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建光 靳 偉
(1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安陽455000;2河南中醫(yī)學院,鄭州450008)
通腑醒腦湯治療肝性腦病45例
湯建光1靳 偉2
(1河南省安陽市中醫(yī)院,安陽455000;2河南中醫(yī)學院,鄭州450008)
目的觀察通腑醒腦湯治療肝性腦病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收治的45例確診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兩組在西醫(yī)綜合治療(保肝、降酶、退黃,降血氨)的基礎上,對照組用乳果糖口服并保留灌腸,治療組通腑醒腦湯口服并保留灌腸。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2.6%,對照組為68.2%,治療組平均清醒時間和癥狀緩解時間明顯縮短(P<0.05),血氨下降也更為明顯(P<0.05)。結論在西醫(yī)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通腑醒腦湯治療肝性腦病收到較好的療效。
肝性腦??;通腑醒腦湯
1.1一般資料45例患者均來自于安陽市中醫(yī)院的住院病人。肝性腦病診斷標準依據2009年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專家共識[1],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3例,對照組22例。治療組23例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28~65歲,平均46.6歲;亞急性重型肝炎3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肝硬化失代償期12例,其中酒精肝3例,乙肝14例,丙肝4例,自身免疫性肝炎2例;屬于Ⅰ期的患者數為7例,Ⅱ期16例。對照組22例中,男14例,女8例;年齡29~67歲,平均46.4歲;亞急性重型肝炎4例,慢件重型肝炎7例,肝硬化失償期11例;屬于Ⅰ期的患者數為7例,Ⅱ期16例。兩組性別、年齡、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兩組均采用西醫(yī)綜合治療(還原性谷胱甘肽鈉注射液和甘草酸二銨針護肝,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注射液退黃,肝細胞生長素促進肝細胞再生,門冬氨酸鳥氨酸注射液降血氨)基礎上再進行治療觀察。
治療組:通腑醒腦湯(醋大黃15g,川樸10g,枳實10g,石菖蒲10g,郁金10g,茯苓15g,橘紅15g,膽南星6g,竹茹10g,連翹20g,梔子6g),每劑兩煎,共取汁500ml,早晚于飯后30min各口服或鼻飼藥液150ml,剩余200ml保留灌腸,每日一次,保留灌腸,囑患者改右側臥位,要求保留0.5~1小時,盡可能延長灌腸液存留時間,或可遵醫(yī)囑2次/日,少灌多保留些時間。療程7d。
對照組:口服乳果糖,通常用量為15~45ml,每日3次,以保證每日2~3次軟便為宜。同時用乳果糖口服液45ml,加入無菌蒸餾水155ml,配成22.5%乳果糖灌腸液200ml保留灌腸。保留灌腸0.5~1小時,右側臥位,盡可能延長灌腸液存留時間,每日一次。療程7d。
兩組患者于治療當時(0h)、3、5、7 d分別采集外周靜脈血行血氨濃度的檢測。并同時觀察精神狀態(tài)、撲翼樣震顫。
1.3療效標準顯效:臨床癥狀改善,神志醒,智力恢復,應答切題,計算力正常,語速正常,無精神異常表現,撲翼樣震顫陰性;有效:臨床癥狀改善,神志較前好轉,語速接近正常,撲翼樣震顫較前減輕,血氨降低;無效:臨床癥狀無改善,或進入Ⅲ期昏迷狀態(tài),撲翼樣震顫查體不合作,血氨無變化或進一步加重。
2.1兩組治療前后血氨變化見表1,治療組降低血氨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氨變化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血氨變化比較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組結果n 23 106.86±22.64 69.23±8.89 23 104.43±20.35 43.67±7.23對照組
2.2兩組癥狀改善的比較見表2,治療組在神志恢復清醒的時間和撲翼樣震顫方面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比較
表2 兩組癥狀改善比較
組別n神志恢復清醒/h撲翼樣震顫消失的時間/h治療組23 9.30±1.84 5.3±1.6對照組22 15.3±2.30 8.6±2.5
2.3兩組治療效果前后比較治療組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的兩組數據顯示治療組血氨的改變及癥狀改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療效比較(n,%)
肝性腦病是由嚴重的肝臟功能失調和或門體分流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致病基礎,且排除其他已知腦病的神經心理異常綜合征。本病是肝硬化晚期常見的并發(fā)癥,一旦出現該病,代表肝硬化已經進入終末期。肝性腦病基于肝硬化的病理基礎,常反復發(fā)作,極大的影響了肝硬化病人的生活質量。目前西醫(yī)對此以綜合治療為主,包括保肝、祛除誘因、腸道降氨和中樞促清醒等方面。其中乳果糖被認為是治療肝性腦病的標準藥物,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
中醫(yī)對于肝性腦病無明確的論述,根據其癥狀對應的出現在“黃疸”“瘟黃”“臌脹”“昏憒”“神昏”等相關論述中。本病的病因為感受濕熱外邪或飲食不節(jié),或感受疫癘等;病位在肝、腦,病機主要是毒、瘀、痰壅滯,濁邪上犯閉竅,治以通腑開竅醒神為法。本方藥物組成有醋大黃、厚樸、枳實、石菖蒲、郁金、茯苓、橘紅、膽南星、竹茹、連翹、梔子,由小承氣湯和滌痰湯加減變化而來。方中大黃一味藥蕩滌胃腸,推陳致新?!侗静菥V目》有言:大黃主治實熱燥、潮熱譫語、黃疸?,F代藥理研究表明,大黃有瀉下、保肝、廣譜抗菌和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2];膽南星苦、涼,善清火化痰,鎮(zhèn)驚定痼。厚樸行氣消積,燥濕除滿,尚有抗菌和保護肝損傷的藥理作用[3];枳實能破氣,散痞,瀉痰,消積,二藥助君藥大黃通腑泄熱之功;茯苓健脾滲濕除痰;橘紅消痰理氣行,散結;竹茹清熱化痰,除煩止嘔,三藥佐助天南星,清熱化痰,治痰迷神竅,神志昏蒙。連翹、梔子清熱、解毒、涼血,梔子尚可退黃,保肝;石菖蒲、郁金開竅、豁痰、醒神。本方依據“六腑以通為用”的思想,通利腸道,排毒泄?jié)?,使臟腑濁氣迅速降泄,恢復氣機之升降,清熱除痰,醒神開竅,使被擾之心神得以醒復。該法也在同時減低了腸道內氨和毒物的生成,能夠減輕肝性腦病的癥狀,有助于延長復發(fā)的時間和減少發(fā)生的頻率。經過臨床觀察,使用該方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意識和撲翼樣震顫,并在血氨等監(jiān)測指標上也有明顯的改善,能夠提高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觀察中未發(fā)現明顯的毒副作用,值得在臨床辨證應用。
[1]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專家委員會.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專家共識[J].中國肝臟病雜志,2009,1(2):46.
[2]王振常,毛德文,黃古葉,等.加用大黃煎劑灌腸治療重型肝炎并發(fā)肝性腦病療效觀察[J].廣西中醫(yī)學院學報,2006,9(4):7-8.
[3]楊熙東.厚樸的藥理作用[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1,26(13):151.
10.3969/j.issn.1672-2779.2014.07.024
:1672-2779(2014)-07-0037-02
張文娟 本文校對:張運希
201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