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慜俐
學生的個性差異是指學生與學生之間在穩(wěn)定特征上的差異。學生個性差異現(xiàn)象表現(xiàn)是多方面的,如:性別、年齡、容貌、能力、興趣、愛好、智力、性格等。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作為教育者只有正視這些差異,才能提高學生素質(zhì)。下面我就學生智力、興趣、性格三方面的個性差異,談?wù)勅绾翁嵘龑W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多數(shù)學者認為智力是一種綜合的認識方面的心理特征。代表人物朱智賢教授認為智力包含三方面的能力:1.感知能力和記憶能力,特別是觀察能力,是智力的來源。2.抽象概括能力,也是邏輯思維能力,是智力的核心。3.創(chuàng)造力,則是智力的最高表現(xiàn)。
據(jù)我觀察研究,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智力差異具體分為三類:第一類感知、記憶能力差,基礎(chǔ)不扎實;第二類記憶力強但不善于表達,語言貧乏;第三類思維敏捷,擅長概括,語言流暢。因此,我在教學時首先必須準確了解每個學生的智力差異,設(shè)計不同層次的題目,由淺入深,讓學生選擇自己最有把握的題目來解答。
比如在每周末預(yù)復習單的設(shè)計上,依據(jù)學生智力的差異,我為他們搭建四個臺階:知識回顧(包括看拼音寫漢字、釋詞、背誦)、分層鞏固(包括復習本周課文中的知識點)、思考導學(包括預(yù)設(shè)下周課文中的問題)、問題疑難(包括學生記下預(yù)復習中的模糊點、疑點和問題等)。在這個設(shè)計中,我引導第一類學生必須把第一個臺階扎實地做好,剩余的三個臺階可以有選擇的去完成。第二類學生在完成前兩個臺階的同時,努力向第三個臺階攀登,第三類同學當然有能力完成四個臺階的搭建。這樣通過分層教學,讓學生明確自己的目標,做到有所得。又如在執(zhí)教文言文時,我會給學生搭建三個臺階:順暢閱讀課文,解決字詞翻譯;概括提煉文章內(nèi)容;總結(jié)寫作特色或啟示。在具體教學中要因人而異,為他們搭建、鋪設(shè)不同的臺階,然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特點選擇易答的題目,從而品嘗到成功的愉悅,感受自身的價值。
當然不能總讓學生選擇一個臺階,這也不利于智力的發(fā)展,在教學中還要讓他們嘗試跳躍其他臺階。比如在課堂上,我常采用對學或群學互補的方式。推選的小組長一般是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學生,讓其帶動組員一起研討難題,一旦在互動的學習過程中,第一類的學生能順暢地表達意思,我們要及時鼓勵。這樣,不但使能力強的學生得到充分地發(fā)揮,也讓能力差的學生得到啟迪,學習的層面臺階就廣了、高了,熱情也會隨之而高漲,真正做到了揚長補短。
興趣是一個人力求認識并趨向某種事物所特有的意向,它標志著一個人參加某種活動的積極性,是個人主觀能動性的體現(xiàn)。學生興趣的差異表現(xiàn)為:有的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求知欲較強,且基礎(chǔ)知識扎實,學習穩(wěn)定,愛好廣泛;有的學生天資雖好,但缺乏刻苦鉆研的精神,成績忽上忽下,學習興趣有偏差,但有潛力可挖?!芭d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感興趣的學生學習起來才會事半功倍。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天資雖好,但學習興趣有偏差的學生愛回答問題,但答不到點上,且語言組織紊亂。而學習興趣濃厚的同學喜歡鉆研,迎難而上,語言組織有條理。對于這種情況,我不會顧此失彼,褒此貶彼,一定想方設(shè)法保持他們語文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我經(jīng)常在課堂上讓學生比賽誰提的問題最有水平、最有價值,回答的最恰當、最有水準,勝出的同學可以在每周的語文學習評價成績中加3至4分,累計到最后就可以被評為語文學習小標兵。盡管一開始,部分同學提的問題膚淺幼稚,回答得也牽強附會,但他們會樂此不疲。隨著訓練的進一步加強,學生提的問題質(zhì)量提高了。
譬如:在學習《黔之驢》一文時,學生就驢和老虎的性格從中提出了很多有益的啟示。有些學生認為,驢子愚蠢,外強中干,老虎聰明,大膽,敢于冒險且能把握時機。因此,該文給我們的啟示是:不要被貌似強大的敵人所嚇倒,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一定能獲得勝利。另一些學生認為,蠢驢的形象正是當時社會上那些徒有其表實則虛弱無能的人的寫照。從文章背景來分析,就諷刺了那些表面強大、實際無能的外強中干的人。還有同學認為要堅持,不放棄,要知己知彼,不要虛榮和賣弄等等。此時的我在一旁靜靜的聽著,等他們充分表達了觀點,再進行歸納總結(jié)。其實學生的觀點都是正確的,他們已學會了從不同的角度來理解課文,達到了古為今用的目的。通過分析比照,不僅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提問爭辯中領(lǐng)悟了文章的內(nèi)涵,還陶冶了他們的情操,提高了對事物的認識能力。
學生的性格差異表現(xiàn)在他們對現(xiàn)實的態(tài)度和活動中的意志特征上。學生是否在學習中有較穩(wěn)定的目標,是否能自制,是否表現(xiàn)出主動的精神和毅力,是否表現(xiàn)出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性格組合,這些都是在引導學生獨學和合作學習時應(yīng)當考慮的問題。
真正有活力的課堂應(yīng)該是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耙詫W生為主”,學生要“敢于說”、“勇于說”。據(jù)我的觀察研究,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格差異主要是課堂上對問題的闡述。有的學生樂于表達,口齒清楚;有的學生羞于啟齒,含糊不清。針對這一難題,我平時經(jīng)常會找一些學生談心,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絕大部分學生怕自身的語言缺陷造成笑話,挨老師批評和同學嘲笑,所以經(jīng)常怕老師喊到他,甚至連頭都不敢抬。由此可見這些學生缺乏的是勇氣、自信心,不能正視自己的能力。為此,在課堂上我會有意識地留心那部分學生,遇到問題時,我不急于喊哪位學生回答,先讓他們討論討論,然后讓會說的學生先站起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鼓勵其他學生補充說明。這時,我會向那些羞于啟齒的學生投去一絲微笑,或一個眼神,亦或一個點頭,一句贊語。有了我的鼓勵,一些不愛發(fā)言的學生在課堂上也躍躍欲試了。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每一個兒童的思維發(fā)展都有其獨特的道路,每一個兒童的聰明才智各有各的特點,沒有任何一個正常的兒童毫無能力,毫無天賦?!币虼?,我們要時刻關(guān)注學生的性格、思維的動向,多鼓勵、多贊賞,盡量帶學生往健全的、完整的人格方向發(fā)展,讓他們找到自己的位置,奮斗的方向。
總之,教師進行教學時必須了解學生的個性差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內(nèi)在的潛力??鬃诱f:最成功的教育是因材施教,而因材施教的前提是“知人”,即了解學生,了解學生的智力、興趣、性格、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我會盡最大努力挖掘?qū)W生的主體意識,引導和促進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知識,發(fā)展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