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寧,楊 瑛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222)
思維導圖在英語專業(y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以綜合英語課程為例
劉 寧,楊 瑛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天津 300222)
闡述了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思維組織工具應用在英語專業(yè)小班教學中的實證過程及結果,指出了思維導圖在整合信息源、進行有效學習以及記憶和實現知識系統(tǒng)的意義建構方面的有效性,旨在為思維導圖在實踐教學中的有效推廣提供借鑒。
思維導圖;英語專業(yè);綜合英語課程
思維導圖為學習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組織思維、激活思想的工具。Jonasen認為思維是學習的必備條件,當學生試圖用圖表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時,最能激活學習的思想[1]。語言教育專家Brown認為,英語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就是對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2]。根據建構主義理論,學習是積極進行意義建構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頭腦中已有的經驗與新信息結合,建立起有效的意義聯系,從而記憶、習得一門新語言。這個建立有效意義聯系的過程,就是以思維為基礎的過程。
在本研究中,筆者將思維導圖引入英語專業(yè)小班教學的課堂上來,以綜合英語課程為實踐平臺,引導學生學習了解進而靈活運用思維導圖,在促進學生有效學習、高效記憶、知識整合、發(fā)散思維等方面取得良好收效,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和效率。
思維導圖由英國學者托尼·博贊和巴利·博贊兩兄弟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現已在各個領域得以廣泛應用,并已發(fā)展成為一種組織性思維工具。思維導圖,顧名思義即思維的組織圖,意即人類大腦在處理信息時呈現出的一種立體狀的、發(fā)散型的思維結構。
思維導圖將發(fā)散性思維圖示化、具體化、可視化。根據思維導圖改進后的學習能力和清晰的思維方式會改善人的行為表現。思維導圖具有4個特征:①注意的焦點清晰地集中在中央圖像上;②主題作為分支從中央圖像向四周放射;③分支由一個關鍵圖像或者連通在相關層級的關鍵詞構成,比較不重要的話題也以分支形式表現出來,附在較高層次的分支上;④各分支形成一個相互連接的節(jié)點結構[3]。
思維導圖的核心意義在于信息的組織方式和提取狀態(tài)符合大腦思維的規(guī)律,與人類大腦的認知功能相符合。據對二語心理詞匯的研究表明,二語心理詞匯多以非意義聯系為主要儲存方式,如形式聯系和語音聯系,但隨著二語習得程度的深入,心理詞匯意義聯系有所加強,形式系統(tǒng)與概念系統(tǒng)便趨向于融合[4]。二語心理詞匯的狀態(tài)反映出信息的組織方式,并且它與思維導圖反映的思維模式具有同質性,即通過意義建立其信息點之間的聯系,呈發(fā)散性網狀結構,新知識點的儲存依靠與舊知識點的意義聯系而獲得。
思維導圖將大腦儲存能力和大腦儲存效率區(qū)分開來,其呈現出的是學習者的儲存能力,而有效的儲存會使學習者的能力翻倍,實現儲存效率。托尼巴贊將這比喻成擺放整齊和不整齊的五金倉庫之間的差別,或者一座有索引系統(tǒng)的和無索引系統(tǒng)的圖書館之間的差別[3]。這便于信息的加工和學生的接受,提高了信息組織程度,促進了信息組織和提取的有效性。
思維導圖在個人、家庭、商務、教育等各個領域均有所應用[3]。在教育領域,思維導圖的應用涉及多個學科,從統(tǒng)計結果來看,應用最多的為教育技術學、數學和化學[5]。
思維導圖在教學中成為一種教學策略與學習方法。就教師層面而言,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教學組織過程,如教案的編寫、課程流程與內容的設計、板書的呈現方式等;就學生層面而言,思維導圖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引導學生更好地消化理解記憶所學內容,使得學生可以更為有效地組織學習內容,實現知識的條理化和系統(tǒng)化。
Conole和Weller的相關研究證明,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設計支持工具,方便教學設計者使用,有助于組織和表現設計內容,幫助設計者實現預期目標[6]。同時,思維導圖可以使設計者在設計過程中能夠有效地互相分享和反復研討設計思路。Thorpe在其定性和定量的研究中,利用思維導圖研究了某在線課程的設計問題,實現了思維導圖以可視化的方式表征一系列學習任務的設計[7]。
在國內,思維導圖與英語教學的研究有10年左右的歷史,張海森[5]系統(tǒng)地回顧總結了2001—2010年間思維導圖在教學中的應用,裴光鋼[8]、黃雪英等[9]、白志剛等[10]也在英語聽說和英語寫作等方面進行了實證研究。但是,針對英語專業(yè)低年級綜合英語類課程的設計與實踐教學的研究尚為空白,所以思維導圖在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與實踐推廣還有待進一步的開發(fā)。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設計支持和學生思維組織工具,結合課堂的教學任務與目標,通過預先的設計與組織,就特定問題進行討論式研究、學習與分享,將個人頭腦風暴與其他參與討論者的頭腦風暴信息相結合,整合資源,反思、整理并繪制思維導圖。在開放的討論式學習中,利用思維導圖,發(fā)揮綜合英語課程特色,取得良好教學效果。
3.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綜合英語課程為實踐平臺,天津市某高校英語專業(yè)低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在筆者承擔教學任務的兩個班中,共計52人參與本研究,歷時兩個學期。
綜合英語課程是英語專業(yè)低年級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學時多,內容豐富,學生期待值較高。傳統(tǒng)的教學多呈現教師的“一言堂”局面,學生參與課堂有限,學習自主性得不到開發(fā),課堂思考不充分,難以真正進行教學內容的思考。筆者將思維導圖引入到該課程,旨在打破傳統(tǒng)授課模式,發(fā)揮思維導圖的優(yōu)勢,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2 研究設計
本研究采取實證研究方法,利用成績前測與后測的數據對比,通過調查問卷討論數據結果,從而考察在實施思維導圖之前與之后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狀態(tài)的變化。具體研究的流程圖如圖1所示。
圖1 實證研究流程圖
在應用思維導圖的過程中,教師板書中通過與全體學生互動討論,呈現該單元教學內容的思維導圖;結合每一單元的主題,針對聽說訓練與閱讀訓練的不同任務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個人任務、同桌互助等,以思維導圖進行成果展示。在課外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分別以單元、學期中和學期末為時間節(jié)點,完成一段時間以來的課程總結,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交流、分享(見表1)。在整個過程中,教師予以學生思維導圖知識的滲透,使得學生學會繪制思維導圖,并通過繪制的過程實現頭腦風暴,即思維的拓展與發(fā)散,自主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加強理解與記憶。同時,教師在課堂活動中不斷地給予宏觀引導,啟發(fā)學生大膽思考,同時不偏離單元內容的主線,很好地完成了單元教學任務。
表1 綜合英語課程教學流程
針對思維導圖實施前后的效果,筆者對受試進行了成績的前測與后測,通過對閱讀、聽力、口語、寫作四個方面的對比,得出成績差值,并對結果進行討論。
調查問卷包括客觀題15道,主觀題3道??陀^題主要考察了學生對思維導圖的整體評價,對思維導圖應用在綜合英語課堂的整體評價和思維導圖對個人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與人合作能力、整合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等,以五級量表的形式給出答案。主觀題主要問詢了學生對思維導圖融入英語課堂的建議和意見,隨后對問卷結果進行討論總結。
3.3 個案分析
以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5月出版的第三版《綜合英語教程》第二冊第四單元“Water Cycle”一課為例。該單元話題主要關于環(huán)保、水的循環(huán)利用及科技對環(huán)保的貢獻等,并且專業(yè)術語較多,所談內容較生僻。學生一方面有興趣了解如何利用高科技手段實現污水到凈水的再生利用,一方面又對篇章詞匯有畏難、抵觸情緒。
教師首先在黑板上給出“water”這一中心詞,啟發(fā)學生由該詞發(fā)散開來。學生開始熱烈討論起來,給出drinking,waste water,pollution,shortage等關聯詞匯,得到思維導圖的次層級;教師繼續(xù)啟發(fā)學生,提問在環(huán)保主題下如何保護水資源又如何實現水的再利用,學生陷入沉思中,教師進而向學生提供了兩篇關于再生水的報道,同時播放音頻聽力材料做為補充;經過討論后,學生打開了思路,給出cycle,rejuvenate,impurity等詞匯,同時闡明理由,給出支持論據,思維導圖的再次級層級得以充實起來,同時解決了相關術語帶來的閱讀障礙。隨后,教師引導學生進入單元篇章的閱讀。個體閱讀之后,就每一段的內容逐一討論,然后形成小組,討論后繪制全篇內容的思維導圖,具體樣例如圖2所示。
圖2 學生手繪思維導圖樣例
課后,教師要求學生根據思維導圖完成該課文的縮寫,并再次收集相關話題的材料,開拓眼界,擴大閱讀量,擴充思維導圖。這個過程中,學生的聽說讀寫都得到了訓練,達到了綜合英語課堂大綱要求,同時又不拘泥于聽說讀寫單項訓練本身,通過思維導圖的繪制,將各方面的能力訓練串聯成一個整體。
3.4 研究結果
3.4.1 成績分析
筆者對兩個班的成績按照閱讀、寫作、聽力、口語4個方面進行了前測和后測,兩次成績的平均分與差值統(tǒng)計如表2所示。
表2 前測成績與后測成績對比表
由表2可見,在后測成績中,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能力比前測成績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差異最大的是閱讀測試,學生的后測成績比前測成績提高了0.91分,而提高最少的是聽力成績,提高了0.07分。從兩次的成績對比可看出,學生在閱讀方面提高最大。不難發(fā)現,思維導圖的建構很好地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清文章脈絡,從而提高閱讀的效果和效率。同時,在寫作與口語測試中,學生的成績也有一定幅度的提高。寫作與口語考察的是學生的輸出能力,這說明學生的思維組織能力有所提高,反映到輸出能力中,即表現為思路更為開闊豐富,思維更為清晰嚴謹,能夠由寫作和口語的給定話題發(fā)散開來,不拘泥于話題本身,有了更多豐富的內容充實其中,并賦予了話題有價值的思考,這是寫作和口語測試中學生表現出來的不同以往、最有價值的進步之處。
3.4.2 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筆者發(fā)放了52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52份。問卷采取無記名、不打分的原則,鼓勵學生如實作答。
從結果來看,80%以上的學生對思維導圖及思維導圖融入英語課堂教學持肯定的態(tài)度,這說明學生對于此項實踐改革持歡迎的態(tài)度,他們感到自己是從中受益的。關于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60%以上的學生認為個人的思維能力和整合信息能力提高最多,結合主觀題的反饋,學生表示,通過思維導圖,思路更為清晰,能夠將零散信息點整合成立體狀整體,更輕松地掌握所學內容。有43%和37%的學生認為自主學習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得到很好的提高,說明學生在此方面應得到更多的教師指導,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本研究將思維導圖作為一種輔助教學工具引入到英語專業(yè)低年級綜合英語課堂中來,并設計了基于思維導圖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新模型,針對以往教學中的不足,將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綜合融入到思維導圖繪制的過程中來,對語言能力與發(fā)散思維的培養(yǎng)相輔相成,揭示出思維導圖在英語專業(yè)綜合能力培養(yǎng)中的優(yōu)勢。
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課程設計,更好地將課堂零散知識進行整合,在新舊信息點之間建立起有效聯系,并合理擴充教學內容,通過聽音頻、看視頻、讀文章等形式,使學生了解背景知識,學習相關表達,使得教學內容立體化,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語言輸入與輸出的效率和效果。同時,思維導圖能夠很好地幫助教師進行教學反思,立體發(fā)散的圖示結構打破了傳統(tǒng)筆記的單一線性結構,具有了開放的端口,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對教學過程做出具體合理的調整。
另一方面,思維導圖可以激活學生的已有認知圖式,建立并更新信息組織結構,促進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從而加強對所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這從根本上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意義建構,實現信息組織的科學化。同時,繪制思維導圖鼓勵學生去主動思考、探索和創(chuàng)造新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其思維的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強調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參與實踐,培養(yǎng)學生對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整合教學中發(fā)散思維的閃光點,輔助學習者整理、分享、反思和整合個人和其他參與討論成員的想法,進而促進學習。
將思維導圖融入到英語專業(yè)課堂中,整合了課程中的聽說讀寫各項資源,教師和學生的思路得以開闊,思維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整合信息能力和與人合作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思維導圖為學生參與課堂并成為課堂主體提供了工具和平臺,更好地發(fā)揮了英語專業(yè)學習的特色和優(yōu)勢,值得加以推廣和借鑒。
[1] DOUGLAS H B.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earning Pedagogy[M].New Youk:Pearson Press,2007:213.
[2] JONASON D H,REEVES T C.Learning with technology:Using computers as cognitive tools[C]//Jonasen D H.Handbook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New York:Macmillan,1996:693-719.
[3] 東尼·博贊,巴利·博贊.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34.
[4] 劉寧.詞匯聯想實驗下的二語心理詞匯動態(tài)分析[J].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學報,2011,21(4):34-35.
[5] 張海森.2001-2010年中外思維導圖教育應用研究綜述[J].中國電化教育,2011(8):120-124.
[6] CONOLE G,WELLER M.Using learning design as a framework for supporting the design and reuse of OER[J].Journal of Interactive Media in Education,2008(9):1-13.
[7] THORPE M.Effective online interaction:Mapping course design to bridge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J].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2008,24(1):57-72.
[8] 裴光鋼.思維導圖與外語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2007(2):38-40.
[9] 黃雪英,胡竹菊.思維導圖融入英語學習策略培養(yǎng)的實驗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09(5):38-42.
[10]白志剛,趙敏.思維導圖在英語專業(yè)聽說課中應用的實證研究[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1(1):153-155.
Application of Mind Map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English majors——Based on the course of 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
LIU Ning,YANG Ying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Tianjin 300222,China)
It is stated that Mind Map is applied in the learning and teaching of English majors,to be an effective thought organizing tool.The effectiveness of sorting out information,effectively learning and memorizing and constructing knowledge meaningfully is pointed out.It aims at serving for the future study of mind map application in practical teaching and learning.
mind map;English major;course of integrated skills of English
H319.3
A
2095-0926(2014)02-0071-04
2014-03-01
天津市“十二五”教育科學研究規(guī)劃項目(VE4048);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考試改革項目(2012年度);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2013年度科研培育項目(WYK201301).
劉 寧(1981—),女,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第二語言習得.