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小梅
摘 要:作文教學既要培養(yǎng)學生用詞造句、連句成段,連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學生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重要體現(xiàn),同時也是學生是否學好語文的表現(xiàn)??蓪W生們一聽“作文”兩個字,往往感到頭痛,總覺得無話可說、無處落筆。那么,應如何進行作文練習呢?經(jīng)過幾年的教學,我談談自己的幾點經(jīng)驗。
關鍵詞:“巧妙”;指導;習作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164-01
一、指導觀察,激發(fā)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提高學生寫作能力,首先應培養(yǎng)學生對作文濃厚的興趣。在這方面應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低年級時可先從寫話開始訓練。這階段本人多以扶助為主,常常利用一些契機來指導學生寫話。如學校剛種植一些花草,我就帶領學生課間統(tǒng)一參觀參觀,然后進行指導,讓學生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只要有發(fā)現(xiàn)、有思考就會有收獲,一篇小作就出來了。遇到刮風下雨可寫風雨、課間的游戲、孩子喜歡的玩具等等都是可用的資源,只要讓孩子覺得生活中處處可作文,寫作文很簡單、很有趣,我們就成功了。并及時給予點評和鼓勵,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不亦樂乎。到了中高年級時,積極引導學生參加學?;蛏鐣细鞣N作文、征文比賽,使學生建立信心,嘗到甜頭,對作文的興趣就更濃了。
二、積累素材,做好寫前準備
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它為作文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自然界的風霜雪雨,樹木花草,飛云流水,生活中的男女老幼,他們的喜怒哀樂,悲歡離合,其實若用心觀察,都會成為寫作的素材。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對所遇到的一切不再視而不見。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
例如:要求學生一天寫一篇日記,天長日久,生活中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大事小事都有記載。一旦遇到相關的作文題目,就不會感到無話可說了。也可以寫周記,記載一周最有意義的事,還可以在班級每周組織一次活動,學生自己介紹所見所聞。長期鍛煉,堅持不懈,再寫作文,就會感到言之無物,無處落筆了。另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通過間接的經(jīng)驗積累資料。例如:閱讀課外讀物,報刊雜志等方法間接認識客觀事物。知道學生有目的的閱讀,不論古今中外,凡是有用的有價值的閱,就可以做一記載;留下記錄,以備以后寫作時派上用場。所以說,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fā),處處留心,長久小下來,就積累了素材,寫作時就不再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了。
三、結(jié)合語言,從仿寫入手
從心理學的觀點來看,模仿是學習心理上的一種需要,任何學習開始時都離不開“依葫蘆畫瓢”。怎樣才能結(jié)合語言模仿觀察呢?通過教學實踐與寫作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是行之有效的做法。
例如,學習了《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可指導學生模仿觀察家鄉(xiāng)的龍眼樹、荔枝樹,運用作者的觀察方法,觀察樹等枝葉有什么特點?……學習了《貓》課針對貓的特點及可愛之處,引導學生寫一動物??蛇@樣問:你喜歡小動物嗎觀察過小動物嗎?小動物有什么性格?它有哪些地方可愛……也可學習課文描寫貓矛盾性格的不同方式:“說它 ……吧,可是……”要求學生運用這種句式來描寫某個人的性格中的矛盾的幾個方面。這樣在閱讀教學中慢慢引入,學生就能逐漸學會作者觀察事物的方法,養(yǎng)成觀察事物的習慣。日積月累、潛移默化,觀察力就能逐步提高。
四、啟迪思維,開拓寫作思路
作文教學是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而農(nóng)村作文練習,依然是重語言輕思維訓練,致使學生思路閉塞,難免依葫蘆畫樣,結(jié)果大都缺乏真情實感,收效甚微。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讓學生放飛想象,標新立異,暢發(fā)智慧。
1、引導學生學會打比方,進行聯(lián)想想象,讓他們在觀察事物中運用比喻、擬人等方法將事物寫生動、寫具體。打比方需要展開聯(lián)想,能將事物比喻得準確巧妙,要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造能力。如學生觀賞校園的花壇,看到壇中爭芳斗艷的花兒,會連勝連聲贊嘆,此時抓住學生興趣的最佳時機,啟發(fā)他們由遠及近,由整體到局部,抓住靜態(tài)、動態(tài)進行觀察、想象,學生會說出一連串的比喻。有的將那淡黃色的小花兒想象成“一只只展翅欲飛的小蝴蝶”。有的將壇中的三角梅說成一團燃燒的火焰。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開拓了思維,又鍛煉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2、出示假想性作文題目,啟發(fā)學生放眼目光,展開想象,幻想未來,對培養(yǎng)豐富想象力也大有益處。如《假如我是_____》,《未來的_____》讓學生放膽地傾吐心聲,而老師堅持鼓勵式批改,對個別學生當面批改,為其指點迷津,開拓思維。
五、寫后講評,再次升華
學生寫完作文后,教師一定要重視作文評改。作文講評課的目的不僅在于評價一篇文章的好與否,更重要的是讓學生評一評哪里寫得好,哪里寫得不好,該怎樣改,指出其作文的優(yōu)缺點,以此為導向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我認為,作文講評課上,既要讓學生動腦 動口去評,也要讓學生動腦動手去“改”。這樣,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負責精神,又可以激發(fā)學生修改自己作文的熱情,把自己的作文改得更好一些,這樣才不會造成“評”與“改”的 脫節(jié),才不失其講評的意義。
總之,在作文教學中,要善于誘導,激發(fā)情感,創(chuàng)意練筆,使學生樂于接受,從而提高寫作水平。培養(yǎng)學生思想深刻、情感豐富、思維敏銳、邏輯嚴密,想象力豐富是不可忽視的學生綜合水平,培養(yǎng)學生觀察事物,總結(jié)生活,拓展知識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對學生合理命題,正確指導、適時啟發(fā)、批改,認真講評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語文教師務必要在教學中提高自身素質(zhì),完成作文教學這一重要而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