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關鍵詞〕 數(shù)學教學;傾聽習慣;傾
聽能力;培養(yǎng);要求;技
巧;鼓勵;課外資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2—0084—01
一、明確傾聽的要求
傾聽的要求是:聽得準、理解快、記得清,具有較強的傾聽品評力和傾聽組合力。圍繞著這一標準,在教學活動中我特別強調:學會傾聽要做到“五心”,即做到:一要專心、二要耐心、三要細心、四要虛心、五要用心。
二、傳授傾聽的技巧
1.集中注意力的技巧。在聽同學發(fā)言前,可以猜測發(fā)言的同學會說些什么,這樣有利于集中學生的注意力。當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不愿傾聽時,要及時提醒,同時還要引導學生運用堅強的意志力,去戰(zhàn)勝分散注意力的內外干擾。
2.歸納整理的技巧。學生闡述觀點時,教師可以要求其他學生對其所說的內容進行歸納整理。這樣,邊聽邊思考邊整理,不但有利于傾聽,也為后面的溝通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記錄分析的技巧。分析就是看看概括的內容里面到底有些什么,有幾層意思,最后再想想發(fā)言的同學說的有沒有道理。
三、把“聽”與“說”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習慣
聽和說是密不可分的有機結合體,傾聽能力更多是通過說話表現(xiàn)出來。有了專注地聽,才會有準確地說。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將“聽”與“說”結合起來,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好習慣。
例如,在教學“6的乘法口訣”時,因為有的學生在課前已經(jīng)會背了,所以課上我先讓個別學生背一背,讓其他學生認真聽。之后,讓學生利用手中的學具擺一擺,驗證這個學生背的口訣對不對。擺完后,我讓學生說一說你驗證的是哪句口訣?擺的是什么?怎么擺的?其他學生聽完后,再讓他們說一說這個學生擺的有道理嗎?你又是怎么擺的,驗證的是哪句口訣?這樣把“聽”與“說”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傾聽習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四、恰當評價,鼓勵傾聽
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過程中,教師千萬不要吝嗇贊揚,要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感。一個眼神,一句贊揚,一個微笑,不花時間,不費力氣,卻能收到明顯的教育效果。因此,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用真誠的話語鼓勵他們。這樣,學生就會由要聽到愛聽再到善聽。如,我經(jīng)常會說:“你聽得很認真,這可是尊重別人的表現(xiàn)呀!”“ 這么一點小小的區(qū)別都被你找出來了,你可真了不起!”“你聽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幫了他的大忙?!薄?/p>
五、挖掘課外資源,鍛煉學生傾聽的本領
課堂訓練是主渠道,但僅憑這一渠道還不夠,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課外活動資源本身的吸引力,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提高自己的傾聽能力。
1.聽學習內容。讓學生聽教師布置的作業(yè),以強化學生“聽”的意識,提高學生“聽”的能力。也可以選用短小生動、淺顯易懂的故事讓教師或學生講,其余學生聽、記。要求記得簡明扼要,以訓練學生在最短時間內理解信息、整合信息、積累信息的能力。
2.聽生活樂事。蘇霍姆林斯基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庇谑?,我布置了這樣的作業(yè),讓學生回家聽那些內容有趣、情節(jié)生動的少兒廣播節(jié)目?;氐綄W校后,讓學生說說記住了幾個詞語,并簡單復述廣播的內容,能力較強的學生還可讓他們說說聽后的感受、心得。除廣播外,有趣的事件、精彩的故事、重大的新聞都可以讓學生先聽,之后敞開心扉交流心得體會。
3.家校聯(lián)系。通過家長會跟家長聯(lián)系好,家長和教師形成默契,每個星期教師要有一些話讓學生口頭傳達給家長,而家長也要有回話讓學生口頭傳達給教師。這就要求學生必須用心去聽,用心去記。學生傳話時,教師、家長應及時記錄,定期相互溝通以確定傳話的質量與準確性。這樣的課外訓練對提高學生的傾聽能力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當然學生傾聽習慣和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學生形成良好的傾聽習慣以及一定的傾聽能力,需要教師不斷提醒、督促、指導、訓練。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善于捕捉和利用一切時機,學生就會養(yǎng)成認真傾聽的好習慣,傾聽的能力必會更上一層樓。
編輯:謝穎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