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蓓,湯卓瓊
易栓癥患者血漿抗凝血酶與D-二聚體水平的相關(guān)性研究
林建蓓,湯卓瓊
目的探討易栓癥患者血漿抗凝血酶Ⅲ(AT-Ⅲ)與D-二聚體(D-D)水平的相關(guān)性及其臨床意義。方法用發(fā)色底物方法及免疫比濁法檢測90例易栓癥深靜脈血栓(DVT)重度組22例、DVT輕度組20例、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ATCI)重度組25例和ATCI輕度組23例]及50例正常對照組血漿AT-Ⅲ與D-D水平。結(jié)果DVT重度組與輕度組及正常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1);ATCI重度組與輕度組及正常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差異亦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1)。DVT(重、輕)組、ATC(I重、輕)組的AT-Ⅲ與D-D水平呈負相關(guān)(=-0.892、-0.363、-0.712、-0.355,均<0.05)。DVT(重、輕)組、ATC(I重、輕)組及對照組之間的AT-Ⅲ/D-D比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1)。結(jié)論AT-Ⅲ與D-D水平變化是評價易栓癥病變及發(fā)生栓塞的敏感指標。AT-Ⅲ越低、D-D越高易栓癥的風險程度就越大,D-D/AT-Ⅲ比值對易栓癥的危險分層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抗凝血酶Ⅲ;D-二聚體;易栓癥
易栓癥是由于遺傳性或獲得性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jié)果,是一種或多種血栓性栓塞疾病,臨床上常并發(fā)肺栓塞、深靜脈血栓(DVT)及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ATCI)等,嚴重危及生命[1]。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習慣改變,易栓癥發(fā)病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鼓福ˋT)是抑制凝血的關(guān)鍵物質(zhì),D-二聚體(D-D)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解產(chǎn)物,兩者是診斷凝血功能異常、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的重要指標[2]。本文通過檢測DVT、ATCI易栓癥患者血漿AT與D-D水平變化及兩者比值的危險分層,探討了二者在易栓癥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和臨床意義?,F(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月至2013年9月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煉化醫(yī)院住
院的易栓癥患者90例,入院時經(jīng)CT檢查與彩色多普勒超聲證實,并符合易栓癥疾病的診斷標準[3]。按診斷標準分為:DVT重度組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年齡(65.7±11.28)歲;DVT輕度組20例,男女各10例,年齡(63.2±8.22)歲;ATCI重度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61.9±12.8)歲;ATCI輕度組23例,其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60.4±9.34)歲。正常對照組(均為健康體檢者)50例,其中男34例,女16例;年齡(63.12±8.25)歲。
1.2 方法患者入院后取空腹靜脈血1.8ml,置于含109mmol/L枸櫞酸鈉0.2ml的抗凝專用管。正常對照組同樣取空腹抗凝靜脈血2 ml,分別用免疫比濁法和發(fā)色底物法檢測抗凝血酶Ⅲ(AT-Ⅲ、DD。儀器:西班牙Werfen公司ACL-TOP型血凝儀;試劑:與儀器配套原裝試劑盒。
1.3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多組比較用方差分析,兩組比較用檢驗;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級相關(guān)性分析。<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DVT重度組、輕度組、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及AT-Ⅲ/D-D比值比較
重度組與輕度組及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及AT-Ⅲ/D-D比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1),重度組血漿AT-Ⅲ水平低于輕度組和對照組(均<0.01),血漿D-D水平高于輕度組和對照組(均<0.01)。見表1。
2.2 ATCI重度組、輕度組、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及AT-Ⅲ/D-D比值比較
重度組與輕度組及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及AT-Ⅲ/D-D比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1),重度組血漿AT-Ⅲ水平低于輕度組和對照組(均<0.01),血漿D-D水平高于輕度組和對照組(均<0.01)。見表2。
2.3 DVT、ATCI的重度組與輕度組ATD-D濃度急劇增高。本文結(jié)果顯示,DVT 和ATCI的重度組血漿D-D水平高于輕度組和對照組(均<0.01),提示在易栓癥在發(fā)病進程中D-D的水平變化,對DVT和ATCI患者的病情發(fā)展、病變程度、及預后判斷具有臨床意義[6]。
本文結(jié)果顯示,DVT、ATCI重度組的AT-Ⅲ與D-D水平具有高度負相關(guān)(=-0.892、-0.712,均<0.01);輕度組的AT-Ⅲ與D-D水平具有中度負相關(guān)(=-0.363、-0.355,均<0.05)。提示血漿AT-Ⅲ水平降低與D-D水平升高兩者變化的相關(guān)性是評價易栓癥病變Ⅲ、D-D水平的關(guān)系DVT、ATCI重度組的AT-Ⅲ與D-D水平具有高度負相關(guān)(=-0.892、-0.712,均<0.01);輕度組的AT-Ⅲ與D-D水平具有中度負相關(guān)(=-0.363、-0.355,均<0.05)。
表1 DVT重度組、輕度組、對照組的AT-Ⅲ、D-D水平及AT-Ⅲ/D-D比值比較
AT-Ⅲ是人體抗凝血系統(tǒng)的主要因子之一,是血漿中抑制凝血的關(guān)鍵物質(zhì),它是維持體內(nèi)抗凝血功能與凝血,纖溶系統(tǒng)與凝血系統(tǒng)動態(tài)平衡的重要血管活性物質(zhì)[3]。本文結(jié)果顯示,DVT和ATCI的重度組血漿AT-Ⅲ水平低于輕度組和對照組(均<0.01),提示AT-Ⅲ活性隨易栓癥嚴重程度增加而降低,如不有效干預,抗凝血功能即被抑制,繼而進入高凝狀態(tài)、血栓前狀態(tài),進一步可發(fā)展為血栓形成、血管栓塞。研究顯示血漿AT-Ⅲ活性降低,易栓癥的風險就加大,AT-Ⅲ是診斷DVT和ATCI發(fā)生和發(fā)展較為敏感的診斷指標[4]。D-D是凝血、血栓形成及纖溶發(fā)生的指標[5],但在DVT和ATCI發(fā)生時由于凝血和纖溶的平衡失調(diào),則出現(xiàn)高凝狀態(tài)和血栓前狀態(tài),故程度(包括重、輕度分級)的重要指標。
本文結(jié)果顯示,DVT、ATCI(重、輕度)組與對照組的AT-Ⅲ/D-D比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0.01),提示易栓癥的病變及嚴重程度與AT-Ⅲ/D-D比值變化密切相關(guān)[3]。AT-Ⅲ/D-D比值越小,病情就越重,易栓癥的風險就越大。進一步表明AT-Ⅲ/D-D比值對易栓癥的危險分層具有重要臨床意義。
綜上所述,聯(lián)合檢測易栓癥患者血漿AT、D-D濃度,結(jié)合AT-Ⅲ/D-D比值及進行相關(guān)性分析可能對DVT、ATCI的預測、早期診斷、療效觀察及危險分層具有一定臨床價值。
[1]趙永強.我國靜脈血栓栓塞癥的研究現(xiàn)狀[J].中華內(nèi)科雜志,2005,44(2):83-84.
[2]周建軍,胡婭莉.易栓癥的發(fā)生機制和防治[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chǎn)科雜志,2009,25 (5):332-335.
[3]中華醫(yī)學會血液學分會血栓與止血學組.易栓癥診斷中國專家共識[J].中華血液學雜志,2012,33(11):982.
[4]顧怡,傅啟華.抗凝血酶研究進展[J].血栓與止血學,2011,17(1):36-38.
[5]張海燕,白巖松,李春盛.D-二聚體在急診急性心血管疾病患者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醫(yī)學科學院學報,2011,33(1):92-94.
[6]曾秋麗,李明.D-二聚體臨床應用價值的探討[J].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2(11): 1203-1204.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8.019
R543;R743
A
1671-0800(2014)08-0953-02
315207寧波,寧波市鎮(zhèn)海區(qū)煉化醫(yī)院(林建蓓);寧波市第六醫(yī)院(湯卓瓊)
林建蓓,Email:nbzhll@ 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