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欣欣,王麗珍,張 偉,劉松年(包頭醫(yī)學院病理解剖學教研室,內蒙古包頭014060)
醫(yī)學院校的教育目的是為社會培養(yǎng)合格的醫(yī)務工作者,鑒于這一光榮而神圣的職責,醫(yī)學院校的教學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病理學是一門非常抽象的學科,是研究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規(guī)律,闡明疾病本質的一門醫(yī)學基礎學科,是以解剖學和組織胚胎學為基礎的學科,也是溝通基礎醫(yī)學與臨床醫(yī)學的橋梁學科。病理學教學包括理論教學與實驗教學兩部分,實驗教學對整個病理學教學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實驗教學能夠加深學生對理論教學內容的理解,使枯燥抽象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作者在不斷的教學實踐中,針對病理學實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幾點改革措施。
在傳統(tǒng)的病理學教學中,實驗教學被當做是理論教學的陪襯,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教學方法單一、陳舊。其基本過程無非是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復習與本次實驗課有關的理論內容,由教師口述講解各疾病主要的大體和鏡下變化,然后由學生自行觀察[1]。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完全是被動的學習。另外,由于教學條件的限制,常采用掛圖結合切片和手繪等教學手段講述標本和切片的病理變化。這種教學手段雖然直觀地展示了肉眼和鏡下的病理變化,但是難以使學生形象地觀察疾病發(fā)生發(fā)展的動態(tài)過程,沒有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克服了這些缺陷。教師在上實驗課之前,先收集與實驗內容有關的病理大體標本、切片標本以及相關的病例,然后將這些資料按照教學要求進行有機組合,在學生面前呈現(xiàn)出集聲、色、動畫于一體的教學材料。通過多媒體教學能增加標本、切片的演示,將呆板、靜態(tài)枯燥的形態(tài)學實驗變?yōu)殪`活、聲像并茂、動態(tài)、生動的實驗[2]。
顯微數(shù)碼互動系統(tǒng)是由教師用顯微鏡、學生用顯微鏡、計算機軟件系統(tǒng)和語音對講系統(tǒng)等組成[3]。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進行實時有效互動。本校自2008 年起配備了4 個顯微數(shù)碼互動系統(tǒng),應用至今,大大增加了課堂傳播的知識量,有效提高了教學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PBL 教學法即問題式教學方法,最早出于蘇格拉底,近年來在很多學科中都已經(jīng)開始應用。孫麗梅等[4]將Sandwich(三明治)和PBL 教學法相結合應用于病理學教學,實驗組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對照組比較有相應提高。作者在近年的病理實驗課教學過程中,逐步探索將PBL 教學法應用于課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如:在講述大葉性肺炎的病理變化時,可以讓學生先帶著問題去預習,為什么整個肺大葉都會有病變?為什么患者在臨床上會咳出鐵銹色的痰液?在解決這些問題的同時,學生既溫習了相關學科如解剖學、組織學的知識,又把復雜的基礎與臨床知識有機的聯(lián)系起來,而且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
案例教學法是基于典型案例分析的教學模式。早在19 世紀初,美國哈佛大學在管理教學中開始采用[5]。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的不同要求,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組織學生學習、討論,從而培養(yǎng)學習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針對臨床醫(yī)學專業(yè)學生設計典型的臨床病例進行集體討論[6],提供給學生一個典型原發(fā)性高血壓患者的病例摘要,內容包括患者的病史、體征、診治過程及檢查結果等。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自在組內進行病例討論,最后匯報診斷結論及支撐依據(jù)。經(jīng)過案例式教學,鍛煉了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既豐富了教育內容,又使書本理論知識變得生動而有吸引力。
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實驗內容的選擇是一個重要方面。從目前高等學校的實驗教學狀況看,大多不同程度的存在實驗內容單一,偏重演示性實驗和驗證性實驗,忽視對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問題。因此,必須注意實驗內容的合理選擇,所選的內容要在有代表性,同時也要充分顧及到所學的基本知識。凡涉及本學科的主要教學內容、主要實驗技能都要有相應的實驗安排。同時,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shù)卦趯嶒炚n中增加一些新的內容。 如可以選擇性的增加免疫組織化學技術介紹、尸體解剖錄像觀摩等,從不同角度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病理學專業(yè)基礎知識[7]。陸競艷等[8]采用國內的先進技術建立了病理實驗教學系統(tǒng),包括三維標本圖像數(shù)據(jù)庫和掃描切片數(shù)據(jù)庫。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從數(shù)據(jù)庫中選擇相應的標本和切片資料進行課堂教學。但是這種數(shù)據(jù)庫的建立,對于學校的硬件條件要求較高,目前難以廣泛開展應用。
對于病理學實驗教學效果的考核,多數(shù)學校采取以平時的實驗作圖計算成績作為實驗課的成績。這樣的考核方法不能夠真實反映學生對于實驗內容的掌握情況,還會增加學生的惰性和僥幸心理。如何進行實驗考核,公正地評價學生真正的實驗技能和水平,調動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是實驗教學改革的又一核心問題。針對新型的實驗教學模式,本校采取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客觀評價標準與主觀評價標準相結合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公正的評定[9]。實驗考核成績主要由2 個方面組成,一是平時的實驗報告,可反映學生每次實驗課掌握知識的情況;二是實驗技能考核,由考察大體標本、切片標本辨識和計算機輔助教學圖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10],既考核了學生對實體標本的掌握情況,又增加了考試內容。作者認為,這樣的考核方法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能夠真實地反映學生對于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進而間接反饋教師的實驗課教學效果,值得借鑒。
經(jīng)過上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病理學實驗教學效果。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探索更加合理的教學方法,使病理學實驗教學更好地適應高等醫(yī)學教育改革的要求。
[1] 仇容,沈健,劉丹丹,等. 實驗病理學與病理實驗教學改革[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08(6):20.
[2] 張靜艷,溫秋婷,祝鑫瑜. 淺談病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J]. 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6,27(8):986.
[3] 危曉麗,姚根有,周韌,等. 病理學實驗教學體系的創(chuàng)新[J]. 基礎醫(yī)學與臨床,2010,30(8):889-891.
[4] 孫麗梅,邱雪杉,王恩華,等. 病理學Sandwich 和PBL 相結合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3(6):90-91.
[5] 朱焱,祝峙,鄭建明. 案例教學法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 吉林醫(yī)學,2011,32(8):1660-1661.
[6] 危曉麗,姚根有,周韌. 強化病理學實驗教學中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2):77.
[7] 呂小元,陽海紅. 優(yōu)化病理學實驗課教學[J]. 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9):1209-1210.
[8] 陸競艷,陸明深,曾思恩,等. 病理學實驗教學資源的整合與創(chuàng)新[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1):52-53.
[9] 張淑紅. 臨床病理見習教學要點及體會[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3,12(4):315.
[10] 孫麗梅,米小軼,邱雪杉,等. 病理學課程整合及教學改革的研究與應用[J]. 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2(4):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