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姝香
氯吡格雷與阿托伐他汀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血脂及血液流變學影響
葉姝香
目的探討氯吡格雷與阿托伐他汀對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患者血脂與血液流變學的影響。方法將320例TIA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0例。兩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改善腦循環(huán)及營養(yǎng)腦神經藥物治療。對照組在此基礎上加用氯吡格雷,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阿托伐他汀,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脂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并評價其臨床療效。結果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膽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高密度脂蛋白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計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近期療效和遠期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結論氯吡咯雷聯用阿托伐他汀治療TIA,可顯著改善患者血脂及血液流變學,療效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腦缺血發(fā)作,短暫性;血液流變學;藥物療法;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
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TIA)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易導致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為短暫性、可逆、局部的腦血流循環(huán)障礙引起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發(fā)作[1]。其發(fā)病機制是患者腦部動脈粥樣硬化后,血流動力學出現異?;虬l(fā)生微血管栓塞,以致局部腦供血不足,發(fā)病多急驟。國外研究報道TIA后90 d和1年內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分別是9.5%和14.5%[2];國內研究顯示,首次TIA后腦卒中的發(fā)生率可達29.9%[3]。TIA已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命安全。本研究擬采用氯吡格雷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TIA,探討兩者聯合用藥治療TIA的血脂、血液流變學變化及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浙江省義烏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TIA患者320例,均符合:(1)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提出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4];(2)經顱腦CT檢查,未見新腦梗死及出血等病灶。排除:肝腎功能障礙、血小板減少、消化性潰瘍及外出血性疾病等患者。本研究獲得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并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格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60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氯吡格雷75 mg/d;觀察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mg/d+波立維75mg/d。兩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個月。同時對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等原發(fā)病進行對癥治療,兩組患者均給予阿司匹林改善腦循環(huán)及營養(yǎng)腦神經藥物治療。
1.3 觀察指標(1)血脂:治療前及治療后3、6個月取動脈硬化性腦梗死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采用Bkmen全自動生化儀測定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2)血液流變學:治療前后均檢測兩組患者的血液流變學指標,采用YDA-IV型血液黏度計檢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計血漿黏度,采用毛細血管法檢測紅細胞壓積,采用克勞斯法檢測纖維蛋白原。對所有患者進行12個月隨訪,記錄再發(fā)TIA、非致死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率。
1.4 近期療效評價標準顯效:TIA發(fā)作在治療3 d內得到有效控制,且6個月內未復發(fā);有效:TIA發(fā)作在治療7 d內得到控制;無效:TIA治療在治療10 d內未得到控制,甚至病情惡化。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近期療效比較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顯效34例,有效12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96.25%;對照組顯效24例,有效116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87.50%。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5.108,P=0.021)。
2.2 兩組患者血脂改善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TC、TG、HDL及LDL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兩組患者經治療后各血脂指標均有不斷改善趨勢,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TC、TG、LDL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HDL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及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均低于治療前,且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4 遠期療效經過12個月的隨訪,觀察組4例出現再發(fā)TIA,2例非致死性腦梗死;對照組14例出現再發(fā)TIA,8例非致死性腦梗死。兩組再發(fā)TIA、非致死性腦梗死的發(fā)生率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8.150、4.107,均P<0.05)。
表1 兩組患者血脂改善情況比較mmol/L
表2 兩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160)
TIA具有發(fā)病急驟、局灶性、可完全緩解性、反復發(fā)作性及預警性等特征。其具體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根據既往研究分析其可能與血脂紊亂、血流動力學障礙、血液成分改變(如紅細胞、血小板增加)、微栓子學說、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形成及盜血綜合征學說等有關[4]。因此,糾正血脂紊亂,降低血黏度,穩(wěn)定血管內易損斑塊對預防心腦血管病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
氯吡格雷為二磷酸腺苷受體拮抗劑,主要通過其活性代謝產物與血小板膜表面的二磷酸腺苷受體不可逆、選擇性地結合,進而阻斷二磷酸腺苷對腺苷酸環(huán)化酶的抑制作用,起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5]。阿托伐他汀是新一代他汀類降脂藥,能減少患者體內膽固醇的生物合成,導致患者體內血膽固醇含量下降,改善患者的脂代謝,對頸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具有穩(wěn)定甚至逆轉作用,進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是一種最有效、安全、經典的降血脂類藥物[6]。除具有降脂作用外,阿托伐他汀還具有抗氧化、抗感染及改善內皮功能的作用。
本研究顯示,治療6個月后,觀察組TC、TG、LDL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HDL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漿黏度計纖維蛋白原的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近期療效及遠期療效均優(yōu)于對照組(均P<0.05)。提示在使用抗血小板聚集的基礎上,糾正血脂紊亂,改善血液流變,穩(wěn)定血管內易損斑塊是阻斷TIA發(fā)病機制的關鍵所在。
[1]SunW,Dai J,Xiong Y,etal.Correlation between ABCD,ABCD2 scores and craniocervicalartery stenosis in patientswith 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J].Eur Neurol, 2013,70(5/6):333-339.
[2]Wang Y,Wang Y,Zhao X,etal.Clopidogrelwith aspirin in acuteminor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 ic attack[J].N Engl J Med,2013,369(1):11-19.
[3]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中國專家共識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的中國專家共識更新版(2011年)[J].中華危重癥醫(yī)學雜志,2012, 5(2):100-105.
[4]Purroy F,Jiménez Caballero PE,Gorospe A,etal.Recurrent transient ischaem ic attack and early risk of stroke:data from the PROMAPA study[J].JNeurolNeurosurg Psychiatry,2013,84(6):596-603.
[5]夏志榮,俞堅武.波利維和泰嘉在冠心病治療中的療效和經濟學對比分析[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2,12(2C):661-663.
[6]于甜甜.阿托伐他汀鈣對血脂水平正常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患者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2,15(18):8-10.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6.051
R743.31;R971
A
1671-0800(2014)06-0733-03
322002 浙江省義烏,義烏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葉姝香,Email:99273168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