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 孫建華
乳腺增生又稱乳腺結構不良,是指乳腺上皮和纖維組織增生,乳腺組織導管和乳小葉在結構上的退行性病變及進行性結締組織的生長。乳腺增生病是婦女乳腺疾病中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常見于25 ~50 歲的婦女,但近年來本病發(fā)病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其發(fā)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1]。1993年Bodian 就提出乳腺增生病是乳腺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2]。近年來對乳腺流行病學的研究,提出了“乳腺正常組織—增生(輕、中、重)—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的發(fā)展模式[3]。乳腺增生病被認為是一種癌前病變,患者的患癌危險率明顯高于正常婦女,在中國,乳腺增生病約有2% ~3%患者發(fā)生癌變[4]。因此,積極尋找理想的防治乳房增生病方案對乳腺癌的一級預防及改善乳腺增生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醫(yī)學界對乳腺增生病治療不斷探索新的治療方案,現(xiàn)綜述近年來穴位敷貼療法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研究進展如下。
乳腺增生病具體發(fā)生機制還不清楚,目前認為主要與性激素失調(diào),雄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衡有關。雌激素(E)長時間過度刺激乳腺,而缺乏激素(P)的節(jié)制和保護,從而使乳腺正常組織增生過度,復舊不全[5]。
本病屬于中醫(yī)“乳癖”、“乳核”范疇。中醫(yī)認為乳腺增生的病因與情志、飲食、勞倦以及先天體質(zhì)因素有關。古代醫(yī)家多把乳核、乳癖的產(chǎn)生責之為肝脾失調(diào)。本病最早見于《中藏經(jīng)》“癖者,痞也。痞者,氣機不暢,脹滿疼痛?!标悓嵐υ凇锻饪普凇分姓f:“憂郁傷肝,思慮傷肝,積想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經(jīng)絡痞澀,聚結成核。”余昕鴻說:“乳癥,皆云肝脾郁結,則為癖核”(《外證醫(yī)案匯編》)。吳謙認為“乳中結核梅李形,……癥由肝脾郁結成”(《醫(yī)宗金鑒·外科心法》)。宋代《圣濟總錄》“又沖脈者,起于氣街,夾臍而行,至胸中而散。婦人以沖任為本,若失于將理,沖任不和,陽明經(jīng)熱,或為風邪所客,則氣壅不散,結聚乳間,或硬或腫,疼痛有核。”不僅認識乳核與乳痛之間的關系,而且提出乳核的發(fā)生與沖任不調(diào)有關。臨床常見肝郁氣滯、沖任失調(diào)兩種臨床常見證型。情志不暢,郁久傷肝,致氣機郁滯,蘊結于乳房胃絡,經(jīng)脈阻塞不通,輕則不通則痛,重則肝郁氣血周流失度,氣滯、痰瘀結聚成塊而形成乳腺增生;老倦內(nèi)傷,房勞、勞力過度,耗傷元氣,勞傷日久,脾胃乃傷,久則腎益虛,無以灌養(yǎng)沖任,沖任失調(diào)而生乳癖,治療以疏肝解郁、調(diào)理沖任為大法[6]。上海中醫(yī)學院顧伯華[7]認為本病為思慮傷脾,郁怒傷肝,以致沖任不調(diào),氣滯痰凝而成。治之當從疏肝解郁、調(diào)和沖任。
張仲景認為“腠者,是三焦通會元真之處,為氣血所注;理者,是皮毛臟腑之文也。”吳師機認為“就病以治病,皮膚隔而毛竅通,不見臟腑恰直達臟腑也?!比梭w的皮毛腠理與五臟六腑相通,將藥物施于體表,其有效成分在直達患處改善局部癥狀的同時經(jīng)皮膚吸收作用于相關臟腑,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8]?!鹅`樞》“夫十二經(jīng)脈者,內(nèi)屬于臟腑,外絡于肢節(jié)。”經(jīng)絡具有聯(lián)系臟腑,溝通內(nèi)外的作用,能夠運行氣血,調(diào)節(jié)陰陽。中醫(yī)認為乳頭屬肝,乳房屬胃、腎,通過敷貼治療刺激相關經(jīng)絡上的穴位及局部阿是穴,起到疏通乳絡,理氣散結的作用。正如清代名醫(yī)徐靈脂所云:“用膏貼之,閉塞其氣,使藥性從毛孔而入腠理,通經(jīng)貫絡,或提而出之,或攻而散之,較之服藥尤有力,此至妙之法也?!?/p>
根據(jù)現(xiàn)代穴位機理研究,穴位的作用與其所處的解剖結構和生理功能密切相關,通過神經(jīng)內(nèi)分泌的作用途徑,傳到興奮至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再通過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影響婦女內(nèi)分泌周期,從而達到治療乳腺增生病的臨床作用。
①甄旭等[9]對107 名乳腺增生病患者進行辯證分型,針對不同證型采用不同的自制中藥貼貼敷。中藥貼含乳香、沒藥、昆布、海藻、牡蠣、香附、柴胡、白芍等,根據(jù)不同乳腺增生病人加減選用,將所選中草藥等份混合后研磨成粉末狀,用凡士林或蜂蜜調(diào)均后制成直徑0.5 cm 厚度0.3 cm 的扁圓形藥餅。治療組取穴以乳根(雙)、肝俞(雙)、太沖(雙)、膻中、章門(雙)、期門(雙)、足三里(雙)等為主穴,隨證加減。在選定穴位上放置藥餅,用一次性醫(yī)用透明貼膜加壓粘貼固定。24 小時為1 療程,15 ~20 天為1 周期,3 個月為1 療程。對照組服用中成藥乳癖消片,每日3 次,1 次5 片,15 ~20 天為1 周期,3 個月為1 療程。經(jīng)過兩年時間動態(tài)觀察,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8.9%,明顯高于相同治療周期藥物組92.79%的有效率。
②王小平等[10]為觀察中藥穴位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選取病例90 例,治療組60 例采用自制中藥敷貼治療。自制中藥敷貼由炙香附、延胡索、水蛭、鹿角等數(shù)味中藥組成,每位中藥各10 g,經(jīng)水提濃縮成凈膏,再干燥成中藥顆粒。將中藥顆粒加入油包水相基質(zhì)、氮酮及適量水制成膏劑,并放置于一次性、透氣、不易皮膚過敏的可粘性材料襯底上,中央放置磁極一枚。對照組用上述中藥敷貼于乳房阿是穴、神闕穴,晚上睡前敷貼一次,每次6 小時,隔日使用。對照組30 例口服乳癖消片,每次3 片,每日3 次。連續(xù)治療3個月,治療完成后3 個月觀察療效,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7%,對照組則為93.3%。研究提示中藥敷貼療法單獨應用,能夠消除或減輕乳房疼痛,減少乳腺增生腫塊及分布范圍,降低BI-RADY 分級,提高乳腺增生病療效。
③裴曉華等[11]將260 例乳腺增生病患者分為治療組130 例,對照組130 例。治療組非經(jīng)期用散結乳癖膏貼敷雙側(cè)乳房阿是穴,每側(cè)1 貼,每日貼敷7 小時。對照組藥物為安慰劑。兩組均連續(xù)用藥2 個月經(jīng)周期,經(jīng)期不用藥,停藥2個月后觀察各組有效率:治療組為73.2%,對照組為31.8%。盧錦花[12]用乳腺貼治療30 例乳腺小葉增生患者,敷貼膻中、氣戶、期門、乳根、足三里及局部阿是穴,48 小時換貼,結果顯示:周期性乳房疼痛總有效率96.6%,乳房結節(jié)腫塊總有效率93.3%,治療月經(jīng)不調(diào)及痛經(jīng)有效率83.3%。
④焦乃軍[13]用大黃蟄蟲丸穴位貼敷治療50 例乳腺增生病患者,貼敷選穴氣海、關元及局部乳房阿是穴,隔日1 次,10 次1 療程。對照組服用逍遙丸,2 次1 天,每次6 g,連服2周。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總有效率86%,且治療組治療過程中無不良反應,安全性高。
⑤甄旭等[14]將149 例確定為乳腺增生病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75 例,對照組74 例。治療組將乳香、柴胡、牡蠣、海藻、香附、昆布等藥物粉碎成粉末后用蜂蜜或凡士林調(diào)勻后制成藥餅用穴位敷貼加壓固定,根據(jù)辨證分型敷貼在乳根(雙)、太沖(雙)、膻中(單)、肝俞(雙)、期門(雙)等處,24 小時更換一次,15 ~20 天為1 個周期,3 個月為1 療程。對照組選定有效穴位單純應用穴位敷貼治療。治療6 個月后觀察各組總有效率:治療組為96.0%,對照組為90.5%;復發(fā)率:治療組為4.0%,對照組為10.8%。
⑥鄭杉等[15]將50 例肝氣郁滯型乳腺增生患者分為實驗組25 例,對照組25 例。實驗組采用四逆散加艾葉做成中藥敷貼劑進行穴位(乳根、期門、阿是穴)敷貼治療,每次10 小時,隔日1 貼。對照組敷貼安慰劑貼。治療3 個月后統(tǒng)計分析,實驗組總有效率68%,高于對照組16%。實驗組腫塊大小及疼痛評分均有改善。
⑦董衛(wèi)軍等[16]將乳腺增生患者分為實驗組(口服中成藥與中西藥聯(lián)合治療貼穴療法),對照組(口服中成藥)。實驗組針對乳腺增生有效穴位使用中西藥聯(lián)合貼穴法對患者進行貼穴治療,以3 個主穴位和2 個副穴位為主,貼膏24 小時更換一次。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口服中成藥2 次/天,每次5 片。治療3 個月后觀察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87.5%,對照組總有效率76.3%。
⑧呂志龍[17]運用中藥帖敷加針灸治療乳腺增生病患者37 例,取氣海、關元、太沖、足臨泣及乳房局部阿是穴,將制南星、三棱、莪術、冰片按2∶4∶4∶1 比例制成藥膏。針刺穴位得氣后出針立即貼上藥膏,局部固定8 小時后取下,每日1 次,經(jīng)期暫停,連續(xù)治療3 個月,結果顯示總有效率為97.3%,明顯高于相同治療周期藥物組(口服乳疾靈膠囊)76.5%的有效率。
⑨張婷素[18]將乳腺增生患者分為治療組(口服逍遙丸配合穴位敷貼),對照組(口服逍遙丸)。取天池、膻中、屋翳及腫塊處,用穴位敷貼貼壓,24 小時更換1 次,15 天為1 個療程,治療2 個療程。統(tǒng)計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92.5%,高于對照組75.0%。
⑩商艷慧等[19]針刺配合耳穴貼壓療法治療乳腺增生。針灸取穴以乳頭為中心沿乳腺導管向結節(jié)方向阿是穴、屋翳、膻中、期門、足三里、三陰交、合谷等,14 次為1 個療程,治療4 個療程。耳穴取肝、乳腺、內(nèi)分泌、神門、交感、皮質(zhì)下、三焦、腎上腺,用脫敏膠布將王不留行籽貼緊在穴位上,每天按壓3 ~5 次,每次5 分鐘,3 天后更換,14 天為1 個療程,治療4 個療程。結果顯示雙側(cè)乳腺厚度明顯減少,腺體結節(jié)消失。
[11]熊文[20]對60 例乳腺增生患者給予外敷中藥配合光電離子治療儀治療。乳痛康貼(金銀花、大黃、黃連、黃柏、冰片、乳香等)敷貼在乳腺增生部位,光電離子治療儀模式為1~4,治療時間為30 ~40 分鐘/次,按照患者病情在1 ~18 級區(qū)間內(nèi)選擇紅外線輻射強度,治療配合輕柔、舒緩的音樂,以7 ~10 天為1 個療程,連續(xù)治療3 個療程。觀察患者有效率為98.33%,隨訪期間復發(fā)率為3.33%,表明外敷中藥配合光電離子治療儀治療乳腺增生可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
綜上所述,穴位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病療效肯定。該療法操作簡便,療效顯著,藥物有效成分直達患處,同時經(jīng)皮膚吸收疏通經(jīng)絡,調(diào)節(jié)臟腑功能,屬于無創(chuàng)性外治療法,有效避免了口服藥物有效成分經(jīng)肝臟首過效應的消減,減輕了胃腸道刺激性,降低肝腎毒副作用[21],日益受到乳腺增生病患者歡迎。
雖然取得了很好的療效,但也存在很多問題:比如①對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機的認識還未完全明確,且缺乏共識,中醫(yī)辨證分型難以統(tǒng)一;②穴位敷貼種類繁多,特別是自制中藥敷貼常有加減方,導致對藥物的作用機制、作用環(huán)節(jié)、作用部位不能了解清楚,不利于敷貼有效方劑的篩選。并且在自制中藥敷貼中何種藥物有效,以及量效關系等也不能判斷,阻礙了穴位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病的進一步發(fā)展。
針對以上的不足,今后應可能要做到:建立并確定統(tǒng)一可靠的中西醫(yī)診療標準,開展盲選隨機對照實驗,篩選有效、速效的方法及敷貼藥物;加強動物實驗的研究,探索中藥療效的機理,為乳腺增生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法提供更多有用的實驗依據(jù)。
[1] 林 毅,唐漢鈞.現(xiàn)代中醫(yī)乳房病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3:102.
[2] BODIAN C A,PERZIN K H,LATTES R,et al. Reproducibility and validity of pathologic classifications of benign breast disease and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s[J]. Cancer,1993,71(21):3908.
[3] 胡金鳳,袁 萍.特診特治乳腺增生病[M].北京:科技文獻出版社,2008:117 -118.
[4] 武秋林,馬宏民,岑秀芬,等. 廣州市1994 ~2002 年婦女乳腺疾病監(jiān)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3,24(12):1159.
[5] 李湘奇,宮少波,魏 芳. 乳癖康合劑對乳腺增生病大鼠血清性激素及乳腺組織血管內(nèi)皮生長因子、微血管密度表達的影響[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5,12(5):1 -3.
[6] 李曰慶. 中醫(yī)外科學[M]. 1 版. 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2:122.
[7] 顧伯華.中醫(yī)外科臨床手冊[M].1 版.上海:上??萍汲霭嫔?,1980.160.
[8] 佟 瑤.穴位敷貼療法對乳腺增生病的特色治療[J]. 黑龍江中醫(yī)藥,2011,40(2):40 -41.
[9] 甄 旭,王冠秀,白春輝. 中藥貼穴療法治療乳腺增生107 例[J].陜西中醫(yī),2013,34(6):745 -745.
[10] 王小平,王 群,粟文娟,等.中藥穴位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病療效觀察[J]. 上海針灸雜志,2010,29(8):506 -508.
[11] 裴曉華,樊英怡.中藥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癥的臨床研究[M].2012 年中醫(yī)外科學術年會論文集,2012:150 -155.
[12] 盧錦花.穴位敷貼治療30 例乳腺小葉增生[J]. 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36(4):115 -116.
[13] 焦乃軍.大黃蟄蟲丸穴位貼敷治療乳腺增生病100 例[J]. 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1,17(12):293 -294.
[14] 甄 旭,王冠秀,白春輝.自制中藥穴位敷貼聯(lián)合治療乳腺增生的療效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3,35(17):2688 -2689.
[15] 鄭 杉,徐嘉琳,黃 婕,等.中藥穴位敷貼對肝氣郁滯型乳腺增生的干預效果[J]. 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中醫(yī)臨床版),2012,19(6):38 -40.
[16] 董衛(wèi)軍,姜 軍,范 磊,等.中西藥聯(lián)合貼穴療法治療乳腺增生80 例的臨床觀察[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9):186 -187.
[17] 呂志龍.中藥帖敷加針灸治療乳腺增生病的療效觀察[J]. 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0,16(2):80.
[18] 張婷素.逍遙丸聯(lián)合穴位敷貼治療乳腺增生癥40 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12,19(2):132.
[19] 商艷慧,申鵬飛.針刺配合耳穴貼壓療法治療乳腺增生驗案1則[J].針灸臨床雜志,2012,28(2):47 -48.
[20] 熊 文.外敷中藥配合光電離子治療儀治療乳腺增生60 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3,34(10):134 -135.
[21] 佟 瑤.穴位敷貼療法對乳腺增生病的特色治療[J]. 黑龍江中醫(yī)藥,2011,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