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爽
摘 要:聽課是教師的日常工作,那么教師應該聽哪些種類的課?筆者以自己日常聽課的經驗和自身教授演講與口才課的實踐經驗,建議教師們可以多聽同一學科的課、不同學科的課以及新形式的網絡課。
關鍵詞:教師 聽課 建議
聽課是教師的一項必不可少的、經常性的工作職責與任務。什么是聽課?聽課就是教師對其他教師的課堂進行仔細觀察,從而獲取相關信息的一種學習、評價及研究的教研活動。筆者所在學院將聽課作為考評教師的一項指標,每月要求至少上交2篇聽課筆記,以鼓勵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共同提高。身邊的教師大多只單一地聽同學科的課,而筆者則聽得比較雜,悟出了些想法,教師到底該聽哪些種類的課呢?希望以下建議可以對同行們有所幫助。
一、聽同一學科的課
聽課是教師進步的一種途徑,聽取同一學科的其他教師的課有利于教師們共同提高、共同發(fā)展,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質量。
筆者在學校擔任演講與口才課的教學,這門課是一門比較新穎的職業(yè)院校的科目,初講這門課的時候感到難度較大。在閑暇之余,我去聽同一學科教師的課,采眾家之長,收獲頗大。
例如演講的類型這一課,有的老師在課堂上擅長舉例,在講課中列舉大量材料,營造良好氣氛,例子生動有趣,深入淺出,深受學生喜愛;有的老師擅長條理性,將此課整理出提綱,以“不同功能、不同方式、不同內容”為角度帶領學生明晰重點,歸劃標題,讓學生撥云見日,較好地掌握知識點;還有的老師擅長編練習活動,自己編出了“你來說詞我來猜”“口口相傳”等游戲,課堂互動效果非常好。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桑瑩衿渖普叨鴱闹?,其不善者而改之?!惫P者從這些同一學科教師的課堂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合自己的東西,形成了具有自己特點的高水平的課。
聽課不僅僅是“聽、看、記”,更重要的是“思”,聽課也是一種方法和技能。多聽課可以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尤其是聽同一學科的課,有助于大家共同發(fā)展、共同進步。
二、聽不同學科的課
當我們在本學科領域的研究里“山重水復疑無路”時怎么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跨學科聽課往往有驚喜的收獲。
首先,聽不同學科的課可以打破學科的界限,引導教師發(fā)現本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聯系,培養(yǎng)教師用其他學科知識解決本學科問題的能力,拓展思維。“學非有礙于思,而學愈博則思愈遠”,意思是學的東西越廣博思路越開闊。
例如,筆者在教授演講與口才課之余,去聽數學課,從數學課上的畫圖解題法聯系到演講與口才課也可引進圖形來講解。“演講與內容”一章的“演講內容的準備需要話題、材料、表達方式三要素”即可畫一個人形比作演講,用人的靈魂、血肉、骨架來比作這三要素以及三要素與演講的關系。圖形將課文知識變得淺顯易懂。去聽英語課時,將在英語課上聽到背單詞的聯想記憶法,引申到自己教授的演講與口才課,例如教師出示詞語“月亮”,由學生聯想出“月光、倒影、鄉(xiāng)愁”等詞,并進一步由詞聯想出故事,進行演講,效果很好。
其次,聽不同學科的課可以豐富教師的教學方法,使不同學科間的教師互相借鑒優(yōu)秀的教學方法,為自己的教學服務。
例如聽體育課,如果老師安排學生單獨訓練往往收效不大,像一盤散沙。但如果老師安排學生在一起比賽,則比得熱火朝天,也達到了訓練目標。我也依此設計了與練習演講有關的比賽,讓學生分組比賽繞口令,勝出的前幾名再進行新一輪的比賽,評出班級說繞口令最快的人,展現口才能力。課堂上的氣氛空前熱烈,學生反映喜歡這種形式,這些都是受益于聽不同學科課的結果。
有些教師會說,聽某些學科的課聽不懂,像鴨子聽雷。當然,聽課不一定非得聽懂專業(yè)知識,課堂上的組織管理方法、課堂的教學藝術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鑒的。如果能聽懂則更好,新時期的教學要求教師擁有較全面的知識,通過聽課擴大自己的知識面,獲得新的靈感和創(chuàng)意,一舉兩得。
三、聽其他形式的課
未來,網絡化學習將是一種主要的學習形式。利用網絡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和基本素質,是教師再學習最為便捷和有效的方法。如果有的教師沒有時間、沒有合適的地點去聽課,那么晚上下班回家,打開電腦,搜索視頻,在電腦前就可以開始聽課了。這種新興的形式是不受時間、空間等要素限制的,并且網絡資源豐富,許多大家名家的課都可以聽講受益,例如央視的《百家講壇》,可以聆聽于丹、易中天等名師的課。
筆者是贊成聽課活動的,能自覺積極去聽課的教師都是真正擁有工作主動性的人。當我們在教學上有所困惑時,當我們許久一成不變時,不妨“窮則變”,也許就可以“變則通,通則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谷,不知地之厚也。真真正正去虛心聽一節(jié)課,抱著求學的心情去聽課,我們必將有收獲。
(作者單位:大慶技師學院基礎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