study[J].BMJ,2003,327(7418):771-775.
[6]劉智,張浩,何紅英,等.改良POSSUM評分系統(tǒng)在預測老年人股骨粗隆間骨折手術風險中的應用價值[J].中華外科雜志,2010,48(10):769-773.
[7]王士雯.老年多器官功能不全綜合征的肺啟動機制[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02,1(1):4-6.
[8]陳雁西,梅炯,畢剛,等.PFNA治療股骨轉子間伴或不伴外側壁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華骨科雜志,2012,32(7):618-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