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銀花,李洪燕
(1.廣東食品藥品職業(yè)學院,廣東廣州510520;2.廣州市質(zhì)量監(jiān)督檢測研究院,廣東廣州510110)
葛花為豆科葛屬落葉藤本植物的花朵,是我國傳統(tǒng)的藥食兩用植物,在我國資源豐富,特別是在廣西、云南、四川、福建、臺灣等地已有廣泛種植[1]。葛花富含多種生理活性物質(zhì),例如黃酮、多糖、氨基酸、微量元素等[2],它們表現(xiàn)出較多的生理活性,例如影響特異基因表達、保護心血管及抗癌等[3-5]。葛花的開發(fā)研究與綜合利用是目前研究的焦點之一,但是葛花中原花青素產(chǎn)品的提取、開發(fā)、綜合利用等還鮮有報道,同時如何高效的提取葛花中的原花青素也還有待研究。原花青素(procyanidins,PC)是一種具有特殊分子結(jié)構的生物類黃酮,它由黃烷-3-醇和黃烷-3,4-二醇的配位縮合或聚合而成的低聚或多聚物[6]。原花青素由于其特殊、多樣的分子結(jié)構,因此具備抗衰老、抗氧化、抗糖尿病、抗腫瘤、抗菌等多種生理活性及藥理作用[7]。它廣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目前原花青素主要來從葡萄籽、松樹皮中提取,提取原花青素來源單一,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
傳統(tǒng)的原花青素提取方法主要是水浸提法[8]和有機溶劑提取法[9]等。傳統(tǒng)的提取方法不但提取時間很長,而且提取溫度高,會嚴重影響原花青素組成。酶法提取是一種優(yōu)良的提取方法,它利用相應的酶破壞植物細胞,促進有效物質(zhì)的快速溶出。酶法提取不僅操作簡便迅速,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提取率,目前已廣泛應用在生物活性物質(zhì)提取方面[10-11]。在研究中采用酶法提高葛花中原花青素的含量及提取效率,并采用響應曲面法優(yōu)化提取工藝,分析纖維素酶、果膠酶、酶解時間及酶解溫度對葛花原花青素提取率的影響,并建立數(shù)學模型。此外,利用Sephadex LH-20凝膠柱對葛花原花青素進行純化,分析其體外抗氧化活性,為葛花的綜合開發(fā)與利用提供理論及技術支持。
葛花藥材 由廣州二天堂藥店提供,廣東省中藥研究所鑒定為粉葛(P.thomsonii Benth)的花,烘干磨粉后,過20目篩于冰箱冷藏備用;兒茶素標準品、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 美國Sigma公司;乙醇、甲醇、香蘭素均為分析純。
KQ-SOOB型超聲波清洗器 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THZ-82恒溫振蕩器 國華企業(yè);752-紫外分光光度計 上海分析儀器廠;N-1001真空旋轉(zhuǎn)蒸發(fā)儀 上海愛朗儀器有限公司;電子分析天平 梅斯特-拖利多儀器上海有限公司;CF16RXII高速冷凍離心機 日立。
1.2.1 葛花原花青素的酶法提取 準確稱取預先處理好的葛花粉2.0g于錐形瓶中,加入20mL蒸餾水,加入纖維素酶、果膠酶在一定溫度下作用一定時間,過濾,濾液用旋轉(zhuǎn)蒸發(fā)儀蒸干大部分水分,余下的濾液加入60%的乙醇溶液至20mL,在60℃條件下提取2h,過濾、濃縮,定容,得提取液。將提取液稀釋一定倍數(shù),測定原花青素的含量。
1.2.2 葛花原花青素提取工藝優(yōu)化 單因素實驗:果膠酶添加量0.4%,酶解時間2h,酶解溫度50℃的條件下,考察纖維素酶添加量(0.2%、0.4%、0.6%、0.8%、1%)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纖維素酶添加量0.4%,酶解時間2h,酶解溫度50℃的條件下,考察果膠酶添加量(0.2%、0.4%、0.6%、0.8%、1%)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纖維素酶添加量0.4%,果膠酶添加量0.6%,酶解溫度50℃的條件下,考察酶解時間(30、60、90、120、150min)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纖維素酶添加量0.4%,果膠酶添加量0.6%,酶解時間90min的條件下,考察酶解溫度(35、45、55、65、75℃)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分別研究纖維素酶添加量(X1)、果膠酶添加量(X2)、酶解時間(X3)和酶解溫度(X4)對提取效果的影響。在單因素實驗的基礎上,利用Box-Behnken中心組合實驗進行實驗設計,用Design Expert 8.0軟件進行響應面優(yōu)化分析,確定最佳提取工藝。因素水平編碼表如表1所示。
表1 響應曲面實驗設計因素水平編碼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of response surface experimental design
1.2.3 原花青素含量的測定 采用香草醛-鹽酸法[12]測定提取液中原花青素含量。以兒茶素標準品繪制標準曲線,測定提取液中原花青素的含量,按下式計算得率:
以兒茶素為標準品,分別配制濃度為50,100,150,200,250,300μg/mL的標準液,繪制標準曲線。得到回歸方程Y=0.003X+0.0433,R2=0.9945。
1.2.4 葛花原花青素的純化 在最優(yōu)工藝條件下提取葛花原花青素,對提取液進行濃縮,3000g離心15min,收集上清液,去除沉淀。將上清液旋轉(zhuǎn)蒸發(fā)濃縮至一定體積,經(jīng) 0.45μm濾膜過濾,上樣至Sephadex LH-20凝膠柱。用50%甲醇洗脫至洗脫液無色,再用500mL 70%的丙酮溶液洗脫,收集丙酮洗脫部分,將洗脫液真空濃縮、冷凍干燥,得到原花青素,于-20℃冰箱中儲藏備用,同時測定原花青素的含量。
1.2.5 葛花原花青素的體外抗氧化活性
1.2.5.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參考Villa?o[13]等人的方法,略作修改。取不同濃度的原花青素溶液0.1mL,加入3.9mL質(zhì)量濃度為25mg/L的DPPH甲醇溶液中,搖勻,反應30min。在515nm處測吸光度。以VC作為對照。將IC50值定義為,DPPH自由基清除率達到50%時原花青素樣品的濃度。
按下式計算DPPH自由基清除率:
其中,A0為空白組吸光值,A1為樣品組吸光值。1.2.5.2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 參考 Smimoff等人[14]的方法。取不同濃度的樣品0.5mL,依次加入1.5mL 2.0mmol/L的FeSO4溶液,1.5mL 6.0mmol/L的H2O2溶液,1.5mL 6.0mmol/L的水楊酸溶液。37℃反應30min后冷水冷卻。510nm處測吸光度。以VC作為對照。將IC50值定義為,羥自由基清除率達到50%時原花青素樣品的濃度。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按下式計算:
其中,A0為空白組吸光值,A1為樣品組吸光值,A2為試劑空白的吸光值。
1.2.5.3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參考Li[15]的方法。50μL不同濃度的樣品溶液與2900μL的pH 7.4的Tris-HCl緩沖液(0.05moL/L,37℃)混合,加入50μL鄰苯三酚溶液(25μL 6.0mmol/L鄰苯三酚溶液與25μL 1mmol/L HCl溶液混合),迅速混勻,37℃下反應,在325nm下測定反應5min時吸光度的變化,計算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以VC作為對照。將IC50值定義為,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達到50%時原花青素樣品的濃度。
按下式計算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
其中,ΔAcontrol為空白組吸光度的變化,ΔAsample為樣品組吸光度的變化,T為測定時間,即5min。
2.1.1 纖維素酶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 圖1說明,在纖維素酶添加量小于0.4%時,原花青素得率隨纖維素酶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纖維素酶添加量達到0.4%時達最大,之后隨著纖維素酶添加量的增加反而呈下降趨勢。這可能由于當酶濃度提高到一定值后,底物濃度對酶不能達到飽和,導致酶的作用受到抑制[16]。因此,纖維素酶添加量選擇在0.2%~0.6 %為宜。
圖1 纖維素酶添加量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Fig.1 Effect of cellulase on extraction of PC
2.1.2 果膠酶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 由圖2可知,隨著果膠酶添加量的增加,原花青素得率逐漸增大,在0.6%左右達到最高。當果膠酶添加量超過0.6%后,原花青素得率逐漸下降。因此果膠酶添加量選擇在0.4%~0.8%為宜。
圖2 果膠酶添加量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Fig.2 Effect of pectase on extraction of PC
2.1.3 酶解時間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 酶解時間太短影響酶解效果,太長則不利于工業(yè)生產(chǎn)。由圖3可知,30~90min內(nèi)原花青素得率隨著時間的增加而逐漸增大,這是因為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酶解反應進行較為完全,原花青素更能有效溶出,使得原花青素得率增大。進一步延長酶解時間,得率反而降低,且會增加能耗,不利于生產(chǎn)。因此酶解時間選擇在60~120min為宜。
圖3 酶解時間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Fig.3 Effect of enzyme time on extraction of PC
2.1.4 酶解溫度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 由圖4可知,隨著酶解溫度的升高,原花青素的得率不斷增加,到65℃左右達到最高;繼續(xù)升高溫度,得率反而下降。說明溫度的升高對酶的作用有促進作用,這可能是由于較高的溫度使得酶活性增強,反應速度加快;但溫度過高會使酶活性減弱,酶的穩(wěn)定性降低,同時高溫會破壞原花青素的結(jié)構,導致得率下降,因此提取溫度不宜過高。綜上,酶解溫度選擇55~75℃為宜。
圖4 酶解溫度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Fig.4 Effect of enzyme temperature on extraction of PC
響應曲面實驗設計及結(jié)果見表2。
表2 響應曲面實驗方案及結(jié)果Table 2 The design matrix andthe corresponding results of RSM experiments
利用Design-Expert軟件對表2實驗結(jié)果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
表3 方差分析表Table 3 Analysis of variance table
對模型進行方差分析,結(jié)果見表3。由表3可知,模型的顯著水平遠遠小于0.05,說明模型效應顯著;失擬項p=0.5833>0.05,說明方程對實驗的擬合度較好。顯著性分析可知,X1、X2、X3、X4、X1X2、X1X3、X2X3、X2X4、X12、、X32、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顯著,說明纖維素酶添加量、果膠酶添加量、酶解時間及酶解溫度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均達顯著水平。交互項中,纖維素酶添加量與果膠酶添加量、纖維素酶添加量與酶解時間、果膠酶添加量與酶解時間、果膠酶添加量與酶解溫度之間的交互作用顯著,而其他因素之間的交互作用不顯著。由F值可知,各因素對葛花原花青素得率影響的顯著性由大到小依次為X2(果膠酶添加量)>X3(酶解時間)>X1(纖維素酶添加量)>X4(酶解溫度)。
利用Design-Expert軟件中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圖對4因素間的交互作用進行分析,結(jié)果如圖5~圖10所示。
在酶解時間90min,酶解溫度65℃時,纖維素酶添加量和果膠酶添加量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5所示。由圖可知,纖維素酶添加量不變時,果膠酶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呈先增大后減小的趨勢。而當果膠酶不變時,隨著纖維素酶添加量增大,原花青素的得率逐漸增大,之后略微降低。由方差分析結(jié)果可知,兩者交互作用顯著。
圖5 纖維素酶添加量和果膠酶添加量的響應面Fig.5 Response surfaces of cellulase and pectase
果膠酶添加量0.6%,酶解溫度60℃的條件下,纖維素酶添加量和酶解時間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6所示。由圖可知,當纖維素酶添加量不變時,酶解時間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而當酶解時間不變,隨著纖維素酶的增加,原花青素得率出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在中心點附近達到最高值。由方差分析可知兩者交互作用顯著。
在果膠酶添加量0.6%,酶解時間90min的條件下,纖維素酶添加量和酶解溫度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7所示。由圖可知,當纖維素酶添加量不變時,酶解溫度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先增加而后降低。當酶解溫度不變時,纖維素酶添加量對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與提取溫度類似,且在中心點附近達到最高值。
在纖維素酶添加量0.4%,酶解溫度65℃條件下,果膠酶添加量和酶解時間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8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果膠酶添加量不變,隨著液料比的增大,原花青素得率逐漸增大。在酶解時間不變時,隨著果膠酶添加量增加,原花青素得率逐漸增加,后略微降低。由方差分析結(jié)果可知,兩者的交互作用顯著。
圖6 纖維素酶添加量和酶解時間的響應面Fig.6 Response surfaces of cellulase and enzyme time
圖7 纖維素添加量和酶解溫度的響應面Fig.7 Response surfaces of cellulase and enyzme temperature
圖8 果膠酶添加量和酶解時間的響應面Fig.8 Response surfaces of pectase and enzyme time
在纖維素酶添加量0.4%,酶解時間90min的條件下,果膠酶添加量和酶解溫度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9所示。由圖可知,果膠酶添加量一定時,隨著酶解溫度的增大,原花青素的得率逐漸增加,而后略微降低,在中心點附近原花青素得率達到最高。酶解溫度不變時,隨著果膠酶的增加,原花青素得率逐漸增大。由方差分析可知兩者的交互作用顯著。
纖維素酶添加量0.4%,果膠酶添加量0.6%的條件下,酶解時間和酶解溫度的響應面和等高線如圖10所示。由圖可知,當酶解時間一定時,隨著酶解溫度的增加,原花青素得率先增加后降低,在中心點附近達到最大值。當酶解溫度處于一定水平時,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原花青素得率也呈先增大后下降的趨勢。
圖9 果膠酶添加量和酶解溫度的響應面Fig.9 Response surfaces of pectase and enzyme temperature
圖10 酶解時間和酶解溫度的響應面Fig.10 Response surfaces of enzyme time and enzyme temperature
利用已建立的數(shù)學模型在實驗范圍內(nèi)優(yōu)化出最優(yōu)條件為:纖維素酶添加量0.4%,果膠酶添加量0.69%,酶解時間92min,酶解溫度65℃。在此條件下,葛花原花青素的得率為5.02mg/g。
為驗證模型的可靠性,在此條件下進行驗證實驗,葛花原花青素的平均得率為5.05mg/g。與理論預測值相比,其相對誤差約為0.60%,說明數(shù)學模型可靠。
2.4.1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 DPPH自由基是一種相對穩(wěn)定的自由基,是評價抗氧化劑抗氧化能力的常用方法[17]。葛花原花青素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見圖11。
圖11 葛花原花青素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Fig.11 DPPH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C from puaearia
由圖11可知,原花青素對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一定的量效關系,清除率隨著原花青素的濃度增加而逐漸增大。當原花青素濃度達到0.2mg/mL時,清除率在90%以上。以VC為對照,兩者的IC50值分別為0.087、0.105mg/mL,說明葛花原花青素呈現(xiàn)出較好的抗氧化活性。
2.4.2 羥自由基清除能力 羥自由基是活性較高的自由基,它與衰老、癌癥及多種疾病的發(fā)生有關[18]。清除羥自由基可能是防御一些疾病的有效手段。葛花原花青素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如圖12所示。
圖12 葛花原花青素的羥自由基清除能力Fig.12 Hydroxyl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C from puaearia and VCas positive control
由圖12可知,原花青素對羥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呈一定的量效關系,清除率隨原花青素濃度的增加逐漸增大,在1.5mg/mL的濃度時即達到80%以上。以VC為對照,兩者的IC50值分別為0.767、1.310 mg/mL。
2.4.3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 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是活性氧之一。大量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會使細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鈍化[19],從而使細胞受到毒害甚至死亡。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是常用的抗氧化活性指標。
由圖13可知,葛花原花青素是具有較高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在0.6mg/mL的濃度時清除能力即達到90%以上。與VC相比,原花青素呈現(xiàn)較高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兩者的IC50值分別為0.303mg/mL、0.371mg/mL。
圖13 葛花原花青素的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能力Fig.13 Superoxide anion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 PC from puaearia and VCas positive control
通過單因素實驗和Box-Behnken實驗設計優(yōu)化,研究纖維素酶添加量、果膠酶添加量、酶解時間和酶解溫度對葛花原花青素得率的影響。經(jīng)優(yōu)化實驗得到的最佳提取工藝為:纖維素酶添加量0.40%,果膠酶添加量0.69%,酶解時間92min,酶解溫度65℃。在此條件下,葛花原花青素的得率為5.02mg/g。所得原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羥自由基清除率和超氧陰離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值分別為0.087,0.767,0.303mg/mL。
[1]肖淑賢,李安平,范圣此,等.葛根種質(zhì)資源研究進展[J].山西農(nóng)業(yè)科學,2013,41(1):99-102.
[2]葉淑靜.中藥葛根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學院學報,2003,27(6):94-96.
[3]Latipron U,Waranya C,Orawan M,et al.Impact of pueraria candollei var.mirifica and its potent phytoestrogen miroestrol on expression of bone-specific genes in ovariectomized mice[J]. Fitoterapia,2012,83(8):1687-1692.
[4]劉瑩,郁建平.野葛花素解酒作用機理[J].食品工業(yè)科技,2011,32(4):355-357.
[5]高學清,汪何雅,錢和,等.葛根和葛花對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J].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2012,41(9):79-81.
[6]呂麗爽.天然抗氧化劑低聚原花青素的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02,23(2):147-150.
[7]石壁,杜曉.植物原花色素研究利用進展與發(fā)展趨勢[J].四川大學學報:工程科學版,2006,38(5):16-24.
[8]黎超,毛超倫,雍克嵐.肉桂原花青素的提取及其對高級糖基化終產(chǎn)物形成的抑制作用[J].食品科學,2012,33(8): 126-130.
[9]周瑋婧,孫智達,謝筆均,等.荔枝皮原花青素提取、純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食品科學,2009,30(8):68-71.
[10]李力,楊晉,朱桂花.酶法輔助提取苦豆子渣總黃酮的工藝研究[J].食品科技,2011,36(6):248-254.
[11]Antonio Z,Marcello F,Roberto L.Enzyme-assisted extraction of lycopene from tomato processing waste[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11,49(6-7):567-573.
[12]周蕓.蓮房原花青素制備工藝及抗氧化活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學,2012.
[13]VillanoD,F(xiàn)ernandezMS,MoyaML,etal.Radical scavenging ability of polyphenolic compounds towards DPPH free radical[J].Talanta,2007,71(1):230-235.
[14]Smirnoffn N,Cumbes Q J.Hydroxyl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ofcompatible solutes[J].Phytochem,1989,28: 1057-1060.
[15]Li Xican.Improved pyrogallol autoxidation method:a reliable and cheap superoxide-scavenging assay suitable forall antioxidant[J].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2012,60(25):6418-6424.
[16]張濤,李超,商學兵.葡萄籽原花青素的纖維素酶輔助提取工藝優(yōu)化[J].中國食品添加劑,2011(5):82-88.
[17]Sanchez M C.Review:Method used to evaluate the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in foods and biological system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Technology,2002,8(3): 121-137.
[18]Valentao P,F(xiàn)ernandes E,Carvalho F,et al.Hydroxyl radical and hypochlorous acid scavenging activity of small centaury (centaurium erythraea)infusion.A comparative study with green tea(camellia sinensis)[J].Phytomedicine,2003,10(6-7): 517-522.
[19]王秋林,王浩毅,王樹人.氧化應激狀態(tài)的評價[J].中國病理生理雜志,2005,21(10):2069-2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