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與網(wǎng)絡技術相結合,實現(xiàn)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成為必然趨勢。生物學教學非常注重直觀,而多媒體組合這種方式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官分析進行學習,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真正實現(xiàn)視聽的 完美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學手段活起來是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催化劑。
關鍵詞:圖片;多媒體;精心質(zhì)疑;精彩的教學語言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1-096-01
一、生物圖片使生物變“活”
利用網(wǎng)絡、光碟、VCD中的圖片,并加上文字說明,使圖片與文字有機的結合在一起,這樣制成的多媒體課件實現(xiàn)了“百聞不如一見”的直觀效果。例如:利用這種方法制成的課件,采用一些植物和動物的圖片,配以文字說明,能夠讓學生認識多種動植物。有些學生自己有電腦,還可以拷貝,將課堂內(nèi)容延伸到課外。
二、使教學內(nèi)容變“活”
生物學教學非常注重直觀,而多媒體技術集動畫、圖像、音樂等媒體于一體,能夠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化微觀為宏觀。由于條件的限制,學生不能夠觀察到一些生物學現(xiàn)象。如噬菌體浸染細菌的試驗,是要通過電子顯微鏡才能夠觀察到的,一般中學沒有這種條件,但使用多媒體系統(tǒng)來進行模擬,可以很清楚地說明浸染細菌的過程,使學生容易理解和接受,提高教學效率。
化快速為慢速。一些生物學現(xiàn)象是非??焖俚模瑢W生不容易觀察。這時,采用計算機動畫技術,就能根據(jù)需要進行控制,可使圖像化快速為慢速,甚至可以暫停下來。運用多媒體計算機同樣能夠化慢為快,把持續(xù)幾小時甚至幾天的生物學過程在幾分鐘內(nèi)播放出來,如花的開放過程等。
化抽象為形象。自然學科中的很多規(guī)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學習重點和難點所在。學生在觀察時,無法看到這些規(guī)律的變化和實物的演變,不利于教學。如“光合作用”,對于學生而言,是很難想象和理解的。而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我們營造一個形象的光合作用過程,設計成一個動畫,將這一個過程可視化、擬人化。把葉綠體描述成一個“工廠”,水和二氧化碳是這個“工廠的原料”,當這些“原料”歡快地進入“工廠”加工后,出來的是“工廠的產(chǎn)品”:氧氣和養(yǎng)料。學生通過這個貼近他們生活的動畫,很快就能理解光合作用,認識光合作用對于植物的重要性。這種學習方式,易被學生接受。
三、多媒體讓教師變“活”
雖然多媒體課件制作時比較費力,但一旦制作完成后,修改方便,可以反復使用,真正讓教師告別了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歷史,并且減輕了教師的備課和上課的負擔,使教師有更多“活”時間和精力從事其他教學和科研活動。教師上課只要輕擊鼠標,原來要在黑板上板書的內(nèi)容,就立即出現(xiàn),節(jié)省了寫板書、擦黑板的時間和精力,又沒有粉筆灰的污染。
四、精彩的教學語言讓課堂“活”起來
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主要依靠語言來進行,教學語言活起來是課堂活起來的核心。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主要保證,因此生物學教師要增強教學語言的力度和魅力:第一,教學語言要精煉、準確;第二,教學語言要有啟發(fā)性,內(nèi)容深刻、形象具體、通俗易懂;第三,教學語言要激情風趣,變化多樣,抑揚頓挫,有節(jié)奏、技巧和感染力,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
五、精心質(zhì)疑讓學生思維“活”起來
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重視求異、質(zhì)疑和辯證的思維訓練。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教材內(nèi)容中的趣味因素、智力因素,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質(zhì)疑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是啟發(fā)式教學的核心。有疑問才能點燃學習的火花,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科學探究的熱情,這樣課堂會很快“活”起來。否則,教師平鋪直敘,講得頭頭是道,但學生不動腦筋,不去思索,無動于衷,課堂怎么會“活”起來。
當然,教師要善于質(zhì)疑,因為不同的疑問會產(chǎn)生不同的課堂效果。答案不能太簡單,也不能太難,要有一定的深度和思考性。例如:講種子休眠時提問,西紅柿種子播種前為什么要清洗?講根的結構時提問,樹木移植時為什么根要帶土?把生產(chǎn)生活實際知識引入課堂,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讓學生動腦。
新課程環(huán)境下的現(xiàn)代課堂更多地應該關注學生,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讓學生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要做到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是重要因素,因此必須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意識和水平。但在整合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如果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跟不上,不具備一定的信息加工、搜集、管理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那么要開展自主探究等學習方式,也就無法實現(xiàn)。所以,我們也必須要加強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這樣才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發(fā)生變化,使我們的生物學教學充滿生命的活力。
總之,生物學教學非常注重直觀,而多媒體組合這種方式能夠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能利用多種感官分析進行學習,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教學的直觀性。因此在生物學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能真正實現(xiàn)視聽的 完美結合,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記憶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才能使課堂教學活起來?教學手段活起來是課堂教學活起來的催化劑。化抽象為形象。自然學科中的很多規(guī)律是抽象的,但往往是學習重點和難點所在。學生在觀察時,無法看到這些規(guī)律的變化和實物的演變,不利于教學。如“光合作用”,對于學生而言,是很難想象和理解的。 教學是一門語言的藝術,主要依靠語言來進行,教學語言活起來是課堂活起來的核心。教學語言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最主要保證,因此生物學教師要增強教學語言的力度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