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鈺
(伊寧衛(wèi)生學校,新疆 伊犁 835000)
口腔護理技能課講課設計
郭鈺
(伊寧衛(wèi)生學校,新疆 伊犁 835000)
為提高口腔護理實踐教學效果,改革教學模式,包括導課方式和操作的講解形式等,培養(yǎng)合格的護理人才。
口腔護理;技能課;導課方式
中職護理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扎實操作能力的實用型護理人才,實踐教學則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谇蛔o理操作是護理學基礎的重要操作之一,隨著新理論、新方法、新技術的不斷涌現(xiàn),按教科書按部就班講授,已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更不能滿足學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因此,我們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現(xiàn)報告如下。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按照課本的布局進行講解,方便學生復習和鞏固、理解課本上的知識。改革后,教師根據(jù)課堂形勢靈活安排講解的內容。例如,中職版教科書上口腔護理的評估之前有一段導課,內容為口腔護理的重要性,主要是口腔衛(wèi)生不潔對患者的危害,護士在患者失去自理能力的情況下有責任協(xié)助患者進行口腔護理,提高其生活質量。這是口腔護理中的重要部分,對于學生學習口腔護理操作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能使學生對于口腔護理的指導思想有更深刻的理解。改革后,將這部分內容與口腔護理的健康教育放在一起講解,這樣能使知識更連貫,有助于學生對口腔衛(wèi)生保健知識進行連續(xù)記憶。
以前有些教師一上課就開始講口腔護理操作的重要性,有的則是按照教科書內容進行一個簡單的導入。改革后,我們以教科書和文獻相結合的形式,要求教師在網(wǎng)絡、雜志等媒介上收集大量有關口腔護理的內容并進行篩選,重新編排教學內容。含世界衛(wèi)生組織制定的現(xiàn)代人的10條健康標準中對口腔衛(wèi)生的要求:牙齒清潔、無齲齒、無痛感、牙顏色正常、無出血現(xiàn)象[1];我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調查顯示:35~44歲的人群患齲齒率為88.1%,65~74歲患齲齒率為98.4%[2];正常人每毫升普通漱口水中可以找到1~50萬個微生物;新的口腔護理觀認為口腔護理應該以清除牙菌斑為主要目的[3];北京大學的護理專家通過臨床實踐證實,棉球擦拭法可以有效去除牙菌斑[4];口腔衛(wèi)生不潔會導致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5]等等。以臨床研究新進展和數(shù)據(jù)進行導課的方式使學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覺,瞬間就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
以往是教師一邊講解一邊操作,由于操作比較快,講解難免欠細致;而且,由于學生數(shù)量較多,教師操作時有學生看不清楚,學生在后期練習中還會追問沒有理解的操作問題。新的教學方式先借助多媒體給學生放一遍規(guī)范操作的視頻,把操作的要點重點講解清楚,再在操作演示時把細節(jié)講解到位,這樣學生看得清楚,教師講得輕松,后期學生練習時出現(xiàn)的問題也會大大減少。但由于兩遍操作演示會花費很多時間,學生練習的時間相應減少,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對操作視頻進行剪輯,將重點難點部分向學生展示,將諸如七步洗手法和后期用物終末處理等內容可加快放映速度以節(jié)省時間。
改革前,教學中使用的是大的牙齒模型,學生使用這種模型操作,不能形成正確的口腔空間構思。改進后我們采用多種教具相結合的方式,如通過使用模型人,讓學生練習時能更好地了解口腔的空間環(huán)境,掌握壓舌板如何深入口腔,棉球應該朝哪個方向,怎樣手持血管鉗才能既方便又舒適等技能。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練習的進度,適時采取真人擦洗,讓學生對口腔護理操作加深體會;并鼓勵學生多思考、敢于多問和質疑[6]。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通過在課堂上多次重復重點難點使學生加深記憶。改革后我們保留了課堂小結,并且在課堂內容中加入了臨床內容,介紹了新的口腔護理技術和方法,如臨床上使用的沖洗法,紗布包裹手指擦拭法及新的漱口液和臨床效果[7],新的口腔護理用具的開發(fā)和使用[8]等。這類資料的獲取需要教師在備課階段認真查閱相關文獻,把課堂與臨床實踐真正聯(lián)系起來。
嫻熟的口腔護理技術,為醫(yī)生及時提供患者的各種資料和信息,是護士的一項重要任務[1]。因此,中職衛(wèi)校的專業(yè)教師要緊跟臨床步伐,與時俱進,不斷改進教學內容,使培養(yǎng)出的學生真正成為護理事業(yè)的接班人。
[1]盧愛工,李麗麗.口腔護理發(fā)展趨勢與拓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6):428-429.
[2]肖煒,梁穎韻,黃潔.健康教育在口腔護理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1):118-119.
[3]白碧榮,黃萍,龍興敏.口腔護理的臨床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1):8-9.
[4]王榮梅,尚少梅,張海燕.通過口腔護理改善口腔衛(wèi)生的效果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7):666-667.
[5]陸徽徽.口腔護理對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23):2124-2126.
[6]高麗萍.口腔護理實踐教學新探討[J].科技信息,2011(26):190-191.
[7]謝似平,李映蘭.口腔護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現(xiàn)代護理,2008,14(1):54-55.
[8]劉萍,席淑華,馬靜.口腔護理工具與方法新進展[J].上海護理,2009,9(1):73-75.
G424.21
B
1671-1246(2014)01-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