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恒光,方 圣,李 惠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慶 400016)
淺析皮膚科PBL教學模式的困境與對策
趙恒光,方 圣,李 惠
(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慶 400016)
總結皮膚科在開展PBL教學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提出解決方案,以使皮膚科教學及時走出困境,培養(yǎng)出符合社會需求的有用人才。
皮膚科;PBL教學模式;醫(yī)學教育
PBL是指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其對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以及自學能力等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與傳統(tǒng)授課(LBL)教學模式相比,它最初具有以下6方面特征[1]: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中心;學生被分為若干小組,最優(yōu)化為6~8人/組;教師起指導作用而非直接講授;通過預設問題引領小組的學習和討論;以問題獲得解決促進學生掌握知識;通過問題的不斷擴展使學習得以深入。隨著我國醫(yī)學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我科(皮膚科)也在5年前開始采用PBL教學模式[2],在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同時,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現總結如下。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在皮膚科實施PBL教學模式有以下優(yōu)勢:皮膚科疾病的認識和診斷以皮疹形態(tài)學為基礎,相對直觀和具體化;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機制及治療方法相對其他學科單一,有利于學生通過自我查證而掌握基礎知識;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指導教師易于通過圖片比較等手段,引導學生辨別真?zhèn)?;教學資源相對較易獲得,除文字性教材、專著或講稿外,圖譜和視頻資料相對豐富,信息量充分且直觀易學;因我國多數醫(yī)學院校仍將皮膚科作為選修課,學生人數相對較少,易于開展小組討論。然而受我國傳統(tǒng)醫(yī)學教育模式的影響,當前PBL教學的開展現狀并不樂觀,主要表現在:(1)由于師生均對既往LBL教學模式的依賴性較高,在PBL教學模式嘗試的初期階段存在一定程度的敷衍或以“落實教學目標”為主要動機的現象,主動性和參與性不強。個別學校和教師僅以課前簡單布置幾道思考題為主要手段。(2)個別醫(yī)學院校僅將PBL教學作為一項教學任務下達,缺乏對教師PBL教學的培訓。(3)部分醫(yī)學院校僅將PBL教學作為一項長遠的教學目標束之高閣,要么淺嘗輒止,因噎廢食,忽略PBL教學的循序漸進過程,在實際教學中仍以傳統(tǒng)的LBL教學模式為主,“教師課堂灌輸,學生奮筆疾書”,極大地影響了我國醫(yī)學教育的發(fā)展,成為阻礙當前皮膚科臨床教學的主要因素之一。
教與學是相互影響的互動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實施和教學效果的好壞受諸多因素的影響。當前,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后續(xù)效應以及我國綜合國情的影響,在皮膚科開展PBL教學存在諸多不足。
2.1 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精力投入有限
實施PBL教學,常規(guī)6~8人即需一名指導教師。然而,我國目前皮膚科教師普遍來自臨床一線,醫(yī)療任務重,難以將全部精力投入教學。討論問題的設計和準備往往單一且形式化,問題引導關系不明確,不能引導學生深入思考,甚至混淆傳統(tǒng)LBL教學中思考題與PBL教學中導題之間的關系,缺乏對PBL教學的真正理解。個別教師“舊瓶裝新酒”,不能充分發(fā)揮PBL教學的優(yōu)勢,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從而影響PBL教學的實施。
2.2 教學資源相對不足,學生信息來源渠道單一
目前我國皮膚科專業(yè)教學資源網站數量較少,且普遍質量不高,一般醫(yī)學院校和圖書館有關皮膚科專業(yè)的存書量相對較少;而國外英文網站專業(yè)詞匯豐富,對閱讀能力要求較高,低年級本科生因語言障礙難以涉足。同時由于學科特點,皮膚科專著和圖譜價格昂貴,一般學生難以承受,導致信息來源渠道單一。在我國的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已形成了以單一教科書為主要知識來源的習慣,因此不能熟練地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綜合利用,導致課前信息收集渠道單一化。在討論準備過程中,多數學生收集的資料內容類同,達不到彼此交流和相互溝通的目的。
2.3 皮膚科病種多,疾病之間差異細微
學生知識“負向偏倚”嚴重,導致學生在課前自學過程中難以正確辨識和篩查相關知識,對疾病之間細微差異的把握能力弱,資料搜集過程信息偏倚嚴重,甚至完全錯誤。同時,由于皮膚科的客觀資料具體化,學生更易“先入為主”,課前已固化的錯誤觀念加劇了后續(xù)教學過程中有效引導的難度。個別學生甚至因此對教師學識產生懷疑,出現抵觸情緒,影響師生間信息交流渠道的建立和暢通。信息溝通一旦受阻,就會加劇PBL教學過程的復雜性,嚴重影響教學效果和質量。
2.4 不良信息充斥網絡,學生真假難辨
目前,由于我國皮膚科醫(yī)療市場不夠規(guī)范化,大量不良信息充斥網絡,以性傳播疾病和銀屑病等特殊或高發(fā)疾病治療信息為主。學生登錄網頁后往往被動接受各種虛假廣告宣傳等信息,其過度鼓吹療效和錯誤引述的疾病知識,極大地誤導了學生正確知識體系的構建。
2.5 學生素質良莠不齊,PBL教學中一刀切現象嚴重
在我國以應試為主的中學教育中,學生被動獲取知識,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等、靠”的學習習慣,自我學習手段單一,主動求知欲不強[3]。個別學生課前難以完成教師布置的問題求證,或簡單敷衍,或避重就輕;有些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很少發(fā)言或不發(fā)言,被動等待其他學生提供答案及教師最后總結。這均使PBL教學不能真正發(fā)揮引導學生通過自學掌握知識和培養(yǎng)學習能力的目的。此時,若教師不能充分體現問題設計的靈活性和針對性,則討論易出現“冷場”局面,以致教師重唱“獨角戲”,進行傳統(tǒng)講授。
(1)各校應建立自己的皮膚科教學資源庫,拓寬信息來源渠道,加強信息化建設,收集教師的優(yōu)秀教案和臨床圖片,及時補充和整理教學資源。各皮膚科室也可設立專門的PBL教學資源庫,統(tǒng)一購買專用的教學參考書,并由專人對教學資源庫及時補充和整理,由熟悉電腦和網絡應用的教師隨時搜集公眾網絡中的優(yōu)質資源并及時推薦給學生。各校也可建立皮膚科PBL教學題庫,在開學伊始發(fā)給學生,并對其中的重點章節(jié)或難度較大的個別題目給予適當指導或提示,降低學生課前預習難度,加強對學生的引導。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各校應加強對指導教師PBL教學的培訓,使其掌握教學技巧和手段。部分教師由于長期采用LBL教學模式,教學中易對原有教學方法和手段無意識運用。因此,應加強對教師PBL教學的培訓,使其樹立以學生為主導的新型教學觀,注重以下幾方面:①引導問題的設計;②教學中對團隊的組織和引導;③討論過程的維護和激發(fā);④課程后期的溝通和總結;⑤后續(xù)新課程的預設和鋪墊。
(3)取長補短,權衡PBL與LBL教學的比重。在教學模式轉換的過渡期,一方面,不宜為追求新穎而全盤否定原有的LBL教學模式;另一方面,要在實踐中摸索出適合本校特色的教學模式分布權重,注意PBL與LBL教學模式的相互補充。在皮膚科教學中,對部分基礎性和理論性較強、內構關系復雜的知識點仍建議以傳統(tǒng)講授為主,如皮膚科總論中皮膚的基本構造和生理、外用藥物的劑型和選擇、皮疹的基本形態(tài)和認識等部分,尤其是“皮疹”一章,是皮膚科“知識大廈”的構建基點,這部分知識掌握程度直接關系到學生對后續(xù)皮膚科相關知識的學習,因此可通過講授,及時準確地向學生傳授知識。此外,對具有代表意義的各論章節(jié)也要以講授為主,如性傳播疾病中的梅毒和紅斑鱗屑性皮膚病中的銀屑病,因其代表性或承接意義,不宜由學生自學或討論。
(4)注重對學生個人學習能力的判斷和把握,因材施教。自學能力較強的學生可較快適應新的教學方法,但對自學能力稍差的學生,則可能由于難以跟上教學進度而逐漸喪失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PBL教學模式可能對他們有負面影響。為此,首先在小組劃分時注意不同層次學生的搭配,交叉分組,使性格傾向和學習能力不同的學生相互補充,以提升學習效果,活躍討論氛圍;其次教師對學習能力差或主動參與意愿弱的學生,通過設置特殊的思考討論題,將題目細化或要求具體化,以起到推動作用。
(5)注重臨床病例的選擇,增強PBL教學的實用性和趣味性。對臨床病例或病人興趣濃厚是高年級醫(yī)學生的普遍特點之一。在PBL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問題設置中多以臨床實際病例為主;或征求病人同意后,在布置討論課題時引領學生實地查看病人,掌握其所患皮疹的分布和形態(tài),讓學生親自詢問病史,切身感受病人痛苦。這樣可增強討論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通過自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充分體驗解決病人疾患的成就感和學習知識的重要意義。另外,這種“事前體驗—親自查證—事后總結”的有序進程可極大地促進記憶過程的形象化,使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PBL教學模式將教學重點從教師的“教”轉移到學生的“學”上,教師的職責也由傳遞知識變?yōu)楣膭顚W生獨立思考,成為學習過程的指導者和意見交換的參加者[4]。在PBL教學中,學生主動獲取而非被動接受知識,其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教學的主體,實現了主體與客體、解決問題與系統(tǒng)學習、知識獲得與能力培養(yǎng)3方面的統(tǒng)一,極大地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皮膚科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
[1]Bland J M.Teaching statistics to medical students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the Australian experience[J].BMC Med Educ,2004(4):31.
[2]方圣,趙恒光,蔡濤,等.PBL與LBL教學法在皮膚科臨床見習教學中的比較研究[J].衛(wèi)生職業(yè)教育,2012,30(5):93-94.
[3]Smits P B,Verbeek J H,de Buisonjé C D.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a review of controlled evaluation studies[J]. BMJ,2002,324(7330):153-156.
[4]姜春明,王竹穎.PBL教學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J].中華醫(y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1):1348-1350.
[5]史毓杰,楊健,楊文林.關于PBL教學模式在皮膚性病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J].臨床醫(yī)學工程,2009,16(8):149-150.
G420
A
1671-1246(2014)05-0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