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玉紅
摘 要:生物實驗教學中,應注重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這是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當前對學生 進行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討論了當前生物實驗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培養(yǎng)這些能力。
關鍵詞:實驗教學;訓練和培養(yǎng);有效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216-01
生物實驗教學中,應注重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各種能力,這是生物學科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也是當前對學生 進行素質教育的需要。本文討論了當前生物實驗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以及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來培養(yǎng)這些 能力。
一、實驗教學對學生的能力要求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哪些能力呢?即學生在實驗教學中應著重掌握 以下幾種能力: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思維能力,以及生物學的初步研究能力等。
觀察能力是人們認識事物,增長才干的最基本途徑,是培養(yǎng)智能的基礎,對于生物學這種實驗性學科尤其如此。學生對實驗過程中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進行仔細觀察、記錄,而后經(jīng)過一定的比較、分析、歸納等思維過程,得 出某個結論。因此,思維能力是以觀察能力為前提的。同時,就生物學科而言,實驗操作能力也是諸多能力中 最基本的。通過大綱規(guī)定的實驗內(nèi)容的學習,讓學生初步學會或學會一定的實驗操作技能,為今后的進一步提 高打下基礎。上述幾種能力,相對而言,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是初級的、較低層次的能力要求;而研究 能力則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要求,它必須建立在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思維能力等的基礎上;思維能力的 提高有賴于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等,又反過來對這幾種能力的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此外,只有具備了一定水平的思維能力,才能去從事有關生物學研究工作。
二、能力培養(yǎng)的原則
1、整體性 實驗教學是課堂教學一個 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它應該與理論課的教學,課外興趣活動等有機聯(lián)系起來,從而做到通過多種 途徑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在理論課的教學中,可適當增加有關演示實驗內(nèi)容,邊理論,邊實踐,強調(diào)知識 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把演示內(nèi)容穿插在理論教學中,學生易理解、易記憶,有助于提高 其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2、漸進性 生物實驗按其教學目標可分為三類:技能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探索性實驗。前兩類著重為 生物學實驗打基礎,即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等基礎能力的,而后者則是為了 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生物學研究能力。在實驗教學中,以初級的簡易的實驗入手,使學生在具備一定實驗能力的基 礎上再逐步深化,完成由易到難的過程。例如,開學初,考慮到有的學生從未使用過顯微鏡,故首先要排“顯 微鏡的結構和使用方法”的實驗,讓學生學會顯微鏡的使用方法,為下面有關實驗打好基礎。觀察洋蔥根尖細 胞有絲分裂這一實驗,教師向學生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從取材→解離→固定→染色→ 壓片→觀察的全過程,有的同學因沒有觀察到清晰的分裂相,便主動要求課后繼續(xù)做,直到實驗成功為止。通 過一系列實驗,逐步訓練、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思維能力等,形成良好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精 神。
3、實用性 生物實驗教學,尤其是課外科技活動, 應結合生產(chǎn)、生活的實際,適當開設能為當?shù)亟?jīng)濟 建設服務的內(nèi)容。例如,食用菌的栽培技術、花卉栽培技術、經(jīng)濟動物的養(yǎng)殖技術以及遺傳育種的基本技術等等,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掌握多種技術、學會各種能力,為走上工作崗位后傳授各種實用技術打好基礎。同時,這種實踐活動,也有助于學生愛家鄉(xiāng),愛大自然,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
三、幾點做法
1、開足開好實驗,充分訓練學生的操作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要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生物學 基礎知識和理論,掌握實驗操作的基本技能,就必須讓學生多動手、多練習。生物教師應根據(jù)大綱的規(guī)定,積 極創(chuàng)造條件,多開設一些實驗(分組實驗和演示實驗) 。每次實驗,從實驗準備到實驗過程,都作好精心、充分的安排,使每位學生都明確實驗目的、要求, 實驗過程中的注意點等,確保其較好地完成實驗教學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循序漸進,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前面講到, 觀察能力是各種能力的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應著重在觀察方法上加以訓練、引導。學生對實驗課的興趣是很高的。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條件,在備課時就 要精心設計,實驗前告訴學生觀察的方法,明確觀察的次序等。如解剖鯽魚這一實驗,在解剖前觀察外形時,首先應觀察其整體形態(tài)、體色、大小等、再看局部的特征;解剖完后,觀察各內(nèi)部系統(tǒng)時,應按照由外到內(nèi)的 次序逐一觀察,不能顛倒。
3、啟發(fā)、引導學生,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實驗教學也是訓練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對實驗 現(xiàn)象的分析,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知識去思考,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光合作用這一實驗中,可啟發(fā) 學生:為什么要預先讓天竺葵“饑餓”?加入酒精的目的是什么?實驗結果為什么葉的遮光部分不變色,而曝 光部分變成藍紫色?最后,讓學生思考能否用其他方法來驗證光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