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過考察學習民族手工飾品的工藝,在其基礎上進行傳承創(chuàng)新的研究。重點介紹陶瓷、扎染、蠟染工藝,希望這些工藝與飾品設計相結合,拓展中國的飾品設計風格。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藝術全球化浪潮已經席卷到中國,在洶涌的國外藝術沖擊下,更多的人開始追逐國外飾品。這時候民間手工飾品該何去何從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努"/>
盧瑤 李尚婕
>摘要:
通過考察學習民族手工飾品的工藝,在其基礎上進行傳承創(chuàng)新的研究。重點介紹陶瓷、扎染、蠟染工藝,希望這些工藝與飾品設計相結合,拓展中國的飾品設計風格。
隨著世界經濟的發(fā)展,藝術全球化浪潮已經席卷到中國,在洶涌的國外藝術沖擊下,更多的人開始追逐國外飾品。這時候民間手工飾品該何去何從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努力從民族手工飾品中汲取靈感,發(fā)展獨屬于中國的飾品設計風格才是未來發(fā)展的方向。
搜集資料之后,可以大致的將傳統(tǒng)手工藝飾品歸為兩大類別。一類是高檔飾品,工藝繁復,原料珍稀。一類是民間飾品,應用于群眾,本身價格低廉。在如今人們談著民間工藝的復興,而大多數人喜愛的往往還是那些具有更高經濟價值的高檔飾品。
考察過市場,你會得知,很多金店都會有一些米奇等卡通形態(tài)的吊墜和一些設計雷同的東西。當今市場許多首飾仿制高端飾品,卻缺乏靈魂。這種市場局面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考工記》說:“知者創(chuàng)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中國人對古人的技藝和思想較為推崇,遵循傳統(tǒng)是一些手工藝者固守的驕傲。父子師徒世代相繼的技藝傳承中,改革很難被認可,使技術很少革新。雖然一些高檔飾品的珍貴也在于原汁原味的遵循傳統(tǒng),但是它們成本高,工藝復雜,缺乏可以走向世界的活力。此外,近代社會發(fā)展迅速,西方飾品大量涌入市場,也使傳統(tǒng)手工藝無所適從。
但是這也許正意味著一個空白的市場可以讓我們盡情的發(fā)揮。如今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我國開始有了發(fā)展自己民族風格飾品的思考。傳統(tǒng)手工飾品能夠帶來文化上的內涵,帶給我們的設計獨特的靈魂。由于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節(jié)約型社會思想的興盛,飾品的材質和工藝成為設計的重點。傳統(tǒng)手工藝飾品選材環(huán)保,加工工藝無污染,非常符合綠色設計的需求,必將越來越被消費者喜愛。并且我們研究發(fā)現:民間手工飾品用色大膽,構思巧妙,獨具東方浪漫神秘的特色,具有西方首飾難以企及的文化底蘊與色彩張力,值得我們應用到現代的飾品設計上來。通過了解陶瓷、扎染,蠟染等工藝,我們得到了很多啟發(fā)。
陶瓷飾品一向被稱為微型的雕塑,如今市場上的陶瓷飾品,大多缺乏空間感和立體感,只是一種空洞的小商品,缺乏真正的藝術性。事實上陶瓷非常適合應用于飾品的創(chuàng)作。它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其工藝有拉坯、翻模、刻釉等等,變化多樣,可使設計者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日用陶瓷的原料成分主要是石英、長石和粘土。具體材料有各種陶泥,瓷泥和紫砂泥,根據不同的材料產生的特性和肌理也不同,上釉后可形成的釉色和質地也多種多樣。
中國的陶瓷種類繁多。景德鎮(zhèn)青花清麗秀美;官窯胎質精細如玉;龍泉則以翠綠瑩潤的“梅子青”著名。哥窯以紋片出名,定窯以白瓷和刻花、印花技藝見長。鐵還原成就最高的汝窯瓷天青如碧,隱含的淡碧與淺粉紅色猶如微微霞光。以“窯變”堪稱一絕的鈞窯瓷色澤瑰麗,釉色變化形如流水。還有些北方民窯瓷釉色以黑白為主,采用劃,刻等技藝,圖案活潑,線條簡潔,顯得粗獷質樸。此外,其他不同種類的陶瓷也都獨具特色。
在飾品設計中,只有提取某些充滿中國氣息的元素與西方設計的空間肌理的思想相結合,才能推陳出新。我們可以提取其中獨具中國特色的色彩、釉質和一些紋樣,吸取西方飾品對于空間和造型的理解。同時,由于陶瓷材料本身的重量和易碎的特性,決定了陶瓷飾品要和一些其他材質形結合才能煥發(fā)更大的生機。以不同的質感肌理塑造了不同的風格,給予了人們更大的設計空間。我們用紙?zhí)?、麻繩,金屬,絲線繩等等與之結合。藤制品賦予陶瓷清逸質樸,麻繩與陶的結合煥發(fā)出一種原始的野性感。金屬與流線感的陶瓷帶有現代簡潔的質感。
與陶瓷相比,扎染蠟染在飾品上的應用極少。扎染是中國傳統(tǒng)紡織品染色工藝,古稱雜花布,也稱軋纈、絞纈或染纈。傳統(tǒng)技藝中用板蘭根等天然植物做染色劑,與我們現在的綠色設計思想不謀而合。扎染根據設計好的圖樣,用線或繩子以各種方式綁或縫扎布料,放入染液后,綁扎處因染料無法滲入而形成具有暈染感的特殊花色。根據被捆扎的松緊不同,從而產生的深淺虛實變化如同繪畫的色暈。蠟染,古稱“蠟纈”,與扎染、夾纈(鏤空印花)并稱為中國傳統(tǒng)三大印花工藝。蠟染是將白布鋪平,將蠟加熱為液態(tài),用蠟刀蘸蠟液,將圖案畫于白布上,之后放入染液,加溫煮化蠟。蠟的部分就現出白色圖案,而白布染成藍色。與此同時,蠟會自然龜裂,使布面產生“冰紋”效果,獨具魅力。
在我的印象里一想到扎染蠟染腦海中就會浮現穿著藍白印花裙在水畔婀娜走過的少女,帶著淡淡的質樸和清麗的風情。扎染蠟染圖案取材于自然,經過大膽的夸張變化形成,它的點線面關系和黑白關系非常和諧。通過我們的設計,扎染和蠟染變得不僅僅局限于服飾。經過添加一些填充物,使之立體而富有空間感。用這種方法制成的飾品帶有布藝特有的溫暖閑適質感。其次,我們還在傳統(tǒng)的圖樣上加以創(chuàng)新,使之更具有現代感,所制成品也更加與外在形態(tài)的創(chuàng)新相適應。這種創(chuàng)新的形式扎染蠟染特有的清麗質樸風情,更顯得獨具特色。
此外,許多其他的傳統(tǒng)手工飾品也各有千秋,比如年畫的色彩大膽艷麗,版畫的肌理多樣,風格質樸,刺繡的華麗婉約,以及布貼畫的純樸自然等等都是我們應吸取的東方設計元素。
從古至今,人類經歷了幾次工業(yè)革命,創(chuàng)造了發(fā)達的科技文明。由于人們對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好的飾品成為個性的標志。加以創(chuàng)新的傳統(tǒng)手工藝飾品以其獨特的藝術語言,豐富的造型和實用的裝飾效果征服了消費者。它更具隨意性和人情味,柔化著工業(yè)文明帶來的冷酷感,使人們從中感受到人文的關懷和東方設計的獨特韻味。我們相信,國民素質和收人不斷提高,多姿多彩的傳統(tǒng)手工藝飾品將更廣泛地進入人們的視野,給現代都市人帶來別樣的情趣與溫馨。
【參考文獻】
[1]聞人軍.考工記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張秦娟.陶瓷工藝學[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1997
[3]馮先銘.中國古陶瓷圖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作者單位:大連民族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