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雷,向新柱,王子琪
?
紡織工程專業(yè)“本科生導師制”運行機制研究
張 雷1,向新柱2,王子琪2
(1. 武漢紡織大學 電子與電氣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2. 武漢紡織大學 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3)
以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工作為實踐背景,探討了“本科生導師制”的實施模式,通過制度構建、引入“師企問題”、體制完善等多種途徑解決“導師制”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從而對紡織工程專業(yè)大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本科生導師制;“師企問題”;運行機制
導師制教學管理模式最早起源于14 世紀的英國牛津大學,由溫切斯特主教威廉·維克姆首創(chuàng),它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學內容上強調德智并重,在教學方式上強調個別化指導,在學習環(huán)境上營造和諧、自由和寬松的氛圍。”其后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著名大學相繼采用該制度,導師制它為牛津大學帶來了極大的榮譽,幾百年來,英國歷史上的41 位首相中,70%多畢業(yè)于牛津大學;諾貝爾獎獲得者中也有46 位是牛津學子,隨后仿效該制度的美國大學更是大大受益,與此同時,本科生導師制也在世界高校中得以廣泛推廣。
從國內近年導師制的發(fā)展歷程看,最早實行導師制的是2002年的北京大學,隨后浙江大學也開始試行,之后各地高校紛紛效仿,最終形成了全國高校范圍內普遍認可的一種人才培養(yǎng)輔助模式。在經歷“大擴招”后,國內高校本科生的培養(yǎng)急需從“粗放經營”走向“精耕細作”,在國家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如何在當前形式下推進教學改革,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是全國眾多高等院校面臨的問題與挑戰(zhàn)。導師制作為學分制的“孿生兄妹”,更是引起了許多教育家、教育機構的關注。
所謂“導師制”,即“指導教師對一部分少數學生進行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個別指導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法。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是以“教”為主,而導師制的教學模式是以“導”為主,以此來培養(yǎng)、提高學生們在今后的學習、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盵1]“在導師制中,師生關系將比在傳統的教學中更加親密:導師通過對學生的觀察,指出學生存在的各種不足和應該努力的方向;而學生在導師的指導下,根據自己的自身情況提高德育層面和知識層面”。[2]筆者所關注的“本科生導師制”,僅指在具有“紡織”專業(yè)特色的高校對工科背景本科生實行班級制和輔導員制的同時,選聘一些具有較高思想素質、業(yè)務素質和專業(yè)素質的教師(含教授、專家、學者、博士、高工、企業(yè)高管等)擔任本科生的導師,不僅要負責學生的學習,而且要在思想、生活、心理、實習、就業(yè)等方面給予學生個性化引導的教育制度。
紡織工程專業(yè)大學生“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模式是紡織產業(yè)轉型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協同培養(yǎng)機制創(chuàng)建的重要途徑①,其首先“應明確導師的任職條件、主要職責、工作要求、推薦與選拔、聘任與管理、考核與評優(yōu),并制定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確保導師制有章可循?!盵3]通過科學、細致的歸納和整理,筆者將“導師”劃分為學業(yè)導師、生活導師、科研導師、企業(yè)導師、(實習)就業(yè)導師、思想政治教育導師(含黨建導師)、優(yōu)秀本科生導師(立足學院卓越工程師班和拔尖班)等。
目前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試(實)行模式有許多種,導師制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有不同的實施方式。一是輔導員、生活導師、政治導師相結合模式,這一模式主要針對大一新生,引導其獨立生活、自主學習等能力,對新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普及等;二是學業(yè)導師、就業(yè)導師交叉模式,在強化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注重專業(yè)知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導師對學生進行交叉指導,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專業(yè)現狀和發(fā)展方向;三是“團隊式”學術導師培養(yǎng)模式,在學生已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后,可在導師的指導下組成研究團隊進行專業(yè)課題研究,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四是專業(yè)導師和企業(yè)導師相結合模式,聘請企業(yè)技術人才與教師一同指導學生,將學術講座和企業(yè)實習結合起來,促使學生將理論與實際進一步結合;五是思政導師、生活導師、就業(yè)導師貫穿始終模式,在整個大學階段經常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心理素質和職業(yè)發(fā)展等方面的教育,從始至終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素質、修正職業(yè)目標。[4]
根據武漢紡織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以下簡稱紡織學院)的實際,學院采取導師與學生“一對一”或“一對多”的結合模式,一般情況下一個班級配備一名優(yōu)秀教師作為班級導師,在導師與學生之間實施雙向選擇機制。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生活指導以及專業(yè)基礎教育之余,根據導師的研究課題和學生的申請項目,組建不同類別的科研興趣小組,促進導師對學生進行專業(yè)方面的個性化指導,鍛煉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專業(yè)知識的探索。這樣既可以滿足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或人生規(guī)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導師”,同時導師也可以發(fā)揮所長,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一)導師數量與質量難以保證?!霸趪鴥龋捎谡猩?guī)模的擴大,高校師生比例約為1:17。”[5]在導師制的實施過程中,導師的選配一般以班級為單位,導師很難針對具有30多名學生的班級進行個性化引導,使導學效果不理想。為擴大導師隊伍,某些高校將新任教師和管理人員加入進來,但這種做法又可能導致導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參差不齊。為解決導師數量與質量之間的矛盾,就需要導師提高自身學科素養(yǎng)、多了解專業(yè)領域現狀、多進入企業(yè)調研學習,提升自身能力,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引導,因材施教。培育更多優(yōu)秀導師,解決導師人才短缺問題后,才能轉變以往“1班1導”的模式,真正實現個性化引導,將導師實施的品德培養(yǎng)、專業(yè)指導、學業(yè)指導、學術引導、社會實踐指導、就業(yè)指導等與學生成長、成才更有效地結合,實行導師與學生相互選擇,協調發(fā)展,相互進步的新型運行機制。
(二)缺乏對導師的規(guī)范管理?!坝捎诟咝5谋究粕鷮熤七€是一個新生事物,很多高校還沒有形成具體的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條例,一段時間過后,導師們誰做得更好無從談起,沒有具體的考核指標,長期下去也會打擊導師們的積極性?!盵6]學院需要構建一系列制度和體制,對導師進行考核評價,給予適當的約束和鼓勵政策,形成一種具有紡織專業(yè)特色的、“動態(tài)”的、教學相長的,培育復合型工科人才的“本科生導師制”運行機制?!霸趯熤茖嵤┲校嘘P考核辦法的硬性規(guī)定內容難以量化,而且導師對學生的指導幫助也不是立竿見影一蹴而就的。”[7]不同類別的導師在對學生進行引導時側重點不同,如何進行個性化又不失公允的考評,實施后如何評估以及學院應該提供哪些條件等都還在探索階段,特別是在引進企業(yè)高工和高管擔任“企業(yè)導師”后一系列措施和制度的完善還有待思考。
(三)導師工作時間有限、渠道狹窄。高校中擔任導師的教師不僅要承擔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同時還要從事科研和研究生的培養(yǎng)等工作,還要顧及自己的進修,在指導學生方面難以分配很多精力,導師與學生之間的聯系與交流不夠深入,易流于形式,達不到個性化指導的目的。在導師引導學生的過程中,教育重點一般在于對學生的專業(yè)指導,往往缺乏對學生思想、心理、生活等內在的影響和引導?!霸诋斀裰R經濟和信息時代,高校應充分利用為導師與導師之間、導師與學生之間建立網絡平臺、交流平臺,及時深入了解學生思想動態(tài),進行研討交流,以拓寬導師的工作思路,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盵8]
(1)構建完整的實施制度,規(guī)范導師管理
“導師制的完善運行需要相關的配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比如導師的選聘制度、選課制度、學籍管理制度、實習實驗制度、學生工作、高校人事管理制度、后勤保障制度等?!盵9]紡織學院已制定、出臺《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本科生導師制實施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輔助政策,來規(guī)范、約束、保障“受聘導師”相關權利和義務,對導師的工作進行定性、定量的綜合性考核,與教師評優(yōu)評先、職稱晉級、績效相結合。
(2)引入“師企問題”文件,確立導師培訓新路徑
近年來學院積極探索學生導師培養(yǎng)新路徑,“師—企—問—題”的引入使導師培訓制度更具完備性。所謂“師—企—問—題”,“師”是老師,主要是年輕博士;“企”指企業(yè);“問”是指發(fā)現企業(yè)經營與生產中的問題;“題”指博士參與企業(yè)研發(fā)的課題。學院為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落實“一博士一企業(yè)”,鼓勵年青博士特別是黨員博士進企業(yè),實現教師和企業(yè)的共贏,從而可以在科研方面對學生積極予以引導。目前學院已出臺《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師企問題”實施辦法》及配套文件,走“師企問題”之路,是發(fā)展學院,培育優(yōu)秀“導師”,搞好教學工作、科學研究、服務社會經濟、培育優(yōu)質人才的一個重要途徑。導師制下,教師與企業(yè)“走”的更為緊密,學生可根據需要選擇“博士”(進駐企業(yè)的博士)導師、企業(yè)導師或(實習)就業(yè)導師,從而對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為做好“師-企-問-題”工作,包括“國家千人計劃”學者王訓該教授等為全體教職員工進行了多次報告和動員,鼓勵、推薦優(yōu)秀博士導師進駐企業(yè),通過校企合作、科技攻關、人際交流等既提升博士導師綜合素質、積累經驗、增長才干,亦反用于學生使學生受益。
(1)充分整合學院現有資源并加以利用。利用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比如姚穆院士、“長江學者”徐衛(wèi)林教授等)、肥沃的科研土壤(多位教師正參與的重點課題研究)、過硬的實驗設備(學校國家級實驗室重點培育基地、紡織科技館和在建的纖維館等)、“織心灣”心理健康研究所、大學生就業(yè)實習基地(如福建鑫華股份有限公司、際華3509、武漢江南集團、老河口富利華紡織有限公司等)優(yōu)勢,整合形成培育學生的“教育產業(yè)鏈”,落實“導師”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培養(yǎng)卓越創(chuàng)新型紡織人才。
(2)以“織心灣” 心理健康研究所為平臺構建師生心靈橋梁?!翱椥臑场?,寓意為“老師做學生的知心朋友,學院是學生心靈的港灣”。自“織心灣” 心理健康研究所成立以來,學院充分利用學工隊伍優(yōu)勢和導師的作用,積極聯系導師與學生,提供導師與學生的心理交流平臺,導師們參與值班,傾聽學生心聲,加強導師與學生間的深層溝通,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對心理問題學生進行疏導,為同學們的成長成才保駕護航。
(3)采取靈活多元的師生溝通方式。依托導師制,每學年伊始導師們對大一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從而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成才目標;邀請專家學者、成功校友、著名企業(yè)家進校園,開展紡織專業(yè)論壇,為學生學業(yè)做好導航;邀請國外專家、學者定期開展“金絲線”科技論壇,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科研素養(yǎng)、社會實踐能力和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另外,構建網絡信息交流平臺,通過訪談、郵件問答、QQ、MSN、短信、微博互動、微信等交流形式,大大拉近了導師與學生間的距離,保證了導師導學的針對性,在育人實踐中實現導師與學生的共同成長。
① 參見徐衛(wèi)林教授:《適應紡織產業(yè)轉型的應用型創(chuàng)新人才協調培養(yǎng)機制與實踐》,該項目獲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1] 劉振彪,陳曉紅.對本科生導師制的思考[J].現代大學教育,2003,(4).
[2] 張金萍,周游.成功實施本科生導師制的幾個關鍵問題[J].黑龍江高教究,2004,(8).
[3] 雷文,趙攀,魏正曦.本科生導師制實施模式研究[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22).
[4] 何秋香.論黨建導師制在高職學生黨員教育中的作用[J].淮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4).
[5] 周營軍.我國高校本科生導師制實行過程中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鄭州輕工業(yè)學院學報,2010,(1).
[6] 顏洪平.論高校輔導員模式下學業(yè)導師制的作用[J].科技信息,2012,(24).
[7] 梁衡.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優(yōu)點、問題及對策[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2,(17).
[8] 李江.基于導師制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高校論壇,2012,(6).
[9] 溫強.本科導師制的實踐與思考[J].群文天地,2012,(9).
Research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f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for the Students Majoring in Textile Engineering
ZHANG Lei1, XIANG Xin-zhu2, WANG Zi-qi2
(1. School of Electronic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2. School of Textile,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3, China)
As the practical background in the College of Textil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extile Academy") is also analyzing the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s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del, through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introduction of "Tutor and Corporate question ", perfecting the system and other ways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and thus we aim at carrying out quality education for the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the textile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utorial System; “Tutor And Corporate Question”; Operating Mechanism
張雷(1981-),男,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紡織工程.
武漢紡織大學2012年思想政治教育專項項目(133065);湖北省教育廳2014年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4G230).
G642.0
A
2095-414X(2014)04-006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