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龍巖學院,福建龍巖,364012)
英語視聽說課程是一門語言技能訓練課程,應該如何利用現代的科技手段,把傳統的聽力課與口語課相結合,立足英語教學改革,更新教育觀念,使該課程成為名符其實的視聽說課程,成為實用性強、視聽內容實用而又豐富的全方位的英語教學,是當前教學管理部門和教師所必須正視的問題。
視聽說課程作為英語專業(yè)本科生在專業(yè)學習中開設的專業(yè)教育必修課,通過“視”“聽”“說”三者相結合,要全面提升學生的聽說能力,是學生的目標語理解能力和口語產出能力滿足高層次語言應用要求的重要課程。隨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發(fā)展,該課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問題仍然存在。首先,盡管多數視聽說課程已經在多媒體語音教室上課,但是教學模式還是相對比較單一,仍是以教師為中心,課上滿堂灌輸,對學生采取機械訓練,語言知識的輸入多于語言技能的練習,使學生處于被動的信息接收地位;其次,由于上課時班上人數較多,在有限的上課時間內無法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機會開口練習,使得多數教師在上這門課程時,為了充分利用時間,仍會把重點放在學生“聽”的能力上,對學生的“說”, 即英語口頭表達能力較為忽略,會使部分學生感覺還是在上聽力課,而不是視聽說課程,主動參與的積極性不高;最后,大部分的高校都沒有一套專門適合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視聽說教材,上課內容主要以教師所選的材料為主。這一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他們找到有趣味性,實用性,可操作性集于一體的教學材料,并且內容要難度適中,語言要地道而又生動,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增強學習探索知識的能力和欲望。同時由于沒有指定的教材,教師上課時間較短,這就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隨著元認知策略研究的興起,自主學習日益受到廣大教育者的重視。Henri Holec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對自己的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1]。結合外語學習的特殊性,外語自主學習可以概括為學習者外部環(huán)境和內部環(huán)境協調統一的結果。外部環(huán)境包括教學環(huán)境,師資力量和學習資源,是實現自主學習的前提條件和物質基礎,而內部環(huán)境指的是學習者的態(tài)度和能力。自主學習,指的是學習者在總體目標的宏觀控制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由主動的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的學習活動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方式[2]。自主學習能力實質上是學習者自我監(jiān)控能力,其發(fā)展主要體現在認知水平和元認知水平的提高。自主學習不是一個靜態(tài)的、短期的過程,而是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的、必須持之以恒的過程。與傳統學習方式相比,自主學習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創(chuàng)新性等特點。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把學習建立在自覺主動的基礎上,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中心和主體,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在探索中充實并發(fā)展自己的能力。
隨著現代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的高速發(fā)展,教師在視聽說課程中充分地使用了多媒體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強調了學習者的主體性,但并不排斥教師的指導作用,也不否定教師的教學責任。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的宏觀指導,注意他們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為每個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幫助他們掌握新的學習方式?;谠谡n堂上應該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前提下,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1.教學內容的選擇
《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規(guī)定:視聽說課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和口頭表達能力,加深他們對英語國家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認識和了解[3]。教材的好壞對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有著直接的影響。教材應該是發(fā)音地道,圖文并茂、畫面動感的,是聲音、圖像、文字和視頻的優(yōu)化組合,容易給學習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課件或者資料,要能夠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引起他們感情上的共鳴,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即自主學習,從而在真正意義上提高學生英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
2.了解學生,確立學習目標和計劃
教師應該盡快通過相關活動或者手段認識并進而了解自己的學生,包括他們的英語基礎、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學習態(tài)度等等。和諧融洽的教學氛圍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是學習者能夠積極地、主動地進行自主學習的保障。
學生的水平參差不齊,教師要幫助不同的學生制定不同的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并且在既定目標的引導下,制定相應的學習計劃,不斷調整學習過程和學習策略。要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引導學生多看多聽,使每個學生的個性潛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從而實現自主學習。
3.改革教學方法
教師應該把視聽說課程和聽力課程區(qū)別開來,在注重學生的語言輸入過程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學生的語言輸出。視聽說課堂上,教師應選取適當的教學材料,并且對關鍵詞匯、語法現象和文化蘊含信息進行講解,適當導入必要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便于學生盡快過渡到視聽準備狀態(tài),盡快地進入角色,使學生能夠初步掃除語言文化障礙,較為準確地理解材料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適當引導、激發(fā)學生積極的輸出,讓學生對視聽材料的內容、表現手法、象征意義等進行探討,并相應地設計一些“輸出性”任務,利用口頭表達的形式,對視聽理解效果進行反饋和檢測,可以包括主題討論、短文填空、聽力理解問答、情節(jié)復述、配音、角色表演、自由辯論、游戲等多種形式,以幫助學生訓練學習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視聽理解、筆記、速記、口語表達等語言技能,從而使學生能夠更有效地進行自主學習。
4.評價與激勵策略
教師在與學生交流時,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他們的學習方法、策略、結果等要及時作出反饋和評價。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如:朗讀、背誦、角色模仿、小測等,可以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和教師總評等多種評價方式進行評價。比如學生互評,一組的學生進行角色表演,讓其他的學生進行打分,并寫下評語,哪部分演得好,哪部分不好,然后教師再把學生所打的分數收上來,進行總評。這樣可以使學生高度關注其他同學的表演,使自己參與其中。這種通過學生自評和互評的方式,使學生從被動地接受評價轉為評價他人的主體,有助于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教師的總評至關重要,要逐一指出學生的錯誤,但不必指名道姓,不能讓學生有太大的挫折感,從而打擊他們的積極性;而對學生出色的表現,教師一定要及時地加以表揚和鼓勵,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作為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一周一般只有兩節(jié)視聽說課。由于教學時間的局限性,教師在課堂內所傳授的知識也是有限的,這就使學生的課堂外自主學習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在這短短兩節(jié)課里,充分引導學生,讓他們明確教學目的和內容,然后布置與課堂上的內容相關的課外任務給學生,引導他們根據自己制定的學習計劃,進行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控、自我評估,逐步形成能夠進行課外自主學習的能力。同時教師和同學之間可以進行檢查和督促,確定每個學生是否完成各個階段要求的基本內容,進行學習效果自測。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介紹課外的學習材料或相關的各類網絡資源和教學平臺,如putclub.com(普特網),kekenet.com(可可英語),里面有各種的音頻視頻材料,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讓他們學會充分利用自己的課外的時間來進行學習,訓練自己的聽說技能,提高學習效率。
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進行課外學習,定期輪流舉辦每周一到兩次的英語角活動,每學期舉辦英語演講比賽,角色表演賽和辯論賽,讓學生融入到整個英語學習的團隊當中去,讓他們相互幫助,相互督促,這樣能夠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加學校舉辦的各種活動,也能提升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使英語視聽說教學可以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讓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個性化的自主式學習。教師也應該與時俱進,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重新定位自己在課堂上的角色和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理念,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創(chuàng)造自主學習的環(huán)境和條件,指導他們自主學習,培養(yǎng)出符合時代要求的綜合性外語人才。
[1]Holec H.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2]吳廣義.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中學生英語學習方式的變革[J].教育探索,2009(5):102-104.
[3]王菁.網絡環(huán)境下基于建構主義的英語視聽說教學研究[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0(24),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