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海源++宋韶花
〔關鍵詞〕 減負;目的;觀念;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
02—0020—01
減負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們能夠在輕松、快樂的環(huán)境中得到更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學校是育人的場所,教師作為實施教育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減負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可以說,減負的成敗在教師。那么,該如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減負呢?這就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這就要求教師要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素質,通過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去尋找適合新形勢下減負的途徑。
一、與時俱進,更新觀念
對于減負,有人認為,減輕學生負擔就是減少學生在校時間,少留作業(yè),少訂資料;還有人認為,學生減負了,空余時間都去玩了,成績下滑了,家長不滿意,領導會批評,凡此種種,都是對減負的歪解,如果不及時更新觀念,開拓創(chuàng)新,單靠上級的有關條文和行政手段,減負工作還是不能真正落實到實處。
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創(chuàng)新性人才是現(xiàn)代學校教育的基本任務。減負的任務就是要提高人的全面素質,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A教育就是要為人的發(fā)展打好基礎,這個基礎包括科學文化知識、高尚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審美情趣、良好的身體素質、現(xiàn)代文明意識,以及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實踐的創(chuàng)造能力等。當今世界的發(fā)展,說到底就是人的素質的發(fā)展,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應不斷轉變教學觀念,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
教師的教學不能單純地視為知識的傳授,而更多的應該是問題的發(fā)現(xiàn)、探討,感情的交流。只有在充滿人文主義思想的民主教學氣氛中,學生的主體性才可能得以發(fā)揮,也才能談得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同時教師還必須正確對待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實施分層教學。融洽與每一個學生的感情,使學生能在愉快的、充滿感情交流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知識,形成能力。
二、要改革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長期以來,陳舊的教學觀念 ,禁錮著人們的思想,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設定往往是單一的,教學過程中重知識學習,輕能力的形成、學法的培養(yǎng);重本學科教學任務的完成,忽視科目與科目之間、學科教學與非學科教育之間目標的相互滲透。旨在提高人的素質的現(xiàn)代教育要求培養(yǎng)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共處”、“學會健體”,其培養(yǎng)目標是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對社會有用的綜合性人才,這就要求我們在設立教學目標時貫徹滲透性原則,確立教學綜合性目標。讓課堂成為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全方位表現(xiàn)自我的場所?,F(xiàn)代教育創(chuàng)新性、實踐性的內涵要求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性,就是要求教師對課堂教學必須因教學內容的不同、教學對象的不同采用多變的教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講授為活動、變提問為啟發(fā)、轉變情感觀念,讓課堂愉快起來,讓學生成為“主角”,讓老師成為“配角”。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三機一幕進入了尋常教室。對教師來說,掌握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其顯著的特點,一是能有效地增大每一堂課的容量;二是能減輕教師板書的工作量,使教師能有精力講深講透所舉例子,提高講解效率;三是直觀性強,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
沒有高素質的教師,減負還是一句空話。減負就是減去超出學生身心發(fā)展承受能力以外的學習任務,減去學習活動中機械、重復又對學生智力開發(fā)無益的訓練,但減負決不能減質,而是要更好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因此,減負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師的素質包括多方面的內容,諸如良好的道德品質、廣博的知識和修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教育科研能力等。提高教師的素質,除上級主管部門要加以指導和培訓外,教師本人也要主動地、積極地從不同渠道,用不同方式加以學習,不斷地給自己充電。時代在飛速發(fā)展,學生的接受能力、認知水平都在不斷地提高,新學科、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涌現(xiàn),對教師的知識更新要求愈來愈強烈。所以我們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質,讓學生更加茁壯地成長。
總之,真正給學生減負,讓學生健康成長,是我們教師責無旁貸的使命。教師應身體力行,服務學生,改變角色,在教學中要充分關注學生學習品質的形成和發(fā)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設豐富的教學環(huán)境,建立一個學生易接納的教學氛圍。
編輯:蔡揚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