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鵬
[摘要] 目的 探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效果。 方法 選取外耳道真菌病患者149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75例)應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進行治療,對照組(74例)應用硼酸滴耳液進行治療,觀察兩組在15 d和2個月后耳內鏡下表現(xiàn)以及涂片結果。 結果 觀察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98.7%,對照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1.1%和90.5%,兩組差異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硼酸滴耳液;外耳道真菌病
[中圖分類號] R7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91-02
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內的條件致病性真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引起外耳道的亞急性或慢性炎性病變,常合并細菌感染。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時可無癥狀,其常見癥狀主要有外耳道不適,脹痛或奇癢、外耳道阻塞感、聽覺障礙等。分泌物涂片、真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判斷致病菌的種類,必要時需進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和治療。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真菌感染的機會增多,外耳道真菌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本文探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2月到本院門診診治的外耳道真菌病患者149例,其中25例為雙耳發(fā)病。所有患耳均取樣涂片顯微鏡下查見菌絲127耳,孢子47耳。單純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83例,繼發(fā)于外耳道濕疹患者16例,繼發(fā)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39例,伴腳癬患者11例,詢問發(fā)現(xiàn)均有掏耳或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的藥史。臨床表現(xiàn)為聽力減退,耳癢,堵寒感,流水,耳悶等。將149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75例中男35例,女40例;年齡16~64歲,平均(32.0±8.2)歲;病程2.5~5年,平均(3.60±0.48)年。對照組74例中男32例,女42例;年齡15~65歲,平均(33.0±7.2)歲;病程2~5.5年,平均(4.10±0.3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49例患者均先清潔外耳道,然后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多次沖洗外耳道(必要時可用吸引器吸出膿液及痂皮)。沖洗干凈后,對照組應用2%硼酸滴耳液滴入外耳道,2次/d,治療15 d,治療期間防止耳內有水進入。觀察組應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局部涂布的方式進行治療,具體做法為在內鏡下將涂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紗條,緩慢送入外耳道,當貼近鼓膜及外耳道中后段后,輕輕塞滿。接著用棉球堵塞在紗條外面,避免紗條掉落。每3天換藥1次,治療期間共換藥5次。觀察兩組在15 d和2個月后耳內鏡下表現(xiàn)以及涂片結果。注意:對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的患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將局部清理干凈后,才能應用上述方法用藥[2]。
1.3 療效評價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包括聽力減退、耳癢、堵寒感、流水、耳悶等);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甚至有所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15 d后和2個月的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98.7%,對照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1.1%和90.5%,兩組差異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被真菌感染后而患的感染性真菌病,也可合并有細菌感染。近年來,外耳道真菌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有10%~20%的耳部感染系真菌感染所致,可能與應用不干凈物體(如摳耳勺等)挖耳所致的破壞、耵聹缺乏、外耳道潮濕(游泳、洗澡及中耳流膿所致)、天氣濕熱(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增加,改變了外耳道的pH值)有關,另外全身性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都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條件,耳內長期滴用廣譜抗生素也可提高發(fā)病率。外耳道真菌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線菌、青霉菌等。曲菌感染一般不侵犯骨質,無組織破壞。白色念珠菌感染早期以滲出為主,晚期為肉芽腫性炎癥。芽生菌、放線菌是化膿和肉芽腫性改變。毛霉菌侵入血管,引起血栓,組織梗死,引起壞死和白細胞浸潤,其中以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較為常見[3]。外耳道真菌病早期可無癥狀,發(fā)作時其常見癥狀主要包括:①外耳道不適,脹痛或奇癢;②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積形成團塊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③真菌團塊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濕;④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聽覺障礙,耳鳴,甚至眩暈;⑤如病變損害范圍較大或較深,可有局部疼痛;⑥有些真菌引起的改變以化膿和肉芽腫為主,嚴重的可致面癱;⑦真菌可致壞死性外耳道炎;⑧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發(fā)熱。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診斷不難,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膚潮紅糜爛,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樣沉積物[4-5]。曲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內有菌絲,菌絲的顏色可為白色、灰黃色、灰色或褐色。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見外耳道皮膚散在丘疹或小膿泡,其后發(fā)展成暗紅色邊緣不整的淺潰瘍,有肉芽生長,表面有膿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耳流膿,如引起面癱可見面癱的各種表現(xiàn);泌物涂片、真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判斷致病菌的種類,必要時需進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和治療;聽力檢查可以得知其對聽力的影響程度[6-7]。
目前局部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方法有滴劑滴耳、粉劑噴布、藥膏涂布等,本研究結果顯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對外耳道真菌病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方法科學,療效明顯;②局部吸收從而減少副作用;③局部刺激性小、吸收性好、作用時間比較長,用藥次數(shù)較少;④價格低廉,可被大部分患者接受。
[參考文獻]
[1] 譚暉,姚麗,尤樂都斯·克尤木,等.硝酸咪康唑乳膏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伴或不伴濕疹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0):50-51.
[2] 韓飛,王啟榮,崔新華,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8(3):352-353.
[3] 蔣國衡,丁妍,羅正華,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2,2(13):196.
[4] 林達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30(4):619.
[5] 林紅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3):116-117.
[6] 陳春霞.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5):43-44.
[7] 李冷霜.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在外耳道真菌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35):94-95.
[8] 林儐,陳俊杰,林建武,等.復方酮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24):51.
[9] 胡純紅,張晶,閔小玲,等.氟康唑滴耳液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7,22(4):805-806.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編輯:郭靜娟)
[摘要] 目的 探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效果。 方法 選取外耳道真菌病患者149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75例)應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進行治療,對照組(74例)應用硼酸滴耳液進行治療,觀察兩組在15 d和2個月后耳內鏡下表現(xiàn)以及涂片結果。 結果 觀察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98.7%,對照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1.1%和90.5%,兩組差異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硼酸滴耳液;外耳道真菌病
[中圖分類號] R7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91-02
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內的條件致病性真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引起外耳道的亞急性或慢性炎性病變,常合并細菌感染。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時可無癥狀,其常見癥狀主要有外耳道不適,脹痛或奇癢、外耳道阻塞感、聽覺障礙等。分泌物涂片、真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判斷致病菌的種類,必要時需進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和治療。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真菌感染的機會增多,外耳道真菌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本文探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2月到本院門診診治的外耳道真菌病患者149例,其中25例為雙耳發(fā)病。所有患耳均取樣涂片顯微鏡下查見菌絲127耳,孢子47耳。單純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83例,繼發(fā)于外耳道濕疹患者16例,繼發(fā)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39例,伴腳癬患者11例,詢問發(fā)現(xiàn)均有掏耳或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的藥史。臨床表現(xiàn)為聽力減退,耳癢,堵寒感,流水,耳悶等。將149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75例中男35例,女40例;年齡16~64歲,平均(32.0±8.2)歲;病程2.5~5年,平均(3.60±0.48)年。對照組74例中男32例,女42例;年齡15~65歲,平均(33.0±7.2)歲;病程2~5.5年,平均(4.10±0.3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49例患者均先清潔外耳道,然后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多次沖洗外耳道(必要時可用吸引器吸出膿液及痂皮)。沖洗干凈后,對照組應用2%硼酸滴耳液滴入外耳道,2次/d,治療15 d,治療期間防止耳內有水進入。觀察組應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局部涂布的方式進行治療,具體做法為在內鏡下將涂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紗條,緩慢送入外耳道,當貼近鼓膜及外耳道中后段后,輕輕塞滿。接著用棉球堵塞在紗條外面,避免紗條掉落。每3天換藥1次,治療期間共換藥5次。觀察兩組在15 d和2個月后耳內鏡下表現(xiàn)以及涂片結果。注意:對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的患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將局部清理干凈后,才能應用上述方法用藥[2]。
1.3 療效評價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包括聽力減退、耳癢、堵寒感、流水、耳悶等);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甚至有所加重??傆行?(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15 d后和2個月的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98.7%,對照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1.1%和90.5%,兩組差異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被真菌感染后而患的感染性真菌病,也可合并有細菌感染。近年來,外耳道真菌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有10%~20%的耳部感染系真菌感染所致,可能與應用不干凈物體(如摳耳勺等)挖耳所致的破壞、耵聹缺乏、外耳道潮濕(游泳、洗澡及中耳流膿所致)、天氣濕熱(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增加,改變了外耳道的pH值)有關,另外全身性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都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條件,耳內長期滴用廣譜抗生素也可提高發(fā)病率。外耳道真菌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線菌、青霉菌等。曲菌感染一般不侵犯骨質,無組織破壞。白色念珠菌感染早期以滲出為主,晚期為肉芽腫性炎癥。芽生菌、放線菌是化膿和肉芽腫性改變。毛霉菌侵入血管,引起血栓,組織梗死,引起壞死和白細胞浸潤,其中以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較為常見[3]。外耳道真菌病早期可無癥狀,發(fā)作時其常見癥狀主要包括:①外耳道不適,脹痛或奇癢;②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積形成團塊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③真菌團塊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濕;④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聽覺障礙,耳鳴,甚至眩暈;⑤如病變損害范圍較大或較深,可有局部疼痛;⑥有些真菌引起的改變以化膿和肉芽腫為主,嚴重的可致面癱;⑦真菌可致壞死性外耳道炎;⑧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發(fā)熱。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診斷不難,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膚潮紅糜爛,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樣沉積物[4-5]。曲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內有菌絲,菌絲的顏色可為白色、灰黃色、灰色或褐色。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見外耳道皮膚散在丘疹或小膿泡,其后發(fā)展成暗紅色邊緣不整的淺潰瘍,有肉芽生長,表面有膿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耳流膿,如引起面癱可見面癱的各種表現(xiàn);泌物涂片、真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判斷致病菌的種類,必要時需進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和治療;聽力檢查可以得知其對聽力的影響程度[6-7]。
目前局部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方法有滴劑滴耳、粉劑噴布、藥膏涂布等,本研究結果顯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對外耳道真菌病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方法科學,療效明顯;②局部吸收從而減少副作用;③局部刺激性小、吸收性好、作用時間比較長,用藥次數(shù)較少;④價格低廉,可被大部分患者接受。
[參考文獻]
[1] 譚暉,姚麗,尤樂都斯·克尤木,等.硝酸咪康唑乳膏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伴或不伴濕疹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0):50-51.
[2] 韓飛,王啟榮,崔新華,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8(3):352-353.
[3] 蔣國衡,丁妍,羅正華,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2,2(13):196.
[4] 林達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30(4):619.
[5] 林紅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3):116-117.
[6] 陳春霞.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5):43-44.
[7] 李冷霜.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在外耳道真菌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35):94-95.
[8] 林儐,陳俊杰,林建武,等.復方酮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24):51.
[9] 胡純紅,張晶,閔小玲,等.氟康唑滴耳液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7,22(4):805-806.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編輯:郭靜娟)
[摘要] 目的 探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效果。 方法 選取外耳道真菌病患者149例,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75例)應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進行治療,對照組(74例)應用硼酸滴耳液進行治療,觀察兩組在15 d和2個月后耳內鏡下表現(xiàn)以及涂片結果。 結果 觀察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98.7%,對照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1.1%和90.5%,兩組差異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硼酸滴耳液;外耳道真菌病
[中圖分類號] R7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4)02(a)-0091-02
外耳道真菌病是真菌侵入外耳道或外耳道內的條件致病性真菌,在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引起外耳道的亞急性或慢性炎性病變,常合并細菌感染。外耳道真菌感染有時可無癥狀,其常見癥狀主要有外耳道不適,脹痛或奇癢、外耳道阻塞感、聽覺障礙等。分泌物涂片、真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判斷致病菌的種類,必要時需進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和治療。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糖皮質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廣泛應用,使真菌感染的機會增多,外耳道真菌病的發(fā)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1]。本文探討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1年8月~2013年2月到本院門診診治的外耳道真菌病患者149例,其中25例為雙耳發(fā)病。所有患耳均取樣涂片顯微鏡下查見菌絲127耳,孢子47耳。單純外耳道真菌感染患者83例,繼發(fā)于外耳道濕疹患者16例,繼發(fā)于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患者39例,伴腳癬患者11例,詢問發(fā)現(xiàn)均有掏耳或用抗生素滴耳液滴耳的藥史。臨床表現(xiàn)為聽力減退,耳癢,堵寒感,流水,耳悶等。將149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觀察組75例中男35例,女40例;年齡16~64歲,平均(32.0±8.2)歲;病程2.5~5年,平均(3.60±0.48)年。對照組74例中男32例,女42例;年齡15~65歲,平均(33.0±7.2)歲;病程2~5.5年,平均(4.10±0.39)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49例患者均先清潔外耳道,然后應用3%過氧化氫溶液和生理鹽水多次沖洗外耳道(必要時可用吸引器吸出膿液及痂皮)。沖洗干凈后,對照組應用2%硼酸滴耳液滴入外耳道,2次/d,治療15 d,治療期間防止耳內有水進入。觀察組應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商品名:派瑞松,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局部涂布的方式進行治療,具體做法為在內鏡下將涂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的紗條,緩慢送入外耳道,當貼近鼓膜及外耳道中后段后,輕輕塞滿。接著用棉球堵塞在紗條外面,避免紗條掉落。每3天換藥1次,治療期間共換藥5次。觀察兩組在15 d和2個月后耳內鏡下表現(xiàn)以及涂片結果。注意:對慢性中耳炎急性發(fā)作的患者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和將局部清理干凈后,才能應用上述方法用藥[2]。
1.3 療效評價
治愈:臨床癥狀完全消失(包括聽力減退、耳癢、堵寒感、流水、耳悶等);顯效:臨床癥狀大部分消失;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消失;無效:臨床癥狀未得到緩解甚至有所加重。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15 d后和2個月的后總有效率分別為96.0%和98.7%,對照組15 d后和2個月后的總有效率分別為81.1%和90.5%,兩組差異與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療效的比較[n(%)]
與對照組比較,*P<0.05
3 討論
外耳道真菌病是外耳道被真菌感染后而患的感染性真菌病,也可合并有細菌感染。近年來,外耳道真菌病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有10%~20%的耳部感染系真菌感染所致,可能與應用不干凈物體(如摳耳勺等)挖耳所致的破壞、耵聹缺乏、外耳道潮濕(游泳、洗澡及中耳流膿所致)、天氣濕熱(環(huán)境的溫度和濕度增加,改變了外耳道的pH值)有關,另外全身性慢性疾病,機體抵抗力下降,或全身長期大劑量應用抗生素,都為真菌的孳生提供了條件,耳內長期滴用廣譜抗生素也可提高發(fā)病率。外耳道真菌病常見的致病菌有酵母菌、念珠菌、芽生菌、曲霉菌、毛霉菌、放線菌、青霉菌等。曲菌感染一般不侵犯骨質,無組織破壞。白色念珠菌感染早期以滲出為主,晚期為肉芽腫性炎癥。芽生菌、放線菌是化膿和肉芽腫性改變。毛霉菌侵入血管,引起血栓,組織梗死,引起壞死和白細胞浸潤,其中以曲霉菌、念珠菌、青霉菌及毛霉菌等較為常見[3]。外耳道真菌病早期可無癥狀,發(fā)作時其常見癥狀主要包括:①外耳道不適,脹痛或奇癢;②由于真菌大量繁殖,堆積形成團塊可阻塞外耳道引起阻塞感;③真菌團塊刺激,外耳道可有少量分泌物,患者感外耳道潮濕;④外耳道阻塞,鼓膜受侵,患者可有聽覺障礙,耳鳴,甚至眩暈;⑤如病變損害范圍較大或較深,可有局部疼痛;⑥有些真菌引起的改變以化膿和肉芽腫為主,嚴重的可致面癱;⑦真菌可致壞死性外耳道炎;⑧有些真菌感染可引起全身低到中等發(fā)熱。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診斷不難,珠菌感染外耳道皮膚潮紅糜爛,界限清楚,表面覆白色或奶油樣沉積物[4-5]。曲菌或酵母菌感染外耳道內有菌絲,菌絲的顏色可為白色、灰黃色、灰色或褐色。芽生菌感染初期可見外耳道皮膚散在丘疹或小膿泡,其后發(fā)展成暗紅色邊緣不整的淺潰瘍,有肉芽生長,表面有膿性分泌物。毛霉菌感染耳流膿,如引起面癱可見面癱的各種表現(xiàn);泌物涂片、真菌培養(yǎng),可以幫助判斷致病菌的種類,必要時需進行活組織檢查,有助于鑒別診斷和治療;聽力檢查可以得知其對聽力的影響程度[6-7]。
目前局部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方法有滴劑滴耳、粉劑噴布、藥膏涂布等,本研究結果顯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對外耳道真菌病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方法科學,療效明顯;②局部吸收從而減少副作用;③局部刺激性小、吸收性好、作用時間比較長,用藥次數(shù)較少;④價格低廉,可被大部分患者接受。
[參考文獻]
[1] 譚暉,姚麗,尤樂都斯·克尤木,等.硝酸咪康唑乳膏和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伴或不伴濕疹的臨床療效研究[J].中國醫(yī)師進修雜志,2012,35(30):50-51.
[2] 韓飛,王啟榮,崔新華,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局部涂布治療外耳道真菌病[J].中華耳科學雜志,2010,8(3):352-353.
[3] 蔣國衡,丁妍,羅正華,等.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的臨床觀察[J].醫(yī)藥前沿,2012,2(13):196.
[4] 林達人.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真菌性外耳道炎[J].右江民族醫(yī)學院學報,2008,30(4):619.
[5] 林紅艷.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臨床治療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0,5(33):116-117.
[6] 陳春霞.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觀察[J].河南外科學雜志,2009,15(5):43-44.
[7] 李冷霜.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在外耳道真菌病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7,2(35):94-95.
[8] 林儐,陳俊杰,林建武,等.復方酮康唑乳膏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06,3(24):51.
[9] 胡純紅,張晶,閔小玲,等.氟康唑滴耳液治療外耳道真菌病療效分析[J].華西醫(yī)學,2007,22(4):805-806.
(收稿日期:2013-11-25 本文編輯:郭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