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存英 李林琳
摘 要 研究從兒童手部精細動作訓練的實際需求出發(fā),利用剪紙課程對孤獨癥兒童西西手部精細動作發(fā)展進行了研究,在實踐中探究精細動作訓練對孤獨癥兒童康復治療的積極作用。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剪紙訓練中可以鍛煉孩子手部力量、手部靈活度、力量的控制、手眼協調、關注力等,對兒童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對孤獨癥兒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動作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其動作能力自身的發(fā)展,更將有助于大腦機能的發(fā)展及機能的修復和補償,促進心理活動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 孤獨癥 精細動作 個案研究
中圖分類號:R749.94 文獻標識碼:A
1 研究背景
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的代表疾病,主要特征是漠視情感、拒絕交流、語言發(fā)育遲滯、行為重復刻板以及活動興趣范圍的顯著局限性。目前為止,仍沒有任何一種假說能從根本上完美地解釋孤獨癥的原因,這給孤獨癥的康復治療也帶來了一定的困難。目前,治療孤獨癥基本上都是采用多種方法綜合治療,而精細動作訓練作為孤獨癥患者康復訓練的重要方法之一,對康復治療有著重要的意義。
精細動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實際擺弄動作,包括手上的捏的動作、握的動作,屈的動作、旋轉的動作,還有托、扭、擰、撕、推、抓、刮、撥、壓、挖、彈、鼓掌、夾、穿、抹、拍、搖。多個領域研究顯示,早期精細運動技能的順利發(fā)育和有效發(fā)展可能利于早期腦結構和功能成熟,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發(fā)展。
兒童在剪紙時進行抓、捏、握、伸、屈等手部肌肉精細動作的練習,可以增強手部肌肉的控制能力,從而刺激前庭平衡的發(fā)展,起到左右腦同時開發(fā)的作用。如何利用剪紙這個孩子感興趣且有利于孩子發(fā)展的活動來進行有效的訓練呢?我們通過個案研究的方式,對孤獨癥兒童西西進行剪紙訓練,在實踐中探究精細動作訓練對孤獨癥兒童康復治療的積極作用。
2 個案研究
2.1 研究對象
西西(化名),男,2004年3月14日出生,被診斷為孤獨癥。該兒童身體發(fā)育正常,體重、身高符合同齡兒童的水平,但是沒有主動的口語表達。西西只在家長和老師的要求下可以說出一些句子,發(fā)音清晰但聲音比較小,有時會自言自語。該兒童雙手基本可以協調配合,動作模仿能力較好,但是關注力比較差。根據觀察該兒童注意力不易集中,只對少數事物如食物、兒歌、模型、賽車等表示關注。
2.2 訓練原因
在第一次將剪刀呈現在西西面前時,他對剪刀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拿到剪刀之后,西西只是地把剪刀放在地上滑動,拿起來打開然后繼續(xù)放在地上滑動,如此反復,并且不愿意老師碰他的剪刀。通過這些現象,我們看出剪刀對西西有很大的吸引力,但是他又不會正確且靈活地使用剪刀。因此,我們決定將剪紙作為突破口,對其進行精細動作訓練。
2.3 訓練目的
通過剪紙訓練,讓西西掌握抓、捏、握、伸、屈等手部基本動作技能并且靈活使用剪刀,提高其手眼協調能力以及關注能力,進而提高西西的思維能力以及生活能力。
2.4 訓練形式
采用一對一個別訓練的形式。
2.5 注意事項
(1) 訓練兒童剪紙時,避免剪刀意外兒童意外受傷;(2) 訓練開始時,用較容易剪動的軟紙;(3) 訓練難度增加應根據兒童完成任務的具體情況而定;(4) 在孩子訓練有所進步時,要適時鼓勵,增強孩子的自信心;(5) 在訓練過程中,老師偶爾給兒童一定的輔助,有效地避免由于完成不了操作而對訓練失去興趣。
2.6 訓練時間
每周5節(jié)個別訓練課,每節(jié)課20分鐘,持續(xù)2個半月的時間。
2.7 訓練過程
階段1(約2課時)——正確抓握剪刀并較為靈活地開合。
訓練開始時,老師將剪刀直接呈現在西西面前,先讓他拿在手里隨意把玩,如果出現放到地上滑動的情況就及時干預。幾分鐘以后,老師要求西西把剪刀遞給自己。然后,老師將大拇指放進一個剪刀柄環(huán),食指和中指放進另外的一個柄環(huán)。演示完畢之后,老師再次將一把剪刀遞給孩子,希望西西能夠模仿老師的動作正確使用剪刀。西西開始時并不能準確抓握,老師幫助他抓握幾次后,他可以正確完成,并且對此表現出極大的興趣,獨自反復將手指伸入到剪刀的柄環(huán)之中,還嘗試著開合剪刀。老師輔助用手指以及手掌的力量帶動開合剪刀,孩子立刻想要自己嘗試,而且一直在關注剪刀開合的運動。
階段2(約3個課時)——改變孩子對剪刀的認識,從無意識把玩到有意識剪動。
通過第一階段的訓練,孩子可以正確的抓握剪刀并且較為靈活的開合,老師開始適當的引導孩子用剪刀來剪紙。
首先老師拿出彩色的軟紙(色彩鮮艷的彩紙更能夠吸引孩子的眼睛,質地相對薄一些,對于剛剛學習運用剪刀剪紙的孩子來說難度相對比較?。痉队眉舻峨S意剪動。然后給孩子一把剪刀,讓他模仿剪動。訓練幾次后,西西可以隨意剪動軟紙張。為了鍛煉西西的手部力量,換相對比較厚的卡紙繼續(xù)進行訓練。西西剛開始手部力量不夠,剪起來有些吃力,訓練幾次后西西可以較輕松地剪動卡紙,手部靈活度及手部力量有進步
階段3(約一周)——剪直線。訓練孩子對剪刀的掌握能力還有手眼協調的能力。
通過第二階段的訓練,西西手部靈活度有了一定的進步。在這個階段,老師輔助在白紙上用彩筆畫一條直線,讓孩子沿著直線剪動。剛開始時,西西仍然是隨意剪動紙張,根本就不理會老師畫的直線。老師引導剪這條直線,西西還是不予理會。老師隨后輔導西西幾個課時之后,西西偶爾可以沿著直線剪,但是剪出來總是歪歪扭扭的,或者直接剪偏了。老師嘗試將直線的長度縮短、加粗之后西西完成不錯。慢慢的逐漸加長直線,直線寬度變窄,配合運用強化物,西西可以完成這個階段的內容。
階段4(約四周)——沿線剪圖形。訓練孩子手部靈活度以及腕部的靈活度還有雙手協調。
西西在以上的訓練之后可以熟練地剪直線,且對剪刀的使用已經有了一定的認識,在這一階段我們決定增加剪紙的難度。我們開始訓練西西剪一些簡單圖形,例如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老師首先在空白的紙上畫好圖形,向西西演示如何剪。接下來,遞給西西一張畫好圖形的紙和剪刀,老師引導西西一起剪紙,同時提醒西西注意觀察老師的操作。開始訓練時,西西很認真地觀察老師的操作,但是和老師一起剪時很著急,總是剪不好圖形兩條線交接的地方。這時,老師讓西西停下來,觀察自己是怎么剪的,西西還是不能完成,老師輔助完成。輔助幾次后,西西能夠獨立地完成剪紙。
西西通過反復訓練后,可以沿著老師畫好的線條剪出部分形狀。接著,我們進一步增加難度,讓西西剪出圓形的圖案。圓形難度大,所以剪起來比較費力,也很考驗孩子手部及腕部的靈活度,但因為有了前面的基礎,西西在經過幾次訓練后能夠比較順利地完成。
階段5(四周)——按指令剪部分圖形。訓練孩子聽指令的能力以及對剪圖形的掌握情況。
兒童能否可以按照老師的要求剪出圖形,是對孩子能力一個較高的考察。首先,我們訓練西西在沒有描線的紙張上剪出一些圖形。剛開始時,老師讓西西觀察一個圖形,對照著剪。當西西對這些圖形的剪法熟悉后,讓西西不觀察模型憑借記憶剪紙。西西通過訓練可以按照老師的要求剪出長方形、正反方性、三角形。
2.8 訓練結果
通過五個階段的訓練,西西的精細動作能力及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西西拿到剪刀不再只是放在地上滑動,能有意識地剪出一些圖形,其手部的精細動作能力明顯提高,手部力度和控制力有所加強,能夠按照老師的要求沿著線條較為流暢的剪出一些圖形。另一方面,西西在對事物的關注力上面有了很大的進步,上課時基本可以將注意力集中在老師和課堂活動上,并且表現出很大的興趣,以前較為頻繁的晃動身體的行為出現頻率變低。
2.9 結論與建議
近年來,伴隨早期干預理論的日漸成熟,作為早期干預領域之一的精細動作訓練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對于孤獨癥兒童西西的精細動作特點進行了分析,對剪紙訓練方法從動作發(fā)展順序、基本訓練方法、注意事項各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
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剪紙訓練可以鍛煉兒童手部力量、靈活度、對力量的控制、手眼協調能力、關注力等,對兒童綜合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一方面,早期精細運動技能的順利發(fā)育和有效發(fā)展可能利于早期腦結構和功能成熟,進而促進認知系統發(fā)展。另一方面,當孤獨癥兒童投入到訓練中時,其身心處于一種比較放松的狀態(tài),有助于兒童釋放內心的壓抑或負擔。因此,對孤獨癥兒童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動作訓練,不僅可以提高其動作能力自身的發(fā)展,更有助于大腦機能的發(fā)展及機能的修復和補償,促進心理活動的全面發(fā)展。
本次研究在訓練形式上,還是比較單一,如果能與團體課相結合進行設計與訓練,就能讓孩子高效地學習到更多的技能。由于孤獨癥兒童個體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本文只進行了個案研究,希望本次研究能夠對孤獨癥兒童康復工作者及其家長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謝明.孤獨癥兒童教育康復.天津教育出版社.
[2] 楊曉玲.解密孤獨癥.華夏出版社.
[3] 北京市孤獨癥兒童協會.溝通共享.2012(2).
[4] 羅蘇群.智力落后兒童精細動作訓練.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3.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