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巖
在班級實現(xiàn)自主管理的過程中,學生團隊的組建和發(fā)展是整個過程的重中之重。如何引領學生組建學生團隊,如何引領學生團隊良性運轉——這是班主任必須面對的問題。我們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經(jīng)驗給予學生適當?shù)囊I,從而為學生團隊的發(fā)展插上一雙隱形的翅膀。
障 礙
新高三,接手新班。我的團隊理念迅速融入到班級的每一個角落。不到一個月,班級學生團隊建設已經(jīng)初見成效。學生在不斷嘗試中體驗著成長的愉悅,更體驗著一種生命力量的綻放。不過,成長的過程往往伴隨著陣痛。隨著學生團隊的不斷發(fā)展,我們遇到了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團隊核心的小組長們苦不堪言。
一次小組長會議上,各位組長爆發(fā)了。
“……什么人呀?只想著自己,心里根本就沒有小組。”
“我們組也一樣,安排下去的工作基本沒人做。”
“你們還好,我們小組根本就是我自己招呼?!?/p>
“在一起學習倒是可以,到了一起為班級干點事情的時候就怕得罪人……”
“大家不要急,靜下心來,將各小組的問題歸集一下。問題清楚了才好一條一條解決。出問題是正常的,不出問題還要我這個班主任干啥呢?”
經(jīng)過激烈討論,各位小組長歸納了一下問題:
1. 自習課個別小組討論聲音過大影響其他小組學習。
2. 組內(nèi)個別同學在小組制度推進過程中不自覺。
3. 組內(nèi)的小老師不能滿足同學們?nèi)康闹R需求。
4. 小組過大,不便于討論。
5. 組內(nèi)各位同學能力差異大,進度不能統(tǒng)一。
6. 組內(nèi)管理難度大,缺乏約束。
7. 討論經(jīng)常跑題。
8. 小組成立時間較短,缺少磨合。
9. 組內(nèi)任務,個人落實不到位。
10. 組內(nèi)人情觀念嚴重,不便于小組評價。
面對這些問題,我沒有著急,反而欣慰。因為,在問題中我看到了大家的用心,看到大家為了班級為了成長全神貫注的樣子。對于班級的未來,相信孩子們與我一樣是堅定的,只是,暫時的困難讓他們茫然無措。
大家提出的問題大多是常規(guī)性的問題,也是必然要出現(xiàn)的問題。每個小組是不同的,組情不同,運轉起來也不盡相同。經(jīng)歷了團隊組建之初的“蜜月期”,一些人性的弱點逐漸顯現(xiàn)出來。而往往這個時候,才是考驗我們班級小組建設底蘊的時候。學生團隊若想做長久,必須要有流動性。否則,學生就會對班級團隊失去興趣。每個人,在成長的不同階段對同一事物的認識都在發(fā)生著潛移默化的變化。學生是未成年人,他們在不斷成長,相對固定的團隊對于學生個體而言是一種禁錮。正是基于此,很多孩子在班級組建初期,對小組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但是,隨著小組的發(fā)展,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的想法得不到施展空間,他們渴望更換合作伙伴卻又掣肘于相對固定的小組。從這個角度講,組長們反饋的問題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制 度
作為班主任,就班級發(fā)展而言,我們是頂層設計者,我們要為班級發(fā)展注入靈魂。在班級發(fā)展的關鍵階段,我們必須給予學生團隊合適的引領,扶持他們?yōu)榘嗉壓罄m(xù)發(fā)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于是,針對上述問題,我給各位小組長提出了如下建議:
我們的小組一定要有自己的組織制度。首先是準入制,其次是請出制,還有了留組查看制和小組活動制度等等。這些制度需要盡早建立起來,不要等著組內(nèi)矛盾集中爆發(fā)的時候再去想這些問題。趁著大家對于小組活動還有熱情,我們先把規(guī)章制度制定好。有了好的制度,小組才能走向良性運轉的軌道。
第一:小老師制度。首先小老師不一定非要所有的問題都能解決,這是一個責任意識,讓小老師們對于自身負責的學科以及小組中該學科的學習活動有一個清楚的認識。其次,小老師只是班級學科自主學習過程中的一個支撐,是組內(nèi)學科自學活動的組織者。我們當老師的都不如學生聰明,何況是我們的小老師。大家對此要有一個寬容的態(tài)度,我們同時也要相信這些擔任小老師的同學,隨著小組活動的開展他們也會漸入佳境。同時,班級未來還要組建學科中心組,這樣整個班級的自主學習框架就清楚了。拔尖兒的同學組成中心組,負責人解決各個小組不能解決的學科問題,小老師負責帶動該學科的自主學習活動,活動中的問題我們可以互動解決。當中心組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由中心組將問題提交給任課老師,老師如果覺得有必要就在課堂上講解;如果覺得沒必要就對中心組同學進行講解,這樣中心組的同學回到班級可以把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傳達下去。這就是一個自主學習的金字塔式結構。
第二:組內(nèi)的“傳幫帶”制度。這個制度不是為了讓大家解決多大的問題,而是為了讓學有所成的同學去帶動目前還不會學但是想學的同學。小組合作的最佳狀態(tài)是大家能力接近。不過這是不現(xiàn)實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很多時候不是大家不想把事情做好,而是確實能力達不到小組的要求。那么,我們就原地等待么?當然不能,我們的小組要發(fā)展,大家要進步,就必須從最基本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上慢慢做起。這個“傳幫帶”制度,就是組織組內(nèi)各學科相對有經(jīng)驗的同學帶動一名或兩名學習能力相對薄弱的同學,從預習到課堂再到作業(yè)和反思。全過程地帶動他們,影響他們。而且要有循環(huán),讓所有同學都參與進來。因為即便有些同學有一定的方法,他們也可以去學習其他同學更好的學習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偏科的同學會慢慢找到該門學科學習的路徑,不會學的同學也會慢慢學習如何學習。有了這樣的制度,組內(nèi)同學的進步空間就會很大,組內(nèi)的能力差距也會隨著大家的不斷進步而縮小。
其實很多時候,抄作業(yè)比不做作業(yè)要好。為什么呢?至少大家覺得完成是好的,不完成是不好的。但是如何才能讓抄作業(yè)的同學達到自己完成作業(yè)的程度呢?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就是這個道理。這個“傳幫帶”制度,看似瑣碎,實則是解決小組發(fā)展本質問題的良藥。只有大家覺得在組內(nèi)有了奔頭,小組才會朝著好的方向快速前行。endprint
第三:關于小組準入制等問題。就市場經(jīng)濟而言,資金是在流動的,它不會靜止不動。就我們自由組建的小組而言,人也是流動的。人家覺得跟一個小組沒有奔頭自然萌生去意。這個時候同學之間又會有一個面子問題。因此,在小組成立之初,我們就應該想到這個問題,先把最難之事做好,而且是大家一起制定的。同時,在班級層面我也會通過班會課的形式跟大家解讀小組文化的含義,向大家闡述小組發(fā)展與人的關系。有些時候即便是離開了一個小組,對于一個人來說也是一種成長。
因此,在問題還沒有出現(xiàn)之前,我們先把這些覺得難為情的工作做好,這樣方便小組人員流動。有些時候難為情對雙方而言都不是什么好事,只能在一起硬耗著,對誰都不利,分開反而是好事,天下之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是這個道理,但是我們要講一個原則。你為什么離開?理念不合,還是不能遵守組內(nèi)的規(guī)章制度?做不好不是什么本質上的問題,問題是你做沒做!因此,在這個制度上,我們要以動為原則,不動為請出的準則。這就需要小組長在規(guī)章制度的討論過程中發(fā)揮風向標的作用。一個小組,只有讓每一個組員都看到希望,它才能長久地存在,并且不斷發(fā)展。任何嚴苛的規(guī)則只能治理一時,卻維持不了多長時間。如果你的小組充滿了正能量,引人向善,那么想加入小組的同學就會越來越多,到時候什么規(guī)則都不是問題了,大家會自覺遵守的。
第四:組內(nèi)分享制度。小組要發(fā)展,定期的分享是十分必要的。分享的過程便于我們反思一段時間以來組內(nèi)出現(xiàn)的問題,便于我們總結階段性的經(jīng)驗。一個沒有反思能力和習慣的團隊是走不遠的。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智明而行無過矣。小組發(fā)展亦然。我們可以組織進步大的同學分享心得體會,也可以讓小老師總結經(jīng)驗教訓,還可以由組長來組織大家討論小組未來發(fā)展方向等。
第五:小組請出制度。我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是希望變好的,但是,我們也必須承認學生是需要一定約束的,要讓他們明白尊重是小組發(fā)展的核心要義。對于已經(jīng)入組的學生,既然他們自愿加入小組,就要遵守大家一起制定的制度,否則就要請出。如果所有團隊都不給這些學生機會的話,班主任就要幫助他們了。我們的班級是不放棄任何一個的,我也相信如果這些學生真正遇到這樣的情況,他們也會有觸動。所以,這個制度制定起來,大家不要覺得難為情。我們是在幫人,不是在害人。
第六:組內(nèi)管理難度大。首先組長要擔好領頭羊的角色,我們不要求組長一定在所有方面都做到極致,但是至少在行為上要起到引領作用。組長的態(tài)度,決定著其他人的態(tài)度。組長是小組日常運行的核心,所有的工作都是組長組織大家商量研究,如果你自己做不到那么如何去引導大家做到呢?因此,組長職務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考驗。大家要相互學習,摸索著走向優(yōu)秀的法子。
第七:小組活動。小組的學習活動一定要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因此,對于還沒有自主學習習慣的學生,我們要通過組內(nèi)傳幫帶制度來引導,讓大家逐漸找到學習的方法。可能有的小組成員感覺組內(nèi)差距大,會令自己的能力受到限制。我覺得不然,如果一個人要真正走向優(yōu)秀,必然要伴隨著內(nèi)在格局的提升。一個優(yōu)秀的人,看人看事的角度是不一樣的,同樣是一個問題較多的同學,優(yōu)秀的人會把這些問題看成是重新整合自己知識結構的資源,認真對待。我們要知道,知識只有在不斷地實踐中才會得以鞏固與發(fā)展,僅憑一張試卷是無法檢測自己究竟掌握了多少知識的,天天測試也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組內(nèi)問題較多的同學就給了我們這樣一個知識輸出與實踐的機會,難道這不值得感謝么?人家把自己提升的期望寄托于你,把提升知識水平的機會給了你,還要嫌棄人家問題多么?其實,一個小組若想真正做到高品質,不需要每個人都非常優(yōu)秀,而是這個小組有自己完善的內(nèi)在循環(huán)系統(tǒng)。凡事可以在內(nèi)部有效地解決。就像唐僧團隊,他們內(nèi)部的能力不同,也時常爆發(fā)矛盾,但是卻能一次次地走出困境。原因何在?豬八戒貪吃好色;沙僧忠厚有余,能力不足;孫悟空好勝斗狠;白龍馬受限能力無法完全施展;只有一個唐僧,在大家都迷茫的時候會反復強調“徒兒們,向西”,這就是一個團隊的發(fā)展方向。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我們大的目標清楚,其余的小問題都會隨之解決。當豬八戒與孫悟空爭吵時,唐僧會說“徒兒們,該趕路了”。于是,徒弟之間的爭論也會隨著大目標被再次提及而煙消云散。在我們組內(nèi),組長就是小組的方向。我們不需要能力最出色的人,但我們需要的是在合適的時間提醒大家我們要“趕路”的人。
最后,班級的小組正處在孕育階段,通過大家提出的問題我感覺到了孩子們的用心,這一點我非常感動。我希望大家通過合作的方式去實現(xiàn)自己的理想,讓大家明白實現(xiàn)理想是可能的——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團隊并在團隊中明確自己的位置。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人是單獨改變世界的,都是一群人去改變世界的。
每一次小組長會,我都是在孩子們心里種莊稼,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候,這粒種子就會迸發(fā)出震撼世界的力量。有人說我?guī)У牟皇前嗉?,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我?guī)У氖菆F隊——大團隊、小團隊??梢灶A見的是,在未來,伴隨著班級團隊的不斷發(fā)展,我們還會面對各種問題,不過只要我們用心,踏踏實實地建設好我們的班級,我相信一切都會變好。我們的學生團隊只是我落實班級教育的一個支撐,未來我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個班級的成長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即便再迫不及待,也要一步一步慢慢來。我堅信:每一種堅持的最后都是奇跡,每一條路的終點都是傳奇。作為班主任,我們就是那雙助推班級發(fā)展的隱形翅膀,讓學生越飛越高。
(作者單位:廣東中山市華僑中學高中部)
責任編輯 趙靄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