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偉
(定西師范高等??茖W校,甘肅 定西 743000)
“課后備課”指教師每次上完課后對教學情況的反思、研究和總結。筆者在多年的人體解剖學教學實踐中,每次上完課都會把自己教學中的得失、感想、體會及時記錄下來,不斷補充修改完善教案,改進教學方法,實行“備課—上課—課后備課—再上課”模式,對提高教學質量具有積極作用。
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提出教師成長公式:教師成長=經(jīng)驗+反思。他指出:“沒有反思的經(jīng)驗是狹隘的經(jīng)驗,至多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于獲得經(jīng)驗而不對經(jīng)驗進行深入地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學經(jīng)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除非善于從經(jīng)驗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則,就不能有什么改進。”
只有對課后備課有正確的認識,才能在情感上激發(fā)課后備課的內在動力,進而產(chǎn)生具體的課后備課行為。課后備課意識強的教師會經(jīng)常思考自己教學中的問題,通過解決問題,使自己不斷完善。長期的課后備課實踐自然能提高課后備課的自覺性,教師經(jīng)過不斷的自我剖析、自我診斷、自我調整,改進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認識,最終實現(xiàn)自我提高。隨著不斷的成功,教師的自信心也逐漸加強,這將成為教師進一步完善自我和提高教學水平的強大動力[1]。
一是內容。一般來講,課后備課內容包括實際教學效果與教學計劃的差距,教學內容的調整、補充是否合理,教法的成功之處與存在的問題,教學理念是否出現(xiàn)偏差,外顯行為是否有利于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等。無論記載什么內容,必須抓住自己感受、領悟最深的東西,如新穎精彩的課題導入、教學難點的成功突破、引人入勝的教學方法、成功的臨場發(fā)揮、直觀教具的合理使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等。通過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認真反思,將真切、豐富的教學體驗和理性的教學思考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把課后備課提升到更高的層面上。二是方法。無論采用何種方法,都必須遵守如下原則:第一,及時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感悟很難長久地停留在記憶中,往往轉瞬即逝。因此,課后應該及時做好記錄。第二,真實性。課后記錄貴在求真,做到所述內容真實,剖析問題一針見血,分析教學實事求是。因此,無論怎樣寫、寫什么,都應該有利于新一輪的教學。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一堂課講得是否成功,自己往往不能做出最佳評判,同行或專家評課,不失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具體做法是將所講課程錄下來重新播放,然后讓同行批評指正。這項工作比較費時,也比較麻煩,但往往有效。在集體評課后,教師應將集體備課成果與之前的個人備課有機結合起來,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預案,根據(jù)教情、學情批判地吸納集體智慧,修正原先的教學思路,解決制約教學的諸多問題,對已經(jīng)形成的教學預案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再修改、加工、完善和提升,滲透自己的思考,形成個性化教案[2]。
要注意的是評課教師或專家要開誠布公,實事求是,盡可能多地提出批評意見。如果只談成績不說缺點,被評者會沉湎于自我感覺良好的不良心態(tài)中,對提高教學質量沒有積極作用。
聽課是提高教師教學水平的一種有效方式。為了真正把別人成功的教學經(jīng)驗內化為自己的教學本領,聽課時要特別注意聽授課結構、重難點突破、板書及教學媒體運用、課堂氣氛營造、聽教師怎樣講、聽學生怎么學等。聽優(yōu)秀教師授課,把其他教師作為對照反思自己的一面鏡子,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教學的不足,也是提高課后備課水平的有效措施[3]。
課后備課實際上是一種教師總結教學經(jīng)驗、探索教學規(guī)律、改進教學方法和提高教學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師自我剖析、提高教學質量,深化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課后備課是對自己課堂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行為等進行反省、回顧、總結優(yōu)劣、找出差距、分析得失原因的過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水平,提升教學實踐的合理性。
[1]吳小玲.課后反思是提高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有效途徑[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09,30(2):132-133.
[2]崔珊.如何進行有效備課[J].時代教育,2012(5):250.
[3]劉金玉.高效備課的思考與實踐[J].江蘇教育,2009(3):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